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下農村留守婦女精神文化生活的優化發展

2022-03-27 10:36徐妃妃
文學天地 2022年2期
關鍵詞:鄉村振興

徐妃妃

摘要:鄉村振興是圍繞“三農”問題提出的民生優化戰略,其對農村的經濟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精神文化生活等幾方面都提出了具體的改革要求,讓人們重新聚焦對農村經濟、生態、精神文化。而農村留守婦女占據農村人口較大比重,女性又在婚姻、家庭維穩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充實留守婦女的精神文化生活著手,對整個鄉村(文化)的振興都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本文從農村留守婦女的概念界定切入,分析留守婦女的精神文化需求及其精神文化生活面臨的現狀與原因,提出改進優化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留守婦女;精神文化生活

前言: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就公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鄉村振興應將鄉村改造成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法治、文明、富裕的現代化農村形象,自此,優化鄉村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就成了鄉村建設部門的重點研究、開展的項目之一。但隨著近年來城鎮化的推進,進城務工的農民工數量不斷攀升,截至2018年底,留守在農村的婦女已近5500萬人,女性正成為農村建設的主力[1]。加之女性在家庭這個小社會單位中扮演的角色關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家庭的和睦與社會的有序發展,所以保證農村留守婦女的精神文化生活和保證其經濟生活一樣重要[2]。有關人員要通過對農村留守婦女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分析,對其生活開展面臨的問題展開解決,以促進鄉村文明的建設與振興。

一、農村留守婦女概念界定

農村留守婦女即指長期生活在農村,丈夫(子女)在外打工的農村已婚婦女,她們留在農村負責照顧家里老人、小孩的日常起居,通常沒有穩定收入,承擔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因為長期沒有伴侶陪伴左右,孤獨、焦慮、缺乏安全感成了這類人群最常見的心理問題。農村在改革開放40余年的建設中一直側重經濟的建設與發展,對留守的婦女精神生活缺乏關注,對應的能供婦女排解內心苦悶的文化娛樂方式也較為局限、單一,這讓鄉村振興中的文明新風建設環節面臨著較大的壓力。

二、留守婦女的精神文化需求

隨著近年農村人民生活質量的提升、信息技術的普及,農村婦女也逐漸開始了對外面世界的接觸,互聯網帶來的海量信息讓她們從對生存物資的追求逐漸轉向對自身發展的關注。此時的農村留守婦女的精神文化追求主要可總結為以下三點內容:一是渴望拓展多樣的文娛活動,突顯自身個性化追求;二是向往外界多元精神文化與思想,以寄托自己的心靈;三是參與更多社會交往抑或社會生產,進而實現自己的價值[3]。根據當前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顯然已不能滿足她們的需求,還需要有關部門、人員為此作出更多探究與實際性努力。

三、留守婦女精神文化生活開展現狀

(一)精神文化生活困境

因為現實條件的局限,農村留守婦女的精神文化生活存在一定的困境,總結為以下三點:第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足。雖然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農村留守婦女也用上了網絡,了解到了其他地區人們休閑娛樂方式,卻因為農村基礎設施不足,缺乏廣場、圖書館等設施場所,讓其精神生活的拓展存在局限性;第二,農村缺乏精神文化教育。農村留守婦女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即便聯通網絡也不能有效篩選對自己有益的知識、內容,更不要說自主找到寄托心靈的渠道;第三,農村欠缺文娛活動組織。僅是一些單一活動已不能激起當今留守婦女興趣,手機逐漸成了其閑暇娛樂的主要陣地,但網絡信息好壞兼有,長期依賴這一娛樂方式不利于其自身成長與家庭經營。

(二)困境產生原因分析

分析以上農村留守婦女精神文化生活的開展困境,可歸納出以下三點原因:首先鄉村振興仍有部分人只側重經濟振興、忽視文化建設,尤其對留守婦女這一群體的精神需求缺乏重視,形成了相關工作的推進阻力;其次農村建設對文化教育的宣傳與開展落實得不深入,思想工作展開得不夠徹底,讓封建落后思想一直占據著農村主流思想的位置,留守婦女在這一背景教化下很難順利接入新時代的思想、意識,只得在提升自己與不得其法之間打轉;最后信息技術等科技的普及是國家發展的必然路徑,農村在相關風險的防御方面也要及時采取措施,否則就會讓這些需要寄托精神的婦女陷入迷失。

四、留守婦女精神文化生活優化路徑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針對農村留守婦女精神文化生活的發展問題,有關部門或人員首先應著手完善硬件措施,為留守婦女的多樣文化娛樂生活提供平臺與場所,為其后續的文化娛樂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有關人員可以通過向地方政府明確鄉村文明振興需求,向其申請調用資金,在農村集中興建村圖書館、活動室、活動廣場等設施,讓留守婦女對自我發展的追求、個性化發展找到用武之地,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也能在婦女的文娛活動開展中得到進一步的激發與推動。筆者也一直堅信經濟與文化不能單腿走路的道理,奉行物質文明與精神文化相互促進、發展的理念,因此在自身工作的開展中也會大力推動這一策略的實施與完善。

(二)定期開展宣傳教育

農村留守婦女渴望提升自己,寄托自己孤獨的心靈,但奈何文化水平有限,農村針對農村人口文化教育的宣傳與實踐不足,個別地方落后思想仍是影響著婦女的行動和生活。對于這一情況,有關人員要聯合村干部加強農村思想文化教育,定期對留守婦女展開黨史教育,引導其開展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的學習,使其堅定自己的理想、信仰,將精神寄托于促進農村建設當中去,免于再在封建守舊的觀點中限制自身的行止;同時要對留守婦女多元文化思想的接觸和學習給出指導性意見,幫助其鑒別有益和無益的思想意識,引導其開展健康、正向的閱讀、交流,通過提升其精神文化、思想意識,為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帶去促進。

(三)促進特色文化活動展開

農村地區接入網絡,留守婦女開啟線上生活是農村經濟與科技發展的產物,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有關人員也要時刻提防留守婦女沉迷網絡、迷失自己、失去對生活把控的問題,積極開展防御策略。如組織開展特色化的農村文娛活動,充實留守婦女的閑暇生活,讓其將社交需求轉向寄托于現實的生活,讓手機和網絡成為其絢麗生活的潤色,使其在健康、正能量的文娛活動中規劃自己的留守生活、明確個人的成長與發展道路,進而促進農村家庭的和諧,推動農村社會文明有序地發展。此外,有關人員還可對留守婦女開展一些淺顯的技能教育,讓她們在兼顧家庭之余也參與到農村經濟建設中,發揮余熱,實現自己的價值。

結語:隨著我國各地完成了脫貧、踏上了奔小康的道路,物質生活的改善讓農村留守婦女逐漸從關注一日三餐、吃飽穿暖向更豐富的精神生活上探求。然而鄉村振興還在進一步推進當中,很多現實因素限制了留守婦女的精神文化、思想的發展,阻礙了鄉村經濟與文明建設的深入落實。對此有關人員要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將精神文化對應的設施納入預算當中,定期開展思想道德宣傳教育,讓其頭腦得到充實和武裝,結合地方風俗特色積極組織文娛活動,以令留守婦女精神世界豐富,為現實的鄉村文化建設樹立新風。

參考文獻:

[1] 蘇寒云,姚健.農村留守婦女家庭婚姻關系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04):208-209.

[2]汪淳玉,葉敬忠.鄉村振興視野下農村留守婦女的新特點與突出問題[J].婦女研究論叢,2020(01):17-25+55.

[3]張亞玉.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留守婦女精神文化生活優化發展研究[J].知識經濟,2018(16):16-17.

猜你喜歡
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安徽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探析
美麗鄉村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鄉村振興戰略下新型職業農民從業素質提升研究
鄉村振興:從衰落走向復興的戰略選擇
鄉村振興戰略的宏觀思維
基層黨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思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