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課程實施路徑研究

2022-02-03 06:57
陰山學刊 2022年4期
關鍵詞:勞動大學生課程

任 鳳 桃

(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 學生工作處,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首次明確將勞動教育確定為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了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1]。要落實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教育總要求,高等學校就要教育引導大學生認識勞動教育在整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就要研究探討高校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路徑。

一、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高校勞動教育課程、高校勞動教育課程實施內涵

(一)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

檀傳寶認為“勞動教育”是以促進學生形成勞動價值觀和養成勞動為目的的教育活動[2]。曲霞和劉向兵認為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大學生勞動素養的過程[3]。筆者將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總結為: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是在新時代背景下,為大學生專門開展的以勞動為主題的教育,旨在通過對勞動知識及技能的學習促使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提高學生健康生活的積極性,優化學生意識形態面貌,幫助學生在勞動中增強踐行德行的決心,樹立面對社會的信心。

(二)高校勞動教育課程

高校課程是指高校大學生要學習的學科、學習進程與教學計劃的總體安排。按照這一基本含義,高校勞動教育課程可以理解為以高校大學生應當習得和掌握的勞動知識、勞動技能為教學內容,并根據大學生的學習、發展規律安排學習進程和教學計劃[4]。高校勞動教育課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系統,主要涵蓋高校開展勞動教育的總體指導思想、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統籌推進的教學原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的、配套的教材建設、合理的課時分配、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

(三)高校勞動教育課程實施

高校勞動教育課程實施指的是為實現勞動教育的教育目標,根據國家、地方及學校相關文件的要求,規劃教育場所、制定具體方案、聘請專業師資、開展專業教學和實踐活動、進行行之有效的課程評價等實踐過程。

二、新時代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課程實施路徑研究的意義

新時代背景下我們要培養道德先行的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課程旨在引導大學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由易到難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養成日常生活的行為準則,外化于行。勞動教育課程的意義在于讓大學生在具體的勞動實踐中確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因此,新時代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實施路徑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理論意義

1.強調勞動教育和勞動價值是馬克思主義一以貫之的基本觀點。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強調,勞動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勞動創造世界、創造歷史、創造了人本身。勞動教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倫理學終極關懷的要義之一,任何經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法律等)的發展,都是為了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精神和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勞動教育賦能。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改革發展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中指出,要“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因此,我們既要扎根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又要結合當下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辦好教育,將勞動教育落到實處。中華民族的刻苦勤奮、吃苦耐勞是中國人的優良傳統和美德,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地創新,學習借鑒和傳承這部分思想成果,有助于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開展。

3.勞動教育是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是培養為人民服務、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一方面,對大學生勞動教育課程實施路徑進行研究,是高校落實德育政策的實踐探究。另一方面,在教育政策的完善升級中,勞動教育的落實可達到調節理論教育周期疲軟的效果,勞動教育的開展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補充,更是實現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二)現實意義

1.新時代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課程實施路徑研究是落實人才培養方案的必然要求。教育課程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如果德育教育只在理論教育層面投入過猛,課堂上可能出現低水平重復和高耗能接收的情況,學生可能會出現接受意識的疲軟,產生理論教育泡沫。因此,勞動教育為德育領域搭建起一個教育資源流通渠道,即將理論灌輸重點領域和實踐體感薄弱環節打通聯動。此外,勞動教育課程的落實也需要有易于操作且行之有效的實施路徑。

2.新時代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課程實施路徑研究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抓手。大學生勞動教育課程實施路徑研究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將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概括為三個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吸引力。勞動教育課程讓學生們真正地動起來,是有體感的價值觀教育,是教育的趣味立體性從腦部構建走向身體感知層面的具體實施,該課程旨在通過勞動讓同學們從身體反饋及勞動成果的產生中體會價值形成的底層規律,意在讓學生明白真實的勞動才能創造價值,勞動教育是價值觀培育的隱性滲透渠道,是思想政治教育課升華的隱形抓手。二是有利于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實踐性。思想政治教育課主要在理論層面對學生進行輸入,勞動教育實踐課旨在通過實踐教育讓學生將理論內化,這不僅有利于引導學生尊重自身及他人的勞動果實,也可讓學生真正明白勞動是開創未來的起點,是成就自我的堅實依靠,只有誠實勞動才能真實有效地打開自己的價值空間。三是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轉化率。高校學生整體的勞動意識和價值觀較為薄弱,部分學生受社會不良風氣及一些影視劇的影響,抱有一夜暴富的不實幻想。正所謂“不破不立”,面對這樣的投機主義思想,我們可搭建具體的實踐教育場景即勞動場景,讓學生的思想感受有曝光場域,在問題的發生中,教師可有抓手地分析問題,進而幫助同學認清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體會勞動的價值與意義,引導學生破除走捷徑的思維。通過搭建實踐場景的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轉化率。

3.新時代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課程實施路徑研究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全面發展的關鍵。通過勞動教育課程實施路徑的研究,找到培養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實踐路徑和方法,引導學生在勞動教育實踐中探索自身的發展動能,進而在自我意志、能力等方面進行升級,實現自身與時俱進地發展,在具體的生活實踐中對事物發展的必經階段加深理解、對事物發展規律加強認識,進而走出自我價值意識的新發展格局。勞動教育旨在通過實踐教育發掘學生成長進步的新動能,推動學生的德育素質向高質量發展。因此,對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課程實施路徑研究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核心素養及助力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關鍵。

三、新時代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課程實施路徑研究

勞動教育是幫助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磨煉意志品質、夯實正確價值觀的途徑。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對新時代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課程實施路徑進行論述。

(一)納入一個體系

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體系,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以靈活適度、合理充裕為導向,有效發揮實踐資源總體功能,保持學習資源的流動性。勞動教育的宏觀方案要穩,微觀方案要活,改革方案要有動力。在學校中解決實際問題,整體問題要兜住底線,多面方案要相互協調,各個目標疊加后和諧共生。加強頂層設計,將勞動教育納入現有人才培養體系,把握內在邏輯關系,抓住主要矛盾,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方案。通過減少硬性說教、增加無聲的體感教育,形成以德育育人合力。因此,明確勞動教育課程為公共必修課,明確為2學分,與其他的專業課同向同行,達到學生意識和行為同步入課堂的穩定性,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明確課程設置、課程性質、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成績評定等,制定完整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

(二)做到兩個落實

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實施要加強宣傳教育引導,落實好師生思想價值引領,制定具體的勞動教育實施方案,根據現實情況,從政策儲備空間適當抓取方案,有針對性地下放,避免大水漫灌,有針對性地落實勞動教育課程的開展。具體體現在:

1.加強宣傳教育引導,落實好思想價值引領。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角度,加大宣傳教育引導,要多方位多角度做好勞動教育宣傳引導工作。首先,在廣大師生中做好勞動教育宣講,引導學生尊重、崇尚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深刻道理[1]。邀請傳統手工藝傳承人、身邊的勞動模范走進校園定期舉辦面對面活動,聘請各領域的技術專家、手工工作者作為學生的專業指導老師,讓同學們從歷史厚度、生活溫度、社會速度中感受工匠精神、勞動精神、勞模精神等。其次,上好開學第一課,按照系科專業的不同將勞動教育等納入入學教育具體內容,勞動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最后,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如抖音、快手等短視頻渠道加入勞動教育內容,定期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推送學生參與勞動的微信期刊,可促進勞動教育工作的開展與影響力[5]。

2.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全面落實勞動教育。首先,在勞動教育的實施載體上,以學校的教學區、生活區和環境區為勞動教育的主要場所;在勞動教育的管理考核上,高校要設立專門的勞動教育管理部門,負責制定勞動教育實施方案,全面落實勞動教育管理,因此合理設計、整合資源、分工明確就尤為重要。其次,在勞動教育的實施方案上,通過松緊搭配的組合方案來適應現實可能發生的問題。如擴張性的政策主要是加強理論宣傳,但理論宣傳力度過大可能會出現教育泡沫,學生接受會出現意識疲軟,在教育目標的實現中,理論內化的跨周期成本會增加,因此就需要加強政策調節讓理論周期內的泡沫得以消化,解決方案可以是在理論教育密周期階段進行調節,實施具體的勞動教育,為理論教育的繼續開展打開思想接受空間。

(三)注重三個融入

注重把勞動教育課程內容融入公共必修課、專業課以及職業生涯及就業指導課程。

一是融入公共必修課,形成德勞協同效應。首先融入思政理論課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大學生以科學家、勞動模范和大國工匠為榜樣,胸懷理想、勤奮學習、腳踏實地、敢為先鋒、銳意進取、勇于創造,不斷譜寫新時代的勞動贊歌。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強調“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倡導“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真抓實干、埋頭苦干的良好風尚”。同時要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提升積極心理品質。以積極心理學為理論基礎,提升學生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注重強調勞動是幸福的底色,奮斗的人生才真正快樂。

二是融入專業課程內容,提升職業倫理道德。高校勞動教育理論課程要結合專業課程特點,注重提升學生職業倫理道德,為將來走入社會干好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專業課程講授過程中注重課程思政建設,側重專業領域勞動價值觀的引導和職業倫理道德的培養,向學生講述勞動楷模和時代模范的故事,學習他們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熱情服務、奉獻社會的精神和感人故事。大學是為擇業、就業儲備知識、品德、能力的階段,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具備良好的職業倫理道德,對于大學生順利走進職業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是融入職業生涯教育和就業指導,樹立正確就業觀念。勞動教育的基本目標就在于幫助學生建立對勞動的科學認知、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提升動手實踐能力和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在勞動教育的基礎上,職業生涯教育以及就業指導讓學生充分利用勞動教育的相關知識,做好個人職業規劃和就業準備。勞動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業指導相結合,教育引導大學生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和創造性勞動,是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以及大學生樹立正確就業觀念的根本落腳點,也是高校勞動教育的本質要求。

(四)推進四個結合

將勞動教育課程與實習實訓、創新創業、產教融合和社會實踐及志愿服務相結合。

1.結合實習實訓教學,確保理論實踐結合。實習實訓主要有專業實習、專業實訓等內容,實習實訓本身就是參與勞動教育的一種方式,是新時代高校開展勞動教育的主陣地,是高等教育實踐教學環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組織學生結合所學專業有計劃系統地開展多元化的實踐性及實操性的活動,是培訓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和專業能力的主要教學環節,是高等教育與社會需求實現“無縫銜接”的有效手段。因此,高校注重優化實習實訓教學環節,除了固定的實習實訓時間還要充分利用寒暑假、節假日鼓勵學生參與與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實習實訓實現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解決專業實際問題的能力,確保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相結合。因此,實習實訓是大學生學習勞動知識技能的主要方式,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的主要陣地,是養成優秀勞動品質的練兵場。

2.結合創新創業教育,提升創業素養技能。新時代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更加要求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了勞動的重要意義,在對勞動的闡述中,從哲學的視角提出“勞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在2015年舉辦的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總決賽上,李克強總理對大賽做出重要批示,指出“要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之中,在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中不斷挖掘大學生的創新和創業潛質,提升大學生的創業素養和實踐技能”[6]。將勞動教育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從實施方面看,要完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建設專兼職結合的多元化教師隊伍,合理利用好校內外創新創業實驗室及實踐基地,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強化實踐,有效增強學生結合勞動精神的創新創業素養能力。

3.結合產教深度融合,推行校企協同育人。產教融合是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和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有力支撐。勞動教育是推動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抓手,豐富了產教融合的內涵。產教融合承擔起高校畢業生順利走向工作崗位且能勝任工作的重任,是高校和產業之間有效銜接的紐帶與橋梁。通過建立定點靶向的合作企業,將學生送出去實習,把新經驗、新視野、新感受引回來,打開學生圈子的實踐勞動內循環。在校企合作方面留存好、維護好實習渠道,利用好寒暑假的聯合培養。深入推進高校勞動教育與產教融合相結合,推行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是遵循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實現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有力抓手,對于促進高校人才培養實現教育服務社會的功能,為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培養大量敢于創新、善于創造、勤于勞動、熱愛生活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4.結合社會志愿服務,培養社會責任意識。高校勞動教育課程要通過社區服務、開展社會實踐調查、三下鄉、深入敬老院等社會實踐活動方式;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北京冬殘奧會等志愿者服務的方式,培養大學生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擔當精神,引導大學生積極主動深入基層一線,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和尊重勞動人民的情感,進一步了解社情民意,既拉近了學生與社會的距離,提高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又能讓學生感受到勞動所帶來的收獲和喜悅。投身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是學生培養鍛煉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境界、樹立服務社會思想的有效途徑。

四、新時代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再思考

勞動教育課程實施路徑是探索立德樹人的實踐途徑,在勞動教育課程內容上不斷優化升級功能選項,不斷完善體系建設,推進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構建家庭、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的勞動教育內容體系,完善組織保障制度體系,制定完整的勞動教育評價體系,加強教材建設和以學生勞動素養為核心的培養路徑探索,逐步構建一整套更加完整的勞動教育體系。

猜你喜歡
勞動大學生課程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熱愛勞動
A—Level統計課程和AP統計課程的比較
大學生之歌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