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麗絲夢游仙境》中的文學角色母題及其演化

2022-05-30 08:46胡洋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2年11期
關鍵詞:愛麗絲

摘要:《愛麗絲夢游仙境》這一文學作品誕生于英國維多利亞時代,這一時期的英國兒童文學正在蓬勃發展中,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為人矚目。在兒童文學作品如此繁盛的時代,這部作品可以脫穎而出是由其經典故事架構、鮮明的人物形象、深刻的哲學內涵等原因共同構成的,在此基礎上也為后世的各類題材創作提供多樣化的母題。角色母題是其中的主要代表,這些角色憑借其獨特的外形、迥異的性格、特定的場景、敘事的構架成為重要的角色母題,并在諸如電影、電視劇、動漫、游戲等領域出現,各具特色并大放異彩。對于角色母題及其演化的研究將更好地指導我們的創作,為后續類似題材提供參考。

關鍵詞:角色母題《愛麗絲夢游仙境》愛麗絲

《愛麗絲夢游仙境》是劉易斯·卡羅爾的兒童文學作品,六年后,這位作者又出版了這個系列的第二部作品《愛麗絲鏡中奇遇記》。兩部作品的字數一共不到15萬字,卻被翻譯成一百多種語言,風靡了近兩個世紀,至今在諸多領域都可以看到對此文本的再創作。在不斷創新之后,“愛麗絲”這一題材成為影視類作品偏愛的參照對象,逐漸凝練出一些固定的形式并被賦予大眾認可的概念。筆者由此也注意到認知《愛麗絲夢游仙境》中眾多角色母題的重要性與其無限演化的可能性。

母題這一概念在不同學科中有不同的闡釋,這里所界定的母題這一概念與斯蒂·湯普森在《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中保持一致,即“一個母題是一個故事中最小的、能夠持續在傳統中的成分。絕大多數母題分為三類。其一是一個故事中的角色……第二類母題設計情節的某種背景……第三類母題是那些單一的事件”a 。這里要探討的是第一種情況,即角色所產生的母題。

《愛麗絲夢游仙境》借極盡荒誕的手法對現實提出期待,使作品一經出版就奠定其在世界文學史中的地位,而這種經典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創作出諸多前所未有但成功的“角色母題”。在這一作品中,我們看到了理性代表者——成人的荒誕與邏輯的喪失,看到了秩序代表者——封建統治階級的殘暴與理智的混亂,看到了純真代表者——孩子的勇敢與辯證的思考。經過時間的推移,這些“瘋狂”但是前所未有的角色逐漸蔓延到各類題材作品中。

一、“愛麗絲”角色母題

原作作者卡羅爾在第一次口述這個故事時,其對象是牛津大學基督教學院院長的三個女兒,而在這三個女孩中,最為卡羅爾喜愛的二女兒的名字就叫愛麗絲。當時的卡羅爾講述故事時,對主角的命名或許是信手拈來,但是這一名字經過文學的潤色成為各類影視、漫畫、游戲等體裁中最受歡迎的英文名字之一。在《愛麗絲夢游仙境》中,愛麗絲是一位掉落兔子洞進入異世界,在不斷探索、不斷挑戰中完成自我認知,達到成長目的,并最終回歸現實的女孩。由此,“愛麗絲”這個名字不再只有英文語系中“高貴”“尊貴”的含義,而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組成元素。

首先是“成長”元素。成長是所有兒童文學作品中最為人喜愛的元素,在諸如1951年迪士尼出品的動畫電影《愛麗絲夢游仙境》、2010年蒂姆·伯頓導演的電影作品《愛麗絲夢游仙境》、2016年詹姆斯·波賓導演的電影作品《愛麗絲夢游仙境2:鏡中奇遇記》中的使用,“愛麗絲”們都是中規中矩地出場,即為了變成大人,開始一場無所畏懼的冒險。這些改編作品與原作的聯系仍舊是十分緊密的,人物的內核及其代表的群體產生的意義基本與原著保持一致。在這類作品中,一個脫離父權甚至是擺脫社會現實的女孩,開始主動選擇自己的道路和生活,一旦這種選擇完成,成長的主題也就呼之欲出。當主角完成這一任務后,隨即可以回到自己的世界中,去面對現實世界的問題。所以在諸多的相關題材創作中,成長永遠是是“愛麗絲”的首要內核。但是,在另一些作品中,“愛麗絲”這一名字中包含的信息就有了較為巨大的變化。

其次是“質疑”元素,這種質疑是對存在的“質疑”。系列電影《生化危機》改編自同名游戲,講述的是女主角愛麗絲為控制病毒擴散與僵尸格斗的故事。在這一系列電影的敘事中,女主角愛麗絲的出現方式大都是以從昏迷狀態中蘇醒的方式來呈現的,蘇醒后的愛麗絲同時也對所處世界的真實性充滿質疑。這成為《愛麗絲夢游仙境》中最為核心的要素之一,即對于存在的質疑和敢于行動的勇氣。在相關的各類題材中,女主角具有的顯著特征就是對荒誕的環境的質疑,并最終從中獲得答案進而完成成長。在2009年尼克·威靈導演的電視迷你劇集《愛麗絲》中,愛麗絲是以一位都市女性的形象出現的。在同樣的背景下,她進入一個更加殘酷的異化世界,這是一個充滿賭博、暴力、毒品的地帶,使用“仙境”命名無疑更加諷刺。女主角在這一極為荒誕的環境里冒險,明知其不可能卻又不得不繼續完成相應的行動。這兩個版本實質也是女性對于自己身處環境的質疑,并在此基礎上對女性獨立進行呼喚,而這也成為“愛麗絲”的一種特質。

再次是“精神疾病”元素。如系列電影《暮光之城》講述人類與吸血鬼、狼人的愛情故事,這一系列電影中的人物外形俊美,性格特質鮮明,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一個角色是男主角愛德華的姐姐愛麗絲,愛麗絲在人類的階段擁有預見未來的能力,這種能力持續到了她變成吸血鬼之后。當愛麗絲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由于這種能力會損害她父親的利益,于是她被家人送進了精神病院,受盡折磨。在2016年的電影作品《愛麗絲夢游仙境2:鏡中奇遇記》中,女主角愛麗絲在電影開始也同樣被人刻意安排到了精神病院進行治療。電視劇《奇境傳說》中,被醫生強制治療的“愛麗絲”同樣在現實和異世界中苦苦掙扎。延伸到現實世界,在神經學中有一種疾病,其患者在觀察物體時,視覺會出現一定問題,看到的東西會忽大忽小,甚至會出現時空的扭曲感,這一疾病被命名為“愛麗絲漫游仙境綜合癥”。所以,“精神病”也成為“愛麗絲”的一個特質,成為創作者在創作時著重戲劇化的一部分。

最后是形象元素?!皭埯惤z”往往在各類題材作品中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意象。在原著中的第一次登場時,愛麗絲被卡羅爾描述成為一位身著藍色洋裝的金發少女,后續的關聯作品中不論是發色還是衣著都有所變動,呈現出一種主動的、豐富的創造性。隨著1951年迪士尼動畫電影作品《愛麗絲夢游仙境》的問世和后續創作者們的不斷再創作,這種意象穩定成為穿著藍色蘿莉裙、圍著白色圍裙的金發少女的形象。諸如“黑白條紋長襪”“發帶”“蝴蝶結”“皮鞋”等亦都已經成為與這一形象密切相關的意象符號,這些符號幾十年來使得這種形象固化,不僅出現在影視劇中,同時也成為各種動漫、游戲所鐘愛的搭配元素。如1992年發售的動漫作品《真·女神轉生》、2007年開始出版的《神的記事本》、手游《王女異聞錄》、游戲《曙光英雄》中的角色不僅在稱呼上沿用“愛麗絲”的稱呼,同時在人物的形象設計中也進行了借鑒。還有《魔卡少女櫻》《黑執事》《櫻蘭高校男公關部》等系列動畫作品中,會將其中的某一集參照《愛麗絲夢游仙境》的故事模板和人物形象來建構。當一個角色不論是性格、習慣,抑或是外在形象持續不斷地在各類作品中出現時,這些元素已經成為一個經典的角色母題。而對于這種角色母題的梳理,也為各類作品的創作提供了一種可靠的參考模式,進而有助于作品的構思和人物創作。

二、“紅、白皇后”角色母題

紅皇后也被翻譯為“紅心皇后”,是一個撲克牌女皇,這一女性形象外形怪異、性格暴戾,殘暴地支配著居民,并時刻要將別人的頭砍下。原作中紅桃皇后理性的喪失、性格的殘缺和行為的暴戾在兒童文學作品中就像是對成人世界的譏諷。與之相對應的角色是白皇后,也被翻譯為“白棋皇后”或者“白言皇后”。后者在原著中并沒有前者那般出彩,但是經過后世人們的不斷創作,紅、白皇后也成為一組經典的對立人物母題。在這一雙生的角色母題中,也同樣包含許多有趣的元素。

第一,“世界秩序”的符號化。在其他不同題材的創作中,創作者同樣更傾向于將紅、白皇后這兩個人物視為一種秩序的體現。前者是一種失控的、異化的秩序,后者是一種理想的、被認同的規則。在2010年蒂姆·伯頓導演的電影作品《愛麗絲夢游仙境》、2016年詹姆斯·波賓導演的電影作品《愛麗絲夢游仙境2:鏡中奇遇記》中,紅、白皇后的扮演者分別是知名女演員海倫娜·伯翰·卡特和安妮·海瑟薇。經過導演的再演繹,我們看到一位仍舊兇殘但或情有可原的紅皇后、一位善良勇敢卻有一絲邪惡的白皇后,最終地下城市的主人被白皇后替代,收獲了和平與安寧。與此相似的還有2009年的電視劇《愛麗絲》,凱西·貝茨飾演的經營賭場的肥胖而兇殘的“紅皇后”也是這種角色母題的表現形式。在系列電影《生化危機》中,紅、白皇后則是一組程序代碼,被分別形象化為穿紅衣的性格惡劣的小女孩和穿白衣的理智善良的小女孩。前者由保護傘公司設計,為保護公司利益不惜將全人類推向滅亡的境地。在這一系列電影的最后一部,紅皇后與愛麗絲并肩作戰,提供疫苗、制定計劃,共同贏得拯救人類的最后機會。而白皇后的出場并沒有紅皇后多,但同樣是人工智能,一直承擔著輔助愛麗絲打贏對手的任務。這兩個角色對于整個故事都起到支配秩序建立、規劃角色行動的任務,并各自代表兩種極端的可能性,實則是原著《愛麗絲夢游仙境》中的人物在電影中的延續。

再如日本動畫作品《千與千尋》,雖然變換了角色名稱和世界背景,但仍舊是愛麗絲人物母題使用的一種新形式。這一作品講述的是一個少女在異世界冒險、成長的故事,但其故事背景卻放置于日本文化之下。作品中有兩個相互對立,都具備強大的魔法且相互關聯的女性,這兩位女性各自支配一方秩序。一個是湯屋的掌管者湯婆婆,她重視物質,奴役眾人,為女主角小千強加一個又一個桎梏。一個是錢婆婆,是湯婆婆的姐妹,魔法強大卻生活質樸,引導電影中的眾人走出困境,解決問題。這兩個人物的設置實則是紅、白皇后角色母題的一種異化,即一個殘暴的秩序建立者、一個善良的提供行動方向的輔助人,二者共同構成一種穩定的敘事。其他同題材作品創作人物的設置趨向亦是如此。

第二,“女孩們”的憧憬對象。在原著《愛麗絲夢游仙境》中,除了愛麗絲之外,具備人類形象并且較為主要的角色就是紅皇后,這兩個女性角色一方代表著受人“支配”的少女們,一方代表已經成年且擁有自主選擇權的女性。前者為過去,后者為未來,共同組成女性的一生。在故事中,愛麗絲有一個從象棋中的小卒成為紅色皇后的機會,但在這一機會面前,這個小女孩說道:“我不介意當一名小卒,只要我可以成為一分子,盡管我希望自己成為一位女士?!边@里的“女士”指的就是紅皇后。所以,紅、白皇后不僅僅是秩序的代表,她們作為女孩的對立面,亦是成長、權力的象征,而這些都是一個被“束縛”的維多利亞時期的女孩子渴望成為的對象。少女脫離“父權”世界,進入一個以女性力量為主導的“仙境”,在這里,少女不僅可以成為一個屠龍的騎士,一個拯救世界的英雄,更可以成為絕對的領導力量。如此精心的安排促使這兩個角色母題的內涵更加豐富,基于此,后世的創作者們有了更大的空間去進行再創作。

第三,“審判”情節的主導者。我們還需要注意的是,兩個皇后同時還會擔負起一種固定的行為模式,亦是“愛麗絲”的一種情節母題——審判。在原著中,愛麗絲曾經在眾人面前接受審判。這種情景在電影《愛麗絲夢游仙境》《生化危機:終章》《千與千尋》《櫻蘭高校男公關部:不可思議國的春緋》等相關題材的最后一個部分都有體現。這一環節強調紅、白皇后最終權力的彰顯與舊有秩序的崩塌,強調由于主角的正確選擇完成成長主題。所以,紅、白皇后的出場實則是一個小女孩的對立面——成年女性的體現,而這一成年女性所支配的世界觀、價值體系中的價值高低正確與否是需要“愛麗絲”進行判斷,而后展開行動,最終進行甄選完成成長的。當然,對立面中亦不完全都是敵人,每個人的成長都是需要有人來進行引領的,這就是紅、白皇后都存在的意義。

三、其他角色母題

在《愛麗絲夢游仙境》中,大量配角由于其鮮明的特點在后世創作中也得以保留,形成固定的人物意象。其中被改編者最為留意的就是“瘋帽匠”?!隘偯苯场币脖环g為“瘋帽子”,在原著中只是一個小角色,經過后世的不斷演繹成為一個極為重要的人物。這一角色來源于作者對當時英國社會的細致觀察,那時的帽匠在制作環節需要使用水銀,而在長期接觸水銀的過程中,帽匠會有水銀中毒的情況,病重時會出現幻覺和其他精神病的癥狀。在以女性為主的題材中,“瘋帽匠”在各類再創作中被逐漸凸顯出來,而愛麗絲作為一個女性角色,似乎也需要一個男性的角色與之相伴,所以我們會看到各種“瘋帽匠”保持著與愛麗絲的密切關系。在2009年的電視劇《愛麗絲》中,安德魯·李·波茲(以“瘋帽匠”為原型)與愛麗絲在共同的冒險中產生了浪漫的愛情。在約翰尼·德普飾演的版本中,“瘋帽匠”是愛麗絲最堅定的朋友,一如既往地支持著、鼓勵著愛麗絲。后者的角色定位在這一題材中較為常見,在諸如《黑執事》和《魔卡少女櫻》這類動漫的題材中,“瘋帽匠”的角色也都是充當一位堅定的陪伴者。而“瘋帽匠”在原著中的瘋狂也被各個題材所借鑒,例如DC漫畫中的“瘋帽匠”形象就是蝙蝠俠所面對的主要反派,角色雖然聰明,但格外瘋狂,并且也愛上了一位名為“愛麗絲”的女孩。這個角色以《愛麗絲夢游仙境》為靈感,自稱“瘋帽匠”。這也是經典角色母題較大改編的成功案例之一。

白兔先生是事件誘發者,是整個故事“引子”一般的人物,是他的怪異行為吸引著愛麗絲,并將她帶入兔子洞,這才有了之后瘋狂的故事。白兔先生穿著馬甲、握著懷表的造型在這一作品中誕生,馬上風靡在諸如玩具行業、動漫行業中。它永遠擔心自己會遲到,永遠關注著時間的狀態,穿著如一位英國紳士,卻時刻膽戰心驚,小心翼翼成為其明顯的性格特征。白兔先生的使命是找到愛麗絲,并將她帶入“仙境”,我們能看到的所有有關愛麗絲的作品中基本都有這個角色。但是,這里我們要注意到的還有那個“兔子洞”,那個連接著現實與幻境、物體在其中會全部失去引力的光怪陸離的通道也成為一個獨特的意象。在電影《黑客帝國》中,主角尼奧被詢問現實與幻境的選擇時,就曾經被發問:“如果選擇藍色藥丸,故事就此結束。你在自己的床上醒來,繼續相信你愿意相信的一切。如果你吃下紅色藥丸,你將留在奇境,我會讓你看看兔子洞究竟有多深?!痹陔娪爸?,“兔子洞”就成為一個具備獨特含義的地點名詞。不論是角色的造型抑或是性格特質,還是其中獨特的場景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含義,都成為經典的母題存在于各類創作中。

“柴郡貓”或者說“笑面貓”也是其中重要的角色,每每在關鍵時候出現,去引導困惑中的愛麗絲?!靶γ尕垺迸c愛麗絲在原著中的對話往往也是關于存在主義的有趣的探討,荒誕卻頗有深意。這一形象也曾在日本的動漫作品《潘多拉之心》中進行過再創作。這位從不給予角色直接幫助卻總能在關鍵時刻伸出援手,愛講高深語言及壞笑的貓深得各行各業的喜愛。由于宇宙中有一個類似這個保持著怪異笑臉的貓的星系群,所以天文學家就將這一星系群命名為“柴郡貓”星系群,可見這一形象對后人的影響。

受到矚目并逐漸形成角色母題的還有“雙胞胎”。1951年版的《愛麗絲夢游仙境》中的雙胞胎的脾氣頗為暴躁,后續版本的創作則專注于兩個人的蠢笨或是搞怪。作為經典配角,這兩個矮矮胖胖的角色為作品增添了許多搞笑的環節,他們的對話一直保持著一種絮絮叨叨、毫無意義的狀態,也成為許多文學作品與影視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存在。蒂姆·伯頓的電影《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中也有類似的角色出現。這種一模一樣的兩個人產生對話實則是對單個角色的豐富,是對單個人物的剝離,也是一種異化的表現。在《櫻蘭高校男公關部》中,雙胞胎兄弟也曾客串過《愛麗絲夢游仙境》中的對應角色,由于外形的一致和行為的差異所產生出的獨特的戲劇效果,被卡羅爾注意到,從而產生了一種頗為有趣的角色設置。

母題作為一種文學作品中“穩定的結構單位”,是反復在不同作品中出現的被大多數人熟悉的聯想物。 b 母題在各藝術門類作品創作時具有極大的借鑒價值,角色母題的使用對于創作者來講,一方面代表著對傳統的、穩定的故事架構的參照,一方面又可以與作者的時代特點保持一致進行創新。對于受眾來講,角色母題是大眾具有一定知識儲備的信息元素,在熟悉的故事基礎上進行再創作具備極大的傳播價值。對于作品來講,角色母題提供經典范本的同時也融入了作者的個人風格與時代特色,這是藝術作品得以產生的重要保障。而對于角色母題的系統性研究,也一定會對藝術作品的創作產生重要意義。

a 〔美〕斯蒂·湯普森:《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鄭海等譯,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版,第499頁。

b? 葉舒憲編:《神話——原型批評》,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16頁。

參考文獻:

[1]舒偉.荒誕美學的雙重性——《愛麗絲奇境漫游記》解讀[J].名作欣賞,2009(10).

作者:胡洋,太原師范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影視文學傳播。

編輯:趙斌 E-mail:mzxszb@126.com

猜你喜歡
愛麗絲
愛麗絲的瘋狂茶話會
路易斯·卡羅爾:《愛麗絲鏡中奇遇記》
變大變大
愛麗絲夢游仙境
把它們變丑
《愛麗絲夢游仙境2:鏡中奇遇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