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

2022-11-22 16:41
關鍵詞:共同體中華中華民族

焦 敏

(武漢科技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5)

2021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在各族干部群眾中深入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盵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精髓和主干,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財富,也是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價值共識以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的精神文化基礎。

就學校教育而言,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是指以學生為教育對象,培養其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價值認知,不斷增進其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在此基礎上將愛國情感轉化為愛國行為,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并從維護中華民族共同體利益的角度去思考、解決現實問題的全員、全程、全方位的教育實踐活動[2]。高校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必須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力量,尤其要深入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實踐路徑。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價值邏輯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的包容性和凝聚力,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不竭源泉和豐厚寶藏,能夠夯實高校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文化根基,增強高校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感召力。

1.有助于夯實高校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文化根基。一是有利于培養文化思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離不開文化的熏陶與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把中華各族兒女緊緊凝聚在一起的文化紐帶。因此,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創造、核心理念、鮮明特色,有助于培養大學生文化思維,深化對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黨的民族政策的理解,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入腦入心。二是有利于深化文化內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價值觀念、倫理原則、審美風尚和傳統美德,通過對其價值理念的挖掘和闡釋,可以引導大學生深刻認識我國各民族團結互助的歷史傳統和文化根基,更好地幫助大學生將民族團結理念內化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外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下堅實的根基。三是有利于促進文化交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從各民族價值共識入手, 正確認識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促進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交融,從而加強中華文化認同。高校通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有、共賞、共享、共傳,深刻認識到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認同的思想文化基礎,進一步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有助于提升高校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感召力。一是有利于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爸腥A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和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更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盵3]高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能夠促進大學生深入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價值和重要作用,深刻理解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關系,提升大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從文化的維度激發大學生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知與認同。二是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參與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立足于鄉土環境,植根于社會生產生活本身,是各族人民生活經驗和生活智慧的結晶。高校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構各族大學生熟悉并易于接受的文化環境,深入挖掘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延續精神血脈等方面的思想價值及現實意義,有助于大學生加深對中華民族共有文化的認識與理解,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實效。三是有利于加強大學生認知引導。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把握民族問題、民族關系,是高校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重點工作。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各民族之間的聯系與交往更加密切,我國民族問題和民族關系面臨新的情況和新的挑戰,需要我們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完善理論的思想內涵和思想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盵4]高校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需要深入挖掘闡發儒家文化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大一統”觀念、“和合文化”等內容的價值,更好地引領大學生的思想觀念。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存在的不足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關鍵,是要找到兩者融合的“契合點”。當前,高校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無論是從深度還是從廣度上看,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1.從理論體系構建而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學理支撐有待加強。一是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理論體系研究需要完善,特別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交融性與一致性研究還有待提升,高校在篩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相關的教育內容或教育元素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更好地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研究需要拓展?!叭谌搿辈皇嵌叩摹吧怖墶被颉盃繌娊M合”, 也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整體替代”或“全面消解”, 而是二者之間的有機融合、共生共長[5]。當前,高校對二者融入的機制、方法、路徑等理論分析和學理闡釋不夠,二者之間尚未真正實現有效銜接。三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研究需要多措并舉,與時俱進,持續深化。在課程資源整合、教學內容選擇、問題設計等教育實踐中,如何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時代精神,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踐解讀有待加強。

2.從教師教育教學而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實效性有待進一步加強。一是部分教師缺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相融合的知識結構。部分教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理解、學習研究不夠深入,實際教學中缺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文化自覺與自信,存在少講、繞著講或不講等傾向。二是部分教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發掘不深,在引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學時,不能深入理解其實質內涵,難以較好發揮教育的實際作用。三是部分教師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規律提煉總結不夠,對大學生感知、理解、接受和踐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在機理研究不夠,無法精準挖掘與之相契合的傳統文化元素,從而影響教育教學效果。

3.從學生認知特點而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實踐層面還存在一些障礙。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全面了解和深刻認知,是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的基礎,也是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前提。從現有的教育實踐來看,部分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代價值認識不夠,一定程度上影響教育的實際效果。一是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網絡化的時代背景下,部分大學生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興趣不濃,甚至缺乏學習認知的主動性和踐行的自覺性。二是受社會轉型過程中傳統文化遭遇巨大沖擊等社會環境影響,再加上高校各種教育資源的配置、教育內容規劃等方面原因,存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內容較少、所占比重不高等問題。部分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距離感和陌生感,存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匱乏、認同感淡化等問題[6]。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工作的實施過程存在銜接困難。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實踐路徑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實踐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要想讓大學生能夠在思想上理解、在心理上認同、在實踐中踐行,需要高校結合實際,找準兩者間的結合點。

1.注重課程教育,筑牢主陣地。課程教育是高校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主要陣地,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重要渠道,高校需要結合實際精心設計,創新推動。在課程教育中最為關鍵的是提升教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這是推動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內容融合的重要保障。在此基礎上,需要進一步推動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有針對性地設置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價值意義、地位作用等,使各民族大學生深刻認識和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什么;講清楚中華各民族傳統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貢獻;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需要各民族大學生意識到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需要不斷發揮文化主體意識和創新意識,充分認識到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二是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方法。主要是尋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結合點,圍繞大學生所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開設專題講座,開展專題討論。通過挖掘和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深層價值理念,釋疑解惑,讓大學生在自主學習研究的基礎上加深理解;通過現場展演或模擬場景形式,讓大學生在情境互動體驗過程中增進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理解。三是有針對性地開設輔助教學。結合學校、學生實際,開設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選修課或精品視頻公開課,充分運用學生互動社區、主題教育網站和“兩微一端”等網絡新媒體,為學生提供豐富選擇。

2.推進載體創新,打通主動脈。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更多地融入大學生學習生活,讓大學生充分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和滋養,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自覺形成各民族和諧相處的團結氛圍,高校必須注重載體的創新。一是活動載體創新。找準學生的興趣點和關注點,通過組織學生舉辦圖片展、讀書會、影視鑒賞等活動,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演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他們在審美體驗與境界提升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推動各民族學生交往交流交融。對活動的選擇應重點考慮幾個方面的因素:第一,要從各民族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符合其年齡、心理、認識特點;第二,要能吸引各民族學生的廣泛參與,讓學生能看得懂、想得明白、覺得有道理;第三,要能引發學生領悟,引起學生共鳴,自覺進行自主性學習和體悟性理解。二是組織載體創新。高校學生組織載體具有嚴密性、綜合性、群眾性等特點,而且學生的參與度、積極性都很高。高校要鼓勵并扶持建立以研究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目標、多民族學生共同參與的學生社團,通過自主學習、交流、探究,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揚和傳承。三是直觀載體創新。直觀載體因其具有較強的貼近性和親和力,可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高??梢詣摻ㄖ腥A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素材庫,選擇其中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相關的素材進行設計,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微視頻、微課、微信等形式,利用新媒體傳播平臺輻射和傳播,提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與參與的積極性。

3.突出實踐體驗,唱響主旋律。社會實踐活動是課堂學習的延伸和拓展,是大學生深化專業認知、提升自我閱歷、鍛煉實際能力的重要途徑。高校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不能脫離實踐,局限于抽象的理論知識講述,而應該注意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使大學生在提升理論素養的同時聯系社會實際,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理論。這與高校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所要達到的目標是一致的。通過兩者的有效銜接,可以實現彼此相互促進。一是建立社會實踐基地和教育實踐基地,組織大學生開展研學、宣講、支教等實踐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二是組織開展文化尋根活動,引導大學生到歷史文化博物館、紅色教育基地、紀念館、故居舊址,尋訪文化經典和感人事跡,讓大學生明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源流,在真情實感的體驗過程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力量。三是組織開展以“中華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為主題的調研實踐活動,引導大學生深入生活,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全面、系統的調查研究,加深對傳統文化在民族延續和傳承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四是注重利用重要時間節點和重大事件開展教育活動。如利用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慶假日宣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使大學生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信仰和民族精神的根基, 引導大學生在實踐中提升中華文化自信;利用七一建黨節、國慶節、國家公祭日、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等重大節日和紀念日引導學生銘記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厚植愛國情懷;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家國情懷、社會關懷、人格修養等內容,使大學生充分認識到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力量,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4.堅持問題導向,回應學生關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盵7]高校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要深入到問題的細節并給予正確解答,才能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藏著解決時代難題的重要啟示,能為高校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提供破解難題和困境的鑰匙。一是整合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內容,概括提煉出核心內容,進而轉化成問題模式,比如對于共同性和差異性、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意識、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等關系問題,可以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對其進行理性闡釋和分析。二是對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中涉及理論、政策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內容,要找準學生在接受認同過程中的難點問題,啟發學生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智慧去學習和理解。三是對各民族學生在共同學習、生活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思想、觀念中的疑問和困惑,要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髓、經典案例予以解釋和疏導??傊?,通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智慧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大學生活學活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中華文化認同,從而進一步鑄牢大學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猜你喜歡
共同體中華中華民族
《覺醒》與《大地》中的共同體觀照
愛的共同體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哪項世界遺產被 譽為“中華民族不 屈的脊梁”
論《飛越大西洋》中的共同體書寫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努力樹立中華民族的文化信仰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