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特殊教育學校進行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探究

2022-04-15 22:21史麗娜
課外語文·下 2022年3期
關鍵詞:特殊教育生活化教學小學語文

【摘要】語文是小學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性課程,高質量的語文教育,應充分重視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引導,讓學生能夠主動探索知識。特殊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推進特殊教育有助于實現教育公平,能夠盡可能地滿足存在生理缺陷的適齡兒童的教育需求。為了有效推動特殊教育學校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應對生活化教學理念進行深入研究,以生活化的教學手段推動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本文簡單分析了在特殊教育學校進行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積極意義,結合筆者實際教育工作經驗,提出了特殊教育學校小學語文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的有效實施策略。

【關鍵詞】特殊教育;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2)09-029-03

【本文著錄格式】史麗娜.在特殊教育學校進行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探究[J].課外語文,2022,21(09):29-31.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特殊教育學校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積極推動語文學科教學改革的過程中,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應緊密結合特殊兒童的成長需求,轉變小學語文的教學思路。當前部分教師雖然對生活化教學模式做出了一定的嘗試,但是由于對生活教學素材的開發不足,沒有考慮到生活化教學的真實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較為單一,無法真正發揮生活化教學的價值。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必須不斷轉變教育思路,在考慮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的基礎上,對生活化教學做出合理優化,更好地滿足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需求。

一、在特殊教育學校進行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積極意義

(一)有利于豐富語文教學資源

在開展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對語文教學資源合理拓展,將生活元素帶到課堂,通過這樣的形式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讓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加多元化的語文知識,實現知識體系的有效建構。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主要強調對教材內容的分析和講解,教師往往將教材作為唯一的教學依據,忽略了學生在知識方面的拓展需求。在特殊教育學校進行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此時教師能夠將真實的生活現象還原到課堂,并且以教材為基礎,做好教育資源的合理拓展,讓學生能夠建立起現實生活與語文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不斷豐富和完善學生的知識架構。

(二)有利于強化學生知識應用能力

語文本身是一門重要的語言類學科,高質量的語文教育應體現學生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發展需求,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顯得尤為重要。在積極開展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夠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合理地選擇語文教學的開展方式,主動推進理論教育與實踐教學的緊密融合,讓學生能夠在接觸語文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深刻的啟發,并且嘗試運用語文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無論是教師在課堂上選擇貼近現實生活的案例,還是基于學生生活經驗而不斷努力地教學資料,這些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產生積極的指引作用。在不斷推動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態度也能發生一定的轉變,從語文知識中汲取營養,學生能夠不斷學習和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確保學生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得到有效培養。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小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本身存在一定的生理缺陷,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遠大于普通小學學生的問題。特殊教育學校中的語文教學工作,不僅要重視對學生文化知識的講解和分析,更為關鍵的是要對學生情感態度進行積極引導,讓學生能夠在接觸語文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更加深刻的認知體驗,并且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推進生活化教學,意味著教師需要將生活中的熟悉事物帶到課堂,但是能夠以語文教學為平臺向學生傳輸正確的價值觀,讓現實生活中充滿趣味的教學元素,更好地還原到課堂,并給予學生充分的人文關懷。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下填鴨式的授課方式,生活化教學更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能夠基于教師的有效引導,逐漸培養起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二、在特殊教育學校進行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生活化素材開發不足

當前部分教師在開發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素材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師通常只是對教材中體現的生活元素進行解析,忽略了對課外資源的合理拓展,這就導致學生在接觸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容易產生一定的偏激認知。雖然特殊教育學校語文學科的教學要求較低,但是如果只依靠教材中的生活元素開展教學活動,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厭倦感。此外,在教育資源得不到合理拓展的情況下,學生無法將生活經驗轉變為學習語文的重要工具,也無法通過對生活化案例的學習,提高解決語文問題的能力。由于生活化教學素材開發不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容易受到較大影響,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果無法得到保障。

(二)生活化教學形式死板

當前部分教師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時,采用過于死板生活化的教學形式,導致語文教學質量受到一定的影響。目前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并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真實學習狀況,在推動生活化教學過程中,錯誤地認為融入生活素材就是生活化教學的體現,忽略了對教學形式的有效創新和優化,這就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一味強調課堂教學中對生活元素的分析和講解,而忽視了與學生進行有效的對話與交流,這樣一來,學生在接受教育時只能被動地聽從教師的安排,無法對語文知識進行更加深刻的探索。

三、在特殊教育學校進行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遵循真實性原則

在積極推進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遵循真實性原則,盡可能選擇學生接觸過和了解過的生活事物為教學依據,避免虛構教學內容。遵循真實性的教學原則意味著教師需要具備觀察現實生活的能力,能夠聯系到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資源開發與利用。教師應盡可能地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并且充分了解學生的生活經歷,向學生展示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讓真實的教學素材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二)遵循趣味性原則

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探究語文知識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在開展特殊教育學校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應遵循趣味性教學原則,在組織教學活動時,經常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材料帶到課堂,讓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語文知識的獨特魅力,并且在興趣驅動下主動積極地探索語文知識。要求教師具有一顆童心,在開發教育資源時能夠選擇動畫等形式的材料呈現語文知識,讓學生能夠保持對語文學習的探究熱情。教師同樣需要轉變教學思路,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在接觸生活化知識的過程中能夠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不斷落實趣味教學的同時,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價值才能得到充分體現。

四、在特殊教育學校進行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生活實物提高課堂導入效率

課堂導入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在開展生活化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重視課堂導入的價值,將現實生活中的熟悉物品作為實時導入的材料,通過這樣的方式有效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聯想和想象,將語文知識與生活實際經歷聯系在一起。以生活實際物品為基礎的課堂導入活動更具趣味性,學生能夠始終保持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并且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為后續的生活化教學活動實施奠定基礎。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對語文教學內容進行簡要的剖析,根據教材中體現的相關知識點適當地選擇實際物品,并且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例如,在講解《畫楊桃》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前模擬畫楊桃故事,向學生展示楊桃這一水果,并要求學生進行相應的繪畫與實踐。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更好地投入學習狀態,并且更好地理解課文中學生畫出各種形狀的原因,領悟要從多角度看待事物的觀點。在生活實物輔助下的課堂導入活動效率更高,才能凸顯生活化教學價值。

(二)聯系生活經歷開展合作學習活動

合作學習能夠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在特殊教育學校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應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價值,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語文知識進行探索,讓學生的生活經歷能夠成為合作學習的重要素材。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基于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合理的分組,在考慮到學生生理因素的基礎上,以學習能力的差異為依據劃分學習小組,并且同時突出學生的個性特點,確保小組成員之間能夠實現有效的互補。根據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側重點差異,教師還應布置明確清晰的合作學習主題,以任務驅動的形式對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要求,讓學生能夠圍繞某個特定的知識點進行討論,確保學生能夠在相互交流經驗的同時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以《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教學為例,教師首先需要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小興安嶺的相關素材,并且讓學生初步了解小興安嶺美在哪里。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就“一個美麗的地方”這一主題進行互動討論,要求學生介紹自己認為最美麗的地方,并嘗試學習課文中的描寫手法,將生活中的美好分享給其他同學。

(三)借助信息技術創設生活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常用手段,為了有效凸顯生活化教學的教育價值,教師應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有效創設教學情境,借助圖片、音樂等形式的材料,更好地還原具體的教學場景,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的文字知識轉化成具體的畫面,加深對語文知識內容的理解。教師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輔助價值,在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時,以信息技術為載體呈現創設情境的相關材料,比如運用音樂渲染氣氛、運用視頻還原故事場景,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并且在情境中加深對語文知識內容的理解。以《火燒云》一課為例,在開展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借助信息技術展示各種形式的火燒云,并且播放舒緩的音樂,渲染整體氣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火燒云的形狀和顏色特點。在創設情境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積極組織學生觀察現實生活中的云朵,嘗試記錄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四)基于課堂設計生活化的課外實踐活動

小學語文教育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緊密融合,這是必須結合學生的真實生活經歷,合理地選擇和開發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更好地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傳統文化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應以傳統節日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將所學到的傳統文化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節日融合在一起,在參與實踐的同時更好地感受傳統文化,不斷豐富知識儲備。這就要求教師自身積累較為豐富的知識,在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做好指引作用,借助節假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傳統習俗,并且在有效的實踐中成為文化的傳承者。在不斷開展實踐活動的同時,語文教育不再局限于課堂內,而是能夠滲透生活,久而久之學生的語文素養能夠得到有效培養。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特殊教育學校進行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也是滿足學生語言能力發展的基本要求。特殊教育學校的小學語文教師應具備較強的教學組織能力,同時能夠帶著高漲的熱情與學生相處,確保生活元素能夠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源,讓學生不斷豐富知識儲備,為日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榮新.特殊教育學校中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1(6).

[2]王小軍.特殊教育學校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研究[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11).

[3]余長蓮.特殊教育學校聽障類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概述[J].當代家庭教育,2020(19).

[4趙璐.特殊教育學校如何進行生活化小學語文教學探究[J].家長,2019(34).

[5]劉明超.特殊教育學校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9).

[6]杜曉燕.特殊教育學校開展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方法[J].家長,2019(4).

[7靳獻銳.特殊教育學校如何進行生活化小學語文教學[J].學周刊,2018(9).

[8]曾卉.特殊教育學校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思考[J].新課程(綜合版),2018(5).

作者簡介:史麗娜,女,1991年生,甘肅涇川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培智學生生活語文。

猜你喜歡
特殊教育生活化教學小學語文
特殊兒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設初探
新時期我國特殊教育職業學院檔案管理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