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語法學史看漢語語法的演變

2022-02-14 08:50
黑河學院學報 2022年11期
關鍵詞:語法漢語語言

曹 娜

(山西警察學院,山西 太原 030401)

在當代語言學中,語法學占比最大,分量最重。這一點從大量的語法學成果和大量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在過去的100多年里,漢語語法學在中國的發展中取得了最大的成就,可以說,“語法學的發展是中國語言發展的趨勢”。隨著漢語語法學的建立和發展,漢語語法學的發展,漢語語法史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漢語語法學史對于語法的形成原因、發展歷程等展開深度討論,并研究在語法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出現的重要研究成果,歸納與總結了漢語語法研究過程中積累的重要經驗,以期為今后的研究提供參考,并掌握其發展趨勢。漢語語法史研究具有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特色鮮明、方法成熟、成果豐碩等優點,是漢語語法史研究的重要方面。

一、漢語語法學史的研究特點

首先,學術研究的高度重視,研究范圍擴大,研究成果豐富。漢語語法學史在20世紀末已經取得了非常顯著的突出成就。從以上的介紹可以看出,國內外的語法學界都在積極地從事漢語語法的歷史研究,不但有大量的專題性研究報告,也有大量的相關專著、語法詞典、資料匯編,其中有不少專門的學術期刊也有專門的評論文章。從整體上講,可以看到斷代史、專題史論,充分看出語法學界的學術責任。其次,熱點回應迅速,點評準確,引導未來。語法史的首要任務就是回顧和評論語法,因此,語法史需要對語法領域的熱點問題作出迅速回應,并在總結回顧和指導的過程中,力求做到專業、準確[1]。準確的總結和評價指導,對于促進語法學健康、深入發展,指導特定的理論和主題具有重要意義。最后,從史學角度出發,史學與理論相結合,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不論是對專論、專著、專家、流派的評介,亦或是語法史的探討,都不應該將眼光局限在單純介紹史料以及資料的層面,還應該與理論內容相互結合起來,將微觀與宏觀的引導相結合?!笆贰迸c“論”相結合已成為20世紀80年代以來漢語語法史研究的一個顯著特點,其對漢語語法史的發展具有指導意義,同時也是語法學史進入新時代的重要標志。

二、漢語語法學史研究的不足

漢語語法史研究的理論認識還很薄弱,缺乏對漢語語法史的研究。從某種程度上講,漢語語法史是一部西方語法學理論與方法論的歷史。盡管語法學家們在借鑒漢語語法理論、方法時,力求兼容并蓄、揚長避短,并在實踐上進行創造性嘗試,但在理論和方法上,難免會出現與漢語語法事實不能很好地融為一體的情況。在漢語語法史研究中,由于缺乏獨到的理論與方法,致使漢語語法學的理論、方法以及語法學思想都沒有充分指導漢語語法史。漢語語法學應進一步深化漢語語法學的理論與思想,強化語法觀,從而增強漢語語法史研究的指導意義。

(一)關于漢語語法的文獻資料發掘尚不充分

前人對《馬氏文通》之前和近代語法學的研究資料進行發掘和整理,但中國古代文庫浩瀚,對于散落在古籍中的古代語法資料的整理還有待進一步發掘,而傳教士和國外早期學者關于漢語語法的資料也急需整理,而清末至1949年之前有關漢語語法的資料仍需進行全面整理[2]。漢語語法史的全面、系統,是漢語語法史真實、全面的基礎。

(二)語法學名著和法學家的研究還需進一步加強

對語法學家和他們的作品進行深入的、系統的評價,是漢語語法史發展的重要環節,要對這些名著進行全面研究,并充分挖掘這些名著所反映出來的語言法律思想和亮點,使語法史更加生動、更加豐富多彩。眾多學者的研究作品雖然在以往的研究中得到了重視,但對他們的作品卻沒有系統的、深入的研究?!恶R氏文通》作者問題,所謂的“黎派”語法系統問題,特別是語法學家的語法觀,都需要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漢語語法的發展離不開其理論方法論的變遷。從詞本位到句本位、詞組本位、復本位;從中心詞分析到層次分析、變換分析、語義特征分析、語義指向分析;從注重漢語語法到古今的統一;從強調句法到三維、韻律、認知、類型等,都表明了理論與語法的關系。因此,語法史必須注重對其所反映的理論與方法的演進。

(三)相關語法研究需要進一步加強

方言語法研究、古代漢語語法研究、近代漢語語法研究,都需要進一步研究。漢語語法史并不局限于狹義的近代漢語語法研究,應涵蓋漢語方言語法、古代漢語語法、近代漢語語法研究,特別是當代漢語語法研究。以往漢語語法學研究中常常忽視這三方面的綜合。只有將近代漢語語法研究與古代漢語語法研究、近代漢語語法研究以及方言語法研究相結合,才能建立起漢語語法的整體歷史。

(四)漢語語法史研究中存在許多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導致漢語語法學史發展較為緩慢的原因,海外文化輸入對于漢語語法研究產生的影響,《馬氏文通》是否存在模仿的問題,以及漢語語法研究中存在的分期問題以及學派問題,海外漢語的語法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從新的角度來審視,并得出合理結論。盡管漢語語法具有強烈的民族特征和個性,但漢語是世界通用語言,漢語具備普遍性的特點,針對于漢語語法的研究過程不能夠與世界語言語法的研究相互脫離,仍然要用一般的理論和辦法來看待問題[3]。因此,漢語語法史研究應將泛泛與特殊性相結合,不僅要體現漢語的特殊性,還要體現漢語語法在全球范圍內的普適性;它的意思是,必須具有“全球史觀”。從國際語法研究的角度來看,漢語語法研究在國際漢語語法研究中的成績及其對世界語法研究的貢獻,并對其研究的經驗與不足進行歸納。如此,我們才不會妄自菲薄,也不會輕視漢語語法史上近百年來的成績,也不會驕傲自滿,把漢語語法在世界語法史上的地位抬得太高。

三、語法的演變歷程

語法是一套規則體系,規定了詞語的構成、變化,以及詞語構成短語和句子規律。語法可以分為詞匯和句法兩大類。詞法又稱為形態學,是指詞語的構成和變化規律(詞素構成詞語的規律是詞法體系的內容)。構詞法是指詞素的組合,常用的是詞元的加法、復合法、詞根屈折等。構形是指一個詞在一個較大的結構(詞組﹑句子)中會產生什么樣的變化。詞是指詞的語法范疇,因此,從語法的觀點來劃分詞,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句法是指用詞語構成一個詞組或句子,并對句法(詞組)和句類進行研究。

(一)語法演變的原因

關于語法的演變,我們也要從其演變原因、表現和途徑等三個層面來理解。首先是對社會的沖擊。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是決定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生產力的變化,就是語言使用者的變化;生產關系的變化,也就是某些語言的使用范圍發生變化。當然,社會的融合與分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語言的發展。其次,是對語言本身的作用。漢語發展到今天,由于語音的簡單化,使有限的音節不能很好地表達語義,于是出現了雙音節詞語,并逐步占據上風。雙字詞中的兩個詞素常常不具有同等的含義,甚至存在不均衡的傾向。一些詞素使用頻率不高,意義不大,就會虛化為詞綴,比如,“老”“阿”“子”“頭”等[4]。詞綴的出現促進了漢語在構詞學上的衍生式造詞法,這也是語法演化的一個重要標志。最后,就是西方文化對我們的影響。社會交往也可以促進漢語的發展,而英語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語言的影響。例如,在古代漢語中,主從句是先從句后主句,后來又受到西方的影響,成為與西方一樣的從句。

(二)語法演變的表現

組合規則也在不斷演化,其中最顯著的變化就是詞序的變化,具體表現在:從代詞賓語前置到代詞賓語后置。賓語前置是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在中小學語文學習中通常也是考試的重點問題。在現代語言結構中,常用的是小名+大名的偏正結構,但在古漢語的應用中存在一定不同,其是以“大名+小名”的形式出現的。從句放在前面的主句后面,這樣的搭配形式非常普遍。在五四運動之后,受西方語言影響,從句后置的情況也越來越普遍。聚合規律演化,包含了語法類型的變化和詞匯的增加和減少。由于漢語缺乏形式,現代漢語相對于古漢語,其聚集規律的改變主要表現在:其定義、界限、分類等方面的差異,尤其是數量詞的產生。在先秦時期,量詞的數量尚不多,到漢代才有了一定的發展,到了南北朝,更是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另外,也出現了一些詞綴,它們也有專門的詞素來表達相似的意思。

(三)語法演變的途徑

1.語言是一種有規律、有條理、有例外的體系

在語法中,存在著一種統一的傾向,而與之相抵觸的傾向。類推最大的功能,就是把語法中的某些特殊情況擴展新的規則的應用范圍,達到調整的效果。

2.語法化

語法化,是指某些原本存在于語言體系中的某些實義詞語,經過演化而變成了更虛化的部分。語法化是按句法化進程和程度劃分的順序排列的。通常的層次順序是:實詞-語法詞語—粘合成分—屈折成分。這一順序既涉及詞匯義和語用義的改變,又涉及到詞法、句法、語音等多個層面的變化[5]。漢語語法化的主要形式有:副詞、介詞、助詞、語氣詞、連接詞等。

3.結構再分析

結構的再分析,是指在過去的發展過程中,在沒有外在形式變化的前提下,對語法結構進行新的解讀。盡管它會改變一種語言的基本結構,但不會改變其表面的內容。例如,古漢語中的“是”被重新解析成動詞,而漢語中“被”則由動詞變成了“被動”。

(四)語法演變的特征

1.語言的發展和演變是不均衡的

第一,語言體系的演變是不均衡的。在所有的語言子系統中,詞組的發展和變化是最迅速的,但語法的發展和變化要慢得多,而且變化的速度也慢。語言各個子系統的發展和演變也呈現出不均衡的特點。其次,語言在各個階段的發展和演變過程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如果在社會變革多發階段,因為社會的發展速度相對較快,社會的思維發展非?;钴S,不同文化交往較多,語言發展和演變的速度較快;相反,語言的發展和改變會比較緩慢。第三,變體的發展和演變是不均衡的。

2.語言的發展和改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語言是人類最主要的交流手段,一旦發生變異,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就會失去最重要的交流手段,所有的社會活動都會戛然而止,后果不堪設想。語言的傳播功能決定了其無法采用“突變”的方法,而只能采用漸進的方法。語言的發展與變遷,是通過不斷累積的新的語言要素、老的因素逐步消亡而形成的,而不會在一段時間內發生質變。就算有人試圖使其變異,那也是不可能的。這就是文字可以被改造,但不能改變的語言,只能靠形式來逐步規范化的理由。

3.語言系的龐大且相互協作

語言系統十分龐大,其中也包含著很多小系統,不同的系統之間通過協作而不斷發揮作用。語言單位與語言規律之間存在各種聯系,因而每個語言單位、語言規律的發展和演變都是互相聯系的。即語言的單元或規則的發展和改變,都會引起有關的語言單元或語言規律的大小或直接或間接地相應發展和改變。

4.語言的發展和演繹的規律性

語言的發展和演變并非沒有規律,是有規律的。不同的語言,其發展和演變都有其規律性,同一語言在不同的時間和區域內,其發展演變的規律也不盡相同,而語言的各個子系統也會有各自的規律性。尋找語言發展和演變的各種規律和條件,是研究語言歷史的一個重大課題。至今,對于不同語言的發展和演變,我們并沒有找到太多的共同點,或許這個法則本身并不多。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語言的演變是有規律的。

四、結語

雖然在語法學發展史上的分期上各有不同,但隨著語法學的不斷發展,人們在對語法學的發展進行分期的過程中開始采用統一的標準來進行劃分,并且考慮到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語法學的發展規律問題。所以,針對語法學分期越來越詳細與科學,有些作品在各大分期中還做了較詳細的內部分期??偠灾?,要采取正確的視角來對語法學史進行研究,掌握語法演變的基本規律,同時要采用公正和客觀的標準來對語法發展進行研究,通過對史料以及著作的研究,全面展開研究工作,掌握全面的理論內容,回顧歷史的過程中對未來進行展望。

猜你喜歡
語法漢語語言
學漢語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語言是刀
跟蹤導練(二)4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追劇宅女教漢語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參考答案
我有我語言
有趣的語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