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工作專業學位研究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課程教學研究

2022-03-16 23:39夏延芳楊帆楊世箐周炎炎
教育現代化 2022年25期
關鍵詞:專業學位批判性思維能力

夏延芳,楊帆,楊世箐,周炎炎

(1.西南石油大學法治與社會治理研究院 西南石油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四川 成都;2.東北財經大學,遼寧 大連;3.西南石油大學研究生院,四川 成都)

培養策略學術界關于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已無異議,批判性思維能力可以使個體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夠用最佳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1-2]。因此,批判性思維是一種有效的思考能力、良好的評判能力、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6]及一系列認知技能的綜合。批判性思維技能包括分析、理解、解釋、推論、評價、自我評價、自我監控和自我調節等認知技能與策略,批判性思維者具備自主、正直、公正、堅毅、責任感、謙遜、勇氣、換位思考以及對推理的信心九種思維特質[3]。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在西方高校專業學位教育中受到高度重視,而我國大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不足仍是高等教育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同時,培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已經在教育界達成共識,但我國高校專業學位教育中有關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策略的相關研究仍較為薄弱,如何培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維成為專業學位教育者必須面對的問題。

一 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訓練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優勢

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中有兩種批判性思維能力教學模式,其一是在形式邏輯等通識課程中直接訓練批判性思維的模式,其二是把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與專業教學有機地結合的模式[4]。

Paul認為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反思性行為,有效的批判性思維教學應具備為學生提供自己發現和思考問題的機會、要求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收集信息、引出不同觀點、嘗試不同的解決方案、引出證據和根據、引導學生就某種主張提供理由、闡明證據與主張之間的邏輯關系、確保探討課題時間等特征。從以上條件來看,通過設計各種專業問題情境,結合專業課程教學來培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更容易具備這些特征,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更易于營造適合批判性思維傾向生長的教學文化環境[5]。

在社會工作專業碩士教育中,結合《社會政策分析》課程教學開展批判性思維能力訓練比獨立開設批判性思維課程具有更高的可行性和教學效率。雖然《社會政策分析》課程主要負責傳授有關社會福利歷史和政策實踐技能等知識,但它也應該有助于實現為社會工作專業學位教育培養思想敏銳、分析能力優秀的畢業生這一更廣泛的目標。

二 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培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策略

社會政策分析倡導反思、尊重證據、質疑的精神也正是批判性思維的主要特征,《社會政策分析》課堂教學非常適合營造探索與論辯的氛圍,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狀態下形成批判性思維的認知模式。通過營造多元、包容和自由的課堂文化環境 ,構建開放、分享、理性的課堂交流模式,綜合運用小組研討、案例教學、研究方案設計等多種教學方法,有助于社會工作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形成對批判性思維的積極認知,從而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6]。

(一) 營造反思、理性和開放的課堂文化氛圍,培育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認知

批判性思維認知傾向是批判性思維的能力重要組成成分,幫助學生形成批判性思維認知模式是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教學目標,這個目標的達成離不開重視批判性思維氛圍的營造[7]。批判性思維認知模式的形成需要寬松、開放和自由的課堂文化環境。在高校社會工作專業教育中,改變課堂文化氛圍是最容易達成的目標,營造與批判性思維發展相適應的課堂文化氛圍是培育批判性思維認知模式的重要途徑。改變傳統《社會政策分析》課堂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的“記憶型”課堂文化,鼓勵學生積極搜索、發散性、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批判性思考社會政策價值問題,創設 “理性批判”的課堂文化,鼓勵學生批判性參與并富有理性地反思與探討,同時尊重不同觀點,使課堂真正成為包容開放的課堂。具體實施途徑有:第一,針對學生建立寬松的課堂規則,如文明表達、理性反思、有理有據地質疑、傾聽他人等;第二,對教師而言,要真正做到與學生平等對話、共同探討,就必須放下權威的角色,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提升是在批判性對話中發展起來的,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批判性對話是最有效的工具。

(二) 整合多種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技能

根據《社會政策分析》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主題,筆者綜合運用小組文獻研討、案例教學法和“專題分享式”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對話,敢于發表和論證自己的觀點。

1.小組文獻研討。研讀社會政策學術文獻是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但因對社會科學類論文的規范不熟悉,學生在初讀專業文獻時面臨諸多困惑,常常把握不住研讀的真正目的而迷失在那些細枝末節里。為了使學生能夠高質量、高效率地獲取文獻關鍵信息,在研讀文獻的過程中形成批判性閱讀思維,筆者嘗試在教學中采取以下三個步驟來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技能:首先,向學生介紹社會政策學研究論文的范式,羅列出與批判性文獻閱讀有關的一般性問題清單,如研究者、研究問題、研究方案和研究結果等事實性問題,以及研究的重要性、是否較好回答了研究問題、研究結果的推廣意義等批判性問題等;其次,在對某一社會政策主題相關文獻進行批判性研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寫出文獻閱讀筆記,綜合回答問題清單中提出的事實性問題和批判性問題,并提出自己的對策或建議;最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討論文獻閱讀筆記中的問題,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分享小組內討論形成的觀點。通過幾次完整的文獻研讀及分享訓練,學生基本能夠理解社會政策學術文獻的一般范式,掌握文獻閱讀的基本方法并加深對社會政策問題的認識,從而提升批判性思維技能[8-9]。

2.案例教學法。社會政策學史上的經典研究、社會政策相關期刊論文和社會政策類熱點問題是案例教學素材的主要來源,依據社會政策的教學主題精心挑選案例,建立教學案例庫。社會政策相關研究的概念和原理很多,如政策價值,社會福利、政策問題與社會需要、社會服務、分析框架等,這些主題都可以成為案例的探討要點。根據教學主題確定教學案例后 ,教師引導學生聚焦案例的關鍵信息,設置引導性問題,啟發學生運用社會政策研究和分析方法的相關原理或概念發現案例中存在的問題,在問題的引領下展開分析和討論,并鼓勵學生嘗試提出政策的解決方法,探索更為完善的政策對策。相較于講授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的優勢在于它類似一個思想實驗室,更能夠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考,從政策的各要素著手系統分析政策案例的優缺點,并針對存在的問題大膽設計改進方案,讓學生模擬體驗了政策過程的各環節及各要素的思維過程[10]。

3.“專題分享式”教學法?!皩n}分享式”教學法是圍繞社會政策專題展開的,其核心是分享,筆者通過把學生分成不同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專題,收集資料,形成報告,然后在課堂上匯報,師生回應、交流觀點、建構知識及教師總結和點評。專題分享式教學法的首要工作是確立專題,專題合適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提升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結合《社會政策學分析》課程內容的特點,在確定分享專題時主要考慮兩個方面:課程大綱內容和政策熱點問題,好的專題既要立足課程內容又要結合社會現實需要,吸引學生參與的同時也要緊扣教學目標,分享前教師幫助學生梳理每個專題相對應的社會政策原理,啟發學生可以研討的角度,反復給學生強調批判性思維理念?;凇渡鐣叻治觥氛n程涉及的教育政策、住房政策、就業社會政策、殘疾人社會政策、老年人社會政策等領域,結合社會政策熱點和學生的生活體驗,確立分享專題。在專題分享過程要求學生既要有政策事實和政策過程描述,也要有對政策問題的批判性思考和相關對策及建議的呈現[11]。

在專題分享式教學法實施過程中,反思是一個重要環節,只有經過反思的分享才能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學會立體化、全方位、有效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達成提升批判性思維技能的目標。

(三) 改變課程考核方式 ,推動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僅僅改變教學過程中的某些環節肯定是不夠的,還應從整體視角出發,改變其整體過程中的各個環節[18]。因此,除了改革課程教學方法,也不能忽視課程考核方式在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中的重要作用。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必須改變課程評價系統,不同的考核方式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不同,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由于《社會政策分析》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因此,必須探索與這個目標相適應的考核方式。由于《社會政策分析》的教學目標強調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重要性,故而筆者在課程考核方式方面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分析、評價和應用等思維能力,為了促進學生真正有效地訓練批判性思維能力,必須避免缺乏充分學習投入的考前應急復習,鼓勵學生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在平時作業、課堂測驗和期末考試中運用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12]。

在《社會政策分析》課程的教學中,筆者嘗試從考核方式和考核內容等方面進行改革,融合教學、學習和考核,著重考查學生應用社會政策相關概念和原理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運用社會政策綜合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途徑有: 第一,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詳細記錄學生課堂提問和參與討論發言的情況,制成課堂參與情況記錄表,作為課程總成績的一部分,定期反饋給學生;第二,調整評價目標,改變傳統課堂考核注重記憶性內容的方式,轉變為理解、分析和推論等能力的考查,尤其是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第三 ,改變課程總成績的構成比例,加強學生學習過程的監控,按比例計入課程總成績。除了期末課程考試外,增加了小組文獻研討,原著閱讀分享、讀書筆記撰寫、小組主題分享等評價途徑[13]。

三 結語

深入開展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策略研究是培養適應我國社會治理人才的需要,專業學位教育必須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立足于我國高校專業學位人才培養的現實,應充分考慮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和專業學科特點,以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為目標,將教師教學過程、學生學習過程和考核評價方式融為一體,把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融入專業學位教育課程教學之中,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使批判性思維與專業領域知識融為一體,從而探索長效的培養策略[14]。

在專業學位課程的教學中,應把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應通過營造反思、理性和開放的課堂文化氛圍,培育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認知,整合小組文獻研討、案例教學法、“專題分享式”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技能,通過改變課程考核方式,推動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在課程教學中培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其最大的難點不是訓練他們的批判性思維技能,而是培育他們的批判性思維人格特質。由于服從權威等傳統觀念、知識記憶學習方式及被動學習思維的影響,學生的批判精神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以致部分學生缺乏在問題情境中獨立思考并提出問題的能力。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嘗試通過小組“頭腦風暴”式研討,啟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認知基模。例如,在小組文獻研討中,鼓勵學生分析與評價一項社會政策研究的優劣,依據社會政策研究的構成要素,幫助學生總結社會政策問題清單,鼓勵學生嘗試從不同角度對文獻進行評析,取得了不錯的效果[15]。

綜上所述,作為認知過程的一部分,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要求學生積極、熟練、靈活地應用分析、綜合或評估從觀察、實踐、反省、交流中所獲得的信息,并用其指導實務行動,它能使學生準確地理解社會政策,并將之用于新的社會服務環境。批判性思維的形成要求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對于批判性思維活動持有一種積極的認知,同時具有自我調節與監控的能力,從而實現在實踐中善用批判的眼光來分析所遇到的社會問題,認知到服務對象問題的存在,并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在專業學位教育中,批判性思維能力及其所塑造的相應人格旨在培養學生在大量的社會服務實踐中,從社會服務接收者的角度出發,辨析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造就出一大批能運用專業知識去辨析經濟社會服務項目在制定、執行和評估中需要改善和提升部分的未來專業人才。

猜你喜歡
專業學位批判性思維能力
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醫患溝通的認知及培養需求研究
培養思維能力
培養思維能力
思辨讀寫促進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探討樋口一葉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馬》為例
思辨讀寫促進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中國海洋大學專業學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土木專業學位碩士培養現狀與對策——以廣大為例
對外科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進行規范化培養的實踐性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