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2023-02-20 08:23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實驗小學李月華
天津教育 2023年31期
關鍵詞:導學式統計圖導學

■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實驗小學 李月華

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用導學式教學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自主認知水平,幫助其形成正確的知識探究意識,還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在引導性探知過程中得到多元思維與綜合能力的發展,進而改善數學認知效果。對此,為了高效達成上述授課目標,本文從導學式教學視角出發,闡述教師通過創建趣味活動導學、探知問題導學、多元情境導學、應用訓練導學等授課活動,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質量的具體策略。

一、導學式教學法概述

孔子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一理論,主旨在于強調啟發與引導在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學生自主思考、自主理解、自主認知的重要性。這說明教師在應用導學式教學法時,要根據當前學生的實際學情和求知需求,結合授課內容對其進行科學引導,鼓勵他們深入研究學科知識內涵,自主探索知識與技能正確應用的方法,進而提升自主認知能力,提高導學式授課質量。

導學式教學法不僅可以應用于課前預習環節,也可以應用在課堂認知和知識應用等教學環節。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輕松自在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得到更好的學習體驗,使其在良好的狀態下積極探索學科知識,主動研究相關問題,在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的同時,提高課程自主認知效率。

二、小學數學應用導學式教學法的原則

(一)導與學相結合原則

導學式教學法中的“導”指的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所展開的思想引導和方法指導,而“學”則是學生對知識的自主探索與自主分析。在此方法應用過程中,教師要遵循導與學相結合的原則,為學生創造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利用各種資源或多種方式對其進行有效的認知引導,使其在教師的輔助下高效地完成探知任務,同時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從而提升導學式數學教學效率。

(二)學習興趣激發原則

對學生而言,枯燥的知識會給他們帶來消極的學習情緒,而難度較大的知識則會讓他們產生退縮心理,這些不良心理狀態都會影響其最終學習效果。而在導學式授課活動中,教師要遵循興趣激發教育原則,巧妙融入多種新穎的探知元素,以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好奇心,使其產生濃厚的數學探知興趣。與此同時,教師要激活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更積極地參與自主學習活動,進而使導學式教學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三)自主實踐教育原則

教師還應遵循自主實踐性原則開展導學式授課活動,為學生創造更靈活、生動的自主認知空間,給他們帶來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以增強學生對導學活動的參與性,使其能夠自覺運用已有經驗探究學科知識,嘗試應用所學技能解決相關問題,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提升其數學導學式認知質量。

三、小學數學應用導學式教學法的具體措施

(一)趣味導學,培養自主學習意識

要想增強導學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將單元授課內容與趣味游戲進行巧妙結合,開展寓教于樂的導學活動。教師將游戲融合在導學活動中,能夠利用游戲的趣味性特點創造更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進而緩解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抵觸情緒,轉變他們自主認知的學習態度,提升其課程認知效率。另外,教師可以利用趣味性游戲導學活動,激活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其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積極性,使其通過積極完成游戲任務,逐漸形成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比一比”課程為例,本單元圍繞物體的長短、輕重、高矮展開,學生需要掌握比較物體上述要素的方法,真正理解長短、高矮等物體不同量的含義。為了快速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其產生較強的比較認知興趣,教師可以創建對比搶答游戲導學活動。在活動中,學生需要以個人為單位進行趣味問題搶答,答對一題獲得一分,答錯不扣分,最終得分最多者將獲得獎勵。例如,教師在講臺上展示兩個長短不同、粗細不同的圓柱形物體,并提出問題:“A、B 兩個圓柱體,哪個長度更長?哪個更重?”學生通過對比觀察,能夠快速說出第一個問題的答案,但是第二個問題,由于長圓柱體較細,而短圓柱體較粗,學生很難精準對比兩個物體的輕重。教師由此可以引出另一個問題:“用什么方法能夠判斷兩個圓柱體的輕重?”這一問題涉及物體的比較方法。對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行閱讀教材內容,找尋問題的正確答案并搶答。通過游戲化導學活動,既可以活躍班級學習氛圍,改變學生知識探索態度,又能借此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知意識,進而提高其主動學習效率。

(二)問題導學,啟發多元數學思維

在數學課程中,問題式導學法指的是教師圍繞單元知識設置相關探知問題,利用問題引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深度思考,以啟發他們的多元思維,提高其獨立思考能力,提升其自主認知效率的一種授課方法。在問題導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規律設計由淺入深、逐層遞進的系列化探知問題,使學生通過分析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讓思維變得更活躍,進而得到多維思維的發展。同時,學生可以根據系列化問題的指引,實現對單元知識的推理性探究,從而提升推導認知和問題解答的能力。

以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厘米和米”課程為例,要想讓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厘米和米兩個長度單位的概念,建立1米=100厘米的認知,知道線段的特點,了解線段的繪制方法,教師可以開展系列化的問題導學活動。首先,教師提出幾個簡單的線段問題:“將一根毛線拉直,這根毛線呈什么形狀?拉直的毛線和斑馬線有哪些相似之處?上述物體的形狀被稱為什么?”學生通過解答上述問題,既可以初步了解線段知識,又能啟發聯想思維和比較思維。其次,教師繼續提問:“觀察斑馬線,思考線段有哪些特點?怎樣用數學語言來描述斑馬線?”從而從線段知識過渡到長度單位知識,學生在答案找尋的過程中既提升了遷移思維能力,又能初步感知物體的長度,結合斑馬線建立3米長的概念。最后,教師提出長度單位轉換問題:“3 米長的斑馬線是否能夠用厘米單位表示?從3米=300厘米,推導1米等于多少厘米?”上述問題具有一定的解答難度,學生需要仔細閱讀教學材料,理解米和厘米的概念,以及米與厘米之間的大小關系,而后根據教材提示推測問題的答案。在系列化的問題解答過程中,學生能夠從探索單元基礎知識逐漸過渡到探究重難點知識,同時得到聯想思維、遷移思維、推理思維等多元思維訓練,實現對單元知識的遞進式理解。

(三)情境導學,改善數學認知效果

情境化導學式教學是通過構建與教學內容相符的認知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學科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針對不同的數學知識,以及不同階段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習慣,教師可以創設多樣化的導學情境,如視頻情境、實踐情境、實物情境等,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沉浸式學習環境中提升自主探知的積極性,從而有效提高數學認知質量。

1.構建動態導學情境。

與傳統的概念描述性教學方法相比,動態導學情境教學方法能夠更快速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使其對數學知識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從而有效提升數學探知效率。另外,動態情境能夠刺激學生的視覺感官,給他們帶來更直觀的學習體驗,進而使其高效地理解數學理論,提高單元知識深度學習質量。

以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課程為例,為了讓學生直觀感受圖形的平移和旋轉,教師可以利用視頻課件構建動態的導學情境,使其通過情境觀察和情境分析,加深對平移和旋轉概念的理解,能夠正確區別圖形的平移現象和旋轉現象。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視頻課件,營造生動直觀的學習環境,學生可以在視頻中看到緩慢上升的纜車、逐漸下降的電梯、開往遠方的火車,以及草原上的發電風車、直升機快速旋轉的螺旋槳、鐘表指針的延時攝影等。其次,教師引導學生描述上述動態場景中物體運動的共同點。比如,行駛中的火車、運行中的電梯和纜車都是沿著一條直線進行位置移動;發電風車、螺旋槳、鐘表指針都是圍繞自身的中心點進行轉動。學生通過觀察和描述動態情境,能夠對圖形的平移與旋轉有一個初步認識。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平移、旋轉的特點,列舉身邊看到過的相似事物運動現象,如商場抽獎轉盤、公路上行駛的汽車等。教師利用視頻導學情境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加直觀的學習體驗,使其產生強烈的自主探知欲望,并在視覺感官刺激下實現對知識的快速理解,進而提升自主探知效率。

2.構建實操導學情境。

動手實踐是增強學生學習體驗感,幫助他們加深數學知識理解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導學方法應用過程中,為了快速激活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其知識探究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利用實物工具構建實操導學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應用學科知識實踐單元技能,通過動手操作實現對知識的透徹理解,從而提升課程學習質量。

以蘇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課程為例,學生不僅要通過課程學習了解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的基礎知識,還要提高辨析圖形的能力,形成較強的空間觀念。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實操工具構建圖形制作導學情境,開展實踐體驗導學活動。在教授三角形的特點、三角形分類、平行四邊形特征、梯形的特點等知識之后,教師可以創建圖形辨析導學活動,學生需要自己動手制作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根據所做模型描述不同圖形的具體特點、分享辨析三類圖形的方法。圖形制作活動能夠增強課程教學的趣味性和實踐性,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感,讓他們在自主制作過程中感受到認知圖形知識的樂趣,同時,通過親手制作各種圖形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記憶,進而提高幾何學習質量,樹立正確的空間觀念。

3.構建生活導學情境。

教師可以利用真實的生活現象創建導學認知情境,利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減少學生對課程學習的排斥心理,引發他們對生活現象的好奇心,從而更積極地參與情境認知活動,實現高效的導學認知。另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完成情境導學任務,使其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加深對單元知識的認識,形成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意識,同時提高知識運用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折線統計圖”課程為例,本單元要求學生了解折線統計圖中各要素的含義,知道折線統計圖的組成結構,能夠正確繪制折線統計圖,并能夠從統計圖中獲取相關信息,解決實際問題。對此,教師可以利用蒜苗生長現象構建生活化的導學認知情境。首先,教師教授給學生折線統計圖基礎知識,使其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畫法,以及各要素的意義。其次,教師播放蒜頭種植視頻,讓學生觀察和記錄蒜頭在生長過程中幾個重要的變化節點,如根須生長時間、蒜葉生長時間、蒜葉長度變化等。最后,學生需要根據所學知識自行繪制折線統計圖,直觀表示蒜頭種植中的各種現象,并根據統計圖數據信息,簡單描述蒜頭種植的注意事項。例如,第三天蒜頭根須開始快速生長,此時需要注意蒜頭生長環境的空間大??;第六天蒜葉開始快速生長,此時需要注意光照和水分。學生參與生活化導學情境學習活動,既可以拉近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距離,增強知識應用于實際的意識,又能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作用,從而合理地解決實際問題。

(四)訓練導學,提高知識應用能力

要想提高學生的知識靈活運用能力,教師可以創建單元知識訓練式導學復習活動,設計趣味性的數學習題,以有效減輕學生知識鞏固壓力,增強其自主復習的信心。另外,教師需要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式解答習題,從而提升其數學運算和知識運用能力,使導學式復習教學發揮應有的作用。

以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分數四則混合運算”課程為例,教師可以設計圖文并茂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習題,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獨立算出結果,扎實掌握多種分數運算的方法。比如,教師可以展示兩幅中國結圖片,每個中國結旁邊標注所用彩繩的長度,如2/5米和3/5米,兩種中國結各做18個,學生需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米彩繩。在解題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考,鼓勵他們嘗試運用多種方法解答此題,以培養他們舉一反三和一題多解的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增強學生課程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和有效性,教師可以采用導學式教學法,開展多樣化的自主認知活動,讓學生通過完成各種趣味性的學習任務加深對學科知識的理解,提高自主學習和技能運用能力,從而真正提升課程教學質量。

猜你喜歡
導學式統計圖導學
各式各樣的復式條形統計圖
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研究
“閹割課堂”,本不是“學案導學”的錯
如何選擇統計圖
與統計圖有關的判斷和說理問題
整體導學式開放性教學法初探
問題導學式教學法的實施程序及效果評價
學會選擇統計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