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軍事文化遺產的基本現狀*

2022-11-02 07:21
軍事歷史 2022年2期
關鍵詞:昌都遺址軍事

★ 安 敏

軍事文化遺產內涵豐富,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又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歷代人們在軍事活動中形成的與軍事活動有關的遺跡、遺物及其歷史發展的全過程”①趙叢蒼、張朝:《軍事文化遺產的價值闡釋》,《文物春秋》2020年第3 期。。其中,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文化遺產所涉及的內容主要有“領袖、將帥,重要戰役戰斗,重大活動,重要會議,革命根據地,戰斗英雄、模范,革命烈士,武器裝備,革命文物,軍事文獻,經典著述,文藝作品等等”,其內涵可謂“涵蓋面廣,指涉全面”,可以視為人民軍隊發展史的一個縮影。②張云、張廣宇、韓洪泉:《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文化遺產》,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7年,前言,第4 頁。

西藏自治區擁有豐富的軍事文化遺產資源,挖掘、研究這些文化遺產對于深入了解西藏地區歷史,促進西藏地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前人較多從現代旅游視角關注西藏地區典型紅色資源的開發與保護,而較少從歷史研究視角給予關注,對于西藏軍事文化遺產的全面呈現與深入研究更是鮮有著筆。有鑒于此,本文立足于歷史視角,盡可能全面地梳理西藏現存軍事文化遺產,并對其現狀進行分析研究。

一、西藏軍事文化遺產資源概況

據統計,西藏自治區主要軍事文化遺產共有62 處,其中,昌都市最多,有13 處;山南市和林芝市其次,各有12 處;日喀則市次之,有10 處;拉薩市有8 處;那曲市和阿里地區最少,分別有4 處和3 處。

西藏各地市主要軍事文化遺產數量統計顯示,西藏地區軍事文化遺產在地域分布上呈現“既分散又聚集”的特征。從芒康到亞東,再到噶爾,從鄉村到城市,軍事文化遺產星羅棋布,幾乎遍及西藏地區各個角落,遍布西藏地區每個地市。軍事文化遺產雖然地域分布廣闊,卻相對聚集于昌都市、山南市、林芝市、日喀則市和拉薩市。

究其原因,那曲和阿里地區平均海拔4000 米以上,自然環境相對惡劣,因此自古以來便人煙稀少、不宜居住,軍事活動相對比較匱乏。而拉薩、山南、日喀則等地市自古以來就屬于衛藏地區核心地帶,自然環境相對優良,相對適合人類居住。此外,這里是西藏古文明的發祥地,是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西藏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動大多發生在這個區域,因此軍事活動相對較多。

發生在昌都地區的昌都戰役,更是爭取西藏和平解放的關鍵環節。為掃清進軍西藏的障礙,爭取西藏和平解放,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軍區根據中共中央指示,于1950年10月發起昌都戰役,勝利打開了人民軍隊進藏的門戶,粉碎了帝國主義及西藏上層反動統治分子企圖以軍事力量阻止人民軍隊解放西藏的迷夢,加速了西藏統治集團的分化,為和平解放西藏創造了有利條件。

從歷史時期分布來看,西藏地區1840年之前的封建社會軍事遺存多達12 處,其中元代遺址7 處,明代遺址2 處,清代遺址3 處。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1919)遺址4 處,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1949)遺存0 處,新中國成立后(1949年至今)最多,有46 處。

值得注意的是,1840年之前的軍事遺存中,元代的最多,超過了明清兩個時期。這有著深厚的歷史原因:蒙古、元朝時期西藏地方結束了混戰與分裂的局面,正式納入中央王朝的統治之下。而元代統治者十分重視對西藏地區的行政管理,除了先后于中央設立宣政院和在西藏地方設置烏思藏宣慰使司、十三萬戶,以有效地統治西藏外,還專門派出西平王奧魯赤出鎮西藏。①參見沈衛榮:《元朝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統治》,《歷史研究》1988年第3 期。此外,元朝中央政府在吐蕃地方“括戶、置驛、征兵、征稅、駐軍并建立起一整套完備的行政體制與制度”②張云:《元代吐蕃地方行政體制研究》,南京大學博士論文,1993年,導言,第1 頁。,因此留下了較多軍事文化遺產。

西藏各時期軍事文化遺產中,以新中國成立后數量為最多。究其原因,當然與西藏和平解放這一西藏歷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有關。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正式簽訂《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最終實現西藏和平解放。在此之前,中央人民政府為和平解放西藏,采用了“軍事與政治并用,以政治為優先,在進軍西藏中形成爭取和平解放西藏和籌劃實施昌都戰役兩條主線”③宋月紅:《爭取和平解放西藏與昌都戰役問題研究》,《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1年第2 期。的方針。而西藏和平解放之后,在毛澤東的指導下,又建立起了承擔西藏工作的領導機關和責任機關,并部署入藏部隊進駐國防要點和交通要道。④張皓:《毛澤東與西藏和平解放的前前后后》,《黨的文獻》2020年第2 期。

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的重要政治軍事活動,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軍事文化遺產資源。例如,與第18 軍進藏平叛、解放百萬農奴等歷史相關的,就有中央人民政府駐藏代表樓舊址、波密縣委紅樓、波密易貢鄉將軍樓、阿里“英雄先遣連”舊址、昌都解放委員會辦公舊址、第18 軍軍部舊址等。

二、西藏主要軍事文化遺產資源類型

西藏軍事文化遺產資源總量雖然不大,但類型豐富、意義重大。具體主要包括5 種類型:

一是見證西藏悠久歷史的古代軍事遺跡。如昌都市的森格宗宗府遺址,山南市的羊孜頗章宮殿遺址、當巴宗宗府遺址、格西碉樓遺址,日喀則市的聶拉木碉樓群遺址等。這些遺址在整體布局上,普遍具有明顯的軍事防御特點。

二是反映西藏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的遺址。如日喀則市的江孜宗山抗英遺址、抗英戰場遺址、乃寧曲德抗英遺址、曲米辛古遺址等。其中,江孜宗山抗英遺址,位于日喀則市江孜鎮。清光緒三十年(1904),英國遠征軍首領榮赫鵬率英軍入侵西藏,抵達江孜時,遭到江孜軍民的沉重打擊。江孜宗山上現存炮臺遺址、江孜宗本府議事廳,并設有抗英戰爭紀念展覽等。該遺址于196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西藏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三是為和平解放西藏、建設西藏和捍衛國家領土主權而英勇犧牲的烈士的陵園。如拉薩市的西郊烈士公墓、山南市的山南烈士陵園、林芝市的沙馬烈士陵園、昌都市的貢覺烈士陵園、阿里地區的獅泉河烈士陵園等。其中,山南烈士陵園,位于山南市乃東縣澤當鎮,是西藏境內規模最大,資料數量最多、保存最為完整的烈士陵園。陵區主要由紀念館、紀念碑和墓區三部分組成。陵區內安葬著在和平解放西藏、平息叛亂、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和西藏建設事業中犧牲的781 位烈士。

四是見證西藏和平解放、社會改革發展的舊址。如拉薩市的中央人民政府駐藏代表辦公處舊址、那曲市的第18 軍瞭望臺、林芝市的波密縣委紅樓、昌都市的崗托第18 軍軍營舊址、阿里地區的中共西藏阿里地區分工委遺址等。其中,崗托第18 軍軍營舊址,位于昌都市江達縣崗托鎮紅旗廣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 軍先遣部隊在金沙江邊的崗托村打響了西藏解放的第一槍,拉開了西藏和平解放的序幕。在崗托第18 軍軍營舊址上,昌都市、江達縣政府和有關部門根據當年第18 軍在當地駐扎情況,復原了相關場景。

五是為西藏解放和建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人物紀念遺跡。如拉薩市的譚冠三紀念園、山南市的對印自衛反擊戰前線指揮部舊址和張貴榮烈士紀念碑、林芝市的易貢將軍樓等。其中,易貢將軍樓,位于林芝市波密縣易貢鄉茶廠內,原為第18 軍軍長、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進藏途中的辦公用地及住所,其后先后作為波密工委及昌都地委、行署的辦公樓。

本文所統計的西藏地區各地(市)62 處主要軍事文化遺產基本情況,具體包括遺產名稱、形成時間、現存地址以及基本情況等信息(詳見附表)。

三、對發揮軍事文化遺產時代功能的幾點思考

數千年間凝聚的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軍事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人民軍隊在近95年鐵血征程中打造的紅色文化,是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文化中的軍事文化在新時代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發揮這些功能和作用,對于傳承和弘揚偉大的革命精神具有推動作用。

一是發揮軍事文化遺產的紀念功能。軍事文化遺產是時間的凝聚、社會的縮影、歷史的見證。其中,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文化遺產承載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的奮斗足跡,記錄著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是有形或無形的紅色豐碑,可視可聽可歌可頌。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孕育了彪炳史冊的偉大革命精神。參觀革命遺址、憑吊烈士陵墓、觀看紅色展覽、聆聽紅色故事,既是對革命歷史的緬懷、對革命先輩的紀念,又是接受偉大革命精神的熏陶,從革命先輩事跡中汲取奮進動力。

二是發揮軍事文化遺產的教育功能?!皻v史,往往在經過時間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①習近平:《古田會議奠基的我軍政治工作對我軍生存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論中國共產黨歷史》,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第97 頁。;精神,總是在歷經風霜考驗后可以變得愈發耀眼。革命先輩以其可歌可泣的奮斗歷程、革命事跡、戰斗精神,為我們留下了一部部感人至深的生動教材。我們要充分發揮文化遺產的教育功能,用紅色文化滋養初心,不斷提升黨性修養,鞏固和升華理想信念。

三是發揮軍事文化遺產的社會功能。軍事文化遺產大多具有旅游開發,尤其是“紅色旅游”開發的優勢,這不僅可以提升遺產所在地的影響力,更能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推動實現精神文化財富向經濟財富的轉化,從而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良性循環之路。

“軍事是政治的延伸,文化是歷史的積淀,遺產是先輩的饋贈”②張云、張廣宇、韓洪泉:《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文化遺產》,前言,第4 頁。。遺產連著歷史,現實系著未來。我們在了解一處處、一件件軍事文化遺產所反映的政治、歷史大背景的同時,也深深感受到它們背后所承載的那一段段或恢宏遼闊或慷慨悲壯的歷史畫卷,從而讓我們獲取知識、受到教育和堅定信念。

附:西藏自治區各地(市)主要軍事文化遺產資源基本情況統計表①該表依據以下資料統計:國家文物局主編:《中國文物地圖集·西藏自治區分冊》,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年;張云、張廣宇、韓洪泉:《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文化遺產》,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7年;楊昆、高依晴、余正軍:《資源視角下的西藏紅色旅游開發策略探析》,《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1 期;毛俊龍:《“老西藏”精神:新時代固邊穩藏的磅礴偉力》,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主辦優秀教案頻道,2021年9月15日;戴凡:《傳承紅色基因 汲取強軍力量》,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主辦《學習研究》,2021年7月20日;次仁巴珠:《對西藏大力發展紅色文化旅游的幾點思考》,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主辦《學習研究》,2019年7月17日;央金曲珍:《論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長江叢刊·理論研究》2017年第15 期;《他們的名字值得永遠銘記》,《解放軍報》2021年9月2日;王曉華:《新時代少數民族國防教育研究與思考》,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主辦《學習研究》,2020年6月30日;謝敏川:《學老西藏紅色基因 做新時代革命軍人》,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主辦《學習研究》,2021年6月30日;白衛星:《亟待認定保護軍事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基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年歷史視角引發的思考》,《企業家日報》2017年10月20日;譚云勤、章芬:《加快西藏全域旅游發展的對策思考:以山南發展全域旅游為例》,《西藏發展論壇》2018年第5 期;趙叢蒼、張朝:《軍事文化遺產的價值闡釋》,《文物春秋》2020年第3 期;扎丹:《淺析西藏山南紅色文化開發利用對策》,《文化產業》2020年第32 期;強國鋒、王國新、邵榮華:《西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現狀分析》,《西藏發展論壇》2016年第4 期;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黨校區情研究中心:《西藏紅色基因與傳承》,《新西藏》2019年第8 期;邢永民:《西藏紅色旅游的發展進程、現狀及其特征分析》,《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3 期;余正軍、楊昆:《西藏紅色旅游開發對策研究》,《城市旅游規劃》2019年7月下半月刊;丁翠翠、圖登克珠:《西藏紅色旅游資源分布與開發對策研究》,《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4 期;陳樸、楊麗:《西藏紅色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的調查報告》,《西藏發展論壇》2019年第6 期;牛燕軍:《運用西藏紅色文化資源 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3 期;李旭:《作為文化遺產的革命軍事遺存——評〈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文化遺產〉》,《軍事歷史研究》2007年第2 期,等。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猜你喜歡
昌都遺址軍事
神秘的地下遺址
考古學家怎樣發現遺址?
遼上京遺址
論昌都“卓舞”音樂特征
昌都市灌溉地麥類作物增產栽培技術
昌都最冷月和最熱月氣溫變化特征
劉家莊遺址的跌宕發掘
軍事幽默:局
軍事
軍事幽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