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易班”為載體的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模式探究

2022-03-16 23:39廖燕玲趙波
教育現代化 2022年25期
關鍵詞:易班層級素養

廖燕玲,趙波

(云南師范大學 信息學院,云南 昆明)

一 國內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的現狀

據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數據顯示,到2021年6月30日為止,國內使用各種網絡通訊工具上網的人數已達10.11億,手機上網的人數為10.07億,其中學生網民占比最高,超過百分之二十,學生網民中又以大學生所占比例最高。至此,我國的互聯網普及率已達71.6%,超過全球平均水平6個百分點。網絡化互動已經成為大學生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學生已經逐漸將互聯網作為跨越校園內外的主要交互平臺,同時以“網上動員、落地集聚”的方式深入、廣泛地參與到公共管理和生活領域中。

在互聯網普及程度日益加強的趨勢下,大學校園的網絡文化凸顯出這樣的兩面性:一方面,大學生的網絡化生存方式豐富了大學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內容,開拓了校園的新型交互渠道;另一方面,伴隨這種網絡化生存方式而產生的高參與度、快速動員集結和不可控性等特點也給大學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與管理帶來新挑戰[1]。

為積極應對并規范高校網絡文化的建設和管理,教育部把推動“易班”為代表的網絡社區在各高校中實現校本化作為新形勢下的應對措施之一。作為高校教育教學、生活服務、文化娛樂的綜合性互動網絡社區,“易班”網自2007年創建以來其覆蓋面在持續擴大,成為高校師生進行網上有效互動的主要渠道之一。截至2021年7月,易班網統計數據顯示,已有1259所共建高校、525905個班級、25032605名師生加入易班。

一般情況下,“易班”網可以完成主頁定制、社區交流、群組聊天、在線學習、活動發布等操作。近年來,各高校通過易班網進行了以下的校本化建設[2]:

1.根據當前熱點話題,在易班上投放不同類型的主題帖,擴大校園網絡文化的信息廣度和深度,如西華大學的易推薦、易點評、易專欄。

2.易班網的“輕應用快搭”為校本化的校園服務應用提供了較好的平臺,東華大學的秋波教學系統、泉州師范學院的學生宿舍報修系統、集美大學的學生服務協調中心便是極好的例子。

3.在易班網的“優課YOOC”上開發在線課程,如蘭州理工大學的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精品課程。

4.各類校園網絡平臺與易班實現用戶數據互通,易班用戶可快捷登錄其他平臺,如西華大學已實現校園課程中心、資源中心、學工系統以及校園論壇與易班的用戶數據互通。

目前,各高校都在積極探索如何利用易班來完善校園網絡化、數字化進程中的不足之處,但從根本上來說,還需要進一步挖掘和應用易班功能,對大學生網絡文化的特點進行大數據分析,從而提高校園信息化的整合程度。時至今日,易班的可持續發展應從大學生的網絡交流需求出發,利用易班平臺收集相應數據,根據各高校的校情整合具有自身校園文化特色的資源,優化易班服務種類和品質,從而增強易班網對大學生的網絡文化教育實效性。

作為即將進入社會的成年人,大學生通常具備獨立支配一定數額的個人財富能力,普遍具備基本的網絡知識和技能,但是在網絡溝通中的安全意識依然相當淡薄。由于近年來網絡的使用范圍和頻率呈現指數級增長的態勢,針對大學生的網絡詐騙(如校園貸、網購詐騙、兼職詐騙)、網絡暴力、虛假網絡信息宣傳等方面的案件也是層出不窮,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因此,在高校的教育體系中,必須加強大學生的網絡素養教育,提高他們對網絡信息的鑒別與分析能力。

目前國內關于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的研究文獻主要是一些概念、方法或者對策、途徑的探討。例如,成林娜的《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的網絡素養教育》在指出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網絡素養教育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諸如開設網絡素養教育課程、建設高素質網絡素養教育隊伍、加強學生的網絡自律、通過網絡篩查優化網絡素養教育環境等加強網絡素養教育的具體措施[3]。王祿佳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探析》一文中選取了江蘇部分高校各專業的部分碩士生和本科生做了網絡素養問卷調查,并做了訪談,由此總結了大學生網絡素養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從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網絡素養教育體系的不完善、自媒體帶來的沖擊等方面做了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了新媒體環境下加強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的三種途徑[4]。曹榮瑞在《大學生網絡素養培育研究》一書中分析了大學生網絡素養的現狀,闡述了如何加強網絡素養教育的工作理念,探討了讓網絡素養教育走進課堂、不斷拓展網絡素養教育陣地的各種途徑,并嘗試性地構建了網絡素養教育評價體系[5]。

從理論與現實相結合的層面上來看,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還需要更多可操作性強、具體化的教育模式以及更多高素質的網絡素養教育人員來實現大學生的網絡素養提升。

二 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的內容

從內涵上來說,網絡素養包含網絡信息的獲取能力、辨別能力、分析能力、批判及解讀能力、生產能力和網絡學習能力,即涵蓋了以下三方面的培養要素[6]:

1.使用互聯網的知識和技能。

2.理解、分析和評價互聯網信息的辯證思維能力。

3.互聯網溝通交往中體現出的法理與倫理道德修養。

具體地說,網絡素養框架內容包含了以下五個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的層級[7]:

層級Ⅰ:工具層級。即對搜索引擎、信息管理工具、個人管理工具等基本網絡工具的使用。

層級Ⅱ:識別層級。即在使用網絡工具的基礎上能夠分辨和識別信息,具有互聯網倫理道德觀。

層級Ⅲ:參與層級。即從個人角度來說,能夠在互聯網實現分享,并學會在互聯網世界中保護個人隱私。從社會角度來說,能夠與他人在互聯網實現互連互通。

層級Ⅳ:協作層級。即在與更多人在互聯網上實現互連互通之后,完成更進一步的行動和創造。如參與互聯網社區的共建。

層級Ⅴ:創新層級。即能夠熟練使用互聯網且能在虛擬和現實的交互中利用互聯網創新性地解決復雜的現實問題。這也是未來信息時代個人競爭力之所在。

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事務管理的后備軍,至少應達到網絡素養的層次Ⅲ以上,即學會在網絡上處理各種各樣的信息,參與網絡社區的構建,并能夠利用互聯網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才能在未來信息時代的全球競爭中擁有一席之地。

新冠肺炎疫情中,部分大學生以網絡志愿者的身份在微信組群、微博中發聲,搭建一個有效的網絡溝通渠道,反映群眾的呼聲,或者在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和各種網絡平臺上找到對應信息,為群眾提供免費咨詢,幫助有實際困難的群眾。這就是大學生網絡素養中層次Ⅳ——協作層級的典型表現之一。

三 以“易班”為載體的學-思-踐-悟式教育模式

2020年6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愿服務隊的回信中,對全國廣大黨員——特別是青年黨員——提出了“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的殷切期望。

在此期望的引領下,本文探索出一種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模式——學-思-踐-悟式教育模式。這種模式將以“易班”為載體,在新媒體環境下傳播各種新聞、歷史、經濟、軍事、文化故事,結合大學的專業學科教學和思政教育,與社會環境、國內外政治形勢高度融合,全方位、分階段、遞進式地提升大學生的網絡素養。

學-思-踐-悟式教育模式根據大學四個年級,對應劃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一) 普及型的網絡素養思政教育(大一:學習階段)

剛剛踏入大學校門的新生往往好奇心重,在新媒體環境里面容易迷失方向。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是一種以數字化壓縮技術和網絡技術為基礎,利用大容量、實時性、交互性等特性實現全球化共享數字信息的新型媒體。

一方面,新媒體傳播的強大威力讓大學生在知識面、自制力及預見性等方面暴露出自身網絡素養的不足,導致在應對涉黃、涉暴、政治敏感性等問題及網絡詐騙、謠言等的防范等方面存在巨大風險,引發了一系列嚴重后果;另一方面,大學生對網絡游戲、視頻直播、短視頻等的虛擬貨幣消費規則缺乏了解,也缺乏專業性教育提醒,那些利用人性刺激消費的設置很容易導致一些大學生的網絡消費行為失去控制,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和諧,造成了巨大的社會矛盾[7]。

因此,對于大學一年級新生,可以雙管齊下,即一方面運用“易班”網絡平臺開設網絡素養的基礎課,引導學生觀看與網絡犯罪相關的影視劇,如電視劇《網絡犯罪調查》;另一方面,在形勢與政策、社會主義發展史等思政課程中加入能夠對網絡信息進行理解、分析和評價的案例,借此增強學生在面對各類網絡犯罪時的防范意識,從而完成新生入學后的網絡素養普及型教育。

(二) 專業型的網絡素養教育(大二:思考階段)

進入大學二年級,大學生開始接觸本專業的知識以及與相關的信息科技手段。這個階段可以在“易班”網上建立可共享的案例庫和資源鏈接,在各種專業課程或者網絡素養課程、信息技術課程中以“知識+案例展示”的方式引導學生完成國內外案例的分析,多方位地去理解和判斷國內外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生活的發展趨勢。

舉例來說,案例之一可以展示近年來中國大型工程的重大建設成就,增強大學生對國家的熱愛和自豪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重大工程建設和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成為舉世公認的“中國名片”。2015年我國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機總裝下線、2016年“中國天眼”的啟用及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2018年港珠澳大橋通車、2019年京張高鐵通車、2020年嫦娥五號探測器登陸月球并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采樣后安全返回、2021年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成功及中國空間站宇航員開始進入長期駐留階段、2022年北京冬奧會奧運村的人工智能設施等科技成果,可以在航空航天、物理、電子信息、橋梁建設、鐵路建設、人工智能等專業領域的課程中以圖片、文字、視頻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和宣傳國家科學技術發展速度是如何的一日千里。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在學習了專業知識及以上案例以后,可以思考一下將來在專業領域如何為國家做出類似的貢獻。

案例之二則可聚焦近期的國際新聞和重大事件,結合網絡上搜索到的相關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源,引導學生思考某個典型事件背后隱藏的深刻內涵。將影視作品與真實事件結合分析的教學策略可以有效觸發學生在網絡安全及國家安全方面的意識,對當前的國際形勢產生危機感,同時學會深入思考網絡通訊、無人機等高科技力量在現代戰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從而進一步激發大學生對當前新科技的學習興趣。

(三) 綜合實踐型的網絡素養教育(大三:實踐階段)

大學三年級的學生已經進入專業知識的深度學習階段,可以讓學生開始社會活動與專業知識相結合的實踐、實習。

例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時期,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在“易班”網上組織專業志愿者隊伍,服務于所屬的社區,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幫助社區工作者進行線上線下的防疫工作。2019年底國家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初步建成也標志著中國的互聯網政務管理水平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2020年初,中國的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從及時、準確地提供疫情信息服務,到實現即時線上服務,減少人群流動和聚集,提高網上辦公的效率,再到協助推進精準防疫,充分展現了全方位的強有力支撐作用,為打贏這場疫情攻堅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大學生還可以使用國家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結合“易班”網,隨時給身邊的家人、同學和社區居民提供疫情信息,建立小區的微信群,幫助居民完成網上辦公或者線上就診,實施社區的進出監控,用外語與小區內的外國人交流等工作。

此外,還可以緊扣每年各地舉行的各種大型活動,在易班網上動員和組織當地的大三學生作為志愿者積極參與到其中,活動結束后讓每個參與者寫下個人的心得體會和經驗,發布到易班網的論壇上。如2021年10月昆明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BDCOP15)、2022年2月的北京冬奧會、2022年9月的杭州亞運會等。通過以上類似的志愿者活動,可以極大地鍛煉大學生協作層級以上的網絡素養能力。

(四) 創新性的網絡素養教育(大四:感悟階段)

經過前三年的學習、思考、實踐階段,大學四年級的學生即將畢業。此刻的他們應該進入感悟、創新的網絡素養教育階段,要能夠在畢業設計或者畢業論文中以前三年的專業知識積累和自己的視角提出一些獨到的個人見解,其問題及其解決方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創新性。

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可以開發數字化支付對應的網絡平臺或者方便聯絡感情的APP、將無人機應用于監控和送貨、網絡會議軟件和平臺的開發、人工智能應用于物流控制等。教育學專業的學生可以與其它專業的學生合作開發各學科的網絡課程,幫助中小學的師生進行線上教學,實現遠程教育的順利開展。

簡而言之,大學四年級的學生應該具備一定的網絡創新能力,即將網絡作為載體,加工并傳播符合社會主流文化價值的新知識、新觀點和新成果。這個階段的學生如果能夠表現出網絡創新能力,就表明其已經能夠利用互聯網來解決復雜的現實問題,達到了層級Ⅴ——創新型智慧網絡人的水平。

四 結語

自2020年開始,新冠疫情的意外降臨促使全球展開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在線教育實踐。疫情期間,全世界有15億學生通過互聯網完成了各類課程的學習[9]。由此可知在線教育領域已經凸顯出網絡素養的重要性。國內外研究均顯示,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有助于學生獲取知識、拓展技能,同時能夠幫助他們為未來進入社會做好準備[9]。

在將大學生網絡素養界定為“識辨”(認識互聯網的媒介性質和功能)、“批判”(具備對網絡信息的懷疑和批判意識)、“醒覺”(分辨和評價網絡信息,提高自省和抗干擾能力)、“管理”(評估和管理網絡行為和上網動機)和“創制”(利用網絡創造性地制作、傳播符合自己所處文化價值體系的信息內容)[10]五個層次能力的基礎上,本文構建出以“易班”為載體的學-思-踐-悟四階段式教育模式,提供了一個操作性和實用性較強的網絡素養教育實施方案,為進一步完善大學生網絡素養、加強大學生參與網絡空間建設的參與意識打下了基礎。

猜你喜歡
易班層級素養
“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完善“易班”建設探析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軍工企業不同層級知識管理研究實踐
基于軍事力量層級劃分的軍力對比評估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淺議易班在高校共青團改革中的作用
職務職級并行后,科員可以努力到哪個層級
高等學校易班平臺推廣建設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