?

華德福音樂教育理論及其中國實踐

2022-02-03 06:57凌,蔣
陰山學刊 2022年4期
關鍵詞:魯道夫德福音樂

韓 凌,蔣 婷 婷

(1.合肥師范學院 音樂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合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華德福教育由德國哲學家、教育學家魯道夫·斯坦納創立于20世紀初。經過百余年的發展,全球華德福學校已逾千所,其學校遍布全球各大洲不同文化背景和社會價值觀的國家。20世紀70年代,聯合國邀請華德福教育代表出席了聯合國教育大會,此后,華德福教育體系不斷受到聯合國及全球教育界的重視。20世紀末德國人盧安克在我國廣西農村開始了華德福教育實踐。十余年間,盧安克的教育工作獲得了廣泛的關注,2006年他被央視提名為“感動中國”候選人。同時期,黃曉星和張俐在英國和日本接受華德福教育培訓,2004年,黃曉星、張俐和李澤武等人在成都創立了中國大陸地區第一所也是迄今國內規模最大的一所華德福學校。2005年,吳蓓在北京開展華德福教育實踐。2017年吳蓓在安徽黃田建立青檀學堂,收納數名自閉癥和唐氏綜合征患兒。迄今,全國已有數百所華德福學校,出版相關書籍數十本,在許多康復中心和孤兒院都開設了華德福音樂課程。作為全球非主流教育的代表,華德福教育擁有獨立的教育思想、課程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以及評價機制。

華德福音樂教育在教育理念上以魯道夫·斯坦納的“人智學”“三個七年”為基礎,以萬物有時、自然主義、立足本土文化為課程設置主要原則,以大主題模式、綜合藝術模式、生活化模式為課程設置特點。華德福音樂教育從思考和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個體特點與發展為出發點,以個人的發展狀態與社會的良性運轉間的關系為終極關懷,尊重個體差異與身、心、靈平衡發展,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以及溫暖互助關系,重視人與自然的廣泛鏈接以及萬物之間的共生關系。雖然華德福音樂教育在中國的發展存在著諸多問題,但華德福音樂教育中所蘊含的尊重、對話、共生的后現代教育理念,尤其是在特殊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探究。

一、華德福音樂教育的理論基礎

(一)哲學基礎

魯道夫·斯坦納創立的“人智學”是華德福音樂教育的哲學基礎?!叭酥菍W”的任務是探索人的心靈、認識人類本質。工業革命后期的歐洲,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社會的變革中,物質文明飛速發展的同時,人們的精神卻在淪陷。很多藝術家、文學家、哲學家和精神研究者對基督文明進行反思,尋求新的精神生活方式。當時很多哲學家和科學家都認為自然科學只能研究物質世界,而任何涉及精神生活的研究只能是宗教信仰,而沒有科學可言。奧地利科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魯道夫·斯坦納(Rudolf Steiner)對人的精神活動做了深入的研究。他認為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精神領域,并創立了特別的“精神科學(Spiritual Science)”,稱為“人智學(Anthroposophy)”?!叭酥菍W”認為人是由身體(body)、心靈(soul)、精神(spirit)三個部分組成,身體是由可見的化學物質構成,人們通過身體觀測外部世界,也觀測身體自身。心靈是不可見的,但心靈可以產生出三個因子:印象、情感和意志。如同身體是心靈發揮作用的載體,心靈也是精神發揮作用的載體。魯道夫認為,人的知覺器官是可以發展的,人發展出了新的感知器官或者說高級知覺能力,就能夠感知物質世界以外的精神世界。

(二)社會學基礎

華德福音樂課程與魯道夫創建的“三元社會”(the Threefold Society Order)的社會理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魯道夫理想中的“三元社會”是由政治權利、物質經濟和精神文化三個方面構成。其中,政治領域提供公平與正義,經濟領域提供物質支持,精神領域提供文化支持。同時,社會尊重個體的發展,個人要履行與人和平合作的義務,以此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秩序。魯道夫認為人只有不斷發展,才能成為推動社會文明、變革和發展的力量?!拔幕浅魏臀幕钪?,人們的思想、意識、藝術、信仰和生活的表達方式,不是以權力和利益為目的,而是在表達自我、理想以及價值觀時,形成的與之相關的活動和形式?!?/p>

(三)心理學基礎

魯道夫認為,所謂的藝術教育,只能奠基于真正的關于人類本質的認識上。因此,運用華德福教育理論重點在于關注人類的本質而不提出任何教育計劃或建議?!叭酥菍W”認為,社會的一切問題根源和發展可能都在人自身,因此要解決社會發展中的問題和辨別未來的方向必須深入了解人類“隱含的本質”。就如同一顆植物雖然剛剛發芽,但是他的未來,都已經隱藏在了它的“本質”里。華德福教育理論中對深植于人內心的“隱含的本質”的理解總體上概括為人的“四個組成部分”和“三個七年”發展階段。

1.人的四個組成部分。華德福教育認為人的四個組成部分為物質性軀體(physical body)、生命體(life body)或稱以太體(etheric body)、知覺體或稱星芒體、自我意識體(body of ego)?!叭酥菍W”認為物質性軀體是不具有生命力的物質元素或者化學元素構成,和世界萬物一樣,是由一些基本元素以不同方式組合、衍生而來。生命力或稱以太體,是高于物質性軀體的一種內在“生命力”,這種生命力隱藏在物質性軀體內部,是推動人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源泉[1]。知覺體或稱星芒體,是人和動物所獨有的感覺系統,它是人和動物在外在刺激下能夠產生的主體內在過程,反映為各種感覺,比如歡樂、憂傷。在華德福學校的畫作中,經常能夠看到帶著彩色光暈、包裹著人體的卵型彩色包裹體。自我意識體是人類所獨有的、通向更高心靈空間的媒介。自我意識體充分彰顯了人的主體性,能夠推動或改變人自身的其他幾個部分。

2.人的“三個七年”發展理論。魯道夫認為,人最初的成長分為三個七年,每一個七年都有不同的人生狀態。第一個階段是0至7歲。7歲以前,物理性軀體在不斷生長,直到7歲換牙期,恒牙取代了乳牙,代表物理性軀體開始獨立工作,以太體生命力也開始了工作。華德福教育認為,7歲以前人接收到的知性理解越少越好,因為那是人無法接受的。這一時期的幼兒以“模仿”實踐生命,需要良好的“榜樣”。7歲到14歲,這七年是人接受教育的黃金年齡,這時候的教師要發揮“權威”作用,但這個“權威”不是威脅或者武力相迫,而是讓兒童從內心里發出崇敬與愛慕。從14歲到21歲,這個時期的青少年有了新的內心需求,有能力獨自嘗試各種生存現象,也可以獨立培養興趣和愛好。他們希望擺脫權威,渴望真實的心靈溝通。

二、華德福音樂教育的課程實踐

華德福音樂教育與主流音樂教育相比,無論是教育思想、課程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還是評價機制,都有著獨立的理論指導與實踐準則。華德福音樂教育以“人智學”為理論基礎,深入探討人從身體到精神的不同成分,以及身、心、靈不同的成長規律。華德福音樂教育也因此構建了自身的療愈理論。華德福音樂教育體現了尊重、對話、共生的后現代教育理念。在課程設置等實踐層面主要體現在大主題課程、綜合藝術、因時而教、自然主義、生活化、本土化、考評方式多樣化等。

(一)課程設置目標:身、心、靈的平衡、和諧發展

華德福音樂教育認為,音樂是以音符等為骨骼、音樂內容為靈魂而組成,相對應的人,也是由外在的骨骼和內在的心靈所組成。所以音樂與人之間有著從形式到內容的對應關系,華德福音樂教育基于此認為音樂具有和諧身心、平衡療愈和復原的功能。這一點,和我國中醫文化中“五行對應五音”的智慧也有相似的地方。華德福音樂教育是以培養身體康健、精神獨立、身心平衡、敬畏自然、愛護他人、尊重日常生活的學生為目標,認為音樂作為人類與自然、與他人、與自我對話而產生的結晶,是培養完善孩子身、心、靈全面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在華德福音樂教育的課程設置上,音樂教學是以人能夠全面成長為目標來開展的。在華德福幼兒音樂教育階段,就是“人智學”認為的第一個七年里,一般不開展樂理等音樂知識的學習。在幼兒階段,華德福音樂教育通過游戲、日常生活、節日慶典活動等途徑展開。選材廣泛,有中外兒歌、小樂器演奏,也有原創自編歌曲。華德福音樂教育要求所學作品要貼近孩子生活,特別注重以孩子的視角看這個世界所得到的各種感受。一般不會在音樂上做具體要求,比如不會要求孩子一定要注意音準節奏,或者語言語音的準確性,或者要求孩子要如何處理這個作品等。而是從孩子的自我感受和視角出發,注重孩子在音樂中表達自我的真實情感。不會強求孩子從事不懂、不理解、做不到的音樂學習。在歌詞方面,教師會注意歌詞內容的使用,一般主題除了接近孩子真實生活,也會強調對世界的愛和美好祝福、對自然界的敬畏、對他人和對自我的尊重等,主要強調對外界的真實感知和對自我的準確表達。在第二個七年里,開始慢慢引進音樂知識的學習,但老師會非常注意引導方式,強調“榜樣”的作用,而不是其他產生負面作用的方式。老師自己會帶頭不斷學習音樂,與學生共同學習,因此很容易與孩子產生共情。對比較抽象的知識點,比如音高、節奏、五線譜等,會采取畫圖象、與孩子熟悉的生活進行模擬比對等方式,課堂中大量使用模仿、擬人、比喻等講述方式。其目的是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以生活或大自然為視角,來理解音樂中的知識概念,讓孩子形成萬物一體、共生共長的認知感受??傊?,教學在無壓力但秩序井然、無灌輸但學習氛圍濃厚的環境下展開。目的是使得孩子們可以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身、心、靈的平衡發展,整體和諧成長。

(二)課程設置的三個重要原則:萬物有時原則、自然主義教育原則、立足本土文化原則

基于魯道夫·斯坦納的“三元社會”理論、“人智學”理論和“三個七年”理論,華德福音樂課程的設置遵循三個重要原則:萬物有時原則、自然主義教育原則和立足本土文化原則。

華德福教育遵循的“萬物有時”原則,是指每一個生命都有他自己的成長路程和時間節點,斯坦納根據人不同年齡成長的不同特點,將人的成長期分為“三個七年”?!叭齻€七年”理論是指人的成長分為從出生到7歲、7歲到14歲、14歲到21歲這三個階段。在華德福教育看來,人從出生到長大成人,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每一個階段的人體現著不同的特質,有著不同的成長特點,同時也就需要不同的教育。華德福音樂教育秉承這一思想,在三個七年里均有不同的目標和課程內容,因時制宜。比如在第一個七年,更多強調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和身體的培養。比如《洗手歌》,就是一邊洗手,一邊演唱與為什么要洗手、如何洗手內容有關的歌曲,曲調也會模擬水流和搓手的聲音或節奏;還有哄寶寶睡覺的《午覺歌》,孩子們一聽到《午覺歌》就知道該去睡午覺了;還有晨圈,就是在早晨吃過早飯,老師帶著孩子來到戶外,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一邊唱一邊轉圓圈,既消化食物,運動了身體,也溝通了孩子們的情感,歌曲的內容包括當天的天氣、戶外的景色。而在第二個七年里,更加強調教師作為“榜樣”的作用,引導孩子豐富各種內心感受。音樂教師自己擁有著熱愛音樂、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身心和諧、愿景美好的性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用自己的精神來感染和引領學生。同時,在第二個七年里,華德福教育強調給予孩子各種豐富的感受,因此,音樂教學中會帶著學生聆聽、唱、奏各種不同情緒內容的作品;歌詞中也會選擇感受豐富、充滿情感的作品;還帶著學生根據學習內容更換教室,經常去戶外開展音樂課;也強調自制樂器、鼓勵原創歌曲,讓學生表達自己的各種情緒感受。在第三個七年里學習大量音樂史、作曲知識,以及開展大量的音樂社會實踐工作。

自然主義教育的核心不僅是愛護自然、保護自然,更重要的是強調每一個人都和大自然是同呼吸共命運的一個整體,強調對自然的敬畏尊重,以及人與自然的對話。華德福教育的這一觀點和我們中國哲學中“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非常相近。華德福學校一般都有一個小農場,供孩子們種植和養殖。春天,老師會帶領孩子們唱《播種歌》,一邊在農場里播種,一邊演唱,內容是表達對小植物美好生命的關愛,期盼種子健康成長;也會在種子種下以后,經常在種子邊演奏小樂器作品,期盼種子快樂成長,表達了孩子們和種子一樣,是在備受呵護關愛的環境下努力生長。另外,中國的華德福教育還大量運用“節氣”這個中國傳統農時概念,在每一個節氣都舉辦慶典活動,慶典中都會運用到音樂元素。節氣慶典中的音樂大多是原創的,甚至是即興的,表達了這個節氣時節的自然特征以及包括人在內的萬物生長狀態。音樂元素上采樣廣泛,有自然界風霜雨雪發出的聲音,也有模擬草發芽、花盛開、蜜蜂飛、蟲子跳的聲音,還有這個時節下人們的典型生活狀態發出的聲音,比如冬天人們凍得瑟瑟發抖時發出的聲音。律動和舞蹈也同樣以模擬萬物狀態為主,比如模擬蜜蜂飛的樣態、模擬人們凍得發抖的體態等。自然主義音樂教育是將音樂元素融入孩子與大自然接觸的過程中,讓孩子感受到音樂是人類與自然相伴相生的媒介。

華德福教育在全球傳播和發展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對本土優秀文化的吸收,這就是華德福音樂教育的第三個重要原則:本土化原則。在傳入中國的短短20年里,華德福音樂教育堅持使用漢語母語教學,將很多外文歌詞翻譯成中文;注重將中國的傳統節日和節氣文化融入音樂課程中,將當地的人文和自然特征運用到音樂元素中;還將中國傳統優秀民歌、藝術歌曲、戲曲等元素也吸收到音樂教育內容中。華德福音樂教育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扎根于本土、本民族的文化,有歸屬、有力量、有未來。

(三)課程模式設置的三個特點:大主題模式、綜合藝術模式、生活化模式

大主題教育是眾多學科圍繞同一主題展開教育教學的形式,綜合藝術教育是眾多藝術學科共同開展教學工作的形式,生活化教育是將教育與生活融合在一起。但無論是大主題教育、綜合藝術教育還是生活化教育,都是以共融共生、整體學習、整體發展為出發點,防止學科間、學科內知識的割裂,防止學習與生活脫節、理論與實踐脫節,以培養學生整體認知、多視角思考和多方面整體平衡發展為目標。

大主題式教學,是指語文、數學、英語、音樂、美術等課程不是各自獨立成體系縱向結構安排教學,而是多學科橫向排布,統一圍繞一個主題開展教學的模式。包括音樂在內的所有學科,在一段教學時間內,同時圍繞一個主題展開。這樣的好處是可以讓孩子從多個知識角度來整體學習一個內容,避開課程之間的割裂。比如春天到了,課程安排是兩個教學周來認識春天。那么語文課會選取有關于春天的詩歌、散文等來學習;數學課會帶領孩子測量植物生長的速度或者計算春天每天白晝時長變化;英語課會閱讀關于春天的英文詩歌或者文章;音樂課會帶孩子去戶外親身感受春天的溫暖陽光,學唱或者演奏有關春天主題的音樂作品;美術課會讓孩子戶外寫生,繪畫春天的花朵等。

綜合藝術教育是指將演唱、演奏、律動、舞蹈、戲劇表演、即興表演等內容有機結合的藝術教育形式。華德福音樂老師會帶領同學們一起邊唱邊跳,或者邊唱邊演等,也會鼓勵學生自己發揮想象,即興創作。比如在“晨圈”活動中,老師和孩子們戶外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一邊唱歌一邊誦讀一邊轉圓圈;在“音語舞”課上,在有音樂伴奏的環境下,有些同學朗讀故事或者詩歌,其他同學跟著音樂一邊唱歌,一邊隨音樂展開律動;在節日慶典活動中,比如秋分節氣到了,孩子們可以一邊演唱關于秋天的歌曲,一邊模仿秋葉落下的姿態跳舞,一邊表演秋天森林里植物、動物之間發生的故事。

生活化音樂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將音樂融入生活,生活處處有音樂,凸顯人對美好生活的營造能力,音樂與生活實踐的結合還有效防止了理論學習與實踐的脫節。特別要強調的是生活化的音樂教育運用于較低年齡段的孩子以及一些有智力障礙的孩子,有很好的教育和療愈效果。將音樂融匯在日常生活,比如吃飯、睡覺、洗手、洗腳等環節,其目的是讓孩子們從小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習慣,熱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贊美良好生活秩序給我們人生帶來的益處。比如吃飯前唱的《吃飯歌》,歌詞內容是講述好好吃飯對身體的重要性,教育孩子感恩每一粒糧食的來之不易,感恩為我們提供食物的大自然和辛勤工作的人們;音樂上運用了模擬炒菜發出的節奏聲音和嘴巴吃飯發出的節奏等?!段缢琛芬魳飞喜捎昧四M人們睡覺打呼的聲音,肢體動作上模擬人們睡覺時的各種姿態,歌詞上講述了午睡對身體的作用,音樂營造了一個溫暖、祥和、甜蜜的午睡氛圍,讓孩子在溫暖、寧靜、和煦的充滿關愛的氣氛中入睡。

(四)多樣化的考評方式

在考評方式上,華德福音樂教育一般不采用考試分數等量化方式,而是根據孩子的態度、能力、方式等給出一個分析報告,報告中不僅有對孩子現在的分析,也有對未來學校和家庭需要做哪些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這種考評方式基于對每一個孩子個體的尊重,提高了孩子和家長對自我的準確認知。

華德福音樂教育重視孩子個體的獨特性,尤其重視孩子的個人感受,所以非常鼓勵每一個孩子根據自己對于歌詞的理解或者對于故事情節的感受來自編作品,教師一般不做過多干涉。在考評方式上,音樂課也不像數學、語言等認知類學科那樣容易展開量化考量,音樂學習涉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較為隱性的因素,教師運用觀察、談話等手段,對學生進行綜合考察。在學期結束時,并不是簡單給出一個考試分數或者等級,而是根據學習態度、自控能力、自我情緒認知能力、音樂表達能力等諸多方面做出一個分析報告。

三、對華德福音樂教育中國實踐的未來展望

華德福音樂教育以孩子的身、心、靈平衡發展為目標;以萬物有時原則、自然主義教育原則和對本土文化的吸收為課程設置的原則;以大主題模式、綜合藝術模式、生活化模式為課程模式設置特點;將尊重、對話、共生的后現代教育理念融入每一次教學之中,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教育理念的指引者。音樂課程內容多樣化,教學中突出個性化教學,突出孩子的音樂實踐過程以及內在精神的成長,考評方式也很靈活和多樣。

華德福音樂教育是產生于一戰前、發展于一戰后的一個歐洲教育流派。初創時,華德福教育者希冀通過教學的手段使得人們身、心、靈平衡發展,整個社會能夠減少競爭增加對話、加強理解、共融共生,教育者致力于社會和諧安寧、避免戰爭,并且讓在一戰中受創的兒童得到溫暖和尊重,心靈得到療愈。華德福教育“落戶”中國以后,經歷了30年的發展。華德福音樂教育在新時代的中國要能夠順應時代要求,服務于中國少年兒童特別是特殊兒童的教育工作,依然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一)華德福音樂教育的基礎理論問題研究

華德福音樂教育的理論依據主要來源于魯道夫·斯坦納的“人智學”理論,這個理論集中展現在魯道夫·斯坦納的大量演講稿、著作、談話錄等中。其闡述了關于人的身、心、靈的成長軌跡、音樂教育實踐(尤其是“音語舞”課程)中關于人的精神狀態、音樂與人心的互動關系等方面。這些資料冗雜龐大、紛繁莫測。魯道夫·斯坦納稱“人智學”是一種把人的精神引向宇宙之中的精神的認識途徑。魯道夫認為:“在可見的物質世界以外,還存在著感覺以外的精神世界,但是要通過發展人的潛在能力才能加以感知?!濒數婪虻恼撌鲋幸灿泻芏嚯y以用理性把握的神秘性色彩,被懷疑有神秘主義傾向。魯道夫的學術著作中,只有《人學》等少數著作被翻譯成中文,對其展開基礎理論問題研究的學術成果很少,很大程度影響了這一理論在教育學中的具體實踐和積極作用的發揮。因此,深入華德福音樂教育的基礎理論問題研究,尋找“他山之石”是未來的一個工作重心。

(二)與其他類型音樂教育相比,華德福音樂教育的優勢在于特殊兒童療愈領域

相比達爾克羅茲、柯達伊的“體態律動”、奧爾夫的“原本性音樂教育”、鈴木的“音樂才能教學法”,華德福音樂教育更加注重通過音樂學習、音樂表達、音樂和肢體律動的結合、音樂環境的營造,來達到人自身的身心平衡、和諧發展,以及復原人的原始能力。華德福音樂教育更加強調其教育學意義,可以更加廣泛地運用于特殊兒童療愈領域。尤其是華德福音樂教育中的“音語舞”課程,在這種藝術課程中,人可以用音樂和肢體動作來代替語言,表達內心的感受和觀念,這已經廣泛地使用在自閉癥兒童和唐氏兒的康復治療中。

(三)提高華德福音樂教師的音樂專業知識結構并豐富其教學體系

在華德福音樂教育領域,由于華德福教育倡導老師的自主空間,強調老師根據對學生的觀察來設計課程,因此相對缺乏統一的教學規劃、教學大綱。另外,華德福音樂教育強調每一個學生的獨特感受和表達,強調音樂與人心之間的互動關心,強調人在音樂中的完善自我。音樂教師的教學活動實際是一種輔助性質,相對地缺乏完整的音樂知識結構。華德福音樂教育相比于主流音樂教育,更加強調個人感受、個人表達,特殊兒童的音樂康復學習與普通兒童有很大區別,其教育教學的體系有待豐富和完善。同時,在筆者考察的諸多華德福學校中,比如安徽合肥竹溪園學校、涇縣青檀學堂等學校幾乎沒有音樂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從事音樂教育工作,都是其他學科的老師代為教授,因此教師本人缺乏足夠的音樂知識,也導致了學生的音樂知識結構單一的問題。

(四)華德福音樂教育應該加強與主流音樂教育的溝通與融合,為中國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從歐洲傳入中國的很多歐洲教育流派或者教學方法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比如瑞吉歐、蒙特梭利、奧爾夫等等。它們不僅得到了主流教育的支持,并且融入中國的現代教育浪潮中,為優化人才培養貢獻了力量。相比之下,華德福教育在中國的認可度就低很多。但實事求是地說,華德福音樂教育所提倡的尊重、對話、共生的后現代教育理念還是有一定的價值的,尤其是對于特殊兒童的療愈作用是比較明顯的,國內不少兒童福利機構已經開始將華德福音樂律動課程融入特殊兒童的治療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華德福音樂教育對不同年齡孩子人生狀態的觀測,以及由此而對不同年齡孩子的分級音樂教學也很值得思考。但是也正是因為其主要的教育領域在特殊兒童,尤其是自閉癥和唐氏兒的康復訓練中,而我們過去對特殊兒童的音樂教育,或者說音樂教育在特殊兒童康復訓練中的作用缺乏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因此華德福音樂教育也一直沒有能夠走向大眾視野,只在一些康復類學校里開展教學活動。文獻研究少、傳播度不夠,都是制約其發展的因素??偨Y華德福音樂教育在中國的發展,“三個七年”理論、“身、心、靈”整體發展、萬物有時、自然主義、立足本土文化、大主題模式、綜合藝術模式、生活化模式等理論和實踐都是很有益處并值得我們研究和思考的。習近平總書記反復提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還提出了“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實際上,傳入中國并為中國特殊兒童康復工作一直努力的華德福音樂教育事業正是體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且不拋棄不放棄的原則。

華德福音樂教育以創始人魯道夫·斯坦納的“人智學”“三個七年”等為理論指導,以“身、心、靈”整體發展為課程設置目標,以萬物有時、自然主義、立足本土文化為課程設置主要原則,以大主題模式、綜合藝術模式、生活化模式為課程設置特點。其所倡導的尊重、對話、共生的后現代教育理念,尤其是在特殊兒童康復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值得我們深深思考。華德福音樂教育中國實踐的未來展望主要集中在深入基礎理論問題研究、在特殊兒童康復領域的運用、提高教師專業知識結構水平和豐富其教學體系、積極與主流音樂教育溝通與融合等幾個方面。華德福音樂教育的中國實踐具有開創性,為特殊兒童的康復教育做出很大努力,也為中國音樂教育體系提供了更大更廣的發展空間。

猜你喜歡
魯道夫德福音樂
Thermal apoptosis analysis considering injection behavior optimization and mass diffusion during magnetic hyperthermia
請把你的眼淚寄給我
請把你的眼淚寄給我
百元大鈔砸到你
音樂
背著鐵鍋長征的女紅軍賈德福
百元大鈔砸到你
音樂
秋夜的音樂
影子和欲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