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特殊教育學校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研究

2022-06-27 18:44黃春曦
學習與科普 2022年21期
關鍵詞:特殊學校生活化語文教學

黃春曦

摘要: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語言感知能力很差,對句子和詞語的理解和認知比一般孩子要困難得多。這會給孩子們的教育帶來非常嚴峻的考驗。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可以讓孩子產生熟悉感和探索欲望,從而提高他們的專注力,使他們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和應用知識。生命導向教育的內容符合殘疾兒童的常識和個人認知,符合智障兒童的心理特點。因此,教師應該分析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讓特殊學校的孩子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積累知識、改善情緒、提高語言能力。在此基礎上,本文研究了特殊教育小學生活化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特殊學校;語文教學;生活化

引言

在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倡導下,語文教師要學會觀察學生的日常生活,創造合理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結合熟悉的場景進行思考和把握。以生活化教育為中心的小學語文教育研究表明,語文課堂在多元智能理論、新生命教育理論等現代語文教學理念的指導下豐富生活基礎。對語文教學活動的強烈渴望已將課堂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求,學生是他們生活的主體。通過對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和優化,可以解決傳統語文課堂只注重語言智能的不足。

1中國特殊教育小學生活化教育的意義

1.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課程更側重于學生的基礎教育,強調對文字、詞語和句子的掌握。然而,小學生作為感知能力和行為習慣尚未充分發展的群體,容易因過度追求知識而感到疲倦或厭惡,對文字缺乏興趣。因此,面向生活的教學方法的課堂材料來自日常生活實踐,小學生可以通過喜歡的活動來體驗和掌握相關知識,引起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1.2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水平

小學語文教師課程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必要的語文基礎知識,為以后的語文教育和通識課程打下堅實的語言和文字基礎。因此,所有字母、詞語、句子和段落的學習都必須以實踐和應用為基礎。學校語文課程中的生活化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不僅要更加牢固地學習語文課本所要求的基礎知識,而且要使所學的基礎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學以致用。其中,以滿足能處理現實生活中的人際問題為目標。

1.3有利于減少學生理解知識的困難,促進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積累

特殊學校的學生與其他孩子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這些學生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掌握老師所傳達的內容,這可能是由于某些學生的智力發育障礙等因素造成的。結果,這些學生無法理解老師提供的知識要點。在這些學生面前進行教學時,更多地思考如何通過熟悉的場景整合知識,可以大大縮短學生與語文知識的距離,進一步降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2特殊學校語文課程實現生命教育新途徑的探索與分析

2.1觀察生活,體驗生活

語文教材中所描述的內容往往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在空間和時間上有所不同,其中一些內容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或非常熟悉的場景。因此,面向生活的語文教學課堂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日常生活,重新認識日常生活,拓展日常生活的視野,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再現教材所學的內容。體現課堂學習內容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以此培養學生對研究的理解和表達自我的能力,從而增強學生對生活和學習的熱愛。

2.2加強對殘疾兒童的觀察和了解,加強目標知識轉移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特殊學生教學任務時,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在了解實際情況后,設計和引導學生進一步推動語文知識轉移的實施。例如,語文老師在教智障兒童文字時,可以觀察學生的愛好。通過沙畫法把文字知識傳授給這些特殊的孩子,同時這種沙畫教學法也可以傳授給特殊學生的家長,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這個學習游戲可以融入日常生活。此外,這部分可以顯著提高有特殊需要兒童的語言知識和能力。

2.3為殘疾兒童的改變和能力提升做貢獻

特殊學校的語文教師在教特殊兒童時,除了用知識因素引導學生外,更應該思考如何更好地提高特殊兒童的適應能力,努力讓他們從特殊狀態轉變為正常狀態。狀態變化狀態是有助于長期發展的重要戰略。因此,中國教師可以借助不同的生活導向方式進行改變,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微妙的形式引起特殊兒童對生活觀察的關注,增強他們的適應能力。在這種方法的指導下,可以引導殘疾兒童正確適應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提高特殊需要兒童語言教育質量的目的。

2.4故事教學法

特殊學校學生缺乏認識和掌握文字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真實成長特點和發展規律進行教育,將文字與故事相結合,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專注于學習,并深入學習和理解文字的含義和用法,以增加理解力和提高讀寫能力。例如:“田”字,老師可以向學生解釋,土地很大,農民很多,所以需要將土地分成塊。從公平到平均,每個土地的起點,然后取文字“田”。這樣老師就可以詳細的介紹文字。而“男”字的教學,可以從古代人多以務農為生,婦女體弱,老師可以向學生講解在家做家務,照顧丈夫和孩子。耕作需要除草、澆水、秋收等力量。因此,大多數壯碩的男人都在田里努力工作,所以在田里努力工作的人就是男人,文字“男”。表示性別。在這里,故事的解釋和應用讓學生掌握和理解文字的含義。

結束語

語文是一門內容廣泛的學科,對于特殊學校的孩子來說,學習文字難,教師要深入挖掘實際教育內容和學生成長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切實把生活和生活融為一體。通過這種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能力感,同時幫助學生更輕松地掌握和使用文字來表達自己,教師應不斷探索以生活為中心的資源引入和教學主題的整合。

參考文獻:

[1]馮遵紀.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策略[J].時代教育,2014(8).

[2]姜寶蘭.基于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的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4(19).

[3]許新新.培智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之我見[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7):46.

[4]全言.個別化教學在培智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探究[J].新校園:中旬刊,2016(1):85.

[5] 謝詩卉.“巧”用事物激發興趣——淺談實物在培智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課外語文,2017(7):105.

猜你喜歡
特殊學校生活化語文教學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學指導策略
“則”與“擇”:指向生活化學習的幼兒園數學活動實施的原則與選擇
生活化美術教學的課程設置及實踐應用
特殊學校手工課程開發探討
對特殊學校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探索
提高特殊學校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體會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