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語寫作理論模式與本土化研究路徑分析

2022-02-14 08:50關珊珊
黑河學院學報 2022年11期
關鍵詞:二語元認知本土化

關珊珊

(河南農業大學 外國語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在我國現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自進入21世紀之后,將數字技術和計算機互聯網作為依托的新型社交工具層出不窮,對二語寫作的寫作習慣帶來了顛覆性影響。二語寫作模式變得越來越豐富多樣,并形成了基于數字化等不同模式的寫作載體,獲得了來自時代的全新發展機遇和挑戰。不同的載體,對模態進行了不同的整合,并在其中融入了其他學科的觀點內容,其中包括社會符號學理論等等。但在二語寫作的研究和教學過程中,傳統的話語寫作更加關注紙筆,關注二語學習和教學過程的語言能力。因此,需加強對理論模式的深入研究,了解其不同形態,明確在21世紀所能夠帶來的重要價值,在學術領域研究上是一次十分重要的轉變,可促使二語寫作理論研究變得更為豐富多樣,改善二語寫作的綜合創造力。

一、二語寫作理論模式

在傳統定義中,二語寫作主要是指基于固定模式之下,在固定規則支配下的一種寫作方式,運用英語書寫系統來展開相應的編碼。在互聯網技術和數字化工具高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對二語寫作的理論和概念也進行了創新定義,也就是二語寫作開始逐步走向多模態發展之路,其動態性、社會文化性更為突出,同時還可展現出一定的個人社會實踐特點。因此,二語寫作理論模式變得更為豐富多樣,身處于更加廣泛的社會制度關系中。一般情況下,二語寫作的理論模式及其多模態特點,主要是指將互聯網和現代化信息技術工具作為載體的寫作素養,例如,信息素養、媒體素養和計算機素養等。因此,基于不同模態形勢下,二語寫作不再局限在簡單的技術技能上,而是更加傾向二語寫作的思維模式、思想層次以及在其中的運用,同時十分關注二語寫作自身的能動性以及其在二語寫作中發揮出來的作用。除此之外,由于二語寫作過程中,視頻、文字和聲音有機融合,由此也衍生出了二語寫作的多元讀寫理論。需要綜合考量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響,基于二語寫作的多模態理論模式,需要針對其構成概念進行進一步的類型劃分[1]。其中的模式主要是指用來撰寫信息的具體符號及符號特征,包括文本特征、聽覺特征和視覺特征。而其中的模態主要是指某種模式的符號表達形式,比較具備代表性的如通過網絡攝像頭來滿足人的視頻會議需求,或是通過感官系統來進行溝通和互動。若是寫作和二語寫作反饋,基于不同的時間來進行開展,舉例來說,在對博客文章進行寫作時,后續讀者進行閱讀,最后獲得閱讀反饋,可以進行異步也可以進行同步?;蚴莾蓚€不同的作者同時在WPS文檔中對文檔進行編輯,或是運用社交工具來對文章結構進行修改調整,例如,將博客文章中的文字和視覺內容進行有機融合。而媒介主要指的是各種生產技術方式直接影響信息的傳遞過程和信息的獲取辦法,主要分為兩種,分別為邏輯媒介和物理媒介。舉例來說,在數字化故事表達過程中,學習人員可以通過對數字故事編輯軟件的有效運用,將文本、聽覺、視覺等數據信息實現和邏輯媒介之間的有機融合,但在傳統二語寫作教學過程中以及學術領域研究過程中,大多數都集中于文本語言因素,卻忘記了視覺及其他不同模態因素對其帶來的影響和作用,也正如其他研究學者所指出的,若是未能了解其他模態特征對文本所帶來的含義以及對其帶來的影響和作用,就無法真正地對文本形成深入理解。從本質上來說,若是未能了解文本中同步出現的交流方式以及其帶來的效果,也就無法真正地了解語言的使用辦法[2]。因此,在不同的文本語境中,二語寫作人員應該綜合考量如何運用不同形式的文本和理論模式來改善其數字化讀寫素養。

二、二語學習者的寫作元認知知識結構

近幾年在我國相關研究學者不斷地探討研究和努力之下,語言界針對元認知的研究也在不斷地提升過程中。一方面,是可以通過對這一領域的深入研究,幫助解決在教學實踐中所遇到的困境。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元認知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在形成體系化之后,在不同的領域中獲得了廣泛運用,并得到了有效檢驗,其理論框架已經初步趨向于成熟。元認知知識是相關研究學者展開二語寫作研究的重點基礎,通過元認知來獲得二語寫作研究結果,也具備更強的解釋力。在對寫作進行研究時,有學者將寫作過程中涉及的各類知識體系進行了全方位的概括,分別為概念元認知和社會文化知識等。對其他學者的理論框架進行沿用,元認知知識主要是指寫作人員在寫作過程中,和自身以及策略相關的思想認知。自身的知識主要取決于個體針對寫作任務的完成情況以及對寫作任務完成情況的思想認知,和對寫作帶來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而在任務知識上,主要是寫作人員針對寫作的任務標準及要求,以及在寫作上的意圖。策略知識主要是指將寫作過程中的知識進行提取的策略。在已有研究理論中認為,一個熟練的寫作人員,可以通過對自身任務策略知識的有效運用,將寫作過程中的所有困難在第一時間進行克服。依照我國某高校英語專業大二學生在寫作元認知上的調查研究表明,學生在寫作主體認知、寫作任務認知和策略認知上,寫作主體認知主要是學生的寫作動機、寫作過程中的焦慮情緒以及在寫作過程中對自己寫作水平的客觀評判和主觀感受/而任務認知是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覺得寫作任務完成對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因素,例如,寫作內容是否科學合理、寫作語言是否暢通、語言結構是否完善,還包括寫作目標以及寫作的具體目的在[3]。策略認知上,與寫作之前的構思、寫作過程和最后的修正密不可分。寫作元認知知識體系中,各類主體任務和策略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會帶來針對性作用。在對二語寫作任務進行寫作時,學生寫作動機是否足夠強大,將會對寫作任務目標的完成情況帶來直接性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后續寫作策略及對文本的修正狀態。又如,若是學生覺得語言是對寫作任務完成帶來負面影響的重要因素,那么對自己寫作能力的客觀評判以及對文章內容進行構思時,更加關注語言運用得是否科學合理。比如語言用得是否準確,運用是否復雜,是否具備較強的可讀性。而在內容的關注上,則可能會由于對語言的關注程度較深,相應的得到減少。因此,在寫作元認知知識體系中,任務、主體和策略三者之間為相互互動的,若是其中的一個認知出現了轉變,則會使其他兩個方面的認知出現變化,而想要完成一項標準,完成寫作任務,需要學生在元認知的三個方面進行有機協調,保障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三者之間的作用結果就是寫作結果。

三、二語寫作理論本土化路徑

1.理論融合實踐

目前,我國在二語寫作理論的本土化研究上,仍處于初始發展階段。首先,在二語寫作理論的建設以及在高校英語教學的課堂實踐中,雖然其相關研究理論觀點較為豐富多樣,整體流派十分精彩,但大多數的研究是否可以真正運用教育寫作課堂實踐中,還有很大的思考空間。例如,在跨文化修辭學中,對比修辭學的出現主要是為了為二語寫作教學提供針對性的理論研究支持,同時改善在二語寫作教學上的實踐效果,以保障英語專業的二語學生能夠真正書寫出更多讓人滿意、符合標準及要求的作文。但這一初衷在理論流派中,未得到關注和重視,反而是對術語進行了隨意的使用,并用于描述在二語寫作環境上。如何基于不同的理論模式研究環境之下,確保二語寫作教學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相關研究較為匱乏。因此,在本土化上,需要保障和實踐進行有機融合,尤其是對于二語寫作這種具備較強實踐性的學科及學術研究領域來說,強化實踐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可以促使本土化工作更為順暢,不可簡單地局限在理論研究上,而是需要通過實踐檢驗真知,為二語本土化奠定有利基礎。

2.關注語言文化的差異性

基于后現代這一視角,加強對二語理論本土化的研究,更加符合新時期學術研究的發展潮流,但由此帶來的問題,如近現代視角下的二語寫作理念是否可以真正地改善學生二語寫作水平,基于現代化研究視角中,其中的模糊性、不確定性和去中心性,包括在二語寫作上的文化身份模糊,無法確定其界限,傳統對比修辭中的關系和修辭模式遭到顛覆性改變,是否會對二語寫作教學目標帶來深遠影響,需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但無論研究視角如何逐漸轉變,可改善學生的寫作效果,這樣的研究才是真正的本土化目標。真正具備多元文化居住經歷生活經驗以及雙重身份的人,總體來說占據少數,很多的二語寫作者本身就具備著主導文化的身份特點,因此,若是過度關注文化的單一性,無法實現二語理論的本土化,也無法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母語和目標語?;谖幕?、文化背景和語言研究層次上的深度差異,導致文化溝通和交流不順暢[4]。因此,基于跨文化這一視角,須對二語寫作理論和本土化進行全方位的審視,保障涉及角度的全面性。需依照文化情況以及二語寫作過程中的批判性特點,強化文化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在其中融入我國文化特色,確保二語本土化工作順利開展。

3.注意寫作者的多元文化背景身份

在二語寫作過程中,其文本內容一直是跨文化修辭和傳統對比修辭研究領域的重點內容之一。伴隨著各類與二語寫作相關研究流派的層出不窮,如何對二語寫作文本進行客觀對待,并對其中內容進行評判和分析,值得相關研究學者在未來進行深入研究,這也是展開二語寫作本土化的重點內容之一。二語寫作文本批判工作需要遵循哪些標準,是否應該具備參照標準,都是研究的重點內容。曾有學者覺得,不應該過度關注寫作者文本內容是否符合語言文化標準,強調二語寫作的實踐和研究工作,不應該讓學生被目標語文化腐蝕,忽視我國本土文化的重要性,或是被動使用一類來自國外的新文化。而是應該為學生帶來的目標語言上的新認知,而類似這樣的觀點雖然有些道理,但也不能夠針對二語研究本土化過程進行一概而論。首先,需要明確寫作者的文化身份是否復雜,是否具備特殊性特點,對一些擁有多元文化身份的二語寫作人來說,這一觀點具備較強的適應性,但對于文化本身身份較為單一,同時正在二語學習初級階段的人員來說,這一理論則不太現實。其次,需要關注文化的具體要素,例如,不同的語言交際對象、交際媒介和使用場合,這些重點要素將會直接決定文本使用的風格以及語言的接受度。最后,是要關注語言的使用語法,可以將目標語言實現和母語二者之間的有機融合,融入其中比較具備特色的表達方式,但語法本身作為一類語言這一重要原則不可更改。與此同時,需要真正地展現出民族文化的思維方式,若是未能遵循目標語的文化特征,則會對交際效果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5]。因此,不管是英語作為二語寫作過程的目標語,還是漢語作為二語寫作過程的目標語,都需要始終秉承目標語言文化使用習慣這一重要原則,尤其是在本土化的過程中,運用語言進行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需要適當地進行調整,用目標語受眾更加容易接受、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展開二語寫作,這樣才可獲得更為突出的本土化結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二語寫作的理論模式進行重新定義,對其內涵進行重新解讀,可更為深刻地了解到21世紀背景下二語寫作本土化路徑。相關研究學者需將其側重點放置在數字化多模態寫作理論研究上,而不是簡單地將二語寫作看作為一類抽象化的語言體系,脫離現實展開多模態研究??傮w來看,語言課程的推廣十分緩慢,因此,在二語寫作研究和本土化上也會困難重重,未來相關研究學者需要持續探討本土化的研究路徑,可圍繞理論和實踐、關注語言文化差異、注重多元文化背景身份等不同層次,實現二語理論和我國語言之間的有機融合,更為深刻地理解語言。

猜你喜歡
二語元認知本土化
中國大學EFL班級的二語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二語習得理論對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
論中國音樂劇的本土化發展
基于L2MSS理論的職業英語二語動機策略干預研究
訴前強制調解的邏輯及其本土化建構
《神經語言學和心理語言學視角下的二語習得》述評
美樂家迎來本土化元年
元認知:領域一般還是領域特殊?
困惑·解疑·感悟——評《嘀哩嘀哩》兼及奧爾夫教學法“本土化”實踐
數學科目中元認知研究現狀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