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發展格局下市場服務與政府服務的創新發展

2022-03-14 17:57梁紅秀
創新 2022年1期
關鍵詞:新發展格局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摘 要] 新發展格局對市場服務和政府服務的創新發展提出了歷史要求?!白?、融、拓”是市場服務創新發展的方向,“通、平、引”是政府服務創新發展的方向。市場服務的創新發展需要政府服務提供環境支持,政府服務的創新發展需要市場服務提供物質支持。新發展格局下市場服務的創新發展和政府服務的創新發展應追求辯證統一。新發展格局下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為統籌市場服務與政府服務創新發展提供了新機遇和新平臺,統籌市場服務和政府服務創新發展要注重發揮政府服務對市場服務的引導作用。

[關鍵詞] 新發展格局;政府服務;市場服務;創新發展;數字經濟

[中圖分類號] F291.1?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3-8616(2022)01-0049-08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基于國內社會主要矛盾、國際形勢的變化對國內國際大循環發展戰略主次地位的宏觀調整,對統籌“兩個大局”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給出了科學回答。新發展格局以擴大內需、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為戰略基點,以構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為關鍵,以滿足國內需求為重點,兼顧國內外總體布局,對市場服務和政府服務的創新發展提出了新的歷史要求。

市場服務即由市場提供的、由市場運行規律調節的服務。服務是市場經濟的重要內容?!胺帐莾r值創造的新視角,通過服務提供者與服務接受者之間的互動,可以創造經濟價值?!盵1]市場服務必須“通過與顧客不斷交流進行創新”[2]并“滿足顧客個體性和多樣化需求”[3]。隨著服務在市場中的比重日益提高,“制造業服務化已成為全球制造業轉型發展的重要特征”[4],“服務化戰略”[5]已成為現代市場體系運作的重要特色。

政府服務是由各級政府機構提供的、以公共價值為主要評價標準的服務。構建服務型政府極大地推動了政府服務的發展,服務型政府“應體現以人為本的治理理論、依法行政的行為準則、公眾需求導向的服務模式、回應民意的政府責任”[6]?;ヂ摼W的發展推動了政府服務創新,“互聯網+政府不僅是政府面對互聯網帶來一系列挑戰而做出的應變之舉,更是順應趨勢,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改進政府治理的重大契機”[7]。數字手段為政府服務創新提供了新能量,“數字手段賦能公共服務創新成為‘十四五’期間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力量”[8]。

市場服務和政府服務的辯證統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特征。市場邏輯是現代經濟體系的基本邏輯,但自發的市場邏輯由資本主導,最終可能與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價值方向產生沖突,必須以政府服務對市場加以必要的引導和規范,才能達成既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又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得益于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共同作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體系中,市場服務拓寬政府服務的內容,為政府服務的發展提供新的手段;政府服務規約市場服務的發展方向,為市場服務的發展提供制度性保障。只有市場服務創新與政府服務創新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有機統一,方能使服務創新有助于推進新發展格局的科學構建與運轉。新時代數字經濟發展為統籌市場服務和政府服務創新發展提供了新平臺。

一、“足、融、拓”是市場服務創新發展的方向

市場服務創新是以滿足國內需求為重點,兼顧國內外總體布局的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市場服務曾以開拓國際市場、滿足國際需要為主要發展動力;新發展格局下,市場服務不僅要轉向以國內需求為重點來調整和完善有形商品及無形商品的生產,還必須以“足、融、拓”為方向進行創新發展。

“足”即市場服務為人民提供充足的更高水平、更高質量、更優條件的內需產品。自1987年以來,國際市場長期在我國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個環節起重要作用。2013—2019年,中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已達60.5%[9],2019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到10.8萬億元[10],并繼續呈現增長趨勢。數據充分說明,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國內需求不斷發展,已形成對供給的強大牽引力,且潛力巨大,但并未得到充分滿足。從生產力角度來看,當前我國市場供給體系的生產能力對于國內需求的滿足是有保障的,國內需求未得到充分滿足主要是歷史的原因,即生產結構長期偏重滿足國際需求。國內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滿足的另一個原因是近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催生了國內消費需求的飛速增長。新發展格局下,市場亟須改變供給體系結構,提高對國內需求的適應能力,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充足的有形商品和無形商品。要提高對國內需求的適應能力,必須對國內需求的情況進行包括質、量等方面的全面了解,適當調整各門類有形商品和無形商品的生產;要充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既需要充分調動現有產能,為國內市場提供數量充足、層次豐富、質量過硬的各種商品,又需要不斷推進產業升級換代,滿足國內市場不斷深化發展的升級性要求。這些都需要精準的數據信息和持續性的科技創新提供技術上的支持。

“融”即市場服務應融通各區域形成配套國內市場。在原有發展格局下,國際市場對服務業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國內市場的發展程度與其跟國際市場的聯系緊密程度密切相關,東南沿海一帶融入國際市場的程度相對較高,市場服務發展程度也相對較高;中西部地區融入國際市場的程度相對較低,市場服務發展程度也相對較低。新發展格局要求國內市場充分發揮其主要作用,以國內市場的高質量發展來為國際市場的開拓提供動力。構建一體化的具有內生動力的國內市場體系成為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當前國內各區域市場發展程度不一,總體上東部地區較為發達,中西部地區仍在發展中;近年來南部地區發展速度較快,北部地區發展速度放緩。在原有發展格局下,區域發展不平衡一度是國內市場體系蓬勃發展的痛點——市場服務的流通因為區域發展程度不平衡難以達到通暢狀態,不通暢的狀態又必然會使市場服務的效果出現折扣,影響市場服務的進一步發展。而在新發展格局下,國內各區域各自的比較優勢、競爭優勢和獨特優勢為國內市場體系匹配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提供了無限可能,是形成有差異、有合作、有相互推進力的一體化國內市場體系的優勢之一。新發展格局下,市場服務可借力政府服務保障的各區域統籌協調發展的東風,依托創新鏈與產業鏈的結合,使東部地區傳統產業向中西部地區的轉移升級、中西部地區對東部地區產業的承接升級、東部與南部地區產業向西部及北部地區的輻射升級形成完善的國內區域產業配套升級體系,加速形成融通的具有內生活力的一體化國內市場體系。另外,各區域市場的一體化匹配和適配需要大量的精準的持續更新的數據信息提供保障。

“拓”即市場服務要不斷開拓新的消費領域。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反作用于生產。當前強調的需求牽引供給是根據新時代國內需求沒有得到充分滿足的實際情況而做出的現實選擇,即以供給側改革為重點來形成生產與消費辯證矛盾之間的動態平衡,并沒有否認生產對于消費的決定作用。生產對消費的決定作用不僅體現為生產什么就消費什么,還體現為可能生產什么就可能消費什么,即生產不僅能滿足人們現有的消費需要,而且能培養人們未來的消費理念。因此,市場服務不僅滿足于國內市場的傳統要求,而且必須通過不斷開拓新的市場服務領域來釋放內需潛力,挖掘國內市場經濟發展潛能。同時,市場服務只有不斷開拓更高級別的新興消費領域,才能不斷推動國內需求轉型升級,才能不斷吸引全球優勢資源形成國內國際市場新聯動。在不斷開拓新的消費領域的過程中,市場服務本身由于消費的反作用力,也獲得了自身創新發展的持續動力和活力。當前階段,人口老齡化發展對開拓老齡化消費提出了客觀要求;電商、物流網絡的發展為開拓農村消費提供了歷史機遇;以網絡互聯的移動化、泛在化和信息處理的高速化、智能化為特征的數字信息科技的飛躍性發展及其經濟社會應用為開拓信息消費描畫了光明前景。

二、“通、平、引”是政府服務創新發展的方向

中國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為人民服務不僅是政府的重要職能,也是政府的本質。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必然要求政府服務創新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化發展也必然要求政府服務的創新發展。新發展格局下,政府服務創新既是政府服務人民的本質的時代呈現,也是人民政府服務職能在新時代的發展完善。政府服務的創新發展不僅能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而且能規范和引導市場服務,使市場服務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真正滿足于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新發展格局下政府服務的創新發展應以“通、平、引”為方向。

“通”即政府服務為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保駕護航,包含了國內和國際兩個層次的循環,但以暢通國內循環為主。相較于以國際循環為主的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下,國內循環越通暢,越能對全球資源形成引力場。當前政府服務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盲區和堵點,產業、市場、經濟社會發展的通暢度在一定程度上為行政管理體制所制約。因此,必須進一步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政府職能現代化轉變,建設服務型政府,合理設置機構,明確部門分工與職責,健全行政行為管理制度,使政府服務兼顧宏觀經濟調節與微觀經濟運行、平衡市場監管與社會管理及公共服務。同時,必須加快構建現代流通體系?,F代流通體系是供給側和需求側雙方商流、物流、信息流、資本流、數據流等多流并進、多流分流交互的全要素、全過程、全球化、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流通。商品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已明確揭示,商品流通是市場發展的重要條件,但市場本身無法自然生成順暢的流通。恰恰相反,在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情況下,市場的發展在具有活力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伴隨著壟斷的出現、信息的阻隔,乃至流通的截斷?,F代流通體系的構建需要政府服務的大力作為,只有政府才有力量在全局范圍內基于整體數據資源合理配置各類生產要素。而暢通的現代流通體系能為國內市場一體化體系的建設和發展、國內國際市場的暢通創造良好環境。

“平”即平衡,一方面指政府服務要努力實現供求之間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提升現代化國民經濟體系的整體效能;另一方面指政府要努力為人民提供公平的公共服務。兩方面是一個整體。為人民提供公平的公共服務有利于區域統籌協調發展,有利于調動全國整體力量,提升現代化國民經濟體系的整體效能;提升現代化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必然要求調動全國各區域力量,形成統籌協調、優勢互補的國內市場一體化體系及培育完整的內需體系,也必然要求以公平的政府服務保障各區域不斷得到平衡且充分的發展。我國近年來大力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明確了現階段國家提供基本公共服務項目的基礎標準,是以標準化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舉措。但是,在基本公共服務之外,政府服務在各區域的供給水平仍較不均衡。由于各區域市場服務的發展程度受區域內市場經濟的發達程度影響,市場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市場服務越發達;市場服務進一步拓寬政府服務的內容,為政府服務的發展提供新的手段,因而市場經濟越發達的地方,政府服務發展得越充分。而市場經濟發達的地方,多數居民收入原本就較高,其消費能力原本就比較強。市場經濟不發達的地方,多數居民收入原本就較低,其消費能力原本就比較弱。因此,政府服務應該進一步發揮宏觀調控的職能,以有計劃的政府服務供給來調節與平衡各區域各階層的消費能力。新發展格局下要提高國內市場的消費能力,政府服務必須加大對發展中區域、農村地區的優質服務供給,推動區域城鄉間政府服務的平衡化和公平化發展,推進收入制度改革;基于精準的數據信息,以降本增收雙管齊下的方式,提升占絕大多數人口的農民群體的消費能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為供求的動態平衡向更高層次發展提供動力。

“引”即政府服務要引導符合“以人民為中心”價值取向的高層次內需體系的構建,包括引導市場服務發展和引導民眾消費理念兩個層面。市場經濟自發追求的是物質利益的獲得,是資本的增殖。如果沒有政府服務的引導,市場服務可能“重利”而“輕人”。因此,政府服務需要始終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基點,糾正市場服務發展以資本增殖為唯一目的所引起的偏差。民眾消費總體上圍繞的是生產需求和生活需求的滿足,傳統上偏重于物欲的滿足。雖然物質需求的滿足是美好生活的一個重要維度,但是美好生活的維度不只物質需求的滿足,還包括精神需求的滿足、文化需求的滿足。精神需求的滿足和文化需求的滿足又會推動對物質的滿足的新認識,促進基于可持續發展、生態文明的新興消費觀形成。如果放任物質欲望無限制的發展,不僅必將激化人與自然的矛盾,而且也會激化人與人的矛盾、人與社會的矛盾。因此,政府服務必須注意引導人民消費理念的升級,即超越物質需求的單一維度,結合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布局,將融合物質需求、精神需求、文化需求等多重維度的更高水平、更高質量、更優條件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新的基點,弘揚積極的消費文化、引導民眾形成科學的消費觀,推動傳統消費不斷升級。市場服務的“人文化”和民眾消費理念“生態化”形成的合力最終將推動內需結構升級,建立起高層次、高質量的內需體系。政府服務引導市場服務發展和引導民眾消費理念提升,不是簡單地出臺“一刀切”的行政命令,而是需要符合市場發展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通過建立高標準的要素市場體系和商品市場體系,推動科技創新和其他領域的創新,促進形成良好的競爭環境,引導市場空間優化和國內市場一體化來實現。

三、在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中統籌市場服務和政府服務創新發展

統籌政府服務和市場服務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發展的內在要求。在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過程中,市場服務的創新發展深刻影響著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發揮,政府服務的創新發展深刻影響著政府能否更好發揮作用?!拔覀兗纫裱袌鲆幝?、善用市場機制解決問題,又要讓政府勇擔責任,干好自己該干的事。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互為補充的?!盵11]市場服務和政府服務各有長處:市場服務在增強活力上具有獨特優勢,政府服務在統籌大局上有獨特優勢。新發展格局下,市場服務的創新和政府服務的創新也應注意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互為補充。市場服務的創新發展和政府服務的創新發展相互影響:市場服務“足、融、拓”的創新發展既有助于增加政府服務的內容,也有助于提升政府服務的手段;政府服務“通、平、引”的創新發展既有助于規范市場秩序,防止市場服務偏離方向,也有利于激發市場活力,引導市場服務。市場服務的創新發展需要政府服務提供環境支持,政府服務的創新發展需要市場服務提供物質支持。只有統籌好市場服務和政府服務,使二者創新發展,才能既激發活力,又兼顧大局,擴大內需,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當下,數字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動力。數字經濟憑借具有內生發展性的數字化資源及數字化資源應用,提升了社會發展的思考力、創造力和韌性,最大限度地提升經濟發展的精細度和適配性,有助于推動生產、生活、文化、生態達到文明人類生存經驗的最大公約數。數字經濟與傳統經濟融合形成新的經濟業態,知識、信息、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不斷催生出新產業,正在重塑世界競爭格局。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有助于精確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有助于培育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優勢,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格局。數字經濟的發展壯大既要求市場服務和政府服務的有機統一發展提升到新的歷史高度,也為市場服務的創新發展和政府服務的創新發展在新發展格局下的辯證統一提供了歷史機遇。

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可為新發展格局下統籌政府服務創新和市場服務創新提供新機遇。數字經濟以數字化、開放性、共享性等為特征,必然推動政府服務以智能化和智慧化方式實施;數字經濟下,數據信息不僅成為生產要素,而且成為資本、土地、人力、科技、管理等生產要素的有效黏合劑。數字經濟的發展必然要求政府服務和市場服務各自實現創新。數字經濟發展涉及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據信息共享、數字資源持續更新等多方面,每一方面都離不開政府的統籌規劃、管理約束、政策支持,每一方面都離不開市場資金的投入,且要求以市場運營充分激活數字經濟的活力。數字經濟相較于傳統經濟,極大地突破了空間地理的限制,有利于市場突破地域性空間壁壘,且便于政府服務與市場服務的信息聯通和合作推進。數字經濟的發展必然要求市場服務創新與政府服務創新的辯證統一。完成政府管理架構、業務流程、技術設施、職能履行的數字化轉型,有助于政府服務符合市場規律地進行“通、平、引”的創新發展;開放、共享、前瞻的數據生產要素,有助于開闊市場的視野,推動市場服務在政府服務的引導下實現“足、融、拓”的創新發展。

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可為新發展格局下統籌好市場服務和政府服務的創新發展提供新平臺。新時代市場服務和政府服務的重要任務都包含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不能局限于生產力相對落后的區域和相對發達的區域、城和鄉之間差異的整體解讀,也不能局限于需求側與供給側的不平衡的定性分析,而要在豐富的準確的數據的支撐下,精準化地辨析哪一區域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哪一區域的哪一方面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哪一區域的哪一方面的哪一層次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以及在現有歷史條件下發展可以采取哪種最佳手段來實現平衡和充分的發展、可以在多大程度上達成發展的平衡和充分等,進而提供精確的服務,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增強創新能力,提高實體經濟水平,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這都需要豐富的、準確的、開放的、共享的、具發展力的數字資源提供支撐,并借助數字資源要素在經濟社會生活中的影響來統合起市場服務與政府服務的創新發展。

在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中統籌新發展格局下的市場服務和政府服務創新發展要特別注意發揮政府服務對市場服務的引導作用,尤其是以下三個方面:其一,政府服務以戰略眼光統籌區域發展、城鄉發展,實現傳統內需與新興內需的動態平衡,引導市場服務一體化發展,避免區域城鄉間差距在數字經濟發展的沖擊下繼續擴大。數字經濟的發展是由科學技術革命推動的發展,必將對社會歷史發展施加強大杠桿力量,使某些區域經濟社會獲得跨越式發展。從這一角度而言,數字經濟的發展對后發地區而言是歷史的機遇。但與此同時,也有歷史經驗表明,科學技術革命可能推動先發地區比后發地區更大程度地實現跨越式發展,這就意味著先發地區與后發地區的差距有可能在經濟總量和發展質量上進一步拉大。只有政府服務始終以國家總體統籌平衡為方向指引市場服務的發展方向,才能實現各區域一體化發展,真正服務于全體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其二,政府服務要從整體上牽引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實現動態平衡和螺旋上升,引導市場服務關注實體經濟,避免經濟過度金融化和企業脫實向虛傾向。數字經濟具有一定的虛擬性特征,如果政府服務不對經濟金融化趨向和企業脫實向虛傾向加以留意,企業及市場就有可能基于資本增殖的需要,誤導數字經濟脫離傳統經濟,陷入概念炒作的泥潭。只有以實體為主導和適度虛實結合的市場服務,才能真正形成高質量的內需體系,并由此帶動國際循環的升級發展。其三,政府服務要適應數據時代的治理邏輯,引導市場對數據價值的科學認識,既實現對數據價值的充分利用,又保證對數據信息的安全使用,將促進發展與防范風險統一起來。數據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其共享和使用既是一種歷史的創新,也帶有歷史的風險。當今時代主題雖是和平和發展,但國與國之間的利益仍然存在一些沖突。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了廣泛贊同,但在經濟全球化大勢中仍然有逆經濟全球化的不和諧之聲,民粹主義、極端分子的惡劣言行也偶見于新聞。新發展格局必然統領于保證國家安全這一“頭等大事”。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府服務必須引導市場服務高度注意國際安全和國內安全,在促進發展的同時,共同服務于“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12],集中統一、科學謀劃、統分結合、協調行動。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指出,中國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新征程需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齊心協力,服務于新征程的新發展格局必然要求市場服務與政府服務在動態關系中進行創新發展。只有市場服務與政府服務創新發展,才能適應數字經濟的時代發展趨勢;只有政府服務和市場服務形成良性的互動,才能真正推動強大國內市場的形成,構建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的新動態平衡。

參考文獻:

[1] GRONROOS C,RAVALD A. Service as business logic: implications for value creation and marketing[J].Journal of service management,2011(1):5-22.

[2] 簡兆權,肖霄.網絡環境下的服務創新與價值共創:攜程案例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15(1):20-29.

[3] 毛倩,顧穎,姜麗莎.授權賦能如何影響服務創新行為:價值共創意愿與內部控制機制的雙重影響[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1(22):1-10.

[4] 祝樹鑫,王哲倫,王梓瑄.全球價值鏈嵌入、技術創新與制造業服務化[J].國際商務研究,2021(3):14-25.

[5] 陳菊紅,張睿群,張雅琪.服務化戰略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基于商業模式創新的中介作用[J].科研管理,2020(4):131-139.

[6] 姜曉萍.構建服務型政府進程中的公民參與[J].社會科學研究,2007(4):1-7.

[7] 聶愛華.互聯網思維下的政府治理與服務創新[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96-103.

[8] 溫雅婷,余江,洪志生,陳鳳.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公共服務創新路徑研究:基于多中心-協同治理視角[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21(3):101-122.

[9] 寧吉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進展決戰決勝實現目標必須加快補短板[N].人民日報,2020-02-24(1).

[10] 艾媒新零售產業研究中心.2021全球及中國跨境電商運營數據及典型企業分析研究報告[EB/OL].(2021-05-18)[2021-05-21].https://www.iimedia.cn/c400/78701.html.

[11] 習近平.把改善供給側結構作為主攻方向? 推動經濟朝著更高質量方向發展[N].人民日報,2017-01-23(1).

[12] 習近平.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N].人民日報,2014-04-16(1).

[責任編輯:楊彧? 見習編輯:李妍]

[基金項目] 廣西壯族自治區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基地項目“廣西服務構建雙循環格局研究”

[作者簡介] 梁紅秀,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廣西桂林,541004)。

3285500338250

猜你喜歡
新發展格局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新發展格局下對現代流通體系的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經濟形勢與中國新發展格局
“新發展格局”,牽動人心
在新發展格局下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OECD國家數字經濟戰略的經驗和啟示
從數字經濟視角解讀歐亞經濟聯盟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接
創新發展背景下的高職本科人才培養對策
基于供給側改革理念的高職教育創新發展策略研究
數字經濟對CFC規則的沖擊探究
我國數據新聞的傳統因素及創新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