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產教融合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2022-06-25 22:00鄧小瑜邱小群楊敏
商展經濟·下半月 2022年6期
關鍵詞:教育理念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鄧小瑜 邱小群 楊敏

摘 要: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指引下,培養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具有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成為高職院校供給側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從教育理念、育人體系構建、課程體系及方式方法方面總結基于產教融合的教育教學改革經驗,通過具體的產教融合案例,特別是具體實施環節的實踐思考、方法嘗試,探索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和社會需求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教育理念

本文索引:鄧小瑜,邱小群,楊敏.<標題>[J].商展經濟,2022(12):-107.

中圖分類號:F272.92 文獻標識碼:A

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高素質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同時對職業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探索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與創新鏈相互融合的教育改革,培養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的高素質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全國職業教育戰線正在以《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為指引,推動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隨著產教融合從“融入”走向“融合”,職業院校要抓住機遇,推動產教融合邁向新階段。

產教融合的關鍵在于充分發揮企業的重要主體作用,目標是構建校企之間的良性互動發展,校企協同育人。從具體舉措上來說,有產業學院、現代學徒制、混合所有制等實踐形式。但客觀上,存在學校和企業對待教育與產業的價值理念、人才評價、體制機制諸多不同,往往出現剛開始意愿強烈,但在具體合作中校企雙方期望值逐步降低的情況,導致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層次淺,學校脫離企業生產實際。

1 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缺乏針對性和系統性

創新創業教育在我國高校起步較晚,多數職業院校從2015年國家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出臺后,才正式開始規劃,進行教育改革探索。對多數高職院校來說,基本完成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的搭建、通識教育的普及,在專創融合及雙創課程體系構建方面尚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1.2 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主要局限于學校單主體

一般來說,職業院校的校企合作相對密切,專業人才培養以職業崗位能力需求為導向,擬定人才培養方案,開展形式多樣的實習實踐教育活動。但是人才培養和輸送大多局限于專業技術技能需求方面的對接,在創新創業方面的合作較少見,這也正是職業院校畢業生存在動手實踐能力相對較強,但開拓創新能力普遍較弱的問題。究其根本,與職業院校著重培養適合當前行業企業崗位用人標準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而缺乏參與產業創新發展,聯合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人才。

1.3 創新創業教育難以對接社會服務需求

對于大多數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以校內的通識、專創融合及雙創選修課程教學為主,輔以雙創實踐活動,較少與企業合作,開展真正有創新價值的實踐項目,導致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很難對接行業企業或市場需求,多數項目停留在紙上談兵層面,師生難以將專業優勢應用于社會創新發展,催生優質的創新創業成果。

2 基于產教融合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教育理念

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大批創新型人才,時代的發展賦予職業教育更多的責任,培養具有創新素質和創業精神的技術技能人才成為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更高層次的目標。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培育適應個人發展和社會需要的創新創業人才”的教育理念,成為推動職業教育更深更高發展的根本動力。

本校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源自于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成長需求,即面向全體學生培養符合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的工匠型技術技能人才;面向有濃厚興趣和強烈意識的學生,培養具有開拓創新思維、敏銳探察能力、專注執著精神的技術創新能手;面向少數精英學生,培養具有開放包容心態、社會責任擔當、敢闖敢試精神的未來企業家。

3 產教融合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實踐

3.1 分層次施教,差異化育人

本校實施的分層施教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架構,結合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通過開展競賽選手實驗班、創新工坊創業項目班,使學生初步具有創新創業思維和素質。

大多數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識相對狹隘,缺乏信心,需要進行認知引導、興趣激發、技法訓練、創新嘗試。因此,我校面向全體學生制定普及性雙創教育培養方案:開設創新創業通識基礎課、專創融合的專業核心課和雙創類選修課,貫穿人才培養方案始終,覆蓋所有專業學生,確保至少完成7個雙創學分的普及化教育。同時,雙創類選修課程可通過參賽獲獎、項目研發、專利成果及創業實踐等途徑認定相應學分。

面向對創新創業有濃厚興趣的學生開設跨專業的雙創實驗班,課程體系包括創客成長、素質拓展和實訓實踐三個模塊,從前沿應用技術開發、文化創意設計、創新思維訓練,到創業者素質激勵與養成、創新項目研發、創業項目規劃系列課程供學生自由選擇,累計10學分即可獲得“橙汁創客榮譽證書”。

面對期望深入參與創新創業項目的學生,我校與企業聯合開辦騰訊云創新工坊和創業項目班。騰訊云創新工坊以培養“互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由校企共同制定針對不同主題工坊的人才培養方案,融入流行的開發技術、大量的企業項目案例,按現代企業管理方式,先接受技術培訓,再開發真實項目,在畢業前積累一定的開發經驗,可以省略入職后的學習和適應過程,大幅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創業項目班以跨專業學生團隊為單位,選擇感興趣的創業項目,在企業家的指導下,進行市場調研、項目規劃、設計研發、融資運營等一系列實踐演練。學生在此過程中,能夠真正理解市場競爭環境和客戶需求,經歷從0~1的項目開發過程,體會團隊協作的創業歷程。40C69151-D2CB-4345-869D-560F60842CE4

3.2 多主體培養,產學研一體

本校開展的騰訊云創新工坊是由騰訊云計算(北京)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深度合作項目,是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文件的指導下,基于教育部現代學徒制相關文件精神要求,按照企業崗位方向規劃職業發展路徑,引入行業企業實際項目,聯合職業院校教師、企業工程師開展項目化人才培養模式。2019年4月,開設首期大數據分析應用開發、云計算綜合運維、企業SaaS云應用開發、微信小程序應用開發、視頻直播App應用開發、游戲應用開發6個主題創新工坊,校企共同制定各工坊的人才培養方案,由駐校工程師和校內導師聯合指導,以工坊為載體,依靠項目任務驅動教學,按現代企業管理方式培養學生快速掌握主流開發技術,扎實提高學習能力,逐漸融入創新型項目開發實踐環節。學生通過企業案例教學和參與橫向課題開發,可快速掌握行業前沿開發技術和崗位核心技能,并獲得職業能力認證和就業推薦服務。騰訊云創新工坊的舉辦,探索了一條依存于知名企業生態環境,具有清晰崗位能力培養目標,流行技術和開發標準為支撐,校企深度聯合培養,共同服務于行業生態的技術開發和人才需求,真正實現人才培養、社會服務與產業需求的精準對接。

本校與珠海金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舉辦創業項目班,構建項目經理領導下的部門協作管理制度。在企業家和校內導師組成的導師團的共同指導下,各項目團隊經歷選題論證、市場調研、需求分析、產品開發、企業規劃、財務分析、風險評估一系列創業項目研發過程。學習和實踐的過程,既有創業者素質激勵與團隊建設、項目開發與管理、項目推介及融資路演,又有產品開發的前沿技術引導、商業運營方面的先進理念,學生不僅能發揮其專業所長,將創新創業融入專業技術應用,共同體驗項目從創意創想、市場調研到規劃設計、落地實施的全周期實踐經歷。對學生的考核評價,由校內外導師、學生及投資人多元評價主體參與,注重創業過程與項目成果相結合,建立全方位科學管理與評價機制。

3.3 多極化培育,遞進式體系

本校建立以課程教學為基礎,實訓實踐為抓手,實訓中心、創新工作室、創業孵化基地和校外基地為依托的多極化、遞進式雙創育人體系架構。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包含創新創業類通識課程、專業與雙創融合的課程、創客成長類選修課、素質拓展類選修課、實踐實訓類選修課等超過一百門課程。雙創實踐活動以校級品牌活動——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和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節為主線,貫穿雙創訓練營、創業沙龍、企業家講堂、企業參訪、創新創業成果展示、自主課堂一系列活動,為學生搭建豐富多彩的實踐和展示平臺。創新工作室主要由專業教師和企業家指導學生開展應用技術研發、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攀登計劃、校企合作項目研發、專業社團實踐、社會服務學習等,其中涌現出機器人、無人機、3D打印、騰訊云工坊一批享譽校內外的創新團隊。我校創業孵化基地獲得珠海市和香洲區人社部門的兩級孵化機構認定,具有聯合企業共創項目研發、共同培養人才和項目孵化多重功能。眾多校外雙創基地有利于開展產學研合作、創業經營、實習實踐、聯合培養、人才輸送和社會服務一系列校企合作。由“雙創教育+實訓實踐+創新工作室+創業孵化基地+校內外實踐基地”組成的雙創育人體系,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多極化的雙創教育、實踐、社會服務的條件和平臺,確保雙創意識全覆蓋,創新鉆研有條件,創業項目可落地,校企合作有支撐,產教融合易實施。

3.4 引導式教學,主動性學創

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我校教師樹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理念,不斷探索和改革教育教學思維、邏輯和方法,以適應高職學生的學情特點,尤其在創新創業教學方面,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導,促進學生主動作為的實踐,幫助學生反思迭代不斷提高,培養學生學會面對不確定性和困難挑戰探索和創造的能力,也就是成為創業探索型學習者。推行“師生共創”的專創融合教學思維,引導學生“先行動、后學習”的成長體驗,主張“高行動、高反思”的引導體驗式教學方法,運用“過程和能力導向”的教學評價考核方法,全面轉換教師與學生“教”與“學”的角色定位和教學體驗。

4 結語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始終根據市場環境需求而定,對標企業、行業的用人標準,基本處于融入崗位技能和跟隨技術的發展階段。隨著科技進步節奏的加快,數字經濟將帶來更大的行業變遷和企業革新,搭建高職院校與產業企業深度融合的創新創業培育體系,充分發揮校企雙方優勢,全面開展產學研用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應對快速變化環境下的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將成為迫在眉睫、勢在必行的重要方向。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理論和實踐探索經驗,未來尚需在建設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和高職院校融入和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地方優勢特色產業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劉志敏.產教融合:從“融入”走向“融合”[J].中國高等教育,2018(2):24-25.

陳鋒.抓住機遇,乘勢前進,推動產教融合邁向新階段[J].中國高等教育,2018(2):18-22.

季躍東, JIYuedong.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創業教育機制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5(1):114-118.

程曉農,楊娟,袁志衷,等.以“產教融合”為內涵的“全素質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等教育,2018(Z1):63-65.

溫輝,彭建平.供給側改革視域下產教融合實踐探索[J].中國高??萍?,2018(4):76-77.

李校望,李鵬.地方高校推進產教融合的策略與思考:基于溫州大學的分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8(4):53-57.

范建波.產教融合視角下創新創業協同育人的體系構建:以紡織專業群為例[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4):86-86.40C69151-D2CB-4345-869D-560F60842CE4

猜你喜歡
教育理念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如何在生理學教學中培養創新型人才
新形勢下數據庫原理的雙語教學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產教融合提升課程有效性的思考
探究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校企合作下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當前農村學校實施“新教育實驗”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