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化自信視角下現代中美文學創作研究

2022-02-14 08:50葉育春
黑河學院學報 2022年11期
關鍵詞:凱瑟文學創作文學作品

葉育春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 外國語學院,福建 福州 350202)

西方“舶來品”“舶來文化”對我國文化環境產生了一定影響,且在文學藝術領域,如在文學作品、電影電視中表現尤為突出,這種局面不利于我國青年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自信心培養[1]。在由傳統文學向現代文學過渡的歷史浪潮中,不可否認中國文學的發展與西方文學的輸入密切相關,尤其體現在表達手法、價值理念、創作風格等方面。國人在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同時,還應為“中國夢”的實現樹立信心。而文化自信的培養體現在文學作品領域時,需要剖析中西方文學創作本源。

一、文化自信的時代內涵

從文學藝術領域而言,文化自信主要表現在對于本民族文學作品的自信。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無數能夠反映現實生活或理想社會的優秀文學作品[2]。其中蘊藏的哲學思想和價值觀念在今天仍具有很高的適用價值,這是我們堅持文化自信的理由。雖然現代中國文學創作受西方影響頗深,但仍不能取代傳統文化對中國人的影響。

二、現代中美文學創作的對比

(一)現代美國文學創作

文學起源于生活,美國的文學發展歷史是最好的證明。1776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先后經歷了民族獨立、西部擴張、南北內戰的動蕩歲月,并且最終成為世界強國。然而在文學藝術領域,由于其歷史的局限性仍帶有強烈的歐洲文學氣息,美國作家逐漸認識到文學發展的弊端,開始進行文學領域“美國夢”的探索,其中的杰出代表是被稱為“美國文學之父”的華盛頓·歐文,雖然其作品仍帶有歐洲文學痕跡,但仍帶來了美國文學界的變革。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美國文學出現新的發展勢頭,國內文學呈多極化方向發展,現代文學風格多樣,大致分為以下幾類:“怯懦的十年”“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非虛構小說”、猶太人文學、黑人文學、南方作家、紐約作家、個性化的詩歌、馬克思主義現實主義派、理論與批評等[3]?,F代美國文學以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的風格為主,作品反映美國的社會現實,揭露社會的畸形現象,代表人物主要有阿瑟﹒米勒、海勒、阿爾比、鮑德溫等。其中,“個性化的詩歌”就出現垮掉派、黑山派、紐約派、具體派、自白派、新超六大派別。整體來說,現代美國文學對于個人主義、“反英雄夢”、解放天性的呼吁十分強烈,對于心理描寫入木三分。

(二)現代中國文學創作

清朝末年,西方列強侵入中國后西方的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念使得中國社會發生深刻變革,表現在文學領域即催生了中國現代文學。近代中國文學家積極向美國現代文學學習,衍生出一些傳播先進社會理念、表達強烈愛國情感的文學流派。近代中國文學創作受美國浪漫主義影響,主要體現在新詩以及現代小說方面,其中,惠特曼、愛倫·坡等人就是美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休·倫敦則是批判現實主義的杰出代表,也是對我國現代文學產生重要影響的詩人、作家?;萏芈敲绹寺髁x詩人,其詩歌主要是贊頌勞動、平等、博愛、人性與自然,反映出美國當時的時代特點,表達了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思想情感,傳遞了對發展中的美國社會的贊美之情?;萏芈脑姼杼攸c鮮明,語言方面追求形象生動、通俗流暢,寫作手法上疊句被廣泛使用,給讀者以震撼,自由體的詩歌形式便是其杰出貢獻。郭沫若、艾青、馮至、何其芳、田漢等人的詩歌都帶有強烈的“惠特曼”色彩,其中田漢的《平民詩人惠特曼的百年祭》更是對于惠特曼生平以及博愛精神的時代頌歌[4]。休·倫敦是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者,代表作品《野性的呼喚》表達出對于19世紀美國社會底層貧苦人民的同情,對于社會不公平現象的憤懣,這與中國現實情況相符合,其作品也因此在中國廣為流傳。除了詩歌、小說方面之外,近現代中國的戲劇作品、文學批評作品也受美國文學內容及形式的影響。

1949—1976年期間,中國現代文學作品的形式主要以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為主,作品表達對于社會主義的贊美,人民勞動的歌頌,“樣板戲”是主要的藝術形式。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在國家以及社會的幫助下,中國文學又煥發了新的活力,西方的文藝思潮重新影響著我國的文學藝術領域,我國現當代文學不斷基于本國現實吸取西方優秀的文學創作方式?,F代文學可以大致分為通俗、尋根以及紀實等文學流派,在作品呈現上側重于反映社會現實,代表人物有沈從文、余光中、史鐵生等。

(三)現代中美文學創作的對比——以地域主義文學為例

現代中國文學創作在其萌芽時期深受現代美國文學創作的影響,這體現在文學派別、寫作手法等方面,但在中國特殊的社會、時代背景的影響下,仍然具有自身的發展特色。例如,邊疆主體文學、地域主體文學、自然散文等方面,本文以中美文學中地域文學為代表,對于兩國地域現代主義進行對比分析。

1.美國地域主義文學

文學的發展與起承轉合,與現實社會的變化是分不開的,尤其是在社會動蕩的年代下催生了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1922年是美國社會工業化、城市化劇烈推進的時期,地域主義文學與現代主義文學得以迅速發展。其中,維拉·凱瑟就是實現地域主義與現代主義關系突破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教授的房子》被認為是超越傳統作品中西部拓荒寫作背景的經典之作。在《教授的房子》中,維拉·凱瑟游走于城市繁華場景與鄉村場景之間,以懸崖城作為她對于理想小說風格以及敘事結構的理解。其中,《教授的房子》采用了“A-B-A”的結構,使得三個部分互相獨立,卻又是一個整體,采用了并置的手法,在不同場景之間實現情節的串聯。通過“并置”的方式,讓讀者切身體驗到兩種地域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從而引發對現實社會,以及社會環境變化下的思索[5]。在《教授的房子》中完整地呈現了當時在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背景下人們尋求地域歸屬感內心的迷茫與無措。其作品真正沖破了地域主義與現代主義的對立,實現了懷舊主義與反叛主義的融合。

2.中國地域主義文學

在中國文學作品中,許多文學創作者都具有極強的地域認同感與歸屬感,作品中的“地域性”非常強烈。地域文化、時代背景、作家自身經歷是中國地域主義小說的三要素。例如,阿來所創作的《塵埃落定》就是結合自己的藏民背景以及新時期的藏文化熱潮創作的極富藏族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學作品。地域主義小說重點刻畫獨特時代背景下地域特色,在中國文學史上又被稱為“里下河文學流派”,在進行文學創作時更加關注文學批評以及社會內部矛盾,對于創作的復雜性以及與其他文學主義的結合方面研究較少,典型代表有老舍、劉新武、王朔等“京味文學”。例如,老舍的《駱駝祥子》,以北京城作為背景格局,以小人物祥子的日常生活為描寫基調,加上富有地方風味的個性化語言,體現了濃郁的“京味”特色,同時采用“以小見大”的方式來描述舊社會背景下底層人民的生活痛苦與絕望,通過對地域文化的描寫隱含對當時社會的批判[6]。

3.中美文學的異同點

從中美地域主義文學作品的創作與發展來看,尤其是中國文學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美國文學創作的熏陶,兩者具有一定的共同點。許多中美地域主義文學作品都立足于地域環境或者是文化描寫來折射出當前社會的發展困境,亦或者是對當前的社會所存在的“陋習”或者是“禁錮”等進行批判,無論是維拉·凱瑟的《教授的房子》《我的安東妮亞》《啊,拓荒者!》等系列文學作品,還是中國的《駱駝祥子》《塵埃落定》《白鹿原》等,都將視野放逐于地域環境,以及處在地域環境中的人們,其敘述的格局均是以地域作為媒介來進行描繪與思索。在對當前社會環境以及現象進行批判的同時也通過對地域文化以及景觀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于地域文化亦或者是地域景觀的喜愛之情。維拉·凱瑟《教授的房子》中人物對地域景觀的欣賞,表達了對所在地域的眷念,也就是所謂的“戀地情結”。中國地域主義文學所表現的戀地情結也是頗為相似,包括沈從文《邊城》、阿來《塵埃落定》等都描繪了一幅幅具有特色的地域景象,《塵埃落定》表現了阿來藏文化的精神原鄉,《邊城》則是描繪了最美湘西,寄托了作者對地域的熱愛,這也是中美地域主義文學的一個重要共同點。

此外,現代中美地域主義文學創作最大的不同在于創作手法與結構。美國的地域文學在于“奇思妙想”,不論是謀篇布局,還是在敘事手法上都獨具特色。維拉·凱瑟《教授的房子》就打破了傳統的結構方式,采用并置的手法來有效實現情節的串聯,同時穿插湯姆·奧欄故事這一獨特的敘事結構,沖破了解釋性敘事的禁錮與局限性。相比較而言,中國的地域主義文學作品較為“中規中矩”,絕大部分文學作品創作均立足于地域景觀環境,以及處在當下地域景觀的人物活動與生活,來反映地域環境與時代的變化,包括老舍《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

三、文化自信視角下現代中國文學創作的發展道路

(一)勇于突破“傳統”局限

從中美現代文學對比不難發現,現代中國文學領域的學者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缺乏對新思路、新看法的研究,而重視已經存在事物的共性。這與美國的文學研究有所不同,美國文學研究過程更加注重探索文學作品的個性,提出前人沒有提出的問題,在立意上更為新穎[7]。例如,維拉·凱瑟《教授的房子》等作品,不僅展現了地域特征,還呈現了地域的獨特性與多元性,充滿現代主義氣息。國外學者在對維拉凱瑟作品進行地域主義研究與解讀時,例如,理查德·密靈頓等人認為作品中蘊含了豐富的現代主義色彩,并且最終總結為她是實現地域主義與現代主義結合的作家,沖破了傳統的認知局限,打破了維多利亞時期僵化的敘事風格,并實現了傳統文學地域主義的超越,可見維拉·凱瑟的文學創作具有極強的超前及創新性。相比較而言,在中國傳統文學觀念中,“經典問題、經典答案”則更為突出,路遙《平凡的世界》對陜北地域景觀以及人文景觀的描繪,展現了“平凡世界”下的人物的追求、愛情與挫折,折射出當時人們在時代發展進程下的血與淚、悲與歡。陳忠實《白鹿原》以關中地區的兩大家族之間的恩怨情仇為“主線”,引發地域時代變遷的“支線”,這些中國文學作品的敘事方式與結構“循規蹈矩”??梢?,中國文學創作拘泥于定式,缺乏獨特的文學創作視角。再如,受西方文化熏陶的美國學者顧明棟根據已有評論對魯迅先生的文學提出不同看法。對此,中國文學作品創作需要打破常規,勇于沖破“傳統”的認知局限,實現中國當代文學的創新發展。

(二)注重文學“藝術”價值

在文學創作過程中,中國學者過分重視時間階段的劃分,某一時期具備某些特征,這種創作觀點本身局限了作家思維的發散以及寫作能力的提高,過分注重形式只能是作品趨于商業化而缺少藝術性。對于文學作品創作來說,其文學與藝術價值是其“靈魂”之所在。維拉·凱瑟的《教授的房子》、約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等作品形神兼備,兩者在敘事結構上都打破了常規,具有極強的文學藝術價值,這也是其成為代表作的重要原因。針對當前中國文學創作的困境,不能為商業所累,應提升文學修養,在創作過程中注重文學作品的創新性與藝術性,實現作品創作的“升華”。

(三)吸納“精魄”創新發展

中國文學創作在有堅定的文化自信的同時,還需主動接受西方優秀文學作品的長處,吸納其精髓,包括敘事手法、謀篇布局、情景轉換等方面[8]。尤其在情景設置方面是傳統中國文學作品的短板,更為重視場景的依次出現及強調邏輯性,而不能另辟蹊徑,忽視了“并置”場景及碎片化布局,忽視看似不相關的場景之間情節的聯系,這是需要向國外學習與借鑒的。中國文學創作者需要吸納西方文學創作的“精魄”,將中西方的創作長處相融合,實現文學的“本土化”,從而最終實現“全球化”,使得中國文學創作更上一層樓。

四、結語

文化興則國興,文化強則國強。文化自信是當今中國社會需要樹立的重要價值觀念。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堅定文化自信,只有對自身文化具有高度的自信心,才能在世界多樣文化體系中始終堅守,抵制文化入侵現象的出現?,F代中國文學的萌芽、發展過程與現代美國文學具有重要關系,中國文學作者在吸收借鑒美國優秀文學創作方式以及理念的同時不斷注入自身特色,雖然現在仍存在一些問題,但有理由相信中國式文學風格必然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

猜你喜歡
凱瑟文學創作文學作品
當文學作品扎堆影視化
薇拉·凱瑟地域書寫中的流動主題研究
為什么文學作品里總會出現“雨”
梅卓文學創作論
讀友“讀友杯”全國少年兒童文學創作大賽之短篇文學創作比賽征文啟事
讀友“讀友杯”全國少年兒童文學創作大賽之短篇文學創作比賽征文啟事
曹文軒的文學創作作品
老師的秘密
文學作品與數學
臺灣文學作品中的第一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