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師音樂師范專業“T-O-P”教學模式建構研究

2022-06-14 08:58徐哲亮
教育與教學研究 2022年6期
關鍵詞:師范師范生目標

程 暢 徐哲亮 李 廣

(1.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吉林 長春 130024; 2.長春建筑學院圖書館 吉林 長春 130607)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指出,要“造就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1]7。這既是對新時代高等院校師范教育作出的全新戰略部署,也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對教育需求的回應。因此,建立一個高質量、公平、開放、靈活的教師教育體系,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多樣化的教師教育模式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選擇[2]。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優化教師學習模式是促進教育教學變革提質增效、培育高質量與高水平師資隊伍的關鍵。在對數年教學實踐經驗總結基礎上,秉持“有效理解”的指導理念,遵循“學術性”與“師范性”相統一的基本原則,依托“專業實踐”與“職業實踐”對話協商、互融互動、共建共享平臺建設,實施了以“合作”為基礎、以具體“目標”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旨歸的教學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效,因此提出“合作—目標—實踐”(Team work-Orientation-Practice,以下簡稱“T-O-P”)教學模式,為培育卓越音樂教師和未來音樂家的目標而奮斗。數年來,“T-O-P”教學模式的運行,揚棄了傳統高師音樂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弊癥,破解了長期困擾高師音樂教師專業實踐、職業實踐以及教師專業發展的難題,為深化高師音樂師范專業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發展路徑,為高師音樂師范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一、“T-O-P”教學模式提出的背景與建構意義

(一)“T-O-P”教學模式提出的背景

1.“團隊合作”與“角色轉換”:凸顯高師音樂教學中的實踐意識?!皥F隊合作”是培養學生高階思維的關鍵,更是提升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合作交往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的核心目標[3]。而有效的合作才能促使高師音樂教師真正地掌握教育教學的主動權,凸顯實現師范生職前教師向在職教師角色的真正轉換?!皥F隊合作”的目標指向教育教學實踐,從實操、設計、互評、開發、審辯五種實踐樣態進行課程設計,以掌握的理論課程為工具,推動團隊合作學習逐步走向深入[4],促進音樂師范生由“校內”理論學習走向“校外”教學實踐的角色轉換。因而,在團隊合作形式設計上,秉持“同組異質”和“異組同質”的分組原則。其中,“同組異質”原則是指,由音樂專業專任教師、學科教法教師、中小學音樂教師組成的教師團隊與師范生形成不同興趣指向的“混合團隊”,共同完成指定的實踐項目;“異組同質”原則是指,由音樂專業專任教師、學科教法教師、中小學音樂教師組成的教師團隊與師范生形成具有相同興趣指向的“等級團隊”,共同完成指定的實踐項目?!皥F隊合作”堅持以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音樂教育教學的現實需要,將音樂課程標準目標化,設定不同的任務目標,將不同的參與成員團結在一起?!皥F隊合作”有利于激發師范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挑戰性、復雜性與階段性任務的設定,能激發師范生尋求合作的意愿,從而形成團隊合作意識,最終實現師范生創新性思維和能力的培養?!敖巧D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對于高師音樂教師而言,教師的角色轉變應由傳統的音樂課程知識的傳遞者與傳授者轉變為音樂課程知識的創造者和課程教學的設計者;其二,對于師范生而言,其角色由音樂課程知識的被動接收者與學習者轉變為教育教學中知識的傳遞者與創造者。因此,“T-O-P”教學模式建構旨在“團隊合作”中實現高師教師與師范生的“角色轉換”,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持續激發音樂師范生的實踐意識。

2.“價值導向”與“目標達成”:遵循高師音樂教學中的邏輯主線。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指出:“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徹學校教育各學段,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盵5]這對強化學校的美育功能,推進學校美育改革發展作出了明確要求。因此,高師音樂師范專業教育作為學校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以美育的審美價值為導向,實現師范生音樂審美能力與音樂鑒賞能力的培育。高師音樂教學要遵循兩條主線,即“價值導向”與“目標達成”。首先,價值導向主要包括“審美取向”與“審美實踐”兩類。其一,“審美取向”指向音樂課程的審美認知,即師范生以音樂作品“形式美”的認知心理優化為起始點,結合社會教育發展的整體趨勢,形成對音樂作品的審美感知,進而感悟音樂結構分析對中小學音樂教育所產生的積極作用[6]。盡管音樂課程本身是冰冷的,但是卻因為作為“人”的實踐對象,具有了生命的活力,具有人的審美實踐意義。其二,“審美實踐”包括“審美范式”與“實踐范式”兩種不同立場與視角的范式。對于音樂教育而言,“審美范式”,即對音樂“本體”美的不懈追求和價值探尋,著重講究音樂教育的最終結果;“實踐范式”,即音樂作為教育的一種實踐形態,在復雜的、不確定的教育實踐當中音樂教師對音樂審美本質的認識與實踐的體驗,著重講究音樂教育的全過程。音樂審美實踐即以美學價值為本體,探尋音樂教育的美學價值范疇、實質以及內核,是由感知到感覺再到思辨的過程。其次,目標達成,即教學目標的達成。一是需要高師教師秉持“主體意識”,自覺挖掘自身的主體地位與價值,形成對音樂師范專業的深刻理解與深度反思,明晰教師自身的價值與教學理念定位。二是需要高師教師秉持“問題意識”,依據音樂課程標準,將音樂教育教學理念、知識、情境問題化,培養師范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三是需要高師教師秉持“目標意識”,將其貫穿于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活動與實踐的組織與安排、教學評價的實施,并將其作為教育教學決策的目標與方向。由此可見,模式之所以遵循“價值導向”與“目標達成”規律,是由高師音樂教學中的價值邏輯與問題邏輯主線決定的。

3.“專業實踐”與“職業實踐”:構建高師音樂教學中的操作平臺。專業實踐是高師音樂師范專業的教育實踐特征和專業屬性。專業實踐是依據音樂師范專業相關系統化理論知識的內化過程,讓音樂師范生形成相應的音樂素養與技能,使音樂師范生在不斷的音樂實踐中提升音樂素養與技能;同時,師范生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得到延伸,理論知識進一步內化為能力,通過這一完整的實踐過程,實現理想狀態的實踐目標?!耙粋€人對于給定作品的表演是他的音樂實踐及其對于該音樂作品理解程度的強有力的展現?!盵7]2音樂師范生對優秀音樂經典作品的理解,要真正達到審美標準,淺表的聽覺感知難以實現,唯有歷經音樂教育教學實踐的驗證,才能夠感知音樂作品的深層內涵,深刻感知并走進音樂創作者的“內心世界”。這也就意味著,音樂師范生實現“職業理想”并適應社會發展,既需要深厚的指向實踐的“理論知識”,也需要豐富的“實踐知識”。音樂師范生未來從事教師職業,不僅需要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專業素養,更需要有理想、有思想、有情懷的職業信念?!皩I實踐”與“職業實踐”兩者并沒有清晰的界限,兩者皆貫穿于音樂教師整個教育生涯的全過程,兩者相輔相成、互為統一,共同推動音樂教師專業成長。要實現培養優秀音樂教師的目標,一方面要保證音樂師范生過硬的音樂專業素質;另一方面還要在其教育教學知識掌握的基礎上更新教育觀念,重視師范生教學實踐能力的提升,并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要構建基于“專業實踐”與“職業實踐”均衡、融合、互通以及可操作的互融互助交流平臺,促進形成政策制定者與管理者、教師教育者、中小學教師以及音樂師范生的多元主體的合作共同體,為教師的專業發展與職業發展提供教育教學實踐場域。

(二)“T-O-P”教學模式提出的意義

1.促進高師音樂師范專業教學改革。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教育發展戰略對人才發展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高師音樂師范專業作為音樂教育,是高校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卓越中小學音樂教師和未來優秀音樂家的重任。傳統的音樂教育教學模式在專業素養和實踐技能培育上具有獨特的優勢。然而,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學模式的創新與發展,傳統音樂教育理念與模式已然難以適應新時代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要求。因此,“T-O-P”教學模式的提出和構建,在遵循音樂教育基本規律的基礎上,更新傳統音樂教育的理念并創新教育教學的方式,揚棄傳統音樂教學模式的種種弊端,實現音樂師范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全新發展,深化高師音樂師范專業教學改革。

2.提升高師音樂師范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深化人才培養模式變革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也是確保音樂師范生高質量產出的重要途徑??梢?,“T-O-P”教學模式是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模式變革需要的產物,是依據高師音樂師范教育自身發展規律與實踐經驗總結基礎上的創新性成果,是確保高質量音樂師范教育實踐的重要嘗試。2018年頒布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指出,“造就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7。這對教師培養作出了全新戰略定位,也是對師范人才質量的戰略引領?!癟-O-P”教學模式以培養專業化、高素質、高質量的教師為主要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講,“T-O-P”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有利于提高高師音樂教師教學質量,適應社會發展對高質量音樂師范生的需求。

3.保證大中小學音樂教育有序銜接。高師音樂師范專業與中小學音樂教育師資需求無法有序銜接,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問題。一是源于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過?!?,造成供大于求;二是中小學音樂教育專業人才需求“缺位”,供不應求。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局面,原因在于高師師范生培養長期注重人才“量”的規模擴張,忽視人才“質”的內涵深化與提升,注重理論知識的訓練與積累,缺乏職業素養的培訓與實踐,忽視社會人才市場需求導向,勢必造成兩者無法有序、無縫銜接,高師音樂師范專業教育持續發展遭遇困境?!癟-O-P”教學模式的設計是從音樂教育的專業屬性和大局出發,以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師范生熟練分析中小學音樂教材中的音樂作品,在提升師范生的教學能力、創造能力、實踐能力的同時,更注重教育的傳承和知識的融會貫通。在模式運行和目標實現中增強師范生的審美體驗,使其具備合格的職業素養及學科素養,能夠帶動中小學音樂教育質量的整體改善。

二、“T-O-P”教學模式基本內涵與基本理念

(一)基本內涵:探尋“合作”“目標”“實踐”的內在邏輯理路

1.“合作”是“T-O-P”教學模式的手段和方法。傳統音樂教育是以教師為主導的“面授”式教學模式,學生接受知識和技能傳遞是個體的、單方面的?!癟-O-P”教學模式則致力于“合作”的形式,形成多方主動、合作與共享的“學習共同體”?!癟-O-P”教學模式形成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之間、學生與實踐主體之間的有效互動,有利于拓展師生信息與資源獲取的空間,更有利于課堂教學多元主體的有效互動。同時,塑造了音樂專業專任教師、學科教法教師、中小學音樂教師的“三方”合作,形成高師音樂師范專業的“合作共同體”,為高師音樂師范生提供合作學習的實踐載體。

2.“目標”達成度是考量教學質量的恒定參數?!澳繕恕笔恰昂献鳌钡慕Y果,“目標”為“合作”提供牽引,“合作”是“目標”實現的具體方式?!澳繕恕痹凇癟-O-P”教學模式中是考查教學改革的常量,是恒定參數,是教學活動和教學行為的方向,是判斷教學活動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澳繕恕狈譃榭傮w目標和具體目標??傮w目標即人才培養所達到的學業規格和學科素養,以及在人才輸出上的社會服務需求;具體目標可細化為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學養目標和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可以在具體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達成,是對“合作”結果的直觀性描述,而學養目標和能力目標則是課堂內的知識、技能,符合課堂外的實踐參與,才能得以綜合評定。無論是總體目標還是具體目標,“合作”學習都是目標實現的前提和根本保證,如果失去了這個前提,那么“T-O-P”模式也就失去了根基。

3.“實踐”是“T-O-P”教學模式的內核。如果“合作”是“T-O-P”教學模式的手段和方法,“目標”是“T-O-P”教學模式追求的結果,那么“實踐”則是介于兩者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具有核心價值?!皩嵺`”的表層意義雖然也指向手段和方式,是教學操作的常規,但是表層之外的終極含義則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和具有師范屬性的教育教學能力,還含有在教師崗位對音樂教育政策的靈活決策和執行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實踐”既要滲透在具體的“合作”過程中,又要超越手段和方法而具有獨立存在的意義。

(二)基本理念:為了理解教師專業發展

哲學層面,“交往的理解即是教育的過程,它教會人們從自身出發看待類,再從類出發重新審視自己,從而消除原有的偏見,實現最大限度的可能性發展”[8]3?!袄斫狻笔巧疃葘W習的基礎與目的,是高階思維發展的核心,是個人價值觀實現的關鍵。而“有效理解”旨在發展師范生能夠基于理解而發生批判性思維、創新性思維,并展開意義聯系與反思性實踐,實現知識與理解的轉化與生成。因而,“T-O-P”教學模式的核心為“為了理解教師專業發展”,是為“理解”而學習,為“理解”而教學,更是為“理解”而開發、設計課程資源。

可以通過以下幾個維度來闡述“理解”的重要性。

1.對音樂課程標準的理解?!罢n程標準是確定一定學段的課程水平及課程結構的綱領性文件?!盵9]5“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盵9]4可見,課程標準為教學模式的變革與創新發展提供了理念規約與價值導向,為教學模式的變革提供了新的參照。一是高師教師對高校音樂師范課程標準的理解。高師音樂教育教學目標應側重讓師范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從理性和感性上對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具有基本的認識、分析、鑒賞、解釋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掌握結構、原則和分析方法,使師范生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并把培養口頭表達能力、自學能力、教學能力和組織能力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10]?!癟-O-P”教學模式最終追求的目標是培育中小學音樂教師和未來音樂家,培養高質量、高規格的音樂專業師范生,為中小學音樂教育注入豐厚的教育人力資本。因此,這種模式的建構和實施都必須符合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訴求,特別是新課標中的各項指標。須滲透中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教學模塊,以提升師范生的鑒賞力、分析力為基礎,以挖掘和提高創造力為方向,以完善人格修養和培育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最終目的,倡導合作精神,突出自覺能動性,在鮮明目標的導引下有序、有質完成各項指標任務。二是師范生對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的理解。2011年,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強調,“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五大基本理念。課程標準注重人才培養目標與學科發展的一致性,這為“T-O-P”教學模式理念提供了方向,也為理論建構提供了理論溯源。

2.對專業及職業素養的理解。教師專業素養是師范教育有別于高校其他專業的本質屬性及構成要素,而師范專業的本質屬性是師范性。作為即將成為未來中小學教師的師范生,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專業技能等專業素養,師范教育重在培養師范生的學科能力、教學能力、實踐能力、人文素養、政治素養、協同能力以及反思能力;同時,師范生還要具備堅定的職業信念、職業技能等職業素養,師范教育重在培養師范生的職業理想、崇高師德以及高尚人格魅力等。這樣才能將師范生培養成為學科專業能力扎實、教育教學能力規范、職業踐行能力明確的新型優秀音樂教師。

3.對審美實踐的理解。如何從學科專業的角度深入到審美自身,是形成審美觀念、開展審美實踐、提升審美感知所面對的核心問題。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感染力和感召力的藝術形式之一,它把音樂的基本元素有機排列整合后,通過音響的方式呈現出來,以引起人們的各種心理反應和情感體驗。音樂的美體現在旋律、調式、調性、節奏、和聲、結構、風格、內容之中,只有感知和感受到它時,才會真正領悟到音樂美的真諦和它所蘊含的豐富文化、歷史內涵及時代表征[11]。審美的認知與能力的培育源于不斷的實踐體驗。唯有通過不斷的實踐體驗,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感悟中小學音樂教材中作品的內部結構、創作特點及情感表達,才能豐富中小學音樂課堂,提升中小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三、“T-O-P”教學模式實施原則與運行機制

(一)實施原則:“學術性”與“師范性”相統一

高師音樂師范專業作為高師院校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術性”與“師范性”是其模式改革無法規避的核心問題,從根本上決定著高師音樂師范專業模式變革與發展的成敗。因而,高師音樂師范專業教學模式變革的關鍵是如何協調兩者的關系。調和兩者的矛盾與沖突,實現兩者雙重整合,是“T-O-P”教學模式的基本原則。

1.學術性原則。學術性是高等學校區別于其他教育機構的內在規定性,是衡量其辦學水平和質量并決定其是否具有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標準[12]。高師教育聚焦的學術性包括三個層面:第一,科學家與研究工作者所追求的學術性,它體現了一所高校的科研實力與學科水準,所有一流高?;蛎6紤泻軓姷膶W術實力;第二,相同專業學科背景下的一般學術水平與追求;第三,教育學科的學術性,即對教育基本理論、基礎教育改革實踐等一系列問題的學術研究與探索,它指向提高未來師資的專業自主發展能力[12]??梢?,對于音樂師范教師的培養則更多指向的是“教學學術”與“學科學術”,音樂師范專業的“學術性”則主要體現在音樂師范專業教育教學要求、專業設置、課程建設以及組織管理層面,以有別于其他高等教育在學術上的屬性和特性[13]。高師音樂師范專業的學術性則重在培養師范生在音樂教育基礎理論和應用其他理論方面的研究,使師范生能運用各種抽象的價值符號系統建構音樂學科或領域的概念、定律和學說,實現音樂學科新知識的創造?!癟-O-P”教學模式持續的生命力源于充分的實踐,但更離不開以理論為內容的學術性指導為其發展確定目標方向。

2.師范性原則。高師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中小學教師,廣義上是教師專業教育,即培養師范生具有作為教師的職業素養和學科素養。那么如何使師范生具備作為未來教師的師范性素質,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教師與師范生共同參與教育教學活動?!癟-O-P”教學模式是以高等音樂教育專業為目標導向建立的教師與師范生互動的教學范式,遵循音樂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凸顯音樂教育的“師范性”價值觀?!皫煼缎浴笔怯筛邘熃逃奶厥饷軟Q定的,從而決定了它的不可替代性和無比重要性[14]。它不僅要解決教師“如何教”的問題,還要解決教師“如何成長”的問題,是高師教育在培養及培訓師資的課程設置師范性、教育教學、組織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以及不同層次主體所體現出來的有別于其他各級各類教育的獨有的、基本的屬性或特性[13]?!癟-O-P”教學模式秉持“師范性”原則,著重于師范生音樂知識結構的完善,即培養師范生從教的音樂文化素養、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具體來說,在注重師范生了解音樂基本結構、掌握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的前提下,遵循音樂師范教育的規律和特點,以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讓師范生獲得基本的教學經驗與技巧,能夠有效地駕馭教育教學過程,推進教育教學活動的良性循環。

高師音樂師范生的培養,既需要注重師范教育的“學術性”,也需要注重師范教育的“師范性”。盡管兩者的爭議不斷,但應該規避兩者誰更為重要的問題,而主動促進兩者的優勢互補與統一。既要解決面向基礎教育需要的問題,也要符合師資培訓的要求,正確處理“學術性”與“師范性”的關系,堅持兩者的統一,為高師音樂師范教育的延續性與持續性提供動力。由此可見,建構并實施“團隊”“目標”“實踐”為核心的三位一體互融互動運行機制,離不開“學術性”與“師范性”相整合的基本原則的規約與引導,為“T-O-P”教學模式的發展與持續創生提供目標方向與實踐途徑。

(二)運行機制:貫穿課程教學實踐全過程的“教師團隊”“師范生”“中小學生”三維主體的互融互助

高師音樂師范專業“T-O-P”教學模式是貫穿于教師職前培養、入職培訓以及職后教育的全程音樂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模式。因此,建設基于“教師團隊”“師范生”“中小學生”三維主體的互融互助機制,旨在為音樂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機制保障。

1.基于“專業實踐”與“職業實踐”融合平臺建設,促進三方主體形成“合作共同體”?!昂献鞴餐w”的形成有利于“教師團隊”“師范生”“中小學生”三方主體形成共同價值觀和理念,協商達成共同的組織愿景;有利于“教師團隊”“師范生”“中小學生”三方統籌整合資源,凝聚集體智慧與力量,協同合作,經驗互補、資源共享、互惠共贏,合力完成卓越音樂教師和未來音樂家的培養目標。

2.依托“大學課堂”與“中小學教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材建設,促進“師范生”課程標準與“中小學生”培養目標的互融互動,建立貫通性音樂課程標準體系。遵循音樂教材建設的內在規律,推進學段縱向銜接與音樂學科橫向配合;統籌推進音樂教材制度創新,從而提升音樂教材建設的質量。大中小音樂師資有序銜接的一體化培養,破解了長期困擾高師音樂師范生專業培養、教學實踐、專業發展的難題。

3.憑借橫向、縱向一體化的音樂師范專業教師教育培訓體系建設,促進“師范生”職業興趣定位與“中小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互融互動,建立“共同體發展”與“個性化表達”相互融合的一體化、協同化發展體系。既要滿足“師范生”的未來職業理想期待與職業發展定位,又要滿足“中小學生”知識渴望與個體身心發展邏輯需要,實現“師范生”與“中小學生”雙方主體的雙向互動,達成雙方協同發展、互惠共生的雙贏局面。

四、“T-O-P”教學模式的內容載體與實踐策略

(一)內容載體:大中小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

1.夯實理論,豐富學科思想。深厚的專業理論與學科思想,是培養高素質專業教師的重要根基。高師音樂教育的自身屬性決定了其課程具有理論與實踐雙重屬性。理論課程層面包含指向理論的教育類課程、學科專業類課程,實踐課程層面包含指向實踐的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模擬教學等課程。團隊建構的“T-O-P”教學模式,致力于大中小學共同參與的“專業實踐”與“職業實踐”縱向一體化、橫向一體化的高師音樂課程體系。目前高師院校在專業理論與學科思想建設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形成了較為系統、成熟的教學模式,但是在理論層面與學科思想方面仍需深化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夯實音樂教育理論,豐富音樂教育學科思想。

2.剖析經典與編創體驗,培育師范生鑒賞與創作能力?!耙魳方逃钌羁痰膬r值,同所有人文藝術學科教育最深刻的價值一樣,通過豐富人的感覺體驗,來豐富他們的生活質量?!盵7]2“T-O-P”教學模式依托“曲式與作品分析”課程建設,一方面,著重培養師范生對經典名家作品的音樂審美體驗,深刻感悟作品創作者的“精神世界”與“時代內涵”,提升師范生的審美與鑒賞能力。因此,指向審美實踐的“曲式與作品分析”課程建設,有助于師范生深度感知與鑒賞音樂作品,豐富師范生的審美體驗,深化師范生的審美認知,提升其音樂審美與鑒賞能力。另一方面,在著重讓師范生了解作品的結構框架、音樂語言和音樂風格的基礎上,音樂專業專任教師、學科教法教師、中小學音樂教師共同參與對音樂作品進行二度創作,在團隊協作中完成即興編創,不斷開發師范生的創造性思維,提升其音樂創作能力。

3.指向實踐,完善師范生職業素養。高師音樂師范專業的特征決定了其實踐本質屬性。音樂教育專業離不開理論訓練,更離不開社會實踐的檢驗,兩者是互為驗證的統一有機整體。然而,音樂師范專業中實踐的長期缺位,致使教學過程難以促使理論應用于實踐,造成師范生指向實踐的職業素養缺乏。而“T-O-P”教學模式建構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師范生的職業理想,適應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癟-O-P”教學模式通過由音樂專業專任教師、學科教法教師、中小學音樂教師組成的三位一體的團隊建設,依照中小學音樂教育課程標準的要求和規范,依托“專業實踐”與“職業實踐”均衡、融合、互通和可操作的平臺建設,以及“曲式與作品分析”課程實踐載體建設,在具體實踐當中實現師范生從教的音樂文化素養、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的培養,充實與完善師范生的職業素養。

(二)實施策略:“T-O-P”教學模式設計與實施

1.教師定位:構建“1+1+1”教學團隊。大學與中小學結合共同培養教師的模式已經成為教師教育發展的一個基本趨勢[15],多方協同參與學校教育治理是未來教師發展的重要選擇方向。這與“T-O-P”教學模式所倡導的合作理念完全吻合?!癟-O-P”教學模式致力于多方協同參與的“1+1+1”教學團隊,即由音樂專業專任教師、學科教法教師、中小學音樂教師組成三位一體的教學團隊建設,構建“專業實踐”與“職業實踐”相融合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固化的教師角色定位,促使教師成為教師團隊建設的引導者、合作學習活動的設計者、合作學習的評價者以及實踐反思的踐行者。

2.目標設計:“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癟-O-P”教學模式是高師音樂教育回應高等教育變革應運而生的時代產物。同時,我國高等教育體制也先天決定其是基于國家“自上而下”戰略宏觀規劃的頂層設計引領下的教學實踐。因此,“T-O-P”教學模式的目標設計必須遵循國家教育政策、音樂課程標準等頂層設計進行“標準化”與“程序化”設計。同時,“T-O-P”教學模式的培養對象是具有“鮮活生命”和“個體差異”的人。因而,需要結合音樂發展規律,并充分尊重師范生的“差異性”與“發展性”,進行“自下而上”的個性化與差異化設計。

3.內容選擇:“經典至上”與“學生編創”相結合?!癟-O-P”教學模式依托大中小一體化“曲式與作品分析”課程的建設,構建橫、縱一體化的音樂課程體系。在課程內容的選擇與設計上,“T-O-P”教學模式遵循“經典至上”與“學生創編”相融合的原則,既符合音樂教育基本規律,又適應師范生發展規律與需求。在深刻了解作曲家的創作技法和曲式結構的架構等音樂教育的基本規律的同時,在踐行二度創作的審美實踐過程中激發師范生的創新性思維,提高師范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和音樂創作能力。

4.教學過程:“大學課堂”與“中小學教材”相結合。大中小教材一體化建設,是確?!癟-O-P”教學模式由頂層設計走向課堂教學實踐的保障。而教材一體化建設要堅持“兩個方面”,即課程標準的貫通性和整體性;堅持“三大邏輯”,即符合知識邏輯、符合學生發展的心理邏輯、符合教學邏輯[16]。因此,要實現“大學課堂”與“中小學教材”相結合,就需要結合大中小不同學段、學科、專業的課程標準形成特點,明確各種類型層次課程標準之間的聯系,形成整體設計、逐層遞進、協同聯動的課程標準體系,從而為教材一體化建設提供科學的依據和引導;同時,要充分體現學段縱向銜接和學科橫向配合的要求,以實現教材資源的優化配置。

5.評價實施:“共同體發展”與“個性化表達”相結合。評價是課程實施的重要環節,是檢驗師范生“專業實踐”與“職業實踐”的雙重能力的重要手段與方法?!癟-O-P”教學模式實施效果的重要衡量標準是謀求“共同體發展”與彰顯“個性化表達”。這也是高師音樂教育“共性要求”與“個性發展”相統一的本質體現。因此,需要構建橫向“專業與職業一體化”、縱向“大中小學校一體化”的評價體系。既要注重過程的形成性評價與注重結果的終結性評價相統一,又要注重量化的定量評價和注重質化的定性評價相統一。評價體系標準科學合理,實現評價形式多樣并存、評價主體多元參與的一體化評價。

五、“T-O-P”教學模式效果分析與改進愿景

(一)“T-O-P”教學模式效果分析

服務基礎教育是高師院校賴以存在與發展的根基。為基礎教育提供具有崇高師德和人格魅力的、職業理想信念堅定的、教學水平高的、專業素質能力強的中小學師資[17],是高師院校教育教學變革的新時代使命。因此,高師院校應該在培養優秀師資、提供優質師資培訓、開展教育科學研究、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傳播先進教育思想和推動教育政策創新等方面做出努力[18]。團隊基于融合的“專業實踐”與“職業實踐”平臺建設,依托“曲式與作品分析”課程實踐載體建設,提出并踐行了“T-O-P”教學模式,探索出了新時代音樂教學的特色之路。歷經數年的探索與實踐,“T-O-P”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和較高的社會認同。

相較于傳統音樂教學模式,“T-O-P"教學模式實施效果主要體現在“合作”“目標”“實踐”三個方面。

1.“團隊合作”是“T-O-P”教學模式實施的前提和基礎,是模式運行的師資保障,從根本上決定著音樂師范生培養的質量?!癟-O-P”教學模式歷經數年的運行,形成了由音樂專任教師、學科教法教師以及一線中小學音樂教師組成的互融、互惠的“學習共同體”。自“共同體”形成以來,贏得了高師院校、政府職能部門以及一線廣大教師的廣泛支持,他們分擔不同的角色,主動承擔了教學模式踐行的教學設計、內容設計、資源選擇以及評價工具開發等責任與義務,保證了教學模式持續、健康、有序地運行。同時,這種基于“團隊合作”的教學模式,不僅增進了師生間、學生間的互信,激發了師范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提高了師范生的自覺意識與合作意識,提高了教學效率。這種“團隊合作”更深遠的意義在于:發展了師范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了師范生的情感與交往能力,以彰顯師范生個性魅力。

2.“目標”是“T-O-P”教學模式運行的理論依據與基本方向,決定了模式運行的最終結果。在目標設計上,模式依據“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原則,形成了宏觀目標與微觀目標。依據宏觀目標對人才培養規格與目標進行量化,形成了高師音樂師范專業新的培養方案;依據微觀目標對教學規劃、教學團隊建設(如“1+1+1”教學團隊建設)、教學實踐(如教育實習、教育見習、教學觀摩、微觀教學、個人音樂會等)以及課程建設的規約與引領,并且由國家層面的“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與基層學?!白韵露稀钡膶嵺`探索相互銜接,共同形成合力,為“T-O-P”教學模式系統、全面、有效實施提供方向與目標?!癟-O-P”教學模式的數年實踐表明,目標的系統化、具體化規劃,可持續地確保教學過程“有規可循”,教師教學法“有章可鑒”,學生學習“有法可依”,形成了宏觀目標與微觀目標互為協調、互為論證、互為補充的良性互動格局。

3.“實踐”是“T-O-P”教學模式實施環節的內核。脫離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而缺乏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梢?,實踐是模式合理性、有效性與科學性的重要檢驗途徑與標準??v觀“T-O-P”教學模式的數年實踐,對于執行主體(高校教師、一線廣大教師、管理者等)而言,實踐既包括實踐平臺資源建設,如“專業實踐”與“職業實踐”融合平臺建設、“大學課堂”與“中小學教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材建設,以及橫向、縱向一體化的音樂師范專業教師教育培訓體系建設等,又包括團隊合作建設,如共商教學規劃、共研教學設計、共討教學策略與方法、共享教學資源等。對培養主體(音樂師范生)而言,師范生在教育實習、教育見習、教學觀摩、微觀教學、個人音樂會等過程中,實現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升華、教學知識與技能的系統訓練、教學過程與方法的沉浸式體驗與熟練掌握。由此可見,實踐貫穿了“T-O-P”教學模式理論建構、實施、評價的整個過程,全面、系統地提高了師范生的實踐素養。

(二)“T-O-P”教學模式的改進愿景

“T-O-P”教學模式的改進,應著眼于音樂教育專業布局和整體走勢,充分利用現代數字信息技術整合,合理配置優化教學資源,才能保證這種教學模式的長久有效。

1.建立協同創新的教學改革工作室。一體化的師資隊伍是“T-O-P”教學模式運行與實施的重要保障,需要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協調不同部門協同創新,整合學院不同資源,充分調動音樂教育專業乃至相關專業的所有人力、物力資源共同建立音樂教育協同創新教學改革工作室,實現音樂教育專業和科研部門的集成和資源共享,為推廣與傳播“T-O-P”教學模式提供組織與機構的基礎建設支持。借助音樂教育協同創新教學改革工作室傳播與推廣“T-O-P”教學模式;同時,著力音樂教育的品牌專業與特色專業的建設,助推“T-O-P”教學模式改革內涵與實踐的持續深化與發展。

2.建設“線上+線下”的學習共同體平臺。如何解決音樂教育現實問題是“T-O-P”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議題。建設信息技術支持的學習共享平臺無疑為解決問題提供了路徑,既可以滿足普遍的共性要求,也可滿足特殊的個性發展需要。通過“線上+線下”的學習共同體平臺建設,既滿足了師范生對理論課程資源的要求,又滿足了師范生對實踐課程資源的需要;同時,也擺脫了課堂教學受到時空的限制,實現“時時能學、實時互動、處處能學”,滿足不同師范生個體發展的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不僅有力地推動傳統課堂從“傳遞中心”走向“對話中心”,拋棄捆綁式的課堂教學文化,推動學習過程替代教學過程[19],而且有利于豐富、完善、發展與推廣“T-O-P”教學模式,有利于培育更多的卓越音樂教師和未來音樂家。

3.加強與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溝通對話,打造音樂教育育人基地?!癟-O-P”教學模式的最終目標是培養高質量、高規格的音樂教師?!皩嵺`”是“T-O-P”教學模式的核心環節,如何解決師范生的“職業實踐”問題至關重要。目前,音樂師范教育的“職業實踐”多倚重畢業實習,然而卻因時間與空間的制約,難以實現“T-O-P”教學模式的目標。打造指向“職業實踐”的音樂教育培育基地成為解決“專業實踐”與“職業實踐”融合的重要途徑。因此,加強與中小學音樂教育對話,協調大學與中小學共同打造音樂教育培育基地,從時間上延長職業培訓期限,空間上拓展實踐的內部環節,從而最終實現“T-O-P”教學模式的人才培養目標。

猜你喜歡
師范師范生目標
鄭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哈爾濱新區師范附屬小學校
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作品
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美術作品
構建“兩翼三維四能”師范生培養模式
略論師范生兒童文學核心素養
師范生MPCK發展的策略
淺析師范生PCK知識的構建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