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政策的生態意蘊及落實建議

2022-05-26 19:18劉霞
中小學德育 2022年5期
關鍵詞:道德教育雙減道德

劉霞

摘 要義務教育階段的“雙減”政策,是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在教育領域的呈現,能有效抵制過度競爭,緩和“人—社會—自然”之間的緊張關系;在促使教育回歸其公共屬性的同時,能有效遏制消費異化;強調學校教育育人的主體功能,有助于培養具有道德關懷能力的人。指向生態教育的“雙減”政策的落實,要圍繞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和考核評價管理等方面進行改革,提高全體師生的生態意識;重視道德教育生態化轉向的改革;重視生態教育與勞動教育、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機融合。

關 鍵 詞“雙減”政策;生態價值;生態教育;落實建議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編碼A

文章編號2095-1183(2022)05-0017-04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當下,我國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戰略布局,將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敖逃谴龠M可持續發展和提高人們解決生態與發展問題能力的關鍵”[1],建設生態文明離不開教育的深度參與和積極助力?!半p減”政策是生態文明治理理念在教育領域的呈現,具有鮮明的生態意蘊。在落實“雙減”政策時,必須認識其生態教育的價值,從而整體謀劃,有效落實。

一、“雙減”政策的生態意蘊

(一)抵制過度競爭,有助于緩和“人—社會—自然”之間的緊張關系

過重的學業負擔,過于重視分數潛移默化地催生了競爭式思維。競爭式思維以分數為核心,強調名次的排他性,鼓勵個體化努力,摒棄合作學習和團隊學習。當學業上的過度競爭成為一種超越性病態,一旦裹挾極端利己主義,則很容易形成強烈的“內卷”,不僅造成參與競爭的學生之間的緊張關系,而且輻射到教師之間、學校之間和家長之間,引發教育的異化。人、社會、自然是一個復合生態系統?!叭藗儗ψ匀唤绲莫M隘的關系制約著他們之間的狹隘的關系,而他們之間的狹隘的關系又制約著他們對自然的狹隘的關系”[2],馬克思清晰地說明了人與自然之間的緊張關系與人與人之間緊張關系的相互遷移性。工業化以來,科學技術日益發達,人類拋棄了傳統農業文明時期仰仗自然、依賴自然的價值觀,借助工具理性,將自然看作供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庫,造成了人與自然的緊張關系。人凌駕于自然之上,為自然立法,對自然資源過多攫取,侵犯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而貪婪開發,并大量浪費、肆意排放,打破了生態系統原有平衡,引發資源能源短缺、生物多樣性減退、全球升溫、氣候變化等一系列生態危機?!叭祟愐呀浲ㄟ^現代科技征服了自然的信念鼓勵了對于地球上許多生物的共同利益漠不關心的態度,我們或許會在將來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盵3]2021年8月,IPCC第六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向全球發出紅色警報: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全球變暖的世界,并且用前所未有的確定性的語氣認為,人類自身的活動造成了全球變暖。[4]人類這種為了自身利益而對其他物種的漠不關心,遷移到人類內部,就是一種排他性的競爭,同樣造成緊張的人際關系,產生一系列社會生態問題。

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可以幫助學生擺脫過度競爭,讓教育回歸正常狀態,讓學校成為兒童美好生活的重要場域。美好生活的應然狀態就是人與人之間和諧共處,并伴隨著關懷、謙讓、呵護、尊重等美好情感體驗。美好學校生活也就意味著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家校之間彼此是“有感覺的”,他們共同體驗學習生活,協同共贏,進行美好的情感交往和真摯的精神互動。對他人有感才會對自然生態有感,關愛他人才能呵護自然生態。摒棄競爭,強調合作,是“雙減”回歸學校育人主體功能的目的,而這本身也是一種生態思維,能有效應對人類對自然的過度攫取、對其他生命物種的漠然以及對代際公正的關注等一系列生態問題。

(二)回歸教育的公共屬性,有效遏制消費異化

消費本來是彰顯人的主體性自由,滿足人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途徑。然而,一旦消費被操控,消費者失去自由選擇的權利,其本來的意義就會被彎曲和異化。家長對子女課外培訓的消費看似是自由的選擇,實際上被商業機構掌控,是一種被動的消費。培訓機構在利益最大化下驅動下,通過鋪天蓋地的廣告,精心設計消費模式,制造虛假需求,制造焦慮,掌控著家長的選擇和消費。此外,商家的饑餓營銷、“奢侈品”思維等商業運作手段,也用在課外培訓上,導致培訓種類之多、費用之高令人咋舌,催生了家長、學生之間的攀比性消費、炫耀性消費。培訓班的消費差異又引發階層矛盾,觸碰教育公平,威脅社會公正,制造緊張的社會關系。被裹挾的課外培訓造成的過重的經濟和精力負擔,使全社會對教育產生了不滿和怨恨。異化消費還表現在家長以商品消費代替親子關系的經營,甚至代替家庭教育,造成了親子關系緊張、家庭教育失敗。過重的課外培訓負擔既是消費異化在教育中的呈現,又與中國傳統文化中“望子成龍”和現代社會中產階級焦慮等相疊加,成為教育領域獨特的消費異化現象并在其他社會生活領域凸顯。

消費異化會帶來一系列生態后果。個體滿足和幸福的體驗一旦被引向了商品消費領域,人類就會在尋找滿足中對自然資源過度開發,必然造成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排放的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故而人類異化的消費滿足方式會引發一系列生態問題,“會對人們作為人的完整性,以及維持我們與自然生態系統的關系產生越來越大的嚴重威脅”[5]。在艾倫·杜寧看來,消費必須付出巨大的環境代價,產生嚴重的生態問題,“我們消費者在地球上廣大的地區投下了生態陰影。在消費者社會的零售區,每件商品都留下了它自己的生態痕跡”[6]。對此,魯潔先生深刻地指出:“現代的人被綁在它的戰車上,近乎瘋狂地、不由自主地去追逐種種的征服和占有。由此而引發了資源短缺、物質占有不均、利益沖突、人與自然的矛盾等等的當代性危機。人對于外部世界的征服、改造跟人自身的發展、完善、解放日趨對立?!盵7]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在全社會牢固樹立勤儉節約的消費觀,樹立節能就是增加資源、減少污染、造福人類的理念,努力形成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盵8]“雙減”政策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對理性消費行為的正確引導,對有效制止消費異化具有重要作用。當然,“雙減”政策還通過高質量的課后服務引導學生從自我精神需要等角度,尋求正確、健康的需要的滿足方式,這也為從更為長遠的角度解決消費異化問題,進而解決生態危機提供了正確引領。

(三)回歸育人的本體功能,培養具有道德關懷能力的人

工業化以來,人類嘗到了借助科學技術而成為自然主人的“甜頭”,因而對知識的學習和技術的掌握充滿激動和熱情,但卻對使人關心他人、關心其他物種、關心未來他者的道德教育十分抵觸。教育的短視化、功利化,使得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被用于學科知識的學習,而不是道德活動和道德實踐。學生的學業負擔越來越重,道德品格尤其是道德關懷能力越來越弱。但教育“不是去告訴人:外部的世界是怎樣的,如何去征服和占有它;而是引導人懂得:人自身應該是怎樣的,人如何不斷去提升做人的境界”[9]。

道德教育被遮蔽、道德實踐被知識學習取代,學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能力得不到培養,不僅造成了人際道德的衰落,也影響了學生生態道德素養的形成。生態道德是新時代需要的道德境界,強調人對自然的道德責任和道德關懷能力?!吧鷳B道德是關于人和自然的道德學說,旨在確定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關系,把道德行為的領域擴大到人與自然之間,從道義上確立人類在與自然的關系上所承擔的權利和使命,提倡人與自然的平等性、兼容性、和諧性?!盵10]人只有認識到自然的內在價值,承擔作為生命共同體,才能成為道德代理人,對自然負道德責任,才不會對自然進行肆無忌憚的掠奪和排放,也才能真正將綠色生活作為道德自覺,時刻規范著自己的生態行為。

“雙減”政策的頒發,就是要克服辦學中的功利化、短視化行為,減輕學生過重的負擔,把兒童從“太苦太累”的學業中解放出來,回歸學校教育育人的本體功能,為指向健康人格養成和道德品格形成的道德教育贏得時間和空間。道德關懷能力的提高,不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而且也有助于建立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生態關系。我們有理由相信,這能為生態問題的解決提供新的思路。同時,“雙減”也為青少年學生真正走進生活世界,走向真正的大自然提供了時空上的保障。親近自然才能對自然產生道德情感,也為學生尊重自然、呵護自然打下基礎。

二、指向生態教育的“雙減”政策的落實建議

落實“雙減”政策要關注其生態教育價值,不僅要以“雙減”推動基礎教育系列變革,還要抓住“雙減”改革的契機,促進生態教育體系的建立,為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戰略貢獻教育的力量。

首先,要圍繞課程設置、教學方式變革和考核評價管理等方面進行改革,提高全體師生的生態意識?!半p減”改革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重塑基礎教育良好生態、切實培養時代需要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所以,教育部把落實“雙減”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部黨組和教育督導的“雙一號工程”。[11]時代新人一定是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具有生態素養的生態公民。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在生態環境方面欠賬太多了,如果不從現在起就把這項工作抓起來,將來付出的代價會更大。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別的選擇”[12],并明確要求,“要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把珍惜生態、保護資源、愛護環境等內容納入國民教育和培訓體系”。[13]202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學會融入世界:為了未來生存的教育》報告,呼吁圍繞地球的未來重構教育,“所有的課程和教學都要牢固地建立在生態意識的基礎上”。[14]所以,落實“雙減”必須關注國家的重大關切和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半p減”需要高效的課堂教學,高效的課堂教學離不開教材解讀、教學設計和考核評價等系統的變革和研究。要借助高效課堂研究的機會,重視挖掘學科教材中的生態教育元素,提高師生對生態環保的認知,進行指向生態素養提升的活動設計、作業設計和考核評價標準的設計。

其次,要重視道德教育生態化轉向的改革。生態道德以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為原則,強調人對自然的道德關懷,明確人的行為應該對自然生態負責,是生態文明新時代人類道德關懷領域的擴大,是人類道德的新境界。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明確提出“培育生態道德和行為準則”,這是對道德力量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指示,也為新時代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也明確提出“綠色發展、生態道德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學校道德教育要挖掘“雙減”政策的生態意蘊,為新時代公民生態道德素養的習得探索新路徑?!半p減”后的學校道德教育既要強調傳統人際道德的生態向度,將生態正義、環境的代際公正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態責任等列入學校道德教育的內容和主題。同時,要重視對指向人與自然道德關系的生態道德的培養,強調培養青少年兒童的生態道德素養,培養指向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綠色生活的文明素養,引導青少年學生以實際行動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中。

第三,要重視生態教育與勞動教育、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機融合。在“雙減”之前,很多學校貫徹落實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勞動教育有很多與生態相關的主題,比如每年植樹節組織學生植樹,就是非常好的生態教育的契機。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植樹造林,種下的既是綠色樹苗,也是祖國的美好未來。要組織全社會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通過參加植樹活動,親近自然、了解自然、保護自然,培養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生態意識”[15]。再比如,學生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既是勞動實踐,也是參與生態環保。學校要借助“雙減”改革,尤其是高品質課后服務和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機會,充分挖掘勞動教育中的生態環保行為,總結、歸納和提升,開發出獨特、有效的生態教育方案。此外,落實“雙減”政策,家庭教育的優勢更為明顯,“家庭教育必須發揮自身優勢,為學生接受學校教育提供經驗支撐。家庭教育除了關注道德教育之外,應高度重視自然教育、生活教育、社會教育”[16],也為學校生態教育提供了資源和支持。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向國際社會作出了“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中國承諾。生態文明建設和“雙碳”目標都要求教育的盡快參與和變革,學校教育要借助“雙減”政策的落實,抓緊行動,科學規劃,切實提高中小學生的生態文明素養。

參考文獻:

[1]國家環保局.二十一世紀議程[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3:12.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4.

[3][5]威廉·萊斯.滿足的限度[M].李永學,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42,57.

[4]魏科.紅色警報拉響,全球攜手進入"碳中和"節奏[N].文匯報,2021-8-19.

[6]艾倫·杜寧.多少算夠——消費社會與地球的未來[M].畢聿,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31.

[7][9]魯潔.邊緣化·外在化·知識化——道德教育的現代綜合征[J].教育研究,2005(12):11-14.

[8][1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118,3.

[10]周國文,李霜霜.生態道德教育的內容與實踐[J].中國林業教育,2013(3):1-5.

[11]余慧娟.全面落實"雙減"政策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訪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J].人民教育,2021(22):12-15.

[13][15]習近平.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176,165.

[14]吳文婷,李戰國.2050年教育宣言:學會融入世界[J].世界教育信息,2021(7):8-11.

[16]張志勇."雙減"格局下公共教育體系的重構與治理[J].中國教育學刊,2021(9):20-26.

責任編輯 徐向陽

①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中小學生態道德培育機制研究”(編號:BHA200127)階段性成果,并由江蘇高?!扒嗨{工程”資助。

猜你喜歡
道德教育雙減道德
中小學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顧與展望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以“道德教育”為主線的學校德育研究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跟蹤導練(五)(2)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德性培養:道德教育的應然選擇
道德
道德認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