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力生長”課堂:內涵、價值及要素
——以小學數學學科為例

2023-01-11 08:17季仕健
中小學教師培訓 2022年5期
關鍵詞:學力數學知識生長

季仕健

(建湖縣湖陽路小學, 江蘇 建湖 224700)

課堂,是教師思想落地的地方,也是學生學力得到生長、核心素養得以培育的場所。教師唯有深化課堂教學變革,優化課堂教學范式,轉變育人方式,才能真正實現學生學力的生長和素養的提升,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對于課堂,中外學者一直沒有停止過研究。日本學者佐藤學提倡“學為中心”,美國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學”,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倡導“教學做合一”,葉圣陶倡導“教是為了不教”……包括現在一線教師構建的“問題驅動課堂”“助學課堂”“本真課堂”“立學課堂”“智慧數學課堂”等,無不反映著教育工作者竭力構建新的課堂教學范式,通過“數學育人”來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逐漸形成有助于學生終身發展及社會發展所需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為適應當下時代背景,筆者嘗試構建“學力生長”課堂,試圖通過課堂主陣地,培養學生在當下和未來學習中所具有的基本學力,努力使學生真正成為終身學習者。

一、內涵辨析:什么是“學力生長”課堂

數學學力可以理解為,學生通過接受數學學科的學校教學所獲得的數學知識、相關的數學技能以及伴隨的情意[1];或理解為小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積極的情感體驗,包括后續數學學習所必需的核心學科知識與學科能力,未來學習和工作所必需的高階學習能力、多元思維方式及相應的意識[2]。從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的角度看,《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的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這四個目標,就是小學生數學學力的綜合反映[3]。

“生長”是一種教育隱喻,是對課堂美好愿景的描繪。其根源可追溯到杜威的“教育,就是要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我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應當培植生活力,使學生向上長”,其隱喻都是“教育即生長”的意思。

從學習內容來看,“學力生長”課堂,學生生長的不僅是數學知識、能力、方法,更是學科素養(會思考、會研究、會學習)和數學氣質,最終實現為兒童“終身學習”與“終身精神成長”奠基。

從學習過程來看,“學力生長”課堂,不滿足于傳統教學的“教下去”,更多的是學生是否已經真正地“學起來”。教師要引領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

從教師角色來看,“學力生長”課堂,教師不僅是數學知識的傳播者,學生數學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更是教會學生“怎樣學習和怎樣思考”的“啟蒙者”和“點燈人”。課堂上教師關注學生的生長,靈活應對生成,和學生互動對話,教師也獲得智慧生長。

從教學方法來看,“學力生長”課堂,教師要“退居幕后”,讓兒童在自我學習和認知中主動建構知識,實現學力自主生長;教師要“因材施教”,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的學力分層生長;教師要“以學定教”,敏銳地捕捉課堂的生成,及時地引導、點撥,實現學生學力動態生長。

二、價值溯源:為什么要建構“學力生長”課堂

(一)落實“雙減”政策的實然選擇

2021年5月,國家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政策)。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學生不能靠刷題或課后補習來提高學業成績了,教師只有提高四十分鐘課堂教學效益。因此,建構“先研后教”“少教多學”、從“關注知識”走向“聚焦素養”的課堂已勢在必行。學力生長的課堂,教師整合學科內、學科間、校本課程等課程知識,編制《研究性學力單》讓學生對新知先探,課堂采用問題解決的形式讓學生在看、想、做、嘗、聽、聞等具身學習活動中學習,實現了學生自身學力的生長。

(二)培養終身學習者的必然需要

在日新“日”異的知識爆炸型社會,終身學習是21世紀生存的概念。擁有學力,才能掌握探索知識的主動權,成為真正的終身學習者。在當下課堂,應摒棄分數、成績、教學計劃,弘揚在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的意識,培養他們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表達和創造的能力,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成為課堂教學的追求。因此,讓學生的學力在數學課堂得以生長是培養終身學習者的需要。

(三)踐行課標理念的應然追求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盵4]《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也提出要培養學生的六大數學素養:數學抽象、直觀想象、數學建模、數學運算、邏輯推理和數據分析。在追尋學力生長的課堂,教師更新觀念,基于學情和知識本質,創設適合于學生動手實踐、主動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同時,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做人。這樣的過程是在落實課標的理念,更是在培育學生的學力。

三、路徑選擇:“學力生長”課堂怎么樣建構

建構“學力生長”課堂,并非生成某一種具體的、全新的課程形態,本質上更接近于一種課程愿景或課堂變革行動。為了真正實現學生在課堂上學力得以生長,經過實踐與反思,“學力生長”課堂應具備四個要素:教材專業化解讀、鎖定核心問題、形成知識結構化、挖掘數學文化。

(一)教材專業化解讀指向素養提升

數學教材是學生數學學習的“文化母乳”。教材上不管是顯性的知識,還是隱性的思想、育人的功能,對學生的未來學習和終身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涵化作用。學生學力生長的前提是教師對教材進行專業化的解讀。教師對教材的解讀要摒棄“教條式”的教材觀,要把教材看作是學生學力生長的一份材料、一根拐杖,或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文化中介”,對教材的解讀要高觀點、專業化、科學化。

對教材的專業化解讀,要做到三讀:首先是比較讀。既要和不同版本教材的橫向比較,為教學展開提供多元視角,還要和不同時期的教材縱向比較,厘清變化的原因,把握育人方向。其次是整體讀,讀出知識的結構,展現知識的邏輯性、序列性和結構性;明晰知識的呈現方式,尋找適切的教學方法。再次是深入讀,領會教材符號信息中內隱的數學文化與育人價值等,實現數學“學科教學”走向“學科育人”[5]。這樣的教材“三讀”指向知識、能力、文化、育人的方向與價值,是學力生長的基點和保障。在教材專業化解讀時,教師針對每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根據教學目標還要分年級編制不同研究任務的《研究性學力單》,把學生的探究活動前置到課前,讓每個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發掘自己的學習潛能,也便于教師掌握學生真實的學習起點。

(二)鎖定核心問題開啟“數學的思維”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數學教學的整個過程可以說都是通過問題驅動,引發學生數學思考,并促使其更好地體悟、理解、探究概念的形成和數學內容的本質,從而使學生的數學思考“更清晰、更全面、更合理、更深刻”。學力生長的課堂,是以問題解決為主線的課堂。問題主要來源于學生課前對新知的自主探索。

教師從兒童的立場出發,在學生諸多的問題中鎖定指向數學學科本質、聚焦知識重點、具有思維空間、引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核心問題,并通過引導學生圍繞核心問題進行多維探究,實現學生對數學知識深刻理解、思想深刻領悟,進而促使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落地生根。學生在探究核心問題時,教師還要相機提出輔助性問題串,引發學生持續思考,促進學生的探究活動層層展開,逐步深入。學生經歷自主提出問題、鎖定核心問題、多維探究問題、智慧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探究、學會了交往、學會了表達,更學會了學習。為什么要鎖定核心問題?課堂上的數學問題如果呈碎片化、淺表化、分散化、復雜化,不利于學生思維的深度卷入,問題意識也難以激發,解決問題的能力亦難以形成,更遑論培育其數學素養了。

(三)溝通概念聯系形成結構化知識

數學是一門嚴密的邏輯性學科,包含的知識點眾多,學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學完,這就使得數學學習變成一種碎片化的學習,而碎片化的學習不利于兒童在大腦中對知識進行記憶、編碼、儲存、提取與綜合應用?!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也指出:“數學知識的教學,要注重知識的‘生長點’和‘延伸點’,把每堂課教學的知識置于整體知識的體系中,注重知識之間的結構和體系,處理好局部知識與整體知識的關系,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的整體性?!盵6]這就需要教師對所學知識及時引導學生回顧、整理、提煉,再現知識縱向發展脈絡,橫向關聯相關知識,形成知識結構化,以此來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避免學習的表層化。

在學力生長的課堂,如何實現知識的結構化?首先,對同一個數學概念可以引導學生用語言、圖形、符號等不同方式來表征,加深概念的理解,完善知識體系。其次,從整體關聯視角出發,教師還應該引領學生對教材內容梳理組建,將“知識點”串成“知識鏈”,將“知識鏈”織成“知識網”,并將知識間的縱、橫向聯系溝通起來,真正實現“點—線—面—體”的立體關聯?;虬央[藏在具體數學知識背后的思想方法揭示出來,并引導學生思考,這個思想方法以前在什么地方已經學過,以后的學習還可能在什么地方用到?教師只有真正立足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站在整體化、系統化的高度引領學生建構知識,學生的學力生長才會水到渠成。

(四)挖掘數學文化滋養兒童心靈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數學文化作為教材的組成部分,應滲透在整套教材中?!盵7]教材中數學文化的內容分為數學史,數學與現實生活、與科學技術、與人文藝術[8]。既然教材的編寫如此重視數學文化的滲透,學生在數學學習時,習得的就不僅是數學知識與基本技能,數學文化也應成為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被不露痕跡地浸潤在課堂中,使兒童的心靈受到數學文化的滋養,并產生文化的共鳴,實現學力的生長。

在學力生長的課堂,數學文化滲透的時機是不拘一格的??梢允巧险n伊始,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凸顯數學的應用價值,使數學文化的氣息一開始就向學生撲面而來,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和欲望;也可以在問題解決處,增加“你知道嗎”數學史,使新知的產生更加厚重,概念的形成更加豐滿。如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時,向學生介紹《算法統宗》里講述的“鋪地錦”的乘法計算方法,以此豐富學生對兩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認識,還讓學生感受到古人的偉大智慧,產生“啊,真不簡單!”的情感共鳴。還可以是課尾拓展延伸處,滲透與本節課知識相匹配的數學文化,并留下問題懸念,如“古人是如何求三角形面積的呢?請同學們閱讀劉徽的‘以盈補虛’的史料”,以此讓學生把課堂的探究欲望帶到課后,形成“四十分鐘”外學力的持續生長。

除上述四個要素外,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師還要用心創設適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選擇教學、學具,讓數學知識直觀呈現;匠心設計課堂練習,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總之,小學數學“學力生長”課堂,以兒童為主體,使兒童的生命積極在場;以素養為導向,培養兒童關鍵能力、必備品格和創新精神,為兒童的終身發展奠基?!?/p>

猜你喜歡
學力數學知識生長
節拍器上的數學知識
小學生數學隱性學力的提升
碗蓮生長記
生長在哪里的啟示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生長
學歷與學力
從“課堂目的的確定”到“學力發展的靈動”
《生長在春天》
淺談構建促進學力發展的數學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