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問題探究

2022-04-01 22:01夏小榮
南方農業·中旬 2022年1期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農村

夏小榮

摘 要 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問題,不僅能為鄉村振興留住人力資源,而且能提高農村人口收入,助力實現鄉村振興。為此,結合國家戰略和現實需要,闡述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的現實意義,分析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的現狀、問題及影響因素,并提出“推進農村產業創新、完善農業發展體系、開發農村剩余勞動力”等建議。

關鍵詞 鄉村振興戰略;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

中圖分類號:F323.6;F249.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2.048

關于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已有許多學者開展了相關研究。滕交指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領域包括城鎮務工、城鎮經商等,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有諸多限制性因素,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需提升勞動者素質、改革戶籍制度、轉變村民傳統觀念等[1]。史新杰等指出,農村剩余勞動力主要包括異地轉移模式和就地轉移模式,異地轉移模式會擴大鄉村人才缺口,同時減少農戶的務農收入,就地轉移模式則可以增加農戶的農業收入,在鄉村振興戰略下要選擇良性互動的剩余勞動力轉移模式[2]。李朋波等指出,農村旅游民宿業發展對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同時存在一定的現實困境,農村民宿如果發展良好,對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有很大幫助,而當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素質與能力難以有效支持農村民宿可持續發展[3]。張雨暄等提出,發展生態旅游能有效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4]。已有的文獻主要研究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概念、農村剩余勞動力產生的原因、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存在的障礙因素及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途徑等,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的相關文獻較少,同時相關研究不夠深入。因此,探究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1 現實意義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國共有141 178萬人,其中:居住在城鎮人口為90 199萬人,占63.89%;農村人口為50 979萬人,占36.11%。與2010年相比,城鎮人口增加23 642萬人,鄉村人口減少16 436萬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4.21%。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有其必要性,鄉村的振興需要鄉村人才的振興,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不僅能將農村需要的人才留下來,減少鄉村人口的外流,而且激發鄉村的人口活力,促進鄉村人才振興,帶動鄉村產業振興,幫助農民收入增長。

1.1 帶動鄉村產業振興

要把農村剩余勞動力留在農村,就需大量的就業崗位供給,農村要產生大量的就業崗位供給就需強有力的產業支持。因此,應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契機,推動鄉村多元化產業發展,推動發展鄉村民宿、鄉村旅游、農產品加工及農產品電子商務等,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滿足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非農領域的就業需求。

1.2 促進鄉村人才振興

要實現鄉村振興,就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來支持鄉村發展,但是隨著新型城鎮化的發展,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向外遷移,甚至造成“空心村”的局面。為深入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鄉村要留住人才、穩住人才和吸引人才。因此,要推動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通過政策激勵把人才留在農村,支持農村經濟與社會發展。

1.3 幫助農民收入增長

要促進農民富裕和鄉村振興,需拓展途徑增長農民收入。農村剩余勞動力留在農村就地就業,不僅可以照顧家庭,發展農業獲得務農收入,還能通過當地就業為農民拓寬收入渠道,幫助農民實現收入增長,增加農民可支配收入。

2 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 現狀

隨著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升,農村剩余勞動力有所增加,為增加家庭收入或希望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農村剩余勞動力大批量地轉移城市就業,選擇就地轉移就業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數量較少;轉移城市的這些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年齡集中在18~45周歲,這些人技術好、有能力,農村勞動力流失嚴重。在鄉村振興戰略推動下,農村部分中小企業得到了發展,推動鄉村旅游、鄉村民宿、農產品加工及農產品電商等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同時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提供更好的服務,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就業的意愿有所增強,從城市里轉移就業的農民工返鄉就業的人數有所增加。

2.2 存在的問題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要有效就地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就需要有產業支撐,但是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后,農村產業化水平較低,無法提供充足的崗位滿足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的需要。此外,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與異地轉移相比,異地轉移能夠得到的工資收入高,就地轉移的吸引力不夠,難以留住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就業。

2.2.1 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的崗位機會少

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明顯滯后于城鎮,農業的產業化水平較低,農村工業化進程落后,農村第三產業發展也受到了諸多約束,造成農村的企業相對城市較少。而且農村的企業發展規模不大,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不多,農村能夠提供的就業機會較少,從而導致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的崗位機會較少。

2.2.2 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的競爭力較弱

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不高,新型城鎮化推動不少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城鎮就業,外出務工的收入比務農收入高,不少農民由于長期在外,已經習慣外出務工,不愿留守農村,而留守農村的主要是老人、婦女和兒童,缺乏就業能力或者就業力薄弱,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的競爭力較弱,造成農村人才供給與需求存在日益突出的矛盾。

3 影響因素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推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為此,主要從國家相關宏觀政策、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農村剩余勞動力的素質等方面進行探究。

3.1 國家相關宏觀政策

在鄉村振興戰略下,各地對農村經濟與社會發展會制定更多的支持政策。農村剩余勞動力是否愿意選擇在農村會考慮政策是否利好,國家相關宏觀政策是否能夠給農村經濟發展帶來動力,國家相關宏觀政策是否給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有相關的支持等,不少農村剩余勞動力會考慮農村集體福利而選擇就地轉移。國家相關宏觀政策加大力度支持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通過產業政策、鄉村招商政策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通過就業技能培訓政策等,加強農村剩余勞動力的系統培訓,提升就業技能。

3.2 農村經濟發展水平

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會影響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的意愿。農村剩余勞動力愿意選擇異地遷移的重要原因在于城鎮經濟發展水平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農村基礎設施較為落后,能夠獲取的資源“瓶頸”較大。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農村,產業發展水平越高,對于農村就地轉移剩余勞動力競爭力更強,弱化了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城鎮的可能性。當前,我國不少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幾乎沒有強有力的產業支撐經濟發展,難以保障當地農民的高質量就業,農民的收入難以有效增長。

3.3 農村剩余勞動力的素質

農村剩余勞動力的素質高低也會影響其轉移就業傾向。在相關剩余勞動力轉移情況調研中發現,農村剩余勞動力異地就業的學歷較高,初高中學歷較多,大多有專業技能或具有工作經驗,而留守農村的剩余勞動力的文化素質較低,缺乏較高的勞動技能,也沒有多樣化的專業技能[5]。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競爭力較弱,削弱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可能性,只能選擇一些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行業就業,可能造成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就業的盲目性

4 建議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需有充分的就業機會,并且能夠保障農民的收入增長。因此,通過推進農村產業創新、完善農業發展體系、開發農村剩余勞動力等途徑,增強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的競爭力。

4.1 推進農村產業創新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要大力發展鄉村經濟,做強第一產業,夯實農村產業基礎;引入新技術做大第二產業,發展新業態;提升農村第三產業,促進農村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有機融合[6]。從農業種植與養殖到農產品的市場化和商業化,構建全面的農村現代化產業鏈、創新鏈,推進農村產業創新,形成較全面的鄉村產業體系,在鄉村培育更多的新企業,壯大已有的小企業,促進鄉村企業能夠就地開發更多的崗位,滿足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地轉移需求。

4.2 完善農業發展體系

要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就要提高農村、農業現代化水平,形成完善的農業發展體系。提高農業科學化水平,推動循環農業、科技農業、智慧農業、創意農業發展。大力發展農業新型經營組織,運用新型經濟組織大力發展規?;N植與養殖,做好農產品的初級加工、半加工和深加工,延伸農業產業鏈,推動鄉村工業發展。通過完善農業發展體系,大力發展鄉村服務體系,延伸農業產業鏈,從農業的生產、研發、物流、營銷、品牌等角度構建農村全產業鏈,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培育更多的涉農企業,從而提供更多崗位,為當地農民就業提供機會。

4.3 開發農村剩余勞動力

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過程中,鄉村產業要發展,需大量的人力資源支持,鄉村產業長遠發展需綜合素質強的勞動力來推動。因此,要重視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開發,加強農村剩余勞動力所需的勞動技能培訓與提升,結合農村電商經濟、農村新型經濟發展的需要,提升農民素質,幫助農村剩余勞動力掌握一定的就業實用技能,滿足就地轉移就業的勞動力素質需求[7]。除了種植與養殖技術的培訓,還需要加強農產品營銷培訓、新媒體技術培訓,如加強直播電商的培訓,讓農民在村里能夠做帶貨主播,不僅提升自己的收入,促進村里的農產品銷售,還能帶動村里的產業發展[8]。

5 結語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會不斷提升,農村產業結構也會不斷優化,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提供了機遇。但是農村經濟發展水平還不是很高,農村基礎設施和各方面條件有待改善,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缺乏有效的支撐條件。因此,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既需要完善各方面的基礎條件,還需采取多元方法與策略來實現。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村中小企業,提升農民綜合素質,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地轉移就業。

參考文獻:

[1] 滕交.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剩余勞動力轉移的路徑探索:以蒙自市新安所鎮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8(34):152-153.

[2] 史新杰,高敘文,方師樂.勞動力轉移,模式分異與農戶務農收入:基于全國“十縣百村”的實證分析[J].經濟學家,2019(4):103-112.

[3] 李朋波,靳秀娟,谷慧敏.旅游民宿業發展與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的互動狀況研究:基于相關文獻的整合與探討[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7(8):137-147.

[4] 張雨暄,張宏.發展生態旅游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的思考:以安徽省休寧縣白際鄉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12(6):385-388.

[5] 王上青.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人口就地轉移的影響因素:基于江蘇省南京市S村的調查[J].貴州農業科學,2020,48(2):158-161.

[6] 郭蔚霞.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產業興旺的現狀,資源要素與路徑:以福建省上杭縣為例[J].經濟師,2020(11):135-136.

[7] 肖一垚,劉英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人力資源風險及對策研究[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4(2):92-98.

[8] 贠靖.“直播帶貨”助力鄉村振興 陜西直播產業研究院5G+電商助農新模式引發廣泛關注[J]. 通信企業管理,2021(9):33-35.

(責任編輯:張春雨)

猜你喜歡
鄉村振興戰略農村
新時代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創新
他山之石,來自日本的“鄉村振興戰略”
“黨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層治理創新
論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底蘊
創新探索農村家政職業教育的有效模式
淺談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和思考
十八大以來每年超千萬人脫貧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