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詩經》“二南”中的女性

2022-05-30 20:46王思敏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2年11期
關鍵詞:詩經

摘要:《詩序》中將“二南”分別定義為后妃與夫人的美好德行,同時得益于周禮制度的逐步完善使得其又被推上了“正始之道,王化之基”的地位,但與此同時,男性利用思想壓制對女性施加統治,女性的使命在時代影響下成為對于婚姻的追求以及對家族的繁衍。本文將時代下的女性的一生以新婚為中心,做了婚前、婚后的分析,同時對“二南”中關于女性的詩歌做了分類,不僅剖析出禮樂制度下女性需要面對的社會生活,更力圖揭示女性面對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時,如何成為主體的性別被統治者。

關鍵詞:“二南”女性婚姻他者

《詩經》中的女性是展現周代社會風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自古以來就有無數學者據此對女性下定義、做分析:其中既有封建禮教下的行為準則,如“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后妃之德也”等,還有如今學界對《詩經》中的女性所進行的性格或身份的劃分,如大膽活潑的少女、勤勞善良的少婦以及睿智果斷的棄婦等。在《詩經》中“二南”中的女性最多,因此十分具有研究的代表性和意義。

歷來對“周南”“召南”內涵的詮釋就眾說紛紜且爭議不斷??鬃釉裕骸叭硕粸椤苣稀倌?,其猶正墻面而立也與?”楊伯峻釋“為”是“研究”之意。 a 因此基于孔圣人對于《詩經》特別是“二南”的看重,自此形成了對《詩經》詩旨和背景的研究。以毛《序》為代表的舊說認為,“二南”乃“美文王之化、歌后妃之德”,而胡適跳出經學的范式,開始將《詩經》定義為一部歌謠總集,自此擴大了《詩經》的釋義,使之成為研究周初前后社會、歷史以及文學等的原始材料。其中“二南”共二十五首,關于男女婚姻、家庭的詩歌有二十首之多,且多以女性為主人公進行歌唱,集中反映了周代早期女性的生活、婚姻及家庭狀態。

一、“二南”的產生背景

《周易·系辭下》言:“男女構精,萬物化生?!眀 可見,原始社會向文明的過渡一定程度上是基于男女繁衍,這也顯現出女性在社會中不可忽視的地位?!岸稀敝?,圍繞著婦女們的勞作、戀愛、新婚、歸寧、孕育、思夫、拒暴等生活進行歌唱,使人不禁思考在當時時代中女性的思想、地位及觀念。首先,在思考這些問題前要明確它的產生背景,封建社會下治《毛詩》的學者多認可“二南”為西周初年的詩歌,因為他們一致認為《詩經》的主題就是歌頌“文王之化”“后妃之德”的,并且固執地將《詩經》的產生及主題向周文王時代靠攏,故而出現一些謬解,如朱熹在《詩集傳序》中言“惟《周南》《召南》親被文王之化以成德”“是以二篇獨為風詩之正經”c 。如此釋《詩經》的目的是建構儒家思想體系,使之成為社會的基本倫理準則。

二、“二南”中的女性

“二南”中的女性研究在今學界成果繁多,多以女性的性格和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進行研究,這些劃分囊括了一個女性的一生,因此本文據此對“二南”中的詩歌進行分類,列表如下:

(一)婚前的女性

“二南”中描寫婚前女性的詩篇共6首,首先是《周南》中的《關雎》與《漢廣》,這兩首詩皆是青年男子求愛的主題,其中男子求婚失敗以致輾轉反側不能入睡,故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優哉悠哉,輾轉反側?!眃

因為喜歡一個賢德美麗的姑娘,所以男子向她求婚,卻沒有得到同意。但詩四、五章又描述在經過男子對其所愛堅定不移之后,最終得到姑娘的同意并成婚:“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薄榜厚皇缗?,鐘鼓樂之?!眅

孔穎達疏曰:“知琴瑟在堂,鐘鼓在庭者……《大射禮》頌鐘在西階之西,笙鐘在東階之東,是鐘鼓在庭也?!庇纱丝赏茢啻四凶颖囟ǔ錾碣F族,且具有一定財力去迎娶心愛的女子。

在《漢廣》中,這位男子求婚也失敗了,也表明其心不變,時刻準備著依禮去迎娶女子,所以他說:“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眊

其中又是“錯薪”“刈楚”又是“秣馬”“秣駒”,只為求取心目中所愛慕的女子。魏源《詩古微》中言:“詩三百言取妻者,皆以析薪取興……‘秣馬‘秣駒,即婚禮親迎御輪之禮?!県 足見詩中男子也是富足君子。以上兩首詩皆以男性視角出發,側面描述出貴族男性對于夢想中女性的形象要求,即嫻靜美好的淑女,此外詩旨還反映出周代社會對禮樂文明中婚嫁意識的重視。

其次是《召南》中四首關于女性婚前的詩歌,即《采蘋》《行露》《摽有梅》《野有死麕》,皆以女性視角出發,主旨也都是圍繞著婚嫁問題展開的。首先《采蘋》中講述了一個女子有序地做著祭祀宗廟的活動,從周代社會禮樂文明的實際狀況出發,可以看出這首詩中的主人公應是一個待嫁的女子。在重禮樂文明的社會中,要求待嫁的女子必須學會各種家庭禮儀,包括操持家務和祭祀祖宗等。因此,她不僅會親自去河邊采摘,還會認真地準備祭品、祭器等,如此嫻熟流暢的程序也表明她已經做好了結婚的準備。

“二南”的精彩之處不僅僅停留在對禮樂文化的傳達,而是大膽地描寫女性對于愛情的向往?!吨芏Y·地官·媒氏》云:“中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眎在傳統的周禮文化下,也有相對的自由。因此《摽有梅》大膽抒發女子對于婚姻愛情的渴望,而《野有死麕》更是描寫女子對于愛情的初體驗。此二首詩中的女子已經不是貴族淑女而是生活在“被文王之化”下的普通女性,圍繞她們的是對于未來婚姻的期待,她們在“禮”的限制下努力去追求愛情。那么對于這些少女而言,人生的下一步就是結婚。

(二)新婚中的女性

《儀禮·士昏禮》中記載古代的嫁娶禮儀是在黃昏舉行,其中由使者承擔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等,親迎一項則是由新郎親自于黃昏之時進行,以此完成一整套的煩瑣的新婚禮節,以此確定男女二人的合法關系?!吨苣稀分械摹稑湍尽贰短邑病?,此二首詩祝賀對象雖男女有異,但目的相似,而其中的祝福蘊含著先秦時期的婚姻對于女性的種種要求:第一,《昭明文選》載潘安仁《寡婦賦》中言“愿葛藟之蔓延兮,托微莖于樛木”引李善注云:“言二草之托樛木,喻婦人之托夫家也?!?!0可見婚姻意味著女子對丈夫的依附;第二,“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三句則表明女子嫁到夫家,必須做一個符合社會規則的女性,這可能就是“三從四德”的原始雛形;第三,自然賦予女性的權力卻成為女性婚姻的枷鎖,即生育與繁衍,就如同葛藟依附樛木后須不斷生長新的枝干,桃花不僅艷麗還要枝葉繁茂結有果實。

(三)婚姻中的女性

“二南”中描述了各種類型的婚后女性,有勤勞工作的女子,如《葛覃》《芣苢》《采蘩》;有思念遠行丈夫的女子,如《卷耳》《汝墳》《草蟲》《殷其雷》;還有描寫棄婦的,如《江有汜》??v觀以上婚后的女性群體,不論是貴族還是普通家庭,她們都做到了周代禮樂文化下所要求的德、淑、賢、惠的美好品德,即使是《江有汜》這樣的棄婦詩,也做到了孔子所言的“哀而不傷”。

綜上,對于女性一生以新婚為中心進行婚前、婚后的分析,可以直觀地看到,關于婚姻的一切主動權皆由男性掌握著,這也展示出周禮文化制度下,男權社會的逐步完善,而女性正因如此,使得對于自身主體性感知減弱以至于最終喪失主體性,基于此種生存狀況,女性學者波伏娃稱其為“他者”。

三、周禮文化下的性別統治

關于如何將男性定義為主體,將女性定義為“他者”,在《第二性》中這樣說道:“任何主體不會一下子和同時確定為非本質,他者并非將自我界定為他者來界定主體,他者是因為主體將自己確認為主體,才成為他者的?!?!〕

“二南”時代,母系社會已經相去已久,伴隨著的是以父權為代表的男性主體社會,他們承擔了生存資料的開發、收集以及享受,故而順理成章地將自身定義為社會的主體,而女性因為生理上的“弱”被迫附庸于男性,被定義為“他者”。

(一)性別政治的形成

關于“他者”在周代社會下的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禮記·昏義》曰:“男女有別而后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后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后君臣有正。故曰:‘婚禮者,禮之本也?!?!2

周代社會婚姻與政治密不可分。它不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世也”,還擔負著擴大周族統治這一更加重大的深層目的。因此,“二南”中有16首婚戀詩就不足為奇了?!陡瘃贰恫商O》中的女子,圍繞在她們身邊的是繁重的家務活動或細瑣的祭祀規則,《兔罝》《騶虞》中的捕獵活動,由男性承擔并賦予完成任務的男性以無比高大形象??梢姍嗔χ鸩睫D移到了生存資料所有者手上,他們對于被統治者女性實施了根本性的觀念改變。

其次,男尊女卑體系的形成并非僅僅存于文明的周代,而是逐步由原始社會演變而來。榮格在《心理學與文學》中如此定義“集體無意識”:“它是集體的、普遍的、非個人的。它不是從個人那里發展而來,而是通過繼承與遺傳而來……”!3可見,不論是出于宗教下的思維馴化還是社會分工的逐步明了,女性尤其是“二南”時代的女性,從出生開始就被灌輸了男女地位的規則,使得她們無法抵抗,更加鞏固了性別政治下男性至高無上的地位。

(二)封建禮教的改造

《第二性》中提出一個疑問,為何女性不能團結起來反抗社會造成的壓迫?波伏娃給出了答案,她認為女性無法反抗的原因正是由于她們缺乏集體性,她們分散在社會群體中,比起與其他女性聯合,她們也許和父親、丈夫的關系更加密切。!4在“二南”中就能發現,“有教養的少女”是被約束著的,尤其是貴族少女,她們不僅有“師氏”的教導,還要學習祭祀宗廟,她們急切渴望著婚姻,目的是證明從出生開始學習的理論可以得到實踐,以此證明自身價值。

四、結語

“二南”中的女性被后世不斷稱頌,以后妃、夫人之德作為模范去影響著封建社會中的女性,但詩中的女性關于德、淑、賢、惠的美好品德不論是先天產生的還是后天培養而成的,都反映著中國古代女性之美,她們或是天真可愛的少女,或是端莊嫻靜的新娘,或是勤勞善良的婦女,都很好地完成了時代賦予自己的使命,她們積極追尋著美好的愿望,也為我們展示了周代社會女性的淳樸,使得“二南”成為人人稱頌的永不衰朽的文學作品。

a 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185頁。

b 黃壽祺、張善文譯注:《周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82頁。

c 〔宋〕朱熹注,王華寶整理:《詩集傳》,鳳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2頁。

defg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中華書局1999年版,第3-4頁,第5頁,第24頁,第22頁。

hi 〔清〕阮元??蹋骸妒涀⑹琛?,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274頁,第733頁。

j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昭明文選》(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35頁。

kn〔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Ⅰ》,鄭克魯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年版,第11頁,第12—13頁。

l 〔清〕孫希旦撰,沈嘯寰,王星賢點校:《禮記集解》,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1418頁。

m 〔瑞士〕榮格:《心理學與文學》,馮川、蘇克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社1987年版,第95頁。

參考文獻:

[1]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

[2]黃壽祺,張善文譯注 . 周易譯注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朱熹 . 詩集傳 [M]. 王華寶整理 . 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

[4]程俊英,蔣見元 . 詩經注析 [M]. 北京:中華書局,1999.

[5]阮元???十三經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

[6]蕭統編,李善注.昭明文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7]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

[8]孫希旦.禮記集解[M].沈嘯寰,王星賢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9.

[9]榮格.心理學與文學[M].馮川,蘇克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7.

作者:王思敏,寶雞文理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文學。

編輯:曹曉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歡
詩經
Black phosphorus junctions and their electrical and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El oficio del lector
《詩經》里提到的食物總是很好吃
品讀詩經
詩經
現代詩經
現代詩經
詩經說鳥
《花·詩經》:寸心容得許多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