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道”全“儒”的精神樣本

2022-05-30 20:46馮皓凝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2年11期
關鍵詞:張薇孔尚任桃花扇

摘要:《桃花扇》中的道士張薇雖戲份不多,但每次出場都為戲劇情節、結構、主題等要素的建設做出貢獻,也為作者闡發自身思想構造了平臺。不僅如此,張薇身上所具備的“典型性”特征,還為今人解讀中國傳統知識分子“辭官入道”行為提供了一條路徑。本文從文本出發,結合戲劇創作背景與儒、道思想傳統,對這一形象的藝術意蘊進行了挖掘與闡釋。

關鍵詞:《桃花扇》張薇入道儒道互補

《桃花扇》因其動人的悲劇情節、高超的藝術手法、深刻的思想內涵在中國古典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歷來頗受學界重視。目前,圍繞人物研究、情節分析、藝術手法欣賞、主題闡釋、創作背景考證等話題展開的討論已繁,但部分內容仍可做進一步分析。尤其在人物形象方面,學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對侯方域、李香君、阮大鋮、馬士英等

主要角色的賞析上,對配角少有涉及,即便偶有涉及,也是對“伶人”“復社”“朝黨”三大集團成員的群像式描寫。事實上,三大集團之外的配角“張薇”a 也具有十分重要的藝術塑造與思想傳達功用。本文將結合《桃花扇》文本與創作背景,分析這一形象在戲劇情節、結構、主題思想等方面的藝術價值,并嘗試以之為線索,探究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入道”行為背后的思想內涵。

一、張薇文本形象分析

在《桃花扇》傳奇中,張薇(瑤星)這一角色總計出場三次。

《閏二十出·閑話》是他的首次出場。根據其自白可知,張薇原本是京城里的錦衣衛堂官,在崇禎帝自縊煤山后“領了些本管校尉,尋著尸骸,抬到東華門外,買棺收殮,獨自一個戴孝守靈”。之后,親自“執幡送殯”,“親手題了神牌,寫了墓碑”,“連夜走來,報與南京臣民知道”。至本出末尾又發下心愿:“要到明年七月十五日,在南京勝境募建水陸道場,修齋追薦,并脫度一切冤魂?!倍潭虜蛋僮?,作者便將這個忠義守節的崇禎舊臣形象建立起來。

在《第三十出·歸山》中,張薇第二次出場。此時,面對“奸權當道,朝局日非”的大環境,他已無心仕途,選擇“于城南修起三間松風閣,不日要投閑歸老”。但因周鑣、雷縯祚二人冤案未了而去志未決。在聽過侯方域、陳貞慧、吳應箕三人的辯解后,張薇已經對復社諸子的義勇行為產生認同,預備為他們開釋,卻在此時接到了來自馬士英、阮大鋮的朝報——勒令將囹圄中的周、雷二人處決。正因這兩封朝報,張薇對奸佞當權的局面徹底失去了信心,在安置好侯、陳、吳后,招呼家童,歸隱山林。

張薇最后一次出場于《第四十出·入道》,在這一出里,已經遁入道宗的他先是主持了一場追念先王與忠臣的祭奠儀式,對前朝興亡進行總結。隨后,在侯、李二人亂世重逢、意欲歸鄉偕老時,他以家國之義將兩人罔顧時局的風月情懷嚴厲地訓斥了一番,直接將侯、李推向入道結局。

縱觀整部傳奇,張薇的戲份并不多,但他每一次出場都對推動劇情發展產生重要作用。首先,他的出場分別是“閏二十出”“第三十出”以及“第四十出”,以“十出”為節點三次現身,象征著時局的幾次階段性轉折。同時,他也是關鍵情節的引出者:第一次出場,他為觀眾帶來了崇禎殉國的消息,對上本所涉及的歷史內容,尤其是北京城破之后的相關情況進行補敘,將原本局限于金陵、淮揚一帶的視野擴展至北方,使得全劇內容和格局皆得到舒張,而崇禎帝自縊這一事件也將戲劇推至第一個悲劇頂點“國破”。第二次出場,他自述無意仕途,并在安頓好侯、陳、吳三子后歸隱山林。在此出中,作者頗具創意地利用張薇的職位,使之介入復社文人與馬、阮的斗爭中,從而將之統攝到全劇勾連細致的情節邏輯中,又借張薇的選擇引出了“歸隱”的話題,從而避免了“入道”結局出現的突兀之感。而從人物的語言和行動亦可看出,弘光朝廷的覆滅并非僅僅源于敵人強勁、天時不予,更是由于朝中奸佞當權,才使得天道之不復、人心之惶惶,這加速了局勢衰落的遞進和發展。到了第三次出場,張薇的個性得到集中呈現,從祭奠英靈到毀扇訓眾,他既對前面的國家興亡做出了全面的總結概括,也為侯、李情緣畫上了句號,令全篇迎來第二個悲劇頂點“緣盡”,一舉成為收場結穴之關鍵所在。

可見,不論從內容還是結構上看,張薇這一角色都為戲劇的藝術表達做出了重要貢獻。與此同時,圍繞張薇這一形象的思想矛盾性問題也呈現出來:作為一名已歸隱山林,不攖俗累的入道之人,本應淡泊平和、坐忘此身,為何在侯、李情濃之時,脫口而出的卻是屬于儒家的“君臣綱紀”?既然道士張瑤星入道之心并不純粹,乃是“身隱而心未隱”,那么他有何資格叱令侯、李入道?借助這一角色,作者孔尚任究竟要傳達怎樣的思想?要回答這些問題,必須暫時離開文本內部,從《桃花扇》的創作背景出發。

二、張薇歷史形象分析

孔尚任擅經學研究,在進行文學創作時,征實重據的經學基礎始終影響著他,體現在《桃花扇》中,便是對史實的縝密考證與極力還原。劇中的主要角色如侯方域、李香君、史可法、左良玉,甚至是樂者伶人,如柳敬亭、蘇昆生等都是具有真名實姓的歷史人物,張薇亦是。他與其他角色的區別在于,孔尚任與侯、李、史、左等人并不相識,其中的婚戀情感、政治斗爭等事多是從各處聽錄得來,因此在創作過程中對相關史實難免有所貽誤。 b 對此,孔尚任采用“失事求似”的方法,即在不違背歷史精神與發展趨向的基礎上,對人物、事件、時間、地點做戲劇化整合,既保證敘事的完整性,也使劇情轉變、情感起伏更加驚心動魄、富于文學色彩。 c

而孔尚任曾與張薇有過直接接觸,在處理這一藝術形象時,較耳聞所得的素材想必會有更加真切、深刻的意味??滴醵四辏?689)夏秋,孔尚任渡江至《桃花扇》故事的發生地南京,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實地考察,其間專程到棲霞山白云庵拜訪了隱居其中的張瑤星??咨腥卧凇短一ㄉ取分袑⑺暈橐ǖ膭撟鳂嬎紤斏l于此。

在拜別張薇后,孔尚任留下了《白云庵訪張瑤星道士》五言古詩一首d:

淙淙歷冷泉,亂世路頻轉。久之見白云,云中吠黃犬?;h門呼始開,此時主人膳。我入拜其床,倒屣意頗善。著書充屋梁,欲讀從何展。數語發精微,所得已不淺。先生憂世腸,意不在經典。埋名深山巔,窮餓極淹蹇。每夜哭風雷,鬼出神為顯。說向有心人,涕淚胡能免。

這首五言詩鮮明地刻畫出一位身在方外卻心陷塵網的遺老形象:雖然“埋名深山巔”,卻仍懷有“憂世腸”;即便“窮餓極淹蹇”,也要“每夜哭風雷”;心中分明有救世之念,卻因根深蒂固的忠君原則只能投身山野,不事新朝。事實上,這種由現實境遇與精神追求的割裂所引起的巨大痛苦并非張瑤星一人之感,而是清初之際選擇入道歸隱的故國遺老們的共同遭遇。對他們而言,“入道”只是手段,不代表真正接受“道家”的玄同思想,放下俗累、潛心天地。而是要通過“入道”遠離新朝,在精神上繼續緬懷、追隨舊朝,以表達作為“先帝舊臣”的遺恨,更彰顯其人格的獨立。從本質上看,這是一種比以身殉國更徹底、更痛苦的儒士選擇。

而從詩中孔尚任自稱“有心人”這一點來看,張瑤星的遺民觀念顯然與他精神中的儒士人格產生了共鳴。作為孔子第六十四代孫,孔尚任自幼熟讀儒學經典,少時赴濟南應舉不第,便隱居石門山,結廬讀書。但他無法斷絕功名之念,三十四歲那年還捐了一個“監生”頭銜??梢哉f,在人生初期他便經歷了“入世不得,無奈出世”“不甘出世,奮力入世”的掙扎。到了康熙二十三年(1684),孔尚任已屆三十七歲,適逢康熙皇帝南巡,北返時到曲阜祭孔,衍圣公孔毓沂舉薦他御前講經,博得了皇上的賞識,被破格提拔為“國子監博士”??咨腥螌Υ烁卸鞔鞯?,并在《出山異數記》中謝道:“書生遭際,自覺非分,犬馬圖報,期諸沒齒?!毕U伏在他心底的入世意氣終于得以揮灑。兩年后,他奉命隨工部侍郎孫在豐赴淮揚治河救災,并在這次南下經歷中結識了許多江南文人名士,尤其拜訪了一批南明遺老,其中就有與侯方域、李香君、史可法等人皆熟識的冒襄。他們不僅為《桃花扇》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歷史素材,更在文酒之會間痛訴明末遺恨,對孔尚任民族意識的覺醒與生發產生重要影響。

到拜謁白云庵時,孔尚任已年逾不惑?;厥装肷胧琅c出世間的掙扎,孔尚任心中自有無限喟嘆。而舊儒張瑤星那滿懷赤誠的“涕淚之言”恰如一記重拳,擊打在他那飽受家國大義與個人追求之矛盾糾葛的儒士人格上,叫他如何不動容。由此不難領會:孔尚任選擇將這位“身隱而心未隱”的道士載入《桃花扇》,并賦予他收官結穴的重要地位,其意正在于通過這一角色“棄官入道”的經歷和“道身儒心”的思想,傳達自己作為儒家知識分子的道義觀——既有植根于孔門家學的救世原則,也有覺醒于南明遺老的民族大義,還有感發于隱者張薇“以道全儒”之選擇的勇毅精神。

因此,盡管從“入道”這一角度看,劇中的張瑤星顯露出思想與行為的割裂,具有不徹底性,但從儒家精神、民族精神出發,這一角色的“不徹底”恰好詮釋了其儒士追求的統一性??梢哉f,正是他并不純粹的“入道”思想,才構成其勸說侯、李入道的合法性——他并非要為二人指出一條“修道”路徑,而是以身作則,闡釋了一種更為勇毅、決絕、來自儒家傳統的生存樣本,這與全劇的精神氣質一脈相承,也將結局思想從兒女情長升華至更為厚重的家國情懷,彰顯出超越個人價值與情感的文人胸襟。

三、對張薇形象的超文本解讀

通過對《桃花扇》文本內、外部材料的梳理與分析,“張薇”在劇中的藝術職能及其承載的作者思想、藝術格局都已經較為明晰。當我們超越具體的文本場域,從中國傳統思想這一整體范疇對其再度品味時,會發現這一角色身上凝結的精神氣質不僅是“張瑤星”“孔尚任”等個人思想的反映,也不局限在遺老、舊臣這類特定群體中,而是深刻在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心中的“儒道互補”思想傳統的彰顯。

在漫長的傳統社會中,由于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塑造、人才選拔機制的傾向等原因,儒學及其代表的儒家思想往往占據著知識分子精神領域的至高地位。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綱領的“入世”觀念及與之相適應的求仕路徑成為他們實現自身價值、肯定自身存在的主要依據和方法。而強調“齊萬物,一死生”“無名”“玄同”等理念的老莊思想通常被視為儒家思想的對立面,甚至在強勢的儒家思想的映襯下顯得“消極”“逃避”,不為大多數知識分子所鐘。

誠然,這兩種思想并非地位平齊,但現實情況是,在長期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儒、道兩派思想總是一明一暗地交織在知識分子的精神領域中,并在不同情形下主導其思想方向。自幼接受儒學教育的他們初時自然把“入世”當作首要原則,但當家國衰亡、國土淪喪,他們在政治領域受挫,對時局失去信心,乃至迷失于對個體存在意義的追問中時,道家思想就會掌握理性的龍頭,指引他們捐棄俗塵,隱逸遁世,“可以替代宗教來作為心靈創傷、生活苦難的某種安息和撫慰”e。但這給予他們的只能是“幻想的避難所和精神上的慰安處”,“他們生活、思想以至情感的主體,基本上仍然是儒家的傳統”f。因此他們不僅不能從歸隱中獲得解脫,反而因長期的道德折磨陷入窮途之嘆。

張薇承受的正是傳統知識分子肩上這份一脈相承的痛苦。了解萬千傳統知識分子提供的生存樣本之后,我們便不難理解入道后的張薇為何還會“每夜哭風雷、涕淚不能止”了。

既然如此痛苦,為何不選擇以死解脫呢?

這就涉及“儒道互補”的第二個層面:儒道互通。若儒與道本是截然兩物,毫不相干,也就無從談“互補”。所以,在審視儒道關系時還需注意兩者理論上的共同之處:“莊子雖以笑儒家、嘲禮樂、反仁義、超功利始,卻又仍然重感性,求和諧,主養生,肯定生命,所以它與孔門儒學恰好是相反而相成的,即儒、道或孔、莊對感性生命的肯定態度是基本一致或相同相通的?!眊 正是由于“肯定生命價值”這一共同點,儒與道兩種思想才能互相滲透、補充,作用于知識分子內心,支撐著他們在人生的狂狼中疾進猛退而不拋棄手中船槳,寧愿在生存中痛苦,也不輕易以死作為逃避?!笆坎豢梢圆缓胍恪?,這既是他們無法逃避的精神重任,也是驅策著他們不斷思索、不斷承擔、不斷前進的強大動力。此時,老莊思想不僅為知識分子們提供了精神撫慰,更引導其在飄搖中磨礪出泛舟江湖的曠達心境,讓其以儒為主的思想進入更加高遠、開闊的天地,最終修煉出頑強、勇毅、堅韌的精神品格。

從張薇的唱詞中我們也能看到這一面:

【前腔】眼望著白云縹緲,顧不得石徑迢遙。漸漸地松林日落空山杳,但相逢幾個漁樵。翠微深處人家少,萬嶺千峰路一條。開懷抱,盡著俺山游寺宿,不問何朝。 h

游山宿寺,不問何朝,折射出道家思想中逍遙天地,曠遠自然的神采。

四、結語

通過對文本的具體分析及對孔尚任創作經歷的梳理,筆者結合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思想體系對《桃花扇》中張薇的形象進行了重新解讀。從文本內部看,這一角色推動了情節發展、充實了戲劇內容,豐富了藝術結構,具有結題之用;從外部創作看,這一角色不僅體現了其創作原型張瑤星道士“身隱而心未隱”的思想態度,更是承載了作者孔尚任自身的民族情感傾向與遺民觀念認同,是該劇“文人創作”氣質的集中顯現;從更廣闊的文化層面看,“張薇”身上凝聚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思想體系中“儒道互補”的重要觀念。通過他,我們能看到漫長的中國傳統社會中,囚困于“入世”與“出世”間的無數知識分子身影。在此意義上,這一角色已然超越文本與創作意義本身,而具有民族文化縮影之價值。

a 張瑤星,名怡,又名遺,字瑤星?!短一ㄉ取分凶鲝堔?、張瑤星。本文以《桃花扇》為本,以“張薇”或“張瑤星”指稱其人。

b 吳新雷:《論孔尚任〈桃花扇〉的創作思想》,《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3期,第107頁。

c 〔清〕孔尚任著,謝雍君、朱方遒評注:《桃花扇·中華經典名劇》,中華書局2016年版,第6頁。

d 張崇?。骸稄埵烂衽c張瑤星及孔尚任的交往》,《中國古代文學小說戲劇研究叢刊·4》2016年版,第307頁。

e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18頁。

fg李澤厚:《華夏美學·美學四講增訂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年版,第96頁。

h 〔清〕孔尚任著,王季思、蘇寰中、楊德平合注:《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桃花扇》,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第196頁。

參考文獻:

[1]王琦.《桃花扇》悲劇意義淺析[J].戲劇之家,2019(21).

[2]張松輝.談《桃花扇》中的道家道教思想[J].宗教學研究,2000(4).

作者:馮皓凝,華東師范大學國際漢語文化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中外文化比較。

編輯:曹曉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歡
張薇孔尚任桃花扇
“抉心嘔成”還是“畫其輪廓”?
——從《桃花扇》序文看孔尚任創作心境的變化
新四軍百歲老壽星:張薇 孔德勝 黃朱清
孔聘之《桃花扇》與史實并未乖離考論
《桃花扇》的真實結局
孔尚任:我和清朝隔著一曲《桃花扇》
A NONTRIVIAL SOLUTION OF A QUASILINEAR ELLIPTIC EQUATION VIA DUAL APPROACH?
《桃花扇》的真實結局
孔尚任《桃花扇》東傳朝鮮王朝考述
張薇:南昌單品牌店破冰者
張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