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高校音樂教材建設的啟示*

2022-02-09 05:00吳思宇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22年46期
關鍵詞:藝術課學科教材

劉 瑾 吳思宇

(廣州大學音樂舞蹈學院 廣東廣州 510000)

2022年4月,《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藝術課標》)正式發布。相較之前的課程標準,《藝術課標》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創新導向,展現出一系列的新氣象。例如,將藝術課程的核心素養凝練為“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四個方面;明確了藝術各領域之間的聯系,將音樂、美術、舞蹈、戲?。ê瑧蚯?、影視(含數字媒體藝術)進行了一體化的設計,同時還強調了藝術與其他學科之間的密切關系。

這一系列的新舉措,為義務教育階段的藝術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時,也向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人才提出了新要求,甚至是新挑戰。作為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師,我們在迎接這次挑戰之時,一定要認真思考為誰培養人、培養怎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基于產出的導向,我們應該培養怎樣的音樂教育人才方能適應中小學音樂課程改革的進程?在高校音樂教育人才培養中,應該設置怎樣的課程,采用什么樣的教材,才能更有利于培養目標的達成?在這諸多問題中,教材建設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因此,本文從《藝術課標》的幾個重要理念切入,剖析該課標對高校音樂教育教材建設所產生的啟示,以期推動高校音樂教育的改革,使其能夠適應中小學音樂課程改革的需求,并為中小學音樂教育培養出更具崗位適應性的優秀教師。

一、四大“核心素養”及其啟示

《藝術課標》以義務階段各年齡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參照,科學地設定分段目標,圍繞四大核心素養進行課程目標的設定。高校作為義務教育人才輸出的搖籃,應培養洞悉義務教育階段教學目標的接班人,而《藝術課標》為高校培養未來的優秀教育人才指引了方向,從四大核心素養入手可得到一定的啟發。

“音樂審美教育首先應該立足于對音樂本身的認識,使學生系統地建立和發展音樂的聽認知基本概念[1]?!彼囆g實踐是感性體驗的過程,藝術課程的教學實踐能為學生的感性體驗提供充裕的環境,由此增強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進而提高認知能力。學生感知的是藝術形式所帶來的感性與審美吸引,認知的是審美能力的潛移默化提升,以及感悟藝術背后豐富的內涵意蘊所帶來的人格升華。審美感知能為藝術表現提供養料,奠定作品情感的基調,同時藝術表現的培育有助于學生更深層地掌握藝術的表演技能,從而“認識藝術與生活的廣泛聯系,增強形象思維能力,涵養熱愛生命和生活的態度[2]”。這種積極的藝術表現能給學生賦能,增強學生的能動意識,從而推進學生展開豐富的創意實踐。

基于審美感知和藝術表現的目標達成,創意實踐顯然是一項升級版的音樂教育實踐活動。從歷史解釋學的角度來看,或許每一次表演都是在盡可能地靠近作曲家創作的背景,領悟其創作意圖,但創意實踐往往是一個視域融合的過程,不但要深入了解作品的深層內涵,而且更要綜合不同學科知識。但是,再優質的教材建設,最終也離不開大中小學的通力合作?!霸诤献鬟^程中,代表知識界的教育理論者,可以供給實踐者各種知識,但這些知識都是外在的‘輸血’,無法替代內在的‘造血’,最具有根基性的是賦能給實踐伙伴以‘研究內生力’和‘創新內生力’,成為研究型、創新型實踐者[3]?!倍@種“內生力”往往需要文化的積淀才彌足珍貴而有張力。

“教材是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是傳播國家主流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載[4]體?!苯y一的教材開發理念,必然成了整個教學實踐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前提。同時,開發教材理應關注教材背后投射到的學生,也便是未來的教師人群,培育好了學生,也間接性地為培育莘莘學子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二、學科融合理念及其啟示

1.朝向學生的藝術輻射面再擴大

“教育的文化功能體現在,教育是文化傳遞、選擇、交流、創造的主力軍[5]”?!缎抡n標》中“以藝術學科為主體,加強與其他藝術的融合?!睂W生可大膽地展開跨學科的交流,為學習藝術提供靈感來源,更好地提升學生對藝術的感悟力、創造力,達到育人目標。無論是與姊妹藝術,還是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實際上是對“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夯實,即充分尊重學生,不再固化單一學科的授課,培養學生的審美觀。音樂教材的開發,首先應立足于藝術整體性視野之上進行宏觀的調和,力求讓學生從音樂與藝術融合中感受音樂的魅力,同時接觸更廣闊的藝術空間,形成全面系統的藝術觀。例如,音樂師范類的學生教材應豐富攝入如影視、喜劇、舞蹈等多類藝術學科的素材,在綜合藝術學科的探索與驅動下,推進學科本位、知識本位到素養本位的轉型。

現如今,媒介發達,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豐富、視野廣闊,越是在學科雜糅的公選課堂中,越便于生產藝術表現和創意實踐素養的原料,只是學生之間碰撞的火苗,需要教師通過合情合理的教學組織方法和教學實踐點燃。在肯定學生的想法、尊重學生的藝術成果的前提下,可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選擇團隊伙伴,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課后創意實踐,培育學生的藝術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因此,無論是高校音樂專業課程,還是選修課的課程和教材,都不應故步自封,要大膽地走出本學科的桎梏,邁向各藝術學科,輻射到更多的學生群體,促成藝術各門類之間的交流與互通,爭取達到“一科多能”的效果。

2.多學科協同育人下的健全人格再塑造

“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謂‘有意味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積淀了社會內容的自然形式。所以,美在形式而不即是形式[6]?!痹诟咝R魳方逃倪^程中,不單單要通過專業技能表演、音樂鑒賞側重提升學生感受形式美的能力,也要挖掘音樂藝術背后的“意味”,拓寬學生作為“人”的個體所能感知,并理解音樂的最大接觸面,拓寬文化理解的渠道,養成一種獨特的文化觀,“引導學生把表層興趣轉化為深層興趣[7]”。

高校教材開發具特殊性。以往教材中常出現與藝術作品相關聯的社會背景、人文背景,但極少采取與文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哲學、考古學等多學科交叉互聯的教材內容設置。當然,學科雜多容易導致教學無重點的狀況,但大學生對訊息的接受面廣、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強,往往不能像義務教育階段單純重視輸出,而需要恰如其分的點撥,如何在課程內容設置上點到為止,又能促成學生們想象空間的發揮,這也考驗著教材開發者的綜合素養。在如此多學科協同育人的良性循環下,為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創造了更多的可能。

優質的教材是良好教育活動的根基,哪怕萬丈高樓,想要穩固搭建,便離不開一步一個腳印地躬行實踐,通過藝術課程的學習最終應該實現應知應會,不僅具有必備的知識和技能,而且也能理解音樂于整個社會歷史的價值與意義;既養成卓越的藝術鑒別能力,還能通過音樂課程的學習形成獨到的藝術審美觀。通過理論與實踐的融合,輔以多維評價標準,由此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新形態”藝術教材理念及其啟示

1.把握時代脈搏,創建藝術教材開發“新形態”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時代,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時代?!爆F如今,人類試圖通過“人與技術協同實現教學的合認知性”?,F階段,衍生了“數字教育學”這一類新型的交叉學科,大數據、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術層出不窮,逐漸形成了一種給人極強推動力的學習型社會。社會的發展在催促著人們前進,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構建必然得依托數字化技術,創建藝術教材開發的“新形態”,更需把握科技時代的脈搏[8]?!端囆g課標》提出了“適應數字時代的要求……探索藝術教材的新形態”的建議??梢?,教師應主動地適應時代的新技術變革,積極地開展教育教學。例如,教材開發形式不單可以是傳統紙質的形式,還可采用優質的慕課內容相結合;教材內容設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教材中插入音頻或視頻類的教學內容;藝術作品的呈現可以是視覺的、聽覺的,甚至還可以加入觸覺、采用AR新技術,增強學生藝術課程的體驗感。

“借鑒‘學習強國’經驗建設國家在線教育資源平臺”教材的開發應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驅動為導向[9]。教師不僅要在“教”的角度思考,而且也要設身處地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課程開發的合理性,否則教學成效只會適得其反?!霸谌菀妆患夹g物化為物的智能時代,教育比任何時候都有必要成為人的教育[10]?!币蚨?,創建教材開發“新形態”只是開發技術所帶來的課程形式的“新”,針對的核心群體還是學生,最終達成的目標仍是育人。

2.掌握信息化資源,探尋藝術課程運用新路線

面對數字時代帶來的技術層面革新,教育實踐顯然難以快速適應迭代的步伐,實現教材知識體系和高質量教育體系的聯結與互動,難免要依托數字化大環境。在《藝術課標》“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部分,提出了“創新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途徑、方法與機制”的要求??梢?,目前,教育界正在以極大的熱情探尋提高教育水平、教育質量和效率的媒介。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技術革新勢在必行,那么,高校的教育勢必也可趨同,尤其是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高校藝術課程,其運用課程運用新路線正待勘察。

“教育資源平臺的建設,不僅僅是適應網絡時代教育變革的需要,更是推進教育公平最有效的方式?!比欢?,新時代的師生都在面臨著新的挑戰,“向社會學習是大學人才培養的新模式[11]”。學生而言,不僅要具備信息接收與綜合分析能力,而且也要有終身學習、舉一反三的教學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極具現實意義,因為當下這一場域下的師生邁出校園,必然影響的是另外一個場域下的學生,只有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職業認同,方能維持整個教育生態圈的可持續發展。在人工智能的時代,教育研究更應該堅守育人原點,守護教育研究的“生命價值”,引領信息技術通向“生命成長之路”[12]。

結語

2022年版《藝術課標》四大核心素養,在教材建設方面帶來的啟示遠不止如此。無論是在給高校音樂教材建設上帶來的融合理念,還是在教法上將音樂學科相關的教材與中小學的教學內容進行對接的設想,都需要各領域教育者的互相借鑒和齊頭并進。每天遨游于數字信息宇宙中的教育者、被教育者,如何創建藝術教材開發“新形態”,如何利用好數字媒介,將資源最大化利用,將會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猜你喜歡
藝術課學科教材
【學科新書導覽】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開發藝術課校本課程助核心素養在中職學校落地的研究與實踐
高中藝術課堂培養學生創造力教學初探
中學藝術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體驗
“超學科”來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