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少數民族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化機制

2022-11-22 16:41祖力亞提司馬義蔣文靜
關鍵詞:內化共同體符號

祖力亞提·司馬義 蔣文靜

(新疆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必須具備一種維系民族國家發展和存續的內在意識作為思想和價值引領。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深入的當下,黨和國家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代要求。建黨百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中再次申明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1]??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僅為新時代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為少數民族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少數民族青少年是未來奮斗在民族地區一線、促進民族大團結的重要人才資源。通過研究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化機制,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對于根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一、少數民族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化的學理分析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一種意識形態,要使其內化為少數民族青少年的價值觀念,外化為行為實踐,必然要遵循意識從接受到吸收、生成到鞏固、自覺認同到自覺實踐的邏輯和規律,而這一個連續的心理發展變化,就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化機制。

1.內化的概念闡釋?!皟然笔?0世紀初涂爾干首次提出的概念,主要用以闡釋社會價值觀向個體意識的轉化,也就是個體在交往中通過模仿、學習、實踐、言語等方式,將意識形態等諸多抽象或現實的因素轉化為個體的主觀映像,使之產生內在思想意識的過程。除社會學外,心理學也關注和研究內化的過程。皮亞杰認為內化是個體認知結構經過同化、順應、平衡,促成思維不斷發展的過程;布魯姆則強調“內化是把某種東西結合進心理或身體之中去;把另一些個人或社會觀念、實際做法、標準或價值觀,作為自己的觀念、實際做法或價值觀”[2]。由此可見,我們可以將內化理解為個體通過學習或實踐,將外在知識、觀念、態度等轉化為個體內在知識、觀念、態度的過程,“內化即對象的心理化,實踐行為的意識化,實體的主體化,也是心理的對象化”[3]。

作為各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和精神理念,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化也不例外。從本質上說,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化就是在內外因素影響下個體所形成的關于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目標的總的看法和觀點,是在一系列引導、教育和宣傳下,少數民族青少年接受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含義、內容和意義,并將其內在的價值理念或行為規范等轉變為個體自身信念和行為的過程,是共同體意識從被動接受到主動認同再到自覺實踐的知情意行的轉變過程,最終實現外在價值與內在價值的統一。而機制主要是揭示系統結構中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運行原理,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從內化的本質可以推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化機制是少數民族青少年由外向內逐漸接受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認識、情感、意志和行為元素相互作用推動著意識“入腦入心”。

2.少數民族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化機制的相關研究。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首次提出“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表述就成為學界高度關注的熱點話題,除民族學、政治學、教育學等研究視角外,心理學也是不容忽視的視角。如青覺、趙超認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人們對中華民族客觀存在的一系列認知、情感、態度等心理活動過程的總和,是經外部信息輸入大腦并在加工后完成轉化輸出的系統過程[4]。嚴慶則從本體和意識視角開展研究,指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本體的認知和反映,是對共同體形成的自覺認同和主動歸屬[5]。以上研究都是從心理學的宏觀層面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行闡釋的,研究對象多側重于大學生,而以少數民族青少年為研究對象的成果還不多,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化角度系統分析的研究非常少。鑒于此,本文根據內化的相關理論和少數民族青少年的心理發展規律,嘗試從心理學的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四個方面,分析少數民族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化機制,并進一步闡釋鑄牢少數民族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路向,使少數民族青少年真正將其根植于心靈深處,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少數民族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化機制

從整體考量探究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化機制,有助于我們把握認知、情感、意志、行為漸次推進和整體聯動的集成性內在系統。少數民族青少年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熟悉認知、情感生成、價值觀共享、行為實現,無疑成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化過程運演的起點、關鍵點、突破點和落腳點,在關系上表征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化系統中各要素之間的有序互動、協調推進、逐級演化。

1.符號認知: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始基。認知是人們獲取和處理信息的過程,依賴于知覺、記憶、思維、學習等心理活動,是在感知中不斷生發的。認知經歷了意識的信息化輸入,被主體所接受,并在頭腦中進行加工處理,從而獲得較為穩定的認識或印象。少數民族青少年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知可體現為對中華民族歷史事實、現實狀況及未來發展方向的認識和理解,只有在認識中華民族是一個“實體”存在后,少數民族青少年才會自覺地生發出相應的情感和行動。作為一種集體認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對中華民族實體的客觀反映,是一個抽象而復雜的概念,對其的感知和理解要借助象征符號。一套系統的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知識體系和行為規范符號,就是用中華民族“具體的媒介物表示某種特殊的意義”[6],并由象征符號組成的知識圖式“感知和理解世界”[7],主體能通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知識表征認識共同體意識的本質屬性。中華民族在漫長發展歷程中,產生了一些固定的、具有代表性的象征符號,如山川、河流、建筑物等地理符號,神話史詩、語言文字、藝術作品等文化符號,重大歷史事件、代表性歷史人物等歷史符號,儀式慶典、傳統節日、民風民俗等生活符號。這些符號作為中華民族歷史記憶網中最小的“單位”,是中華民族意識的凝練和具象化表現,對進一步塑造少數民族青少年的中華民族集體記憶和情感認同有重要作用。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體系化的認知,但囿于少數民族青少年文化習俗、生活地域等差異,其在生活中接觸形成的感性經驗具有選擇性、碎片化的特征,難以全然轉變為系統化的知識體系。由此,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知除了在象征符號的感知中生成外,還需要整合為系統的集體記憶。集體記憶是社會學家哈布瓦赫在涂爾干“集體意識”的基礎上提出的,他認為集體記憶是人們在交往互動中以現代性敘事方式再現事件,潛移默化地影響群眾的集體記憶,是“一個特定社會群體之成員共享往事的過程和結果”[8]?!耙粋€族群,常以共同的儀式來定期或不定期地強化集體記憶,或以建立永久性的實質紀念物來維持集體記憶?!盵9]中華民族集體記憶的形成和強化,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象征符號的系統認知,正是立足于“共同的歷史傳統、習俗規范以及無數的集體記憶”[10],才能在追溯民族的起源和歷史流變中,維持各民族成員共有的中華民族意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得以彰顯。

2.情感認同:激發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共鳴。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過程中,情感是認知內化為堅定信念的必經階段。認知通過理解、記憶和接受過程將外在的知識納入到主體的認知結構中,但認知階段主體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識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象層面,很難將其內化為主體內在穩定的、有傾向性的情感。情感是心理學較為關注的詞語,主要指“個體對客觀事物所持有的比較穩定的、深刻的、具有社會意義的態度體驗及相應的行為反應”[11],能對個體的行為起著重要的刺激和調劑作用,影響著主體認知過程和其他心理過程的強度和傾向性。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情感認同是伴隨著認識而產生的內心體驗,依賴于主體對情境的感受,及情境事件與主體聯系的緊密程度,主要表現為少數民族青少年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歸屬感,在情感認同生成中有兩個重要的要素----情境和體驗。情境是情感生成的場域,能用以還原知識產生的環境,為主體提供一個心理或實踐層面的親歷場域,使主體主動接受知識、生成意義,實現主體與知識的相融合,并在情境的互動中激發情感上的共鳴;而體驗則是對情境的感知,是“主體把自身當作客體,從而獲得關于客體的感性信息的一種感知方式”[12],是一種對自身情感和情緒的內在感受。體驗可使參與主體依照特定的目的或者目標,在一定的情境中,基于集體記憶親歷產生內心情緒或感受,鞏固、深化和引導主體情感的走向,是情感形成的關鍵環節。進一步說,情感體驗能形成“人對情緒或情感狀態的自我感受”[13],是情感形成的出發點和歸結點。少數民族青少年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情感是個體在經歷社會現實或體驗實踐活動后,產生的一種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心理體驗,在意識層面主要表現為個體對客觀現實的一種主觀反映。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蘊含的積極情感,表現為少數民族青少年對中華民族強烈的認同,對國家無私奉獻的感情,對其他民族成員的接受和認同,這種情感能夠凝聚中華民族內部成員的意識,促使他們產生自覺傳承和保護中華文化,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對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而言,積極的情感與中華民族文化、利益和命運緊密相連,是各民族成員應該堅守和樹立的正確價值取向和意識形態。為此,在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情感認同引導中,需要通過情境教育方式,喚起少數民族青少年的中華民族集體記憶,生發對中華民族正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進而自發地形成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3.價值理性: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想信念。意志是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想信念的重要保障,關乎著少數民族青少年情感的穩固性和自覺行為的發生。意志是個體在情感影響下產生的有意識、有目的自覺意識,它能根據目的調節支配自身的行動,以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傾向。作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化的組成部分,意志能將認知、情感和行為有機統一起來。相較于其他的心理因素,意志具有較強的穩定性、指向性、確定性及目的性,能維系著個體處于一個較為穩定的心理狀態。主體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主要來自價值理性的支撐,價值理性作為意志的內核,是“令人向往的某些狀態、對象、目標或行為,它超越具體情景而存在,可作為在一系列行為方式中進行判斷和選擇的標準”[14]。價值理性是經由個體在情境體驗后不斷反思中形成的內在價值判斷和自覺意志,體現著個體對主流意識或核心價值觀的自覺認同,使個體自覺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積極進取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是多民族國家,要將各民族的意志和精神凝聚起來,必須要有一套適應民族國家發展和維護正常社會秩序的價值系統。對我國而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理性精華[15]。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 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盵16]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種各民族成員共有的價值共識,是各族成員在中華民族情感和價值理性基礎上,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形成的一系列各民族成員自愿信奉和遵守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是各民族成員共同體意識自覺內化的重要支撐。為此,核心價值觀能給少數民族青少年以秩序感和方向性,能引導他們的認知方向及行為規范,使之沿著中華民族共同體所要求的方向前進,同時核心價值觀也為少數民族青少年的價值判斷提供了意義感,強化他們認同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意志,并將其轉化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實際行動。

4.自覺實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歸宿。對少數民族青少年價值觀的引領還要通過實踐將價值觀外化為自覺行為,也就是從理性觀念回到用觀念指導實踐的過程,即自覺實踐。作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知、情、意的延伸環節,實踐是主觀認識、情感等與客觀現實聯系的中介和橋梁,是價值理性的最終目的和歸宿,其能將個體內在的價值觀轉變為外在行為。所以說,自覺實踐是意識外化的過程,就是通過行為導向、激發行為動機、啟發行為自覺,同時鞏固情感和意志,并將內化于心的價值理念外化為社會生活中的實踐行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國家意志的高度凝練,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思維意識和價值理性,這一意識的外化就是將各民族成員的中華民族情感、民族規范、價值觀等自主自覺地轉化為特定的行為活動和方式,使各民族成員的行為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目標趨于一致。

具體到少數民族青少年群體,他們的中華民族歸屬感、認同感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呈現螺旋式的發展趨勢。在復雜多變的現實矛盾和多元價值觀念的沖突中,唯有實踐能夠檢驗情感和意志的堅定性,少數民族青少年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鞏固和升華。在意志基礎上生成的自覺實踐,可以深化少數民族青少年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體驗和認識,能檢驗和調節少數民族青少年的認識偏差,糾正他們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認知錯誤,進而樹立牢固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為此,少數民族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自覺實踐需要以核心價值觀為引導,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既要發揮政府、社會、學校教育對少數民族青少年的思想實踐教育,同時也要引導少數民族青少年參與社會實踐,這樣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由他律向自律轉化。

三、少數民族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化的實踐路向

1.以符號為媒介,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解力。從現實來看,我國少數民族青少年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知需要進一步深化,在集體記憶的代際傳遞中,需要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華民族歷史文化記憶對于國家穩定、中華民族大團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意義和價值所在。要深刻領會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涵和實質,做到真知真懂、真信真用,需要在中華民族共同體符號“象征的再生產”[17]之上,構建一套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形象的象征符號系統,通過再現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集體記憶,增強少數民族青少年對“中華民族一體”過去、當下和未來的認知。

首先,提煉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符號,強化“我們”的集體記憶。中華民族的文化與歷史符號作為民族集體記憶中的核心要素,體現著各民族共創中華的歷史,內蘊著各民族沉淀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各民族共享的語言文字、政治符號、儀式慶典、節日等文化符號,連同彰顯各民族共創中華的歷史節點、代表人物、地理位置等歷史符號,反映著中華文化與各民族文化是血脈相連的共同體,呈現出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的歷史記憶。這些象征符號和集體記憶共同鍛造著少數民族青少年的心理和身份認同意識,影響著他們對中華民族“我們”這一共同體的記憶深度和層次,是集體情感產生的前提。

其次,樹立中華民族優秀人物符號,弘揚“我們要做什么”的責任使命。象征符號不僅要展現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還需立足當下明確時代賦予少數民族青少年的使命意識,而中華民族優秀人物符號中彰顯的品質和毅力,成為傳遞“我們要做什么”的重要載體。中華民族優秀人物及其相關事跡昭示著新時代少數民族青少年應具備的責任擔當精神,為他們樹立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的認知提供了良好契機。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一種象征符號,不僅是各民族群眾思想表達的工具,也具有文化和價值導向的功能。要推廣和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并以此為橋梁加強不同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使少數民族青少年快速融入社會發展,同時也使少數民族青少年通過語言文字教育習得中華文化的精髓。

2.以情感認同為導向,提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同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應該關注少數民族青少年的情感需要,并在特定的情境中,通過體驗式教育滿足他們的情感需要,激發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首先,關注情感需求,塑造情感內核。情感需要是產生情感認同的內在動機。關注少數民族青少年的情感需要,使其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契合,以此塑造中華民族情感的內在支持。當今少數民族青少年較為關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歷史文化傳承及社會時事熱點,教育者需要將他們關注的焦點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范疇,在社會、教育、網絡等情境中給予回應,以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和情感走向。

其次,突出個體“在場性”,增強情感體驗。創設情境要注重少數民族青少年的“當事人”身份,使他們的體驗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知識圖式對接,以認識、消化和吸收情境所表達的情感,增強情境中“中華民族一體”情感的領悟和浸潤。

最后,創設集體場域,引導個體情感向共同情感升華。中華民族的集體情感是每一位少數民族青少年中華民族情感匯聚和融合的結果,是一種主體間意識,需要在多主體參與的集體場域中加以引導。利用社會、學校、家庭、班級、博物館等場域講好“民族團結一家親”故事,少數民族青少年可以在集體場域中,感知共同的中華民族情感,以此引導少數民族青少年的個體情感向更大的“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情感邁進,助力他們中華民族情感的升華和正確民族國家觀的構建。

3.以價值理性為內核,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生力。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觀念是少數民族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的關鍵環節。鑄牢少數民族青少年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以核心價值觀為引導。

首先,兼收并蓄,突出價值共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根基和個體國民性形成的最深層的依據,是少數民族青少年價值觀產生的重要基礎。在少數民族青少年價值觀教育中要萃取少數民族優秀文化與中華文化的共性價值,以文化為媒介加深少數民族青少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接受。例如,揭示和發掘少數民族文化發展歷史中彰顯誠信、公正、友善等特質和少數民族文化作品中體現愛國、敬業等精神,在新時代背景下賦予其新的內涵,使少數民族文化中的精神內核和價值理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在文化傳承中將核心價值觀根植于少數民族青少年的內心,成為他們自覺奉行和遵守的共同價值。

其次,廣泛宣傳,凝聚價值共識。利用主流媒體平臺,融入少數民族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文藝、時尚的元素,打造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音作品,廣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突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各民族和諧交往的互嵌社會和中華兒女對國家的責任擔當,以此凝聚價值共識,并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于少數民族青少年的心靈深處,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方式。

最后,引導反思,鞏固價值認同。反思是價值認同開始內化為自覺意識的產物,因而要注重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入現實的生活世界,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準繩調節理性自我和現實自我的關系,在反思中詮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追求和自覺品格,以便更好地鞏固和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信念。

4.以行為自律為目標,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踐行力。少數民族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自覺實踐需要以價值觀為引導,堅持思想意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首先,立足現實生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政府建設、社會發展、文化進步的具體活動中,搭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活動平臺,利用典禮節慶等活動進行宣傳,潛移默化地引導少數民族青少年從身邊的事情做起,逐漸養成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領下的良好行為。

其次,形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輿論氛圍。社會輿論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推動力量,能引導少數民族青少年堅守或改變自身的行為。為此,我們要激勵和宣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優秀成員和先進事跡,為其他成員樹立學習和參照的榜樣,以形成正確輿論導向和社會氛圍。

最后,培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自律行為?!白月傻闹黧w是對自己思想和行為負責的主體”[18],少數民族青少年要培養自律行為就要在學習生活中不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反省,這樣才能實現由他律向自律轉化,真正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落到實處,在沒有外在約束和監督之下也能堅定價值追求,自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猜你喜歡
內化共同體符號
《覺醒》與《大地》中的共同體觀照
紅色旅游地文化氛圍生產與旅游者價值觀內化關系研究
愛的共同體
讓閱讀更方便的小符號
論《飛越大西洋》中的共同體書寫
思辨:兒童哲學促學生道德內化的教學實踐
德魯大叔內化營銷勝過廣告
加減運算符號的由來
草繩和奇怪的符號
中國符號,太美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