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十年我國愛國主義教育的研究綜述
——基于2010-2019年知網核心期刊學術論文分析

2022-03-17 18:08王小為
紅河學院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愛國愛國主義民族

羅 超,王小為

(1.貴州師范學院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貴州貴陽 550018;2.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湖北武漢 430079;3.貴州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貴州貴陽 550018)

2019年10月我國頒布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結合新形勢主題,在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和形式上突出了時代的特點?!皭蹏髁x是由于千百年來各自的祖國彼此隔離而形成的一種極其深厚的感情”[1],伴隨國家的產生而產生,它是歷史與時代結合的產物,窮根當下的研究趨向,繼往開來,傳承愛國主義教育的歷史,能針對性地付諸于研究和實踐的需要,落實和踐行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

本研究綜述以“愛國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為關鍵詞在知網中檢索核心期刊,時間起止為2010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共發表相關論文985篇。從計量可視化分析,2011年和2018年分別構成了論文量的頂峰和低谷,分別是117篇和68篇,而且從2011年開始愛國主義教育的相關論文逐漸減少,但2019年的論文又超過了平均數達到112篇。通過梳理,愛國主義教育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質和實施等方面。

一 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質:國家認同

為什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這是對愛國教育教育探討首要回答的問題。從近十年的文獻梳理,“國家認同”已是研究者對愛國主義教育實質的集中體現。

“所謂國家認同,從中文字面來看,一般就是指一個人出于認知以及情感、態度、精神、心理等因素而對自己所在國家的認可與贊同?!盵2]“國家認同是愛國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盵3]“體現在人的道德實踐中的奉獻精神,通過克服個體的特殊性,形成對普遍性和“國”的認知和情感皈依”[4],國家是一定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和民族傳統文化,以及一定的人的實體,國家認同意味著基于民族的國家認同和一定國家制度下的公民的國家認同,所以,“當代中國愛國主義教育存在兩種認同模式,即:以中華民族為核心的民族國家認同模式和以公民為主體的公民國家認同模式?!盵5]不同的價值取向,演化出不同的教育的實質內涵?!盎诿褡宓膰艺J同”扎根民族的文化,彰顯民族的特色,弘揚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等,比如“愛國主義在本質上是一種文化現象?!痹诰唧w的民族之下,構建一定民族文化的認同,并以此“提升愛國主義教育文化品質”[6]?!盎诠竦膰艺J同”不是與“基于民族的國家認同”駁論,是以個體的思維看待國家的政治制度等,他所體現出愛國主義教育的倫理價值,從自我的認知角度理性的看待愛國的行為。核心的觀點主要強調,“公民對國家各項事務持有肯定態度,認為國家管理行為符合自身期望?!盵7]但是公民的倫理期待并非脫離國家而存在,在個人與國家的相互建構中生成個體的價值需求和期待,指向“國家倫理的期待”,“在于期待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共生互動而不是自我成長”,這就是愛國主義教育國家倫理期待的生成和發展方式。[8]

實際上,價值取向的分類,意味著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的統一,愛國主義教育直接的目的是促使人的價值認同,在人的教育過程中,人有自身的發展規律,把個人利益,也就是個人在追求國家利益的需求和發展水平中,應該得到尊重。所以,研究者不可逃離個人與國家的關系。愛國主義的教育不僅僅是指向純粹意義上的國家認同,還強調基于公民的認知下的國家認同,也只有這樣,愛國主義教育才能真正的走進人心,化為人的精神動力。

二 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

全球化的沖擊、信息數字化的來臨,生態教育的倡導等無不對當下愛國主義教育提出變革,但不管怎么發展,“每個國家都在加強適合本國的、各具特色的愛國主義教育?!盵9]我國當下的愛國主義教育指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只是在文獻的內容、方法,以及載體上各有研究的側重。

(一)內容:政策之下的世界性和民族性

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往往與政策,尤其是國家頒布的法律文件相掛鉤,并將其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指導思想。真正地要將愛國主義的內容變成公民的一種行動,需要在內容體系上進一步分析和研究。

學者在探討愛國主義教育內容上形成了一個重要共識:內容的集合化。因立足視角不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體系也不一樣?;趷蹏髁x教育的學習品質而言,涵蓋了祖國的河山、領土、人民、文化、制度等熱愛,同時也注重責任、公理等學習要求;[10]從愛國主義認知實體的角度構建內容,更進一步分為自然實體、人文實體和政治經濟實體三大方面的教育內容,三個方面的具體內容分別是自然環境、認知者身邊的人或事,以及文化、政治經濟生活和體制。[11]其實,這兩種劃分沒有逃離愛國主義知識內容的認知體系,缺少愛國主義的情感教育,所以,有學者基于人的認知規律構建愛國主義的內容。首先,將愛國主義的內容分為認知性層次和情感性層次,而每一個層次下基于人的認識發展規律形成初級到高級的認識層次。比如,愛國的情感性邏輯層次,初級層次:情境性愛國、中級層次:理性愛國、高級層次:信念性愛國。[12]

以上的研究傾向于政治政策文件下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探討,但愛國主義內容并不等于法律、文件內容,因為愛國主義教育具有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特點,愛國不是我國的專利,西方國家也存在愛國主義的教育?!笆澜缧灾饕谟谒絿业慕缦?,是各國普遍接受的一種世界性存在,體現出其共性、普遍性與時代性”,而“民族性則是由于歷史文化和國情的差異,不同國家愛國主義教育的起源和內涵、內容和途徑、根本目的及價值意義都具有民族性特征,體現出其個性、多樣性與獨特性?!盵13]所以,眾多研究者強調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共性和個性的結合,普通的倫理價值與民族的核心價值的統一。在世界性視野下,“國際意識、凝聚民族認同、加強民族團結、塑造價值共識”成為了愛國主義教育的時代取向。[14]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開放與發展并存,愛國主義不應該守封閉,新時代的愛國主義不僅肩負中國夢的使命,也要為實現世界夢做出貢獻,“扎根本土、面向全球的發展趨向”。[15]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但其內容與國家的政治和民族息息相關,在民族的視野下,“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乃是傳達正確愛國主義觀念的選擇。[16]“民族認同”意味著“文化認同”和“國家認同”,而認同的基礎就是“家國情懷”的教育,“家國情懷蘊含了一種共同體意識,使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融合在一起,既達到一種平衡,又服從于共同體利益?!盵17]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統一的國家,民族認同是基于某一民族話語體系的認識,不同民族所強調的民族認同是不同的,比如,新疆地區的愛國主義教育,與當地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情況不能分開,其教育目的是增強“反對民族分裂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強調民族團結、新疆歷史和區情、“四個認同”等方面的教育。[18]總而言之,民族性和世界性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兩個關鍵點,相互統一、相互融合,在“立足于民族特色文化,但又不能止步于民族特色文化,要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尋求思想的共鳴點,處理好‘多元’和‘一體’的關系,”在多元文化的互動中培育中華文化特色的民族和國家認同。[19]

(二)路徑:共識中尋找個性差異

對于愛國主義教育路徑的研究,有一半的文獻聚焦在這個方面,但因為是愛國主義“教育”,所以,絕大部分研究者對其教育路徑的表述傾向于“教育”的途徑、手段,甚至策略等。

愛國主義教育的共同路徑主要包括課堂教學、主題活動、社會實踐、節日活動、校園文化等方面。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陶冶情操的主陣地?!币环矫?,加強“與學科教學緊密融合?!蓖怀鰧W科顯性的和潛在的愛國教育資源;[20]另一方面,“挖掘教材內容”,包含教材中的英雄人物、典型事跡,以及民族團結、大好河山等愛國情懷。[21]主題活動又是學習者獲得愛國認知和情感的重要途徑。系列愛國主義“主題報告會”、“怎樣理性愛國”黨員討論會、“擁抱藍色國土、增強國防意識”講座、“理性愛國、從我做起”簽名承諾活動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愛國觀。[22]社會實踐以實地考察的方式獲得對人或事物的親身體驗,以此深切的感受到愛國的浸染。[23]其可以“通過專業實習,社會調查,‘三下鄉’鍛煉等”,“融入社會,深入工廠、農村、社區,感受改革開放帶來的滄桑巨變”,也可以“通過走訪社會困難群體,體察社情民意,增強建設家鄉,振興國家的責任感、使命感”。[24]節日活動倡導“將愛國主義教育與國家重大事件、重大活動的發生和舉行結合起來?!盵25]比如,“通過在五四青年節、八一建軍節、國慶節、國家公祭日等具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日子創設紀念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我國民族精神和愛國精神的巨大魅力?!盵26]同時,構建“校園文化”的隱性價值,愛國名言、愛國人士雕塑、愛國事跡等在校園走廊、廣場隨處可見,潛移默化學生的愛國情懷。[27]

在新形勢下,課堂教學、主題活動,社會實踐、節日活動、校園文化仍然恪守著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任務,但信息技術的發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新手段也在悄然誕生,更多的青少年是網絡時代的“原住民”,在愛國的表現形式上,要“善于運用新媒體技術”[28],注重“用新穎的表現形式抓住受眾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通過圖畫、音頻、視頻等將名人名言、愛國故事、華夏歷史、地理資源、傳統文化等包裹成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強化受眾的愛國認知和認同。[29]還可以借用“網絡營銷‘O2O’模式,將線下課堂與線上引導相結合,可以增強高校愛國主義教育效果?!盵30]

不過,在共識之中,基于不同的教育內容,或不同的地理區域,也有其獨特的個性差異。比如,弘揚沂蒙地區的愛國精神,研究者根據學生在校的基本情況,提出了從入學到離校的教育體系,包括三月“學雷鋒”,四月“祭英烈”,五月“學楷?!?,六月“迎七一”,九月“慶勝利”,十月“頌祖國”,十一月“愛沂蒙”,十二月,“興中華”,每一個月主題下設若干與沂蒙精神相關的教育活動。[31]共性中的個性不僅是表現形式上的個別化,教育的主體也突出學習者的個性思維。因為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體不是活動的承擔方或教育者,而是作為具體的學生或公民,其“愛國情感體驗、情感陶冶以及情感升華”源于學習者本人,[32]而且作為學習主體的存在,“批判性思維”能夠過濾不利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等活動,實現理性愛國的目的。[33]在做法上,一方面,“遵循認知規律”,[34]另一方面,結合學生或公民的具體任務,比如,公民的愛國應該和自身的本職工作聯系起來,“在特定的國家中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為社會創造了財富,為他人帶來了便利,增加了社會和諧”,這也是“愛國行為”。[35]

(三)載體:寓文化與精神于載體的物化學習

精神到精神的教育,造成教育內容的假、大、空,不接地氣,無法讓學習者真正理解精神的實質,應該在外在的精神與內在的精神之間通過物質或實體理解和建構自身的愛國主義精神世界。所以,愛國主義教育要通過一定的載體,幫助學習者認識載體背后的精神。從以往的文獻研究來看,主要集中在物質載體、媒介信息載體、儀式載體。物質載體通常是具有愛國主義教育性質的基地所構成,比如,歷史陳列館、博物館、偉人故居、英雄紀念碑、檔案館等,每一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所承載的豐富而真實的歷史文化內容,是對人們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的寶貴資源?!盵36]媒介信息載體通過“實物、照片、圖表、模型、繪畫、雕塑、景觀等多種形式以及聲、光、電等科技手段”[37],還原歷史人物和事件,構建立體、生動、互動、自控等載體特點,增強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坝行Э朔藗鹘y愛國主義教育的時空限制,讓受眾既可以‘足不出戶’接受愛國主義教育”[38],“儀式禮儀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充分挖掘教育資源,自覺把儀式禮儀的愛國主義教育與時代要求、人民期盼緊密結合起來”。[39]

歸根到底,載體所體現的是歷史文化和精神在當代人的延續,這種載體是一個從抽象到具體的物化過程,憑借愛國主義教育的實體,把歷史的、時代的、文化的物件,以圖片、書籍、雕塑、模型、歌曲、影視等方式呈現,讓學習者與物件相遇和對話,實現自我的認知和精神的升華。

三 當下愛國主義教育研究的反思與展望

愛國主義教育一直是我國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題,從知網的數據推測,每年保持約100篇核心論文的發稿量,這足以顯示愛國主義教育研究的活力,當然這與其“時代性與歷史性結合”的特點有莫大的聯系。從文獻的梳理,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質、目的,以及內容、路徑、方法和載體等方面有了深入的探討,緊扣國家的政策要求,挖掘出富有中國特色、時代特點的教育內容和方法。但愛國主義教育的研究仍有幾個方面需重點關注。

(一)從“國”的理解走進“愛”的認識

愛國主義教育強調國家認同、政治認同?!皣笔鞘裁??包含哪些內容?這是已有文獻的重要成果,但愛國不僅僅對“國”的認知,還要建立對“國”的“愛”!愛是什么?“愛”當然是一種情感,但這種情感怎么培養?通過歷史人物、革命事實、紅色歌曲真正地能走進學習者的心嗎?而且只關注于“愛”,但愛的表現有哪些?比如說,“追求”“犧牲”“奮斗”等是對愛的一種內在表現,但又如何做到追求、犧牲、奮斗?“愛國”是一個復合詞,具有自身的內涵,在表述“國”的內容時,“愛”的形式也是愛國主義教育應然研究的重要主題,這樣才能讓學習者深入體會到“愛”的價值,并以“愛”付出自身的情感和生命。

(二)從籠統的情感體悟融入層次化的認知邏輯體系

人的情感有層次之分,愛自己的父母和愛一個陌生人,愛自己的家鄉與愛一個陌生的地區,其愛的情感顯然不一;而一位老人和一位兒童面對國家、民族的愛也在情感深度上表現差異,所以,愛國主義教育不是一種籠統的情感體悟,而是基于不同的人在不同事物上的感知、表現、思維,再到情感的邏輯層次的認知體系。有學者在這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基于眾多事物的教育內容,從低級到高級的排序構建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層次,可忽視了一個事物本身的邏輯層次,也就是事物發展的邏輯順序。而且,在愛國主義教育的具體方法上,也同樣有一個認識論的問題,所以,依據人的認知規律,進一步梳理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構建層次化的認知邏輯體系,深化對愛國主義教育的認識。

(三)從培育思路的孤立走向教育教學的融合

對于學習者而言,在探討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和路徑的時候,往往將正常的教育教學與其分割以專門論述,雖然這是為了針對性地探討愛國主義教育,但在以往文獻中,并沒有完整的闡述“兩者的融合”。文獻提到在內容上,加強與學科的融合,挖掘課本中的歷史人物、歷史故事的愛國主義教育思想等,但數學、音樂、體育等如何在學科中突顯愛國主義教育呢?在方法上,發揮課堂教學的價值,不過具體的課堂教學如何彰顯愛國主義教育的思想?與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分離論述愛國主義教育也是理論探討和行為踐行的典型現狀,但“分離”不能構成人的發展要求,正如德智體美勞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要融合在學生的整體發展之中,基于眾多的教育目的中構建愛國主義教育的體系。

猜你喜歡
愛國愛國主義民族
愛國擁軍矢志不渝 扶危濟困不遺余力
我們的民族
感愛國事,承愛國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顯愛國主義力量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愛國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