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生態文明發展與人類生存活動關系

2022-07-01 22:59熊軒晨舒秋豪陳秋宇
三悅文摘·教育學刊 2022年12期
關鍵詞:生態文明人類

熊軒晨 舒秋豪 陳秋宇

摘要:生態文明發展是人類與自然相處過程中需要思考的問題。只有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態文明才會繼續,社會才會持續發展。本文回顧人類發展對地球生態環境的影響,指出在生態文明中人類必須要為(wéi)己,積極自覺地承擔維持生態平衡的責任。闡述人類如何從語言、藝術、技術、能源等方面去努力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在地球生態系統中長久共存下去。

關鍵詞:生態文明;人類;整體主義

七萬年來,人類已經成為全球生態變化唯一重要的因素。雖然生態革命和大規模物種滅絕事件會偶爾發生,但都不是由于某種特定生物的活動,而是一些強大的自然力量造成的,比如火山爆發、板塊運動或者小行星的撞擊,但實際上這種超常規的生態干預風險小之又小?;谝陨显?,討論生態文明建設和人類未來的發展,要從人類自身說起。

一、 狩獵時代的影響

遠古時代,人類為了自身生活、生產的需要,對整個地球的生態環境做了許多不可逆的影響。這些影響在當時人的看來,只是為了滿足生存下去這個基本需求的本能做法,但是放在幾個世紀的時間尺度上,這些做法對全球生態的影響就非常大。例如猛犸象,這種食物鏈頂端的大型動物數量相對較少,繁衍也相對較慢,古代狩獵者并非想通過獵殺來滅絕猛犸象這個物種,僅每年獵殺幾只來食用,長期事實證明這是導致猛犸象出生率大幅度降低的重要因素,歷經幾代人后,刻意的觀察就會發現猛犸象的數量越來越少了。因為狩獵猛犸象的持續時間過長,而且當時的狩獵者接觸的生物多達幾十種,不會有人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產生什么后果。猛犸象等大型動物的滅絕,就生物進化的時間尺度上來講是一個迅速的過程,但就古人類的感官看來則是一個歷經無數代人的十分緩慢的過程。人類石器時代的祖先從東非走向地球各處,每到一個大陸或島嶼,就使當地的動植物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們滅掉了澳洲90%的大型動物、北美75%的大型哺乳動物、全球大約50%的大型陸上哺乳動物。

二、 農耕時代的影響

走過了狩獵采集者階段,農業革命的到來使人類與動物的關系進入一個新階段。從前的狩獵者認為人類和其他動物基本上沒有什么不同,一棵樹和一塊石頭都跟人類一樣,具有同樣的價值與權利,萬物遵循著同樣一套規則:對于任何事情,相關各方都需要不斷協商。于是人們說話的對象不只有動物、樹木、石頭等。農業革命期間,人類開始農耕畜牧之后,新一輪的生物大滅絕開始了,與此同時還創造出了家畜這一種全新的生命形式。如猛犸象的滅絕過程一樣,當時人類能馴化的哺乳動物和鳥類不到20種,余下還有無數野生物種,但同樣地,隨著一個世紀一個世紀的發展,家畜在動物界中已然成為主導,如今有超過90%的大型動物都被馴化為家畜。農業革命是一個轉折點,在此人類拋下了曾經與生態自然的緊密的共生關系,走向了對大自然的過度索取。另一面,農業革命帶來了穩定的營養供養,人口得以快速增加,使人類邁向整體的繁榮和進步。從表面上來看,人口的增加反過來就需要更多的食物,也需要砍伐森林以提供更大的人類居住地?;谶@樣的惡性循環,人類一步步走向繁榮的革命史,也恰恰是人類一步步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史。

三、 工業革命的影響

科學革命的進行映射著人類對自然進一步地剝削。再到后來的工業革命,大量一次能源的使用以及多種能源轉化方法的實現,帶來了人類生產力的爆炸性發展,進而導致了第二次農業革命。海岸線被填成了耕地,大量以前人們無法涉足的森林也被改為耕地和居住地,家畜們被放上了流水線……當時人類為了自身的發展,愈發不關心生態環境和其他生物;個人主義讓人類從地球獲得的利益越來越多,而回報給地球的卻越來越少。

四、 近代人類的覺醒

隨著近年來生態問題不斷被關注和重視,整體主義走進越來越多人的思想中。不同于個人主義,整體主義是當代生態學的基本方法和觀點,大意是告訴我們,人類不是游離于地球生態系統之外的神,人類只是必須依賴于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穩定性的物種之一。如一直呼吁生態經濟的美國學者萊斯特·R.布朗所說,“盡管我們許多人居住在高技術的城市化社會,我們仍然像我們的以狩獵和采集為生的祖先那樣依賴于地球的自然系統?!币驗槿耸且粋€生物有機體,他和他賴以生存的其他有機體一樣必須服從同樣的規律。沒有水人會渴死,沒有植物和動物人會餓死,沒有陽光人會萎縮。所以人類不能一味地為(wèi)了自己而盤剝、榨取地球生物圈,而不對整個生物圈擔負責任。在生態文明中,人類必須為(wéi)己,積極主動地承擔維護生態平衡的責任,開啟生態文明建設。做好生態文明建設,除了理念的理解以外,還需要努力從語言、藝術、技術及能源等方面實現。

五、 人類的主動作為

(一)語言優勢

語言是人類超越其他動物的根本標志,語言方面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途徑。在生態文明中,表達和諧、平衡、健康、共生的詞匯越豐富,越會營造出一個“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的大環境,有利于人類個人主義向整體主義的轉變。近幾年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就是一個很好的過渡,引領人們逐步重視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并意識到通過為(wéi)己而得到的良好的生態環境同樣可以為(wèi)己。同樣地,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宣傳也是這個道理,這種互惠、雙贏、共生的語言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思維和處事方式,用平和的語言來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藝術追求

相對于語言,藝術層面的生態文明也發揮了重要作用?,F代藝術的主要功能就是包裝商業服務和工藝品,滿足人們的娛樂、休閑和審美需求,鼓勵人們消費,從而推動經濟增長。但事實上歷史上有許多杰出的藝術家,他們追求藝術,不是為了金錢,而是為了自我價值的實現。這樣的藝術家往往生前窮困潦倒,死后才名聲大噪,作品的思想才為世人所了解,正如后印象派巨匠高更。如今,人類在各種先進技術的幫助下,工作效率越來越高,將會有更多的業余時間,這時候酷愛藝術的人便可以去通過追求藝術的方式去追求人生意義,從而實現“為(wéi)己”,而非在消費主義的控制下迷失自我。長期下去,便會形成一種多元化的藝術,這也正是生態文明的藝術,獨立于幾乎附著于商業的商業化藝術。

(三)技術轉變

技術的轉變是關鍵性的轉變。因為只有人類轉變以前的征服性技術為調適性技術,才說明人類正在向生態文明的未來邁進。技術的轉向,根本上來講是科學的轉向,不再是對自然的拷問與擺布,而是把自然當作主體,像狩獵采集者一樣與之對話,傾聽自然的說話。由征服性技術向生態技術的轉向,“不能簡單地建筑在就單個技術而論的基礎之上”,而應該是“在技術大系統的規模層次上(運輸方式、能源分運網絡、城市化、道路網、領土整治等)的統籌抉擇”。正如現代生態學奠基者之一的霍華德·奧德姆對生態技術的定義,“人類對環境的操作,運用少量的補充能量,以達到控制那些系統的目的,在那些系統中,主要的能量流繼續以自然界為來源?!北热缭谏种?,可能會出現某種繁殖過快、嚴重影響森林生態系統平衡的昆蟲,工業文明中,解決該問題的最常見辦法是噴灑農藥,殺滅“害蟲”。但生態技術則會采取完全不同的措施,如擴大該生態系統中“害蟲”天敵的種群,抑制“害蟲”的種群,從而調適生態系統,使之回歸平衡狀態。傳承千年的中醫學是對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變化規律的理論概括,既重視人體整體機理的協調,又注重人體與自然環境的協調,從而調理身體內部機理,與生態技術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給予生態技術的發展一些重要啟示。

(四)生態產品與循環經濟

生態產品與循環經濟越來越重要。利用化石燃料做能源是工業文明的硬性指標,為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需求,人類不得不使用大量化石燃料,而這正是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直接原因之一。值得慶幸的是,當代人對于如太陽能、氫能等清潔型新能源研發技術的進步,實現化石能源經濟向清潔能源經濟的轉化,近幾年提出的實現碳達峰、碳綜合目標都將是生態文明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這需要無數科技者的不懈努力。

六、結語

在生態文明問題已經成為人類重要議題的今天,只有每個人放下一些商業化的浮躁,承擔好自己身為一個生態環境的受益者的責任,才能在地球這個生態系統中長長久久地共存下去。

參考文獻:

[1]約阿希姆·拉德卡.自然與權力:世界環境史[M].河北大學出版社,2004.

[2] [瑞士]蘇倫·艾爾克曼.工業生態學--怎樣實施超工業化社會的可持續發展[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9:102.

[3] [瑞士]蘇倫·艾爾克曼.工業生態學--怎樣實施超工業化社會的可持續發展[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9:106.

[4]秦阿寧,孫玉玲,王燕鵬,等.碳中和背景下的國際綠色技術發展態勢分析[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21,43(4):18.

[5]馮莎莎.淺析人的全面發展和生態文明的內在聯系[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3.

猜你喜歡
生態文明人類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人類第一殺手
誰變成了人類?
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現狀研究
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思考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花卉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生態文明視閾下河北省循環經濟產業體系發展研究
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研究
小小“鋼鐵俠”拯救人類
人類正在消滅自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