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彝族火把節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利用研究

2022-03-17 18:08祁永超
紅河學院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火把節彝族云南

祁永超

(云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昆明 650500)

民族節日作為一個民族在長期歷史積淀中形成的反映本民族生活習慣、精神風貌等的特定文化載體,是民族發展的“活化石”,蘊含著豐厚的精神價值。而這些價值的精華部分則具有一定普適性,可成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重要資源。云南彝族火把節在漫長的生活中形成的一種具有自身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動,發掘利用其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不僅有利于其民族文化的永續傳承,更有利于借助其精神價值來增進各民族之間的了解,加深彼此交流溝通,凝聚各族人心,匯集各方力量,從而樹立堅定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一 云南彝族火把節文化概述

(一)火把節起源

民族節日是民族日常生活的重要內容,它是族群對自身文化傳統和精神信仰認同的自覺表現。作為云南彝族節日中最為盛大的火把節,承載了彝族對本民族生存發展的認知以及對祖先神靈的崇拜。然而,對于火把節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彝族各支系中也有不同的說法。元代李京《云南志略》所載:“每歲以臘月二十四祀祖,如中州之上家禮。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竿縛火炬照天,小兒各持松明之,相燒為戲,謂之驅禳?!盵1]清乾隆《開化府志》卷九云:“六月二四日夜,村寨田宅,悉燃火炬,名曰火把節,膾生肉食之,以此為獻歲?!盵2]而袁嘉谷《石屏縣志·天文志·歲時門》卷一亦謂:“六月二十五日,田野松炬燭天,占歲之豐兇,明則稔,暗則災,幼者各燃松炬相斗,以勝負卜村之吉兇?!盵3]結合漢文文獻,筆者認為,關于彝族火把節起源大致可分為三類:其一,紀念類,即為紀念彝族先民中的英雄人物不懼一切權勢,團結帶領全體彝族人民反抗上天和人間邪惡掌權者所立下的偉大功績,如阿查的故事。其二,祭祀類,即為感謝傳說中的英雄不遠萬里求來谷物贈送給彝族人民,而尊其為谷神世代祭拜。其三,祛邪祛病類,即認為古時上天嫉妒人世美好而撒播蟲病、瘟疫等肆虐人間,為祛蟲除病,聰明的彝族先民利用火把來焚燒蟲害,隔絕瘟疫。

上述三種觀點雖各有所指,但大都表現了彝族先民不懼苦難,英勇頑強,敢于同一切邪惡勢力抗爭到底,為獲得美好生活而不懈拼搏的奮斗精神。它是彝族傳承發展的精神基因,是彝族人民優秀人格品質的真實寫照。

(二)火把節發展

火把節作為彝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千百年來彝族在長期生存的熱土上不懈奮斗的精神結晶,它并非一開始就如我們今天看到的這樣,它的演化同樣經歷了的漫長的歲月。傳統火把節主要以祭天拜神、追思先人、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今的火把節已突破了原有的內容,成了一個集“賽裝賽美”、斗牛、左腳舞、對歌、火把接力等一系列游樂項目于一體的大型社交活動。這個活動主要有政府主導、民間自發、旅游公司舉辦等三種形式,每逢火把節來臨之際,不僅本民族、本地區的各族群眾會積極參加,甚至眾多外賓也紛紛慕名而至,如1990年日本皇室祭師就曾前往云南祿豐縣高峰鄉考察火把節文化,此后日本各界人士更是絡繹不絕。如今,楚雄州已通過專項保護民族傳統文化的議案,彝族火把節文化將會更加繁榮。

火把節是彝族的群體標識,是彝族精神品質傳承的文化載體。雖然在時代變遷中一些傳統習俗已經消失了,但其頑強奮斗、向往美好的內在精神特質卻愈發顯得更為深沉、凝練,并吸收新的文化,借助新的形式,使火把節在民族文化交流互動的潮流中始終保持蓬勃的生機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充分展現其“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精神品質。

二 云南彝族火把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一)崇尚英雄的民族精神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盵4]彝族之所以能在艱難困苦中奮勇前行,創造了獨特的光輝燦爛文化,原因就在于他們身體里流淌著英雄的血脈,他們的行事作風中彰顯著勇者的精神風貌。這一點在火把節起源中就能得到鮮明例證。前述火把節起源大致可分為三類,但在這三類中影響最大的當屬對英雄人物的紀念。如石林彝族撒尼人就認為火把節是為紀念牧羊人扎卡戰勝邪惡土司“黑煞神”而形成的;又如祿豐縣高峰彝族認為火把節是為紀念英勇的阿查帶領四山八寨的彝民消滅罪惡的魔哈而形成的;甚至還有說法認為火把節是諸葛亮“草船借箭”大敗曹操的日子。這些傳說不無彰顯著彝族對于英雄人物的崇敬。不僅如此,就是到了今天這種崇尚英雄的民族精神仍未消減。每逢火把節來臨前,彝族各村各寨都會預先在本村內選拔最為強壯有力且擅長摔跤的能手,并與其他村寨的能手一起競技較量,其目的就在于培養族內孩童對武力的崇拜和對英雄的向往。

這種崇尚英雄的精神品質不僅僅是彝族對力量的追求,它更暗含著彝族一種樸素的價值觀——真正的英雄是不畏兇險,敢于同邪惡勢力斗爭,為了維護彝族的根本利益愿意犧牲一切包括生命在內的人。他不一定是力量強大、無人能敵的勇士,但他一定是心懷蒼生,鐵肩擔道義的猛士。當彝族懷著這種崇高的精神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他們就更能顧全大局,英勇無畏,拼搏奮進。

(二)惜美尚美的生活追求

對美的不懈追求,正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彝族向來珍惜美、崇尚美,并將火把節這個最為隆重而盛大的節日視作展現他們生活風貌、審美情趣和民族特色的大舞臺。節日活動中所蘊含的民俗禮儀也是他們在生活世界中最具魅力的文化表達方式,尤其是在火把節中開展的“賽裝”“賽美”活動,更是充分展現了他們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無限熱愛。

每當火把節到來時,彝族無論男女老少都會穿上莊重華美的新衣服。有專門參加賽裝、賽美活動的年輕姑娘,家里還要為她準備漂亮的新衣服。不僅如此,專門參加賽裝、賽美的年輕姑娘甚至還會在她們的身上和衣服上穿戴各種金、銀、銅、玉等材質制作而成的配飾。她們在火把節的斗賽場上盡情展現自己青春活力、靈動飄逸的一面,以此來吸引年輕男子并從中擇取配偶。生活的安樂幸福孕育了彝族惜美尚美的追求,展現了她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熱忱。席勒曾說:“要把感性的人變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徑是使他們先成為審美的人?!盵5]彝族對美的熱愛和追求,不僅使他們懂得生活的真正意義,更使他們在熱愛自己生命的同時,更加尊重其他的生命,不會因一己之私而做出有違背生命之美的行為。

彝族對美的鐘愛,不僅僅是他們樂觀豁達、熱愛生活的表現,更是他們潛藏在民族基因中最深層的對生命的敬畏。事物的美、人體的美,都來源于承載其存在發展的生命的美。當人們懷著一顆平等理性的心去看待自然時,人們看到的就不再是殺戮和征服,而是和諧與寬容。彝族火把節蘊含的這種尊重生命、熱愛生活的審美追求,是開展生命觀教育和審美意識培養的重要資源。

(三)人際友善的和諧文化

人不是孤立生活在自己意識世界的個體,“社會不是由個人構成,而是表示這些個人彼此發生的那些聯系和關系的總和?!盵6]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狀況是衡量社會穩定程度的重要標尺。作為民族文化集中展示“大平臺”的火把節活動蘊含著極為豐富的人際交往觀念與和諧思想,是調節個體與個體、個體與民族、民族與民族間關系的重要形式。在火把節期間,人們齊聚一堂共享美食,暢聊人生;一起圍著篝火載歌載舞,歡聲笑語。這不僅是彝族感情表達的一種重要方式,更是協調人際關系,實現社會和諧穩定的一個特殊途徑。良好的人際關系既是緩和社會矛盾的減壓閥,同時也是人們物質交往和精神交往的潤滑劑。云南彝族火把節活動中包含了許多關于人際交往與和諧環境建構的思想。如作為彝族最主要歌舞形式的左腳舞,便是彝族進行人際交往的最佳方式。每逢火把節到來時,四面八方的彝族以及一些其他民族都會不約而同地聚集到一起,他們燃起篝火,彈起龍頭弦子,男男女女或是和聲或是齊聲唱著左腳調,手挽手,肩并肩,幾十人甚至數百人圍繞篝火結成一個大圓圈,歡跳左腳舞。伴著婉轉清麗的弦音,和著高亢昂揚的左腳調,他們時而聚集,時而分散,盡情地展現著自己的歡樂喜悅。除了為人們帶來游樂歡笑外,歡跳左腳舞還會成為男女青年溝通交流,增進感情,自主選擇配偶的重要平臺。在悠揚的左腳調聲中,相互傾慕的男女低聲細語互訴情思。

彝族通過火把節的聚會娛樂,強化了彝族文化認同和情感凝聚,也吸引了其他民族的參與,使他們在游樂互動中進一步了解彝族文化風貌和生活志趣,從而消除了民族隔閡,增進了民族團結,更好地促進了民族文化交流和借鑒,為樹立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奠定良好基礎??梢哉f,彝族火把節是彝族倡導人際友善、追求和諧共榮的真實寫照,它應成為思想政治教育開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資源。

(四)遵循倫理的道德文化

對倫理道德的尊崇既是彝族生活的基礎,也是彝族文化代際傳承的核心資源。這種對倫理道德的恪守在火把節中便有集中展示,有利于增強人們的精神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在云南彝族火把節活動中,彝族認為祭火、拜祖是神圣的,必須嚴格遵守先輩傳承下來的規程,不得隨意更改。其中“火塘禁忌”更是無時無刻不體現著彝族對天地神靈和宗族先人的崇拜?!盎鹛痢笔且妥迳钭钪匾膱鏊?,彝族一生中最為重要的飲食、御寒、議事等活動都在這里進行,是家庭與族群共同固化的集合體?!盎鹛痢钡耐⑴c否代表著一個家庭的繁榮與否,因此,彝族火塘常年不滅。此外,在火把節祭祀中,彝族還有祭祀時不許隨意講話,禁止女性獻祭禮品,不許用黑雞獻祭等一系列宗族儀規。這些禮俗雖然鐫刻著彝族傳統的落后思想,但卻也從側面展示著彝族尊賢敬老、和睦家庭的倫理道德。這種精神品質對于家庭矛盾沖突劇烈、尊老敬老意識淡漠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它是思想政治教育開展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素材。

三 云南彝族火把節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功能

云南彝族在長期歷史生活中形成的集中展示其精神文化風貌的特色民俗節日——火把節,雖然保留著彝族某些原始落后的思想,但其精華部分卻蘊含著極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這些資源對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如下幾個功能:

(一)凝聚功能

所謂民族文化的凝聚功能,即是指“民族習俗具有統一民族成員的行為與思想,保持民族群體的社會生活穩定,以及動員和整合民族群體內所有成員的作用?!盵7]對于云南彝族火把節而言,這種凝聚功能就在于其通過一系列的娛樂交游活動來暢通人際交往,匯聚各方力量,形成各民族大團結。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對于本民族而言,彝族畢摩(祭司)利用先輩傳承下來的禮儀規程來組織火把節的各種禱?;顒?,引導青少年在活動參與過程中深入了解民族自身的歷史和文化傳統,從而增強年輕一代的民族意識、強化民族認同,最終實現民族精神文化的代際傳承。第二,對于其他民族尤其是漢族而言,通過參與彝族舉辦的火把節慶典,可以更好地了解彝族生活世界和文化風貌,從而消除對少數民族的誤解,摒棄大漢族中心主義,進一步深化對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的認識,樹立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自覺主動地投身到少數民族經濟文化建設之中。通過與其他少數民族的攜手并進,為實現邊疆民族地區的繁榮穩定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二)教育功能

“個體生活歷史首先是適應由他的社區代代相傳下來的生活模式和標準。從他出生之時起,他生于其中的風俗就在塑造著他的經驗與行為。到他能說話時,他就成了自己文化的小小的創造物,而當他長大成人并能參與這種文化的活動時,其文化的習慣就是他的習慣,其文化的信仰就是他的信仰,其文化的不可能性亦就是他的不可能性?!盵8]云南彝族火把節是一個歷經千年而不衰的節日,這個節日在現代有了進一步的擴展,不僅白、佤、傈僳、拉祜、納西等民族將它作為傳統節日,就連漢族地區如江蘇南通也將其作為重要的節日。這就使得各民族間有了共同的文化傳統和精神基因,通過這種共同的文化熏陶,各族青少年時代便植根下相同的認知,即他們共同擁有一個節日,他們之間并無差異。這有利于形成牢固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不僅如此,同樣的節日活動也在塑造少年兒童精神風貌,培養道德品質,形成符合社會要求的行為規范方面發揮著相同的作用。彝族火把節通過盛大的活動慶典和強大的社會輿論,使得人們在自覺或不自覺間接受其教化,并最終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調節功能

民俗節日的調節功能是通過舉辦各類民俗活動來達到調適其內部成員的人際關系,舒緩內心壓力等目的的手段。它是維護民族和諧穩定的重要手段。對于云南彝族火把節而言,其調節范圍就顯得更加寬廣。彝族火把節是一個眾多民族共同游樂的盛大活動,各民族在歡歌笑語中相互交游,進一步增進彼此了解,培養共同的感情,調節個體與個體、個體與民族、民族與民族之間的關系,使得社會更加穩定,人與人之間關系更加和諧。不僅如此,火把節民俗活動還在一定意義上培養了人們溝通協作的能力,使人們在掌握代際文化的基礎上,又學會了如何妥善處理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

四 云南彝族火把節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云南彝族火把節活動蘊含著豐厚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這一點云南各級黨政已充分認識到了。但就目前火把節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開發利用而言,情況不容樂觀,具體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活動內容同質化,受眾群體逐步縮小

火把節是彝族的新年節日,是彝族一年中最為盛大的節日。但就現階段而言,這個節日有日漸式微的趨勢。一方面由于彝族也開始將漢族春節作為其新年節日,但更為重要的原因在于彝族火把節民俗活動的消減,而娛樂化、商業化的活動不斷增多。目前,云南彝族火把節主要有三種主導形式,即政府舉辦民眾參與、彝族自發舉辦及旅游公司舉辦。在這三種形式中,以政府主導舉辦影響力和吸引力最大。但政府舉辦活動內容同質化現象嚴重,缺乏民族特色,很難吸引外來游客參與,而本民族又因這些活動消減了民族精華而不愿參加,最終致使受眾群體逐步縮小,火把節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很難發揮出來。

(二)火把節活動技藝逐漸湮滅,節日民俗觀念淡漠

民俗節日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在漫長的生活實踐中凝練升華的最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它主要靠其內在的風俗禮儀、活動技藝等形式展現其獨特的魅力。云南彝族火把節的精神意蘊深深地鐫刻在彝族群體中,而各種的禮儀規程、活動技藝都融入到他們的生產生活實踐中??梢哉f,對于彝族而言,火把節與他們的生命是統一的,他們從小就要接受各種關于火把節祭祀禮儀的教化,必須掌握火把節活動的各種技藝。其中的佼佼者更是要跟隨老畢摩、老藝人學習主持祭祀的禮儀和舉辦各種活動的技藝。然而,隨著社會時代的變遷,云南彝族火把節內涵的禮儀習俗和活動技藝開始慢慢湮滅,而傳統節日民俗觀念也在金錢和快節奏下不斷異化,這使得火把節活動失去了原先的魅力和其內在思想政治教育意蘊,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開發利用。

(三)火把節活動商業化、娛樂化,喪失其內在的神圣性

火把節活動存在的原始意義在于彝族對天地神靈的崇敬、對彝族先人的追思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它蘊含著彝族的精神血脈,是彝族得以生生不息、奮勇向前的根本動力。但是,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思想意識的轉變,火把節精神價值已經逐漸被金錢異化了。以楚雄州彝人古鎮為例,這個古鎮打出的口號是“天天火把節,日日長街宴”,即以火把節為主題開展各類民俗游樂項目。在古鎮景區內,每天都在舉行包括畢摩祭祀、長街宴、點火把等在內的一系列火把節活動。[9]這使得火把節慶典喪失了其內在的神圣性,變得日益娛樂化、庸俗化。以這樣的形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很難發揮其應有效果,甚至可能滑向相反境地。

五 云南彝族火把節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利用路徑探析

充分開發利用彝族火把節活動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一方面是為弘揚彝族文化特色,增進各民族對彝族人民的了解,形成和諧穩定的民族關系;另一方面也是為借火把節中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蘊來引導人民群眾,凝聚各族民心,匯聚各方力量,鑄牢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積蓄磅礴力量。

(一)結合區域實際將彝族精神品質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并促使其自主地接受這種影響,從而形成符合一定社會一定階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盵10]這種活動的最大特點就是實踐性極強,但囿于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影響,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存在兩種錯誤傾向:一是教學內容缺乏政治性和針對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當作一門公共課,空洞說教,泛泛而談,缺乏理論深度和效度,學生感到無聊乏味。二是教學方式缺乏親和力和吸引力。有些教師為顯示自己的學識和水平,往往把平實曉暢的理論說得晦澀難懂,缺乏必要的現實關照,致使學生聽不懂,且不會用。[11]這些都進一步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價值。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必須切實增強辦好思政課的信心,全面提高思政課質量和水平的指示。[12]我們認為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親和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就必須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開發區域特色校本課程,以本土化知識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結合云南許多民族都有舉辦火把節的習俗,我們認為應當大力開發彝族火把節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建設校本課程,將其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具體而言,就是要對彝族火把節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蘊歸納分類,如彝族崇尚英雄、勇擔使命的民族精神可與愛國主義教育和艱苦奮斗精神教育相結合,通過利用學生身邊的事例進行實證,更能增強理論的可信度和學生的認知度。又如彝族追求美、尊重生命、熱愛生活的樸素生命自然觀可融入到大學“三生”教育和審美教育之中。再如彝族孝老敬賢、與人為善的精神可與家庭道德教育與和諧社會主義建設教育相融。

概言之,在民族地區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時應當根據本地區實際,如本地區民族確有火把節習俗便可將其精神內涵經過提煉升華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之中。當然,融入案例的選取還是堅持鮮明準確的原則,力圖避免產生誤導或困惑。

(二)結合火把節民俗特色融入社區日常生活

社區是城市的微細胞,和諧社會的建構需要從城市基層社區展開,而和諧社區的創建又需要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云南彝族火把節中蘊含的協調人際關系、敬老尊賢、和睦家庭的精神品質對于進行社區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應當將其融入社區的日常生活之中,使社區居民認同并自覺踐履。

1.以彝族火把節團結、共榮意識增進居民社區認同感。彝族火把節是彝族對火崇拜而不斷發展的產物,它蘊含著彝族文化的基因,是彝族共同的精神家園。它內含的團結共榮意識代表了彝族生生不息、奮勇拼搏的價值取向。對于一個社區來講,最重要的是其內部的團結和諧。而就現實而言,單門獨戶的高層商品房使得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冷漠和戒備,人們往往因為些許小事而爭吵不休。在此情形下,將彝族火把節中團結共榮的精神融入社區思想政治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利用彝族火把節精神開展社區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團結社區成員,積極引導他們參與社區治理、培育社區精神,增強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樹立責任使命意識。具體而言,就是要開展多種形式的休閑娛樂活動來連通社區住戶之間的交往,增進彼此的聯系,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同時,還要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基層戰斗堡壘工作,組織社區成員開展各類關愛社區弱勢群體的活動,使社區弱勢群體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友善,從而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和諧社區。

2.以彝族火把節倫理道德開展社區公民道德意識教育?!肮竦赖陆逃巧鐣榱耸谷藗兘邮芄竦赖碌脑瓌t規范要求而對公民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施加影響,使之形成國家、社會所要求的道德品質的一種活動,是公民道德原則和規范轉化為廣大公民內在的道德品質、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的重要階段?!盵13]彝族火把節中蘊含的人倫道德是彝族優良道德品質的結晶,將其融入社區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以彝族倫理道德觀念來輔助公民的道德教育。即借助火把節中符合時代需求道德觀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以此來引導社區成員自覺形成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的社會公德;男女平等、家庭和睦、尊老愛幼的家庭美德以及正直誠實、自強自立的個人品德。

(三)創新火把節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傳播方式,擴大火把節文化知名度和影響力

云南彝族火把節作為火把節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物化載體,承擔著傳播其精神文化品質的責任。目前,云南彝族聚居區在傳承火把節文化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績,如楚雄州成立的彝族習俗傳習所和出版的各類火把節的民俗讀本等已經在各族民眾心中產生一定影響,但這還遠遠不夠。應借助多種形式不斷創新火把節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傳播方式,擴大火把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使更多的人能夠感受到彝族火把節蘊含的深厚思想政治教育意蘊。

創新傳播火把節精神文化路徑,具體來講,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第一,在每年火把節活動期間,借助微博、抖音、快手等平臺制作熱門話題,吸引更多的人關注火把節活動,并在火把節活動中大力宣傳有利于促進民族團結,增強民族認同的思想內容。第二,借助各種錄音錄像手段,將彝族火把節舞蹈技藝記錄下來,并以此與諸如云南民族大學、紅河學院、楚雄師范學院、玉溪師范學院、云南藝術學院等合作,結合各校實際有選擇地在某些專業開展彝族火把節舞蹈教學,并在教學中灌輸其優秀精神文化。第三,彝族地區黨政機關應委托本地高校結合本區歷史文化狀況,編制一批展現本區火把節特色的民俗讀本,從而擴大各地區間的文化傳播。

六 結語

綜上所述,云南彝族火把節活動蘊含著彝族濃厚的責任使命情懷,尊重自然、崇敬生命的樂生觀念等一系列精神文化意蘊,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應深入挖掘其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并通過多種路徑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以強烈的責任使命情懷、平等和諧的交往意識以及團結友善的集體觀念為內容,來進一步引導人民群眾的精神追求和思想觀念,使人們在接受火把節精神文化教育的同時,增強民族互信,自覺樹立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更好地為實現民族復興而奮斗,并更好地為促進彝族火把節文化永續傳承,綿延不絕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歡
火把節彝族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發現
彝族海菜腔
云南邀您來“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選擇
彝族養蠶人蘇呷色日的致富啟示
彝族蕎粑粑
火把節的情歌
一圖讀懂云南兩新黨建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白族火把節:一天星斗下人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