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研究:基本架構、思路及重點

2022-03-14 17:57嚴宇珺
創新 2022年1期
關鍵詞:開放型對外貿易人民幣

[摘 要] 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文章以實現我國2035年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為價值取向,基于已有關于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理論研究,按照“整體—局部—整體”的總體研究思路,新時代、新矛盾、新思想、新目標、新變化、新理念的“六新”研究視角以及“文獻研究—理論研究—實證研究—政策研究”的研究路徑,對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研究進行設計。具體包括主要研究內容和內在邏輯關系論述,總體思路、研究視角和研究路徑分析,擬解決的關鍵和重難點問題剖析,研究突破與研究價值闡述,并在此基礎上對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點進行思考。

[關鍵詞] 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對外貿易;國際投資;人民幣

[中圖分類號] F125?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3-8616(2022)01-0039-10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因此,什么是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我國為什么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怎樣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問題有待進行深入探討。本文通過構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研究架構和研究思路,以期為當前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研究指導和實踐方向,同時,有助于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目標的確立以及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所需的政策創新。此外,還有助于分析現行開放型經濟體制相對于應有的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偏差,從而找到改革現行開放型經濟體制的方法和對策,提出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議。

一、文獻評述

已有關于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演進歷程、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內涵及特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面臨的挑戰、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構建路徑、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價值判斷、不同地區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案例等方面。

(一)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演進歷程的研究

目前,學術界大多根據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來闡述我國對外貿易的演變歷程。2018—2019年的中國經濟年會提出,新中國成立的70年間,對外開放分為前30年和后40年兩個階段。改革開放前,我國實行的是內向型、進口替代工業化的發展戰略。改革開放以后,我國轉向外向型發展戰略。楊麗花和王躍生以三大歷史事件為節點,將我國對外開放歷程分為三大階段:一是全方位區域開放格局形成階段(1978—2001年),從20世紀80年代的沿海城市開放,到90年代的沿江沿邊和內陸中心城市開放,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區域開放格局;二是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形成階段(2001—2012年),要在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新形勢下,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三是新時代全面開放新格局形成階段(2012年至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對外開放不斷向廣度、深度和高度發展,初步形成全面開放的新格局[1]。陳健和郭冠清認為,1980年,深圳特區的正式成立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標志性事件。1984年開始設立的沿海開放城市與經濟特區,形成了中國從南到北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1990年上海浦東新區的設立及黨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令中國的改革開放邁上了新的臺階。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又一個里程碑。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形成了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戰略格局,中國的自由貿易區建設開始加速,自由貿易區的開放水平比WTO多邊貿易機制更高[2]。

(二)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內涵及特征的研究

中國學者關于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內涵和特征做了積極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不少獨具特色的見解。張興祥認為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需要從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三個方面來實現,并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多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增長機遇。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的經濟開放不僅需提升開放層次,“量”“質”并舉,以“質”取勝,更需立足于全球視野,全方位參與全球資源配置,構建我國的全球利益分布格局[3]。郭周明和張曉磊認為中國高質量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內涵包括發展的速度目標以“穩”為基,發展的質量目標向國際一流看齊,發展的重點領域向進口和對外投資拓展這三個方面。還有學者從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制的特征進行研究[4]。余雷認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應具備多元平衡、漸進式動態發展、制度導向、創新發展、利益共享等特征。既要做好開放型經濟的受益者,也要做好世界經濟體系的建設者和維護者,主動承擔起必要的國際責任[5]。

(三)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面臨的挑戰的研究

余雷認為基于開放型經濟的國際競爭方式出現了改變,新貿易保護主義逐漸升級,生產要素成本不斷抬升,傳統經濟發展動力不足,開放型經濟格局建設也出現了“短板”,對外開放仍有較大提升空間[5]。特木欽和劉宇楷認為國際競爭方式的轉變、新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開放型經濟區域發展存在短板,新冠肺炎疫情對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造成了短期沖擊,我國參與世界經濟的核心競爭力依然不足,國際經貿合作地位亟待提升[6]。胡海峰從經濟結構性矛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球經濟包容性高質量發展需要等三方面探索現存的挑戰。經濟結構性方面,貿易結構有待優化升級,維護金融安全的要求不斷加強,自主研發能力也需要不斷增強,中西部發展潛力仍待激發,風險應對措施也有待完善。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需要穩定經濟基礎,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新時代高質量經濟方展。全球經濟發展方面,出現了全球經濟增長動力缺失、“逆全球化”思潮制約全球化發展、全球化發展失衡等多方面挑戰[7]。

(四)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構建路徑的研究

關于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構建路徑研究成果頗豐,學界研究不僅從方向、原則等方面進行宏觀把握,還對其實踐細則進行了具體思考。特木欽和劉宇楷認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點和方向應分為三個方面,分別是開放型貿易新體制、開放型投資新體制和開放型金融新體制。要圍繞金融、投資、貿易三大領域,建立分工合理、制度完備、多維均衡、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拓展國內國際兩大空間,積極構建支持保障機制以及安全保障機制[6]。遲福林認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要以高水平開放推進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市場化改革,以高水平開放推動多邊、雙邊自由貿易進程,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構建新發展格局[8]。楊麗花和王躍生提出要通過推動規則等制度型開放加快實施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要打破空間的差序格局加快實施更大范圍的全面開放,要推進服務業高水平開放加快實施更寬領域的全面開放[1]。

(五)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價值判斷的研究

針對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價值判斷的研究與為什么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及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意義息息相關。推動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對國內、國際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學界從理論、實踐兩個大方面和國際、國內兩個具體方向進行了闡述。張興祥認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體現的是一種制度型開放,合乎中國對外開放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3]。余雷認為開放型經濟體系的建立有助于國家積極參與到全球治理體系與公共產品供給當中,并通過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地維護國家利益,確保對外開放的安全和高效[5]。韓文秀認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題中之義,對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大意義[9]。郭晗同樣認為建設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對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動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和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0]。

(六)不同地區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案例的研究

針對如何進行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的問題,我國各地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形成了具備地域特色的方案。遲福林認為,當前,在全球經濟格局發生復雜深刻變化的背景下,加快建立海南自由貿易港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的重大舉措,是我國積極推進經濟全球化、堅定不移擴大開放的實際行動,是我國高水平開放的重要標志。海南自由貿易港以制度型開放為重要標志,主動適應全球經貿規則重構新趨勢,充分學習借鑒國際自由貿易港的先進經營方式。在推進區域一體化進程中,利用建設自由貿易港的契機,通過制度型開放、全方位開放,使海南成為我國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對外開放門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戰略支點[11]。孫早在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的背景下對我國西部地區如何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進行了探索。他認為西部地區可通過推動對外開放與區域統籌發展相聯動,建設多層次高質量開放大通道,協調優化市場主體與開放管理體制,以開放創新為牽引促進聯動化、聯通化、市場化相耦合,來瞄準建設服務業開放高地、向西開放門戶、進口吸收轉化聚集區、技術—制度融合創新試驗區等潛在定位,使開放型經濟逐步實現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向規則制度型轉變的高水平發展[12]。王艷指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推動沈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沈陽要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就必須通過優化營商環境繼續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合作,深入推進國際產能合作,通過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全方位對外開放,強化引資、引扶、引智有機結合,深化自貿試驗區功能,深化金融創新合作[13]。

通過上述梳理,發現關于建設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應該看到,目前的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第一,經典理論是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研究的基本出發點和理論起點,但這些理論也亟須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時代創新和發展;第二,目前的文獻缺乏從馬克思主義視角全面、系統地對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研究的邏輯體系、整體架構等深入剖析;第三,現有研究更多注重從應用經濟學、國際貿易等應用學科視角去研究,忽略了運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理論弄清其內在理論邏輯;第四,現有學者關于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研究偏重于對其中某個方面的分析和解讀,沒有從邏輯上勾勒出它的整體框架,因此需進一步加強學理性和整體性研究。

綜上所述,考慮到現有研究的不足,需要對新時代新目標下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研究的解讀視角、邏輯體系和整體框架等方面進行創新、系統和全面地研究。具體來說,第一,從馬克思主義視角強化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研究,無論是從宏觀層面去分析其整體框架,還是從微觀層面去分析其具體內容,都有很大的探索發展空間;第二,從整體上研究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內在邏輯,從現實出發考察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研究的邏輯起點,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邏輯主線、框架、路徑以及邏輯終點等,這是未來的重點研究方向;第三,從邏輯上勾勒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研究的體系框架,從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研究的理論起點出發,進一步沿著對外貿易、國際投資、人民幣國際化三個維度分析其邏輯體系,并著重探討整體框架,進而制定出有效可行的量化模型和更全面、具體的政策,這也是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二、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研究設計

(一)主要研究內容和內在邏輯關系

1.主要研究內容

(1)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總論。首先,從“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角度對“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作出理論界定;其次,探討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與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關系;最后,在此基礎上,對“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主要特征及其發展所依托的基本條件進行論述。

(2)建設高水平對外貿易新體制研究。在揭示建設高水平對外貿易新體制的理論前提和現實前提的基礎上,對更高水平的對外貿易新體制進行理論界定,揭示新時代新目標下應有的對外貿易新體制的條件。在此基礎上,研究更高水平的對外貿易新體制的衡量標準及方法,然后對我國現行對外貿易體制進行評價,揭示我國現行對外貿易體制的成效及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建設更高水平對外貿易新體制的目標、路徑及政策建議。

(3)建設高水平國際投資新體制研究。在揭示建設高水平國際投資新體制的理論前提和現實前提的基礎上,對更高水平的國際投資新體制進行理論界定,揭示新時代新目標下應有的國際投資新體制的條件。在此基礎上,研究更高水平的國際投資新體制的衡量標準及方法,然后對我國現行國際投資體制進行評價,揭示我國現行國際投資的成效及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建設更高水平國際投資新體制的目標、路徑及政策建議。

(4)建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新體制研究。首先對人民幣國際化進行價值判斷,探討我國為什么要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問題以及我國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在此基礎上,揭示人民幣國際化目標下應有的人民幣國際化體制,然后探討制約人民國際化的體制性瓶頸,在此基礎上,提出構建人民幣國際化新體制的對策。

(5)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量化分析與政策體系探討。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型,然后運用該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型對我國現行開放型經濟體制的水平進行評價,在此基礎上探討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政策體系,包括建設高水平對外貿易平臺政策和建設高水平國際投資平臺政策、建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平臺政策和構建高水平國際貿易新體制、高水平國際投資新體制、人民幣國際化新體制互動機制政策,以及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對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助推機制的政策。

2.內在邏輯關系

(1)五方面內容是對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展開和具體化。為探討如何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這一總體問題,設想了五方面主要內容,其中“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總論”回答什么是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我國為什么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問題。由于建成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要以建成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高水平對外貿易新體制、高水平國際投資新體制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新體制為條件,因此,要回答怎樣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問題,必須通過“建設高水平對外貿易新體制研究”“建設高水平國際投資新體制研究”“建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新體制研究”這三個維度展開。此外,“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量化分析與政策體系探討”是以對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量化分析為基礎,從對外開放總體上探討怎樣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問題。

(2)五方面內容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呈現出“總—分—總”的邏輯關系。首先,“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總論”是從總體上對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進行理論界定,并探討建設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與建設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揭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特征和建成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必備條件。其次,“建設高水平對外貿易新體制研究”“建設高水平國際投資新體制研究”“建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新體制研究” 是對構成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三個重要方面或三個分體制進行研究。最后,“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量化分析與政策體系探討”是在綜合“建設高水平對外貿易新體制研究”“建設高水平國際投資新體制研究”“建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新體制研究”研究結論的基礎上,從總體上對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進行量化分析與政策體系探討。

(二)總體思路、研究視角和研究路徑

1.按照“整體—局部—整體”的總體思路展開研究

基于該思路展開的研究具有學理依據和科學性。首先,通過“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總論”,從“整體”上對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進行理論界定,探討建設整體上的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系,揭示整體上的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特征和建成整體的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必備條件。其次,對構成整體的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的三個“局部”——高水平對外貿易新體制、高水平國際投資新體制、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新體制進行研究,按照這樣的順序表達出來的研究成果遵循了馬克思《資本論》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敘述方法。在完成了對三個“局部”的研究后,最后通過對整體的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進行量化分析,從整體上探討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所需的政策體系。這樣的研究順序遵循了馬克思《資本論》從具體到抽象的研究方法。

2.基于“六新”研究視角展開研究

既從新時代、新矛盾、新思想、新目標、新變化、新理念的“六新”視角把握整體的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本質規定,也從“六新”視角研究構建整體的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政策體系設計。既從“六新”視角分別把握高水平對外貿易新體制、高水平國際投資新體制、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新體制的本質規定,也從“六新”視角提出分別構建高水平對外貿易新體制、高水平國際投資新體制、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新體制的政策建議。

3.遵循“文獻研究—理論研究—實證研究—政策研究”的研究路徑

不管是對整體的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還是對三個“局部”的新體制——高水平對外貿易新體制、高水平國際投資新體制、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新體制,都遵循這樣的研究路徑。

(三)研究邏輯

基于主要研究內容,總體研究思路和邏輯線索,筆者繪制了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研究邏輯圖(見圖1)。

(四)擬解決的關鍵和重難點問題

研究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問題的關鍵是要找到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方向和目標,為此,必須首先解決什么是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及為什么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問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是:第一,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理論界定;第二,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特征和條件。

研究重點思考怎樣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問題,為此,必須解決作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重要組成部分的高水平對外貿易新體制、高水平國際投資新體制、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新體制等的建設問題,然后必須對我國現行開放型經濟體制的水平進行評價,在此基礎上提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政策體系。因此擬解決的重點問題包括:第一,更高水平對外貿易新體制的理論界定及建設該體制的政策建議;第二,更高水平國際投新體制的理論界定及建設該體制的政策建議;第三,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新體制的價值判斷、目標及建設該體制的政策建議;第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政策體系。

擬解決的難點問題主要是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量化分析。該問題的難點在于: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量化分析涉及定量分析所需的指標體系和模型的構建以及數據收集與選取,這一工作的難度較大。

(五)研究突破與研究價值

1.研究突破

本文既從新時代、新矛盾、新思想、新目標、新變化、新理念的“六新”視角研究整體的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本質規定,也從“六新”視角研究構建整體的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政策體系設計。既從“六新”視角分別研究高水平對外貿易新體制、高水平國際投資新體制、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新體制的本質規定,也從“六新”視角提出分別構建高水平對外貿易新體制、高水平國際投資新體制、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新體制的政策建議。

在研究建設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系的基礎上,揭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特征和條件,進而研究作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重要組成部分的高水平對外貿易新體制、高水平國際投資新體制、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新體制的理論和實踐問題,使研究問題內容的選擇具有新突破。

2.研究價值

第一,學術價值。首先,本文對深化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诂F有的相關建設開放型經濟體制的研究成果,遵循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方法論,勾勒出拓展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研究總體邏輯,使之以一個系統的、科學的理論體系框架呈現出來,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其次,本文對加強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繼承與發展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一種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經濟理論,對于社會主義經濟實踐同樣具有一般性意義,而將這些理論根據中國的具體情況進行理論創新也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一定創新。本文基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視角,進行系統化梳理和提煉,正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進一步繼承與發展。再次,本文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創新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本文根據新時代、新變化、新發展的現實情況,對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創新性研究,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豐富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第二,理論價值。該研究思路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對外開放理論的發展作出一定的理論貢獻。首先,對外開放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研究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辯證關系,通過對建設高水平對外貿易新體制、建設高水平國際投資新體制、建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新體制的理論研究,并對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進行量化分析與政策體系探討,將獲得具有系統性、創新性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豐富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對外開放理論的內容和體系。其次,將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研究成果與國外其他學派進行溝通對話和學術爭鳴,加強規范的學術表達,拓展溝通空間,產生理論共鳴,有利于確立講好對外開放“中國故事”的國際話語體系。

第三,應用價值。首先,本文對有效指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實經濟活動具有一定的實踐價值,對新時代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行動指南和長遠指導具有一定價值。深入分析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總體邏輯,并聚焦其體系展開系統研究,這對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實踐活動具有一定指導作用。其次,本文對引導全球經濟合作共贏發展并正確處理各類國際沖突具有一定的世界意義。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研究是新時代指導我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開放型經濟格局、引領構建新國際關系以及推動全球經濟共同發展繁榮的實踐依據。本文系統梳理和總結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體系,這對于進一步提升全球經濟合作共贏發展具有一定的世界意義。

三、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研究重點

(一)“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理論界定

關于“更高水平”,應從生產力的視角審視“更高水平”,從“新時代”的時間條件把握“更高水平”相對高度,從“全球化”的空間條件把握“更高水平”絕對高度,從“高質量”把握“更高水平”的本質規定,從“創新驅動”把握“更高水平”的實現手段。關于“開放型”,應通過拓展國際貿易多元化和推動對外貿易自由化、便利化來把握對外貿易發展方向,從推進貿易創新發展把握對外貿易競爭力提升,從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把握國際投資的轉型升級,從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把握人民幣在國際金融中地位的提升。關于“經濟新體制”,應從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規律探尋“經濟新體制”的目標,從“新發展格局”內在規定性推論“經濟新體制”的應有樣態。

(二)“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主要特征和基本條件”的理論界定

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主要特征需要闡明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區別于以往的經濟體制,具有開放性、創新性、包容性、多元性和普惠性等主要特征。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基本條件應當闡明在目前的經濟和社會環境下,只有依托于特定的基本條件,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方能真正得以建立和發揮作用,其發展條件主要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和生態等多個方面。

(三)建設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與新發展格局的關系

首先是決定作用,“新體制”決定“新發展格局”;其次是反向作用,“新發展格局”賦予“新體制”新內涵;再次是手段作用,建設“新體制”是建設“新發展格局”的手段;最后是目的作用,建設“新發展格局”是建設“新體制”的目的。

(四)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政策體系的構建

該政策體系由高水平對外貿易平臺政策、高水平國際投資平臺政策、人民幣國際化平臺政策和高水平國際貿易新體制、高水平國際投資新體制、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新體制的互動機制政策以及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對新發展格局的助推機制的政策構成。

(五)建設高水平對外貿易新體制和高水平國際投資新體制的理論和實踐研究

需要梳理和澄清建設高水平對外貿易新體制的理論前提和現實前提以及建設高水平國際投資新體制的理論前提和現實前提;同時對建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新體制進行理論和實踐研究,需要對人民幣國際化進行價值判斷。

(六)我國現行的開放型經濟體制的現狀和成效

為了對現狀和成效進行分析,必須建立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評價指標體系和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評價模型,以此對我國現行開放型經濟體制的水平進行評價。

參考文獻:

[1] 楊麗花,王躍生.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時代需求與取向觀察[J].改革,2020(3):140-149.

[2] 陳健,郭冠清.政府與市場:對中國改革開放后工業化過程的回顧[J].經濟與管理評論,2021(3):20-30.

[3] 張興祥.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趨勢與新優勢[J].人民論壇,2020(31):50-52.

[4] 郭周明,張曉磊.高質量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內涵與關鍵任務[J].改革,2019(1):43-53.

[5] 余雷.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構建路徑[J].河南社會科學,2020(2):57-65.

[6] 特木欽,劉宇楷.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思考[J].宏觀經濟管理,2020(10):64-71.

[7] 胡海峰.開放、發展與深入:經濟高質量發展與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互動研究[J].河南社會科學,2020(2):37-46.

[8] 遲福林.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20(6):33-36.

[9] 韓文秀.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J].宏觀經濟管理,2019(12):5-7,11.

[10] 郭晗.建設新時代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開放型經濟新體制[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24-28.

[11] 遲福林.加快建立海南自由貿易港開放型經濟新體制[J].行政管理改革,2020(8):4-9.

[12] 孫早,謝慧瑩,劉航.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下的西部高水平開放型經濟發展[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1):1-7.

[13] 王艷.關于沈陽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對策建議[J].沈陽干部學刊,2021(2):58-61.

(責任編輯:楊彧 見習編輯:郝曉雨)

[基金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建設的歷程與經驗研究”(21BKS059)

[作者簡介] 嚴宇珺,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92)。

3417500338280

猜你喜歡
開放型對外貿易人民幣
打好“僑”牌,穩中有為——打造江蘇開放型經濟的“重要窗口”
江蘇鞏固拓展高質量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新態勢
認識人民幣
“上海擴大開放100條”行動方案
人口紅利漸失對我國外貿的影響及對策
當前經濟背景下人民幣加入SDR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站在新起點
China’s foreign Trade(2008年12期)2008-07-2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