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策略

2022-05-10 04:59周甜甜
校園英語·月末 2022年3期
關鍵詞:課堂氛圍閱讀初中英語

摘 要:英語教學主要包括聽、說、讀、寫四大模塊,而閱讀是其中的重點。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可以幫助學生及時獲取國際前沿知識,獨立欣賞外國經典名著,拓展知識層面,豐富知識架構,了解多元化人文歷史,從整體角度強化英語水平?;陂喿x能力提高對英語核心素養提升的優勢,本文將從多維度探尋初中生英語閱讀素養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閱讀;初中英語;課堂氛圍;整體思維

作者簡介:周甜甜,江蘇省張家港市塘橋初級中學。

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生的英語閱讀認識、英語閱讀習慣以及英語閱讀拓展仍然存在些許共性問題,傳統程式化教學方法對于初中生英語閱讀素養的提高不夠行之有效。教師應立足于先進教育理念,認識到英語閱讀教學是復雜的演變過程,找尋英語閱讀能力提高的可行性策略,從微觀、宏觀等多個視角探尋英語閱讀的瓶頸及應對策略。因此,圍繞初中階段的英語閱讀教學進行深入探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革新英語教學認識,創設開放式的閱讀教學

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涉及多方面因素,包括教學環境、教育模式、教學方法等,這些都與教學理念存在緊密關系。教學理念直接影響到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英語教師若長時間保持傳統理念開展教學活動,不積極對教學方法進行學習和創新,很難獲取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閱讀活動中,經常會遇到陌生的單詞短語,傳統的方式是讓學生查閱詞組、單詞的含義,或者由教師逐一講解單詞含義。上述方法較省時省力,但不利于學生掌握文本的整體含義,難以有效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事實上,教育理念是不斷更新的,好的方法也需要不斷摸索和學習。在教學中,教師可幫助學生學習常用的詞根、詞綴,讓學生了解單詞構成,從單詞構成的角度理解單詞的意思,拓展學生詞匯量。其次也可根據上下文來有針對性地猜測單詞、詞組的意思。牛津譯林版教材9A Unit4 “Study skills”中,對單詞構成的前綴、后綴、復合詞及上下文推測等方式進行了總結練習。教師不應該把它理解成是教材單獨的一部分,可有意識地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猜詞能力,從而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再有,教師也可創設一定的情境來幫助學生理解意思,提高閱讀能力。如對諺語“It serves you right.”的理解,如果只是單獨的一個句子,學生從字面上就會理解成“正確的服務你”,但在語境中“It serves you right to have lost your purse. You're always too careless with it.”學生就能猜到這是指“自作自受”的意思。

閱讀能力的提升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系統、整體地統籌考慮多方因素。受教學內容、學生自身、教育方式等諸多因素影響,學生對不同主題的閱讀能力也是有區別的。教師應從教學活動入手,從認知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方面,引領學生做出變革,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適應學習環境,及時調整自我,保持對英語閱讀的濃郁興趣。例如,牛津譯林版教材8A第一單元的主題是friends,閱讀部分安排了三個好朋友的介紹,滲透了形容詞比較級和最高級等語言知識的學習,但因所學內容貼近學生實際生活,語言知識的學習也比較有規侓,所以學生在閱讀時難度較小。而在9A第四單元“Never give up”這一閱讀材料的學習中,因韋伯這個人距學生生活年代較遠,沒有背景知識的支撐,文中出現的一些生詞和句型,造成學生一定程度上的閱讀障礙。筆者在教學時,從傳記體裁出發,結合主題never give up,讓學生找一下永不放棄的主人公以及放棄的對象,通過瀏覽和圖片提示,學生找到了韋伯和籃球。再讓學生從標題“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入手,對韋伯在籃球之路上遇到的困難進行預測。然后從文體出發,根據傳記文體特點,對他人生不同階段所遇到的困難、他的付出和成就以表格形式進行分析總結和鞏固掌握。在引導提升這一體裁閱讀能力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對主題進行升華“You can do almost anything if you never give up.”。通過理念的革新,建立開放式課堂,在完成閱讀任務、提升閱讀能力的同時,達到了一定的語言積累,讓學生讀有所獲。

二、立足于整體思維,強化學生英語基礎

在創建英語閱讀課堂時,教師不可孤立地看待師生間的關系,而應有機結合“教”與“學”,促進兩者的協調推進,充分融合、優化教學目標。針對所存在的學習方法、認知能力、學習過程的個體性差異,教師首先應分析其差異的形成原因,了解個體所處環境與自身條件的不同,盡可能讓英語課堂能照顧到班內每位學生。由于學生的英語基礎各不相同,教師應始終秉持發展的眼光,耐心教導學習風格不同的學生。同時,教師還應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兼顧課程進度與學生的知識消化狀況,科學分組并為小組制定閱讀策略,嚴格遵循“因材施教”的基礎原則,分類指導,推動班內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整體性發展。例如,在分組時可考慮異組同質原則,將不同層次的學生搭配分組,以達到小組間公平競爭,組內同學互幫互助、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

如上文所述,英語閱讀是系統復雜的過程,更是“教”與“學”交互的過程,其涵蓋策略運用、語言基礎、心理素養與語言認知等多方面因素。其中,策略使用、語言基礎被認為是閱讀能力提高的重要影響因素。在創建英語閱讀課堂時,教師應凸顯教學的系統性,有意識地將閱讀策略傳遞給學生。新課程標準更重視讓學生學會求知。因此,在創建閱讀課堂時,教師應有針對性地指導閱讀方法,關注英語閱讀策略的培養,鼓勵學生逐步將閱讀策略有效應用于閱讀活動中。比如,教師可引入文章主旨理解、段落中心句查找、預測等多種方法,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和文本類型,選擇不同的方法,靈活運用不同閱讀策略,強化學生的學習素養,為其后續發展建立堅實基礎。

作為重要的語言工具,英語有助于強化學生間的交流能力,拉近學生與世界之間的距離。英語閱讀也有助于學生了解國際的新聞事件、科學技術、經濟社會新聞。但是,目前的英語教學主要與應試掛鉤,未能充分展現英語閱讀所具有的工具性與實用性。為突出英語閱讀的工具屬性,教師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革新考核教學評價方式。教師應優化考核評價體系,設置多元的考核模式,側重于用教學考核評價學生多方面的語言應用能力,以期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

革新教學模式,教師應改革傳統一字一句的英語閱讀方式,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供針對性的教學指導,提高課外閱讀的占比。在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材上,可適當精選一些難度適中、對單元主題進行有意義的拓展延伸的課外閱讀材料,引導學生運用所學語言知識來思考和表達,從而更好地實現核心素養的融合發展。比如在9A Unit3“Growing up”單元中,筆者從對應的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英語教材中選擇了議論文“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和說明文“How can you become a successful learner?”兩篇文章,提出具體的課外閱讀要求,由學生先在課外自主研讀,再在課上安排時間交流。

新課程標準愈發注重學生英語綜合素養的提升。為強化學生英語能力,教師應注重提高其英語綜合水準,實現各方面素養的協同推進,共同提高。同時,學生也需要具備扎實的聽、說、讀、寫等基礎能力,進而強化個人的英語素養。鑒于此,在創建英語課堂時,教師應妥善把握好聽說讀寫的關系。其中,聽說是語言輸入,讀寫則是語言輸出,而輸出的前提在于輸入。若不具備扎實的知識儲備,則很難實現語言的有效輸出。因此,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關注語法、詞匯、文本結構、內容、閱讀策略的教學之外,還要教會學生賞文本,體會作者傳達的觀念和文化價值,實現語言的積累和文化的傳遞。在學習9AUnit7 “Reading”“Audrey Hepburn”這一課時,通過第一段的朗讀和學習,讓學生體會作者連用三個great表達的感受,在反復的朗讀和對比后,學生能體會到作者的悲痛和遺憾,并較好地以同樣的表達方式來描述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這對學生來說是一次非常好的讀后語言實踐。

三、創建融洽和諧的閱讀氛圍,增強閱讀習慣培養效果

為創建融洽的英語閱讀氛圍,教師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積極引導鼓勵學生,讓學生主動閱讀,逐漸產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例如,可在寒暑假學生有較多空余時間時,安排整體書閱讀,并進行相關的手抄報任務,讀后感或思維導圖比賽等。幫助學生理清書本架構、人物關系的同時,增加閱讀趣味性,保持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探索欲望。當學生需要幫助時,教師應及時給予教學引導,充分調動閱讀積極性。

教師應創建寬松、自由、和諧的課堂氛圍。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閱讀和思考。還可調動豐富的網絡資源,拓寬學生視野,整合內外部資源,利用師生、生生間的交流、合作、思考、探究等方式強化閱讀課堂的吸引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信心。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讓學生不再羞于開口,不再懼怕寫作,以多種方式檢測閱讀教學成效,有意識地培養閱讀習慣。因為閱讀教學的目的就是讓文本走向學生,服務于學生學習,推動學生英語素養的全面發展。

保持班集體的自組織體系。換言之,教師應盡可能不干預班集體活動,僅展現個人的教學引導作用,將英語班級變為自主、良性的組織,進而營造出健康、向上的課堂學習氛圍。

四、深入研究學生心理需求,調動其興趣與自信心

(一)重視情緒控制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在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的情緒控制與自主學習。情緒控制與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創建英語閱讀課堂時,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自學,利用課前時間積極預習,利用課后時間廣泛閱讀,逐步具備自我閱讀的習慣。換言之,教師應改變學生傳統被動閱讀的狀態。通過教育引導學生學會控制自我情緒,不被英語閱讀所遇到的困難所阻隔,讓學生從心理上戰勝對英語閱讀的畏懼、抵觸情緒,使其始終保有良好心態,從容應對英語閱讀活動。

(二)強化閱讀信心

當前,初中生的心智普遍還不健全,一旦其遇到挫折,很容易遭受打擊。同時,英語閱讀活動很容易放大學生的不足之處,暴露出學生的諸多問題。若初中生長時間處于負面的學習狀態,則很容易失去對英語閱讀的信心,產生消極的心理情緒,既無法推動個人的心智發展,也無法強化閱讀素養?;诖?,教師應引導學生慢慢樹立英語閱讀信心,鼓勵學生努力進取,積極學習,突破個人的心理障礙,進而輕松融入于英語閱讀課堂。

(三)注重閱讀興趣培養

明確閱讀動機,教師應引導學生確立良性的閱讀動機。若教師只是為了應付考試,遵循家長與教師的要求,則很難達成理想效果。為調動學習興趣,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將閱讀動機轉變為自身技能的增強、自我能力的提高,適當地向學生介紹現代社會的就業需求、就業壓力以及對于人才的高要求、高標準,慢慢引導學生自我加壓,使其可認清事實,感覺壓力,逐漸將壓力轉化為動力,既要強化英語閱讀素養,也應調動閱讀積極性,滿足未來的就業要求。

教師應科學地選擇閱讀資料。調查研究表明,初中生具有不同的閱讀喜好。為降低閱讀難度,提升學生閱讀興趣,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時,可以選擇一些實事熱點新聞,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來增加學生閱讀趣味,若長時間讓學生讀一些難度大、枯燥的文章,學生會倍感吃力,逐漸對英語閱讀產生排斥、厭倦的心理,慢慢失去閱讀信心。

分層設計閱讀任務,由易到難,幫助不同能力的學生體會完成閱讀任務后的成就感、滿足感,強化個人的閱讀信心。每位學生的閱讀能力都不盡相同,若學生在閱讀時一直無法體會成功的喜悅,那他們會逐漸對英語閱讀形成排斥、厭倦的心理,慢慢失去閱讀信心。

綜上所述,教師應深刻意識到英語閱讀能力提升的迫切性。通過革新英語教學認識,創建開放式的閱讀教學過程;立足于整體思維,強化學生英語基礎;創建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增強閱讀習慣培養效果;深入研究學生心理需求,調動其興趣與自信心,切實增強學生的英語閱讀素養。

參考文獻:

[1]張艷.培養初中生英語閱讀策略意識提升閱讀能力的研究[J].中外交流,2021(1):1543-1544.

[2]李開杰,黨宗福.初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策略[J].甘肅教育,2020(16):183.

猜你喜歡
課堂氛圍閱讀初中英語
初中英語“三段四部式”寫作教學法的實踐探索
初中英語評判性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索
多元讀寫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微課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導學探究
促進學生課堂有效思考的幾點做法
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騎驢”出發在思辨中前行
閱讀教學:“吻醒”文本的過程
初中英語單項選擇練與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