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域下學術期刊審稿對策研究

2022-09-03 02:21
陰山學刊 2022年4期
關鍵詞:學術期刊共同體中華民族

韓 芳

(包頭師范學院 學報編輯部,內蒙古 包頭 014030)

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民族問題與民族工作。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這是對新時代民族工作思想創新發展的集中概括,也是新時代民族工作必須堅持的指導思想?!盵1]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和諧民族關系作為新時代民族工作思想的重要內容,寫入十九大報告、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最重要的就在于增強各民族的凝聚力,以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而學術期刊作為學術前沿陣地和文化傳播園地具有很強的政治功能和傳播功能。所以,學術期刊應嚴格把握民族宗教類文章的審核和刊發,以便更好地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理論支持和現實動力。

一、學術期刊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作用

學術期刊是以發表學術論文為主要內容的期刊,發表在學術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學科。學術期刊展示了研究領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內容主要以原創研究、綜述文章等形式的文章為主[2]。

(一)學術期刊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理論基礎

學術期刊所發表的學術論文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性,是有黨性和階級性的,它的意識形態性是第一位的,它為各個學科提供理論基礎。當然也包括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自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出之后,相關學術論文不斷產生,各種層次的研究基地、課題和專欄也相繼建立。如此龐大的學術成果大部分是需要借助學術期刊發表的。如何更好地發揮學術期刊的作用,如何保證學術的政治性、科學性、學術性,如何更好地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服務是值得我們研究和探討的。

(二)學術期刊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現實依據

理論來源于實踐,實踐反過來又證明理論正確與否。學術期刊作為理論政策的發表園地,除了刊發純理論性文章外,還有一部分是理論踐行情況的證明,這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體現的格外突出。通過文獻檢索,我們不難發現相關專家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應用于很多領域。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背景下的蒙漢語言接觸現象探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治保障——基于刑事保障路徑的考察》《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區建設中的集體認同——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多元視角思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現代化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域下東北邊疆鄉村商務治理研究》《論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話語傳播機制》等等,可以說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梢?,學術期刊在實際運用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學術期刊增強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深入,學術期刊數字化建設日益完善,學術期刊的網絡傳播也更加方便快捷。尤其是隨著我國科研水平和學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學術期刊的數量和影響力也不斷擴大。據JCR報告顯示中國SCI期刊數穩定增加,增幅遠超國際總體JCR中SCI期刊總數,這與中國科研投入,特別是近幾年國家對科技期刊發展的重視和支持是分不開的。

圖1 JCR報告中國大陸SCI期刊變化

另根據Web of science數據庫統計,中國發表的SCI論文數量已經連續10年居于世界第二位,與第一位的美國旗鼓相當。截至2021年5月,中國已經反超美國占據榜首!同時,中國SCI論文的質量與被引用情況也持續提高[3]。由此可見,我國學術期刊的影響力和傳播力是很大的。這為全世界了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國!

二、學術期刊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現實困境

學術期刊作為科研陣地、學術窗口、學科領域的“帶頭人”,其刊發的文章在學術圈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在學術造假、學術腐敗、學術失范等學術不端現象頻頻出現的大氣候下,學術期刊難免不受其影響,導致其學術精神發生異化。通過調研、走訪,筆者發現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術期刊學術動機功利化

目前,一些學術期刊為了期刊的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收取高額版面費,而不重視刊發稿件的質量。編輯甚至上下疏通關系,賄賂審稿人,以致稿件通過審閱。再如對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的濫用,將論文檢測重復率查紅的結果告知作者,作者按照檢測結果修改后,繼續投稿,直至刊發。編輯甚至以為“天下文章一大抄”,只要掃紅過了,沒有政治性錯誤就可以刊發。對專家的審閱意見不再翻閱,通過就可以發表,保證刊物正常出刊即可,對刊物刊發稿件的學術價值關心甚少,導致許多低水平稿件和學術價值不高的論文刊發。這是學術期刊編輯的“失察”“漠視”“懈怠”“懼名”的體現。這樣的行為導致“學術垃圾”產生。

(二)學術期刊學術目標虛泛化

當前,好多學術期刊為了“趕時髦”跟風,緊追熱點,不根據自身的水平設計欄目,不考慮自身稿源和投稿作者的學術水平,盲目刊發一些“追熱點”的學術論文,論文本身沒有什么理論和學術價值,但是鑒于稿件涉及當前熱點,再加上學術期刊編輯自身學術目標不太明確,對自身肩負的學術使命認識不清,認為只要重復率合格,專家審閱通過,即可刊發。對于熱點的相關問題和內涵理解不透徹,認為只要和民族掛邊的文章就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范疇,完全是為了有這個欄目而刊發,而不是真正策劃組稿,優中選優。

(三)學術期刊缺乏內驅力

2021年中宣部下發《關于開展期刊濫發論文問題專項檢查的通知》,開展對期刊濫發論文問題的專項檢查。主要包括對內容質量水平、出版資質情況、“三審三?!敝贫嚷鋵嵡闆r和經營合作情況的檢查。此項檢查有力地推進了學術期刊的整改,但同時也使學術期刊產生了懼怕心理。擔心刊發的學術論文存在學術不端現象,或者擔心出現意識形態問題。所以出現“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現象,對涉及民族、宗教的論文一概不發,生怕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悖的文章發表。

三、學術期刊審稿現狀問題存在的原因分析

分析當前學術期刊審稿存在的問題,有利于學術期刊認清自己,擺脫困境,本文擬從社會層面、編輯部層面和編輯個人層面來進行剖析。

(一)社會層面

1.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門逐漸打開,各種社會思潮不斷涌入我國。人們的價值衡量標準發生改變,人們唯“財”是圖,好多期刊出版機構,只要出版面費就可以給刊發論文,甚至出現中介代寫代發的現象,更有甚者相關搜索引擎為了利益將騙子的網站至于最前端,導致投稿作者上當受騙,或者通過中介來刊發論文。粗制濫造、弄虛作假、抄襲剽竊等學術垃圾源源不斷產生。

2.不良學術風氣的影響

近幾年來,媒體不斷爆出學術不端事件,2016年1月29日山東大學公布了對于陳振論文抄襲事件的處理結果,認定陳振碩士學位論文《檔案開放利用與信息安全保障研究》構成學位論文作假。決定撤銷陳振的碩士學位,取消其導師劉旭光研究生指導教師資格。2016年2月23日,澎湃科研曝光東北師大兩篇“同門”碩士論文雷同。兩篇碩士論文完成時間僅隔一年,且兩個作者還是同一導師指導、同一學院同一專業畢業的“同門”。這樣的事件層出不窮,隨著事件不斷曝光,對優良的學術風氣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學術期刊編輯利用職務之便在別人的研究成果上署名,甚至經作者同意,擅自更改署名的現象都存在,情節嚴重的甚至還涉及了金錢交易,助長了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

3.不良網絡環境的影響

隨著互聯網不斷發展,科學技術手段不斷提升。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給一些不法分子創造了條件。一些不法分子在網絡公開出售論文,一些中介機構甚至可以幫助刊發核心期刊。還有一些人會傳授如何應對網絡查重軟件的方法,或者可以提供查重結果,給從事科研的人帶來了增加學術不端行為的可能性。這就需要國家在整治學術腐敗的時候,應重視網絡環境的維護和整頓,給學術研究創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

4.國外敵對勢力的影響

當前,我們處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國際國內環境風云變幻,一些境外敵對分子企圖利用民族、宗教等問題來腐蝕國人的思想,他們通過各種隱秘手段進行滲透,有時候很難被發現。這就需要學術期刊編輯在審閱稿件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在字里行間中發現問題,決不能讓有民族宗教問題的稿件刊發出去。

(二)編輯部層面

1.學術期刊編輯部管理機制不健全

當前,大部分學術期刊編輯部沒有出臺相應的管理制度。部門人員少,工作量大,導致只有一個編輯負責一個工作環節,缺少監管和制約機制,致使編輯在工作中可以利用職務之便發生學術不端行為。如主編對所投稿件沒有全面了解,導致編輯權力過大,審稿通過后,在主編不知情的情況下,作者聯系編輯隨意更換文章署名并刊發。此種現象是違背學術理念和學術精神的,是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同時,懲罰制度缺位,即使發現了編輯有學術失范行為,也是口頭警告,或者視而不見,不但沒有得到應有效管理,也得不到相應處罰,編輯不用為此付出代價,要求學術期刊編輯恪守學術道德也就成了空頭支票。對于民族宗教問題,往往只有責任編輯把關,缺少相應的專業人員檢查。制度是對學術期刊編輯學術行為最有力的監管方式,而學術行為是學術精神最直接的反映。2019年5月29日,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了《學術出版規范——期刊學術不端行為界定》,從2019年7月1日起實施。本標準界定了學術期刊論文作者、審稿專家、編輯者所可能涉及的學術不端行為,如論文作者的剽竊、偽造、不當署名、一稿多投、重復發表;審稿專家的違背學術道德的評審、干擾評審程序、違反利益沖突規定、違反保密規定、盜用稿件內容、謀取不當利益等;編輯者的違背學術和倫理標準提出編輯意見、違反利益沖突規定、違反保密要求、盜用稿件內容、干擾評審、謀取不正當利益等。該規范一定程度上對學術期刊編輯的行為有一定的約束,但學術期刊編輯部制定的制度涉及編輯學術行為的少之甚少,大部分制度是關于來稿、審稿、稿件規范化等制度,對編輯學術行為約束缺乏有力的獎懲機制,缺少監管機制。導致編輯濫用職權和職務之便剽竊他人學術成果,或者幫助他人學術造假。

2.學術期刊編輯職稱評價體系不合理

合理的職稱評價體系可以促進學術期刊編輯對工作和學術研究的熱情,并保證其實現自我價值和職業規劃。相反,不合理的職稱評價體系讓學術期刊編輯產生職業倦怠甚至厭惡心理,從而不得不通過學術不端行為來完成學術成果數量上的要求。當前,大部分學術期刊編輯評職稱走的是出版專業編輯系列職稱,屬于專業技術人員。首先,此系列職稱評定難度高,初中級需要通過國家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考試,也就是以考代評??荚嚬矁砷T,即《基礎知識》和《理論與實務》。每一科目的滿分為200分,考試時長三個小時,考試內容信息量大,內容廣,兩個科目必須同時通過,考試難度較大。因此,自2002年首次舉行出版職業資格考試以來,該考試每年的通過率大概在25%到30%之間,通過率較低。倘若無法通過此考試,就無法晉升職稱。另外副高和正高仍舊實行職稱評定,2020年12月31日內蒙古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新下發的《內蒙古自治區出版系列專業技術人員高級職稱評審條件》中要求編輯不但要刊發論文,而且要求學術期刊及編輯自身獲得一些政府獎項,難度也較大。

(三)個人層面

1.學術期刊編輯個人學術素質的偏差

首先,受自身道德觀念影響,錯誤的價值取向、不良職業道德觀以及對人對事的消極態度都使得學術期刊編輯學術自律意識淡薄,不證實學術權威,科學精神缺失,得過且過,應付工作,缺乏學術責任感。其次,學術道德自律意識缺失,在他律比較稀有的情況下,他律因素沒有被內化,自律意識淡薄,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就抵制不住各種誘惑,難以控制自己的學術失范行為。再次,對于一些學術規范和法規漫不經心,視而不見,不積極學習相關法律著作,缺乏對學術精神的自我學習、發現和認識。難以做到自我改變、修正和管理。

2.學術期刊編輯職業倦怠的產生

編輯作為“為他人作嫁衣裳”的職業,可以說是“助人行業”之一。長期伏案的、機械性的、無創新的、千篇一律的工作使編輯會產生一種疲憊、困乏,甚至厭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難以提起興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著一種慣性來工作。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師克麗絲汀·馬斯勒將職業倦怠癥患者稱之為“企業睡人”。據調查,人們產生職業倦怠的時間越來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個月就開始厭倦工作。

學術期刊編輯工作比較枯燥復雜,每年的工作基本相似,單一但卻復雜,每天低頭校對稿件,和文字打交道。在日復一日重復機械的作業中,漸漸對工作喪失熱情,對自己工作的意義和價值認識不清。在此種“職業枯竭癥”狀態下,編輯很難樹立正確的學術精神,即便曾經有,也會被消磨殆盡。另外,由于長期審閱校對文章,難免會產生疲倦心理以及職業病。

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域下學術期刊審稿對策分析

俗話說:“功以才成,業由才廣?!碑斀袷澜?,人才就是第一資源,無論是行業、地區還是國家,誰擁有了人才優勢,誰就擁有了強大的競爭優勢。一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都非常重視新聞隊伍建設,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要加快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笨l高質量的民族宗教論文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服務,學術期刊就必須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新時期,面對錯綜復雜的民族宗教環境,學術期刊及編輯需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全面提高。

(一)堅定政治立場,增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信念

黨的科研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從來不是單純的業務工作,講政治是第一位的。沒有清醒的政治頭腦,就無法做好黨的學術期刊工作。無論任何時候,作為黨領導下的媒體,都需要時刻注意提高從業人員的政治素養,保持政治堅定。

學術期刊編輯要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學習,夯實理論功底。只有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學術期刊編輯才能牢牢樹立正確的意識形態觀。學術期刊編輯要不斷更新理念,強化學習,增強自身的“理論盔甲”。第一,學術期刊編輯應有維護國家統一及國家其他利益的意識形態安全責任。馬克思曾說:“如果從觀念上來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識形態的解體足以使整個時代覆滅?!庇纱丝梢娨庾R形態安全及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各種思潮相互碰撞、交融更加激烈和頻繁,西方敵對勢力也通過各種手段進行文化輸出和思想侵襲,導致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問題日益嚴峻,社會思想意識復雜多樣、相互交織,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在一定范圍內又蔓延開來,我們的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愛國主義也受到了新的挑戰和威脅,社會主流價值遭遇市場逐利性的挑戰,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再加上“互聯網+”對于輿論引導和內容管理難度的提升,要求我們必須要把握好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方向。第二,學術期刊編輯應提高政治敏感度,善于從政治的角度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善于辨別各種社會思潮和理論觀點,要有避免兩大類異質思想在中國形成兩主流對立局面的意識形態安全責任,也就是平等主義與自由主義的對立;要有抵制與批判歷史虛無主義的意識形態安全責任;要能鑒別出哪些是歷史虛無主義,同時要進行堅決抵制。旗幟鮮明支持正確思想言論,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思潮和錯誤觀點。第三,學術期刊編輯應嚴把文章意識形態關,善于去偽存真,辨別作品的真實性、創新性、理論水平和學術價值,這樣才能保質保量地刊發有價值的文章,而不是大搞“標題黨”去吸引流量、吸引點擊率。

因此,作為黨領導下的學術期刊編輯,必須加強理論學習,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牢牢樹立正確的意識形態觀,保持政治堅定。具有強烈的導向意識是學術期刊編輯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強化導向意識,就要引導廣大學術期刊編輯嚴把意識形態觀,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堅守好主流意識形態的陣地,牢記和履行社會責任,恪守科研工作者的職責。

(二)提升業務水平,增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服務能力

學術期刊編輯必須有精湛的業務水平。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西方傳播機制的傳入,我國媒體如何在改革的大潮中生存和發展,尤其是傳統媒體面臨著重大問題。雖然如今大談特談數字化發展,但數字化僅僅是形式而已,傳統媒體要想繼續發展關鍵,關鍵在于刊發作品的質量。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不論作品是文字的還是視頻音頻,質量都是第一位的。這就要求學術期刊編輯注重職業能力的轉變和提升,在學習中不斷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要不斷進行知識更新,要嚴把稿件意識形態關,如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危害國家安全統一;泄露國家秘密;涉及國家主權問題、民族和宗教問題、港澳臺問題、國家安全及保密事項、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引用、思想傾向錯誤、妄加評論國家政體等制度、格調低下的文字和“三俗”網絡用語,以及法律和法規禁止的其他內容等,這類作品堅決不能發,甚至要向公安機關舉報。善于去偽存真,辨別作品的真實性、創新性、理論水平和學術價值。同時,學術期刊編輯要注重職業能力的轉變和提升。應與時俱進,自我調適,適應學術期刊編輯技術、學科成果的不斷更新。要積極參加學術交流和繼續教育培訓,在學習中不斷完善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從而更好地服務于作者、審稿人和學術期刊。

(三)多方通力合作,形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審稿合力

首先,審稿編輯、責任編輯與主編要形成合力。要建立完整的稿件意識形態審核制度,建立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并形成長效工作機制。建立審稿編輯——責任編輯——主編三級意識形態內容審核制度,明確各級責任,把好意識形態關。嚴格執行“三審制”,堅決杜絕政治性差錯,堅決防止打著學術研究的旗號,發表錯誤觀點的行為,確保學術期刊不在政治方向上出任何問題。慎重對待政治、民族、宗教等類選題的文章,經常性地召開會議集體討論,二審環節必要時請兩位以上專家把關。一旦發現稿件中存在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悖的問題時,要立場鮮明、態度堅決,理直氣壯地加以批駁并退稿,有理有節地開展思想斗爭。

其次,編輯與作者形成合力。要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編輯要主動策劃選題,加大引導力度,做好重大主題的宣傳工作。每年年底對下一年涉及重要歷史節點的選題進行討論,提前組織兼具學術性與紀念性的文章設置相應專欄,并責成專人與相關專家、知名學者聯系,提前約好優秀稿件,以便刊發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章。

最后,編輯與審稿專家形成合力。旗幟鮮明地堅持社會主義出版方向,堅持學術無禁區、出版有紀律的原則,加強刊物出版前、出版中及出版后的內容審讀。對于政治類選題的文稿,通過二審后終審前要送相關領域專家進行意識形態的專門審讀,根據專家審讀意見,堅持具體內容具體分析,區分情況、把握分寸,確定是否刊發,保證稿件沒有意識形態問題。每期刊物定稿時,及時組織召開定稿會,對當期所有文章進行政治觀的審查,并提交相應編委把關,選擇政治意識強、政治理論水平高的專家擔任審稿人。對于政治觀點存疑的文章不予發表;通過審稿決定刊發的文稿,責任編輯要進行再次審讀把關,并簽署“意識形態審核意見”,如果對稿件思想導向、價值觀念、文字表述等在意識形態方面提出疑義,要暫緩發表,再次聘請專家并召開相關人員參加的會議進行復議,排除意識形態方面的隱患。

五、結語

2022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發表講話,指出:“各族干部要全面理解和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自覺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高度想問題、作決策、抓工作,只要是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工作就要多做,并且要做深做細做實;只要是不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事情堅決不做?!盵5]學術期刊編輯應在思想認識上高度重視民族宗教問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民族宗教觀;熟悉和掌握黨和國家關于民族宗教問題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諳熟民族宗教基本知識;熟知并嚴格遵守涉及民族宗教問題出版物的法律、法規,對涉及民族宗教敏感問題的文章必須進行專題報批和重大選題備案。民族問題、宗教信仰、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問題都是敏感而復雜的問題,期刊編輯必須在編輯工作中正確貫徹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必須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肩負宣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責任,努力把學術期刊建立成為中華民族共有的學術家園,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力量。

猜你喜歡
學術期刊共同體中華民族
《覺醒》與《大地》中的共同體觀照
愛的共同體
2020年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獲獎證明
我刊獲評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期刊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我刊獲評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期刊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中華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