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文化動力

2023-03-01 22:07中共寧夏區委黨校寧夏行政學院黨史黨建教研部寧夏銀川750021
寧夏黨校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報告歷史精神

李 喆,金 玲 (中共寧夏區委黨校(寧夏行政學院)黨史黨建教研部,寧夏 銀川 750021)

2023年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正式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需要偉大的歷史性創造,也需要催人奮進的精神動力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既是一篇邁上新征程的政治宣言書,也是一篇激情滿懷、斗志昂揚的精神動員令?!秷蟾妗芬粋€鮮明特色就是“精神”表述的豐富、“精神”意涵的厚重、“精神”價值的展現。精神作為歷史演進過程中的文化現象和觀念形態,是文化的思想意識內核,體現了政黨政治文化的精髓。從這個意義上看,《報告》可以看作習近平文化思想在奮進新征程中的集中表達和精神指引。本文試對《報告》中的“精神”進行闡述分析,意在從文化的視角理解黨的二十大精神,從《報告》文本的角度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豐富內涵,從而揭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文化動力問題。

一、研究《報告》“精神”的價值和意義

(一)精神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大意義

人類社會既是一部物質發展和物質進步的歷史,同時又是一部精神演進和精神育成的歷史?,F代意義上的精神,是指行為主體在客觀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將外在各種信息主動、自覺、積極地內化為具有相對穩定性和持久性的心理現象及行為體現,包括思想、理論、信念、道德、意志、情感等。馬克思主義認為,精神是人類情感、心理、意志、意識、觀念、思想等活動的綜合呈現,具有自覺性、能動性、實踐性等鮮明特質。

精神具有獨特的運行機理,主要表現為精神凝聚、精神創造和精神約束。精神凝聚是“黏合劑”,能夠把分散的、迥異的甚至互相抵觸的精神力量通過凝聚而生成一致性的精神力量,形成共同的情感、意志和行動。精神創造能夠在創造性反映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形成巨大精神力量,以此推動行為主體通過一定的實踐活動把觀念形態的事物變為客觀形態的事物。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會促使人們產生一種創造力,推動現實向理想靠攏。這種創造力會不斷克服原有差距,實現從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從而達到新的目標。精神約束能夠對主體行為選擇的性質和方向發揮自動調控作用。在實踐過程中,人們的行為常常會遇到困難和阻力,要確保自始至終朝著正確方向實現既定目標,就要有科學正確的精神力量規范人們的行為,排除種種干擾,使之既不斷進步,又不偏離正確軌道。

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一個國家和民族更是如此。國家和民族的復興,既需要雄厚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支撐。時代發展、民族進步、國家強盛,離不開精神的力量。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個新的偉大征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軍事實力、外交實力等“硬實力”固然是堅實基礎,思想、文化、觀念、價值等精神層面的“軟實力”也不可或缺。精神的引領、精神的激勵、精神的凝聚作用顯而易見。精神具有政治價值功能,能夠發揮政治導向功效,能夠有效促進各種政治關系的協調,能夠形成基本一致的思想共識,實現全體人民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精神具有經濟價值功能,能夠通過生產力中人的素質的提高,通過促進生產關系的變革,以此推動正常經濟秩序和良好經濟環境的建立和完善;精神具有文化價值功能,能夠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構、先進文化推動和時代文化創新,增強文化自信,推進文化自強,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因此,凝聚全黨全國人民的精神力量,形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精神底蘊、精神展現與精神指向,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須的。

(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關注并重視發揮精神的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精神的作用:一是在很多重要講話和重要論述中指出精神力量和精神動力的重要性,如對抗戰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西遷精神、特區精神、偉大抗疫精神的多次論及;二是具體闡述精神內涵,如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 周年大會上對長征精神的概括;三是首創并提煉概括精神,如偉大建黨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四是提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這一新的概念;五是明確精神范疇的宏大性和廣泛性,既有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精神,還有中華民族精神、中國精神和時代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神的重要論述,把精神置于宏大歷史視域和整體性文化框架之中,彰顯精神的文化特質及其厚重感和時代性,凸顯精神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蘊,展現精神力量對實現偉大夢想的重要精神價值、推進偉大事業的重要共識凝聚、進行偉大斗爭的重要力量源泉、建設偉大工程的重要動力支撐作用。

一個政黨的戰略視野、政治站位、歷史研判和道路選擇,與其所具有的精神世界的高度是分不開的。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不僅創造了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的輝煌,而且鑄就了一系列偉大精神,形成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精神譜系薪火相傳、歷久彌堅,具有豐厚的歷史底蘊、深刻的思想表達、鮮明的時代意涵和強大的實踐力量。2021 年9 月,第一批46 種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發布。這一“鑄魂工程”是中國共產黨對精神巨大動力作用的系統謀劃和成功實踐的時代產物,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對精神內涵的科學認識、對精神力量的深刻感悟。同時,圍繞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新中國成立70 周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 周年、改革開放40 周年、紅軍長征勝利80 周年、五四運動100 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以豐富多樣的形式表彰先進、致敬楷模,追憶英雄、緬懷先烈,使精神魂脈賡續綿延、紅色基因弘揚傳承,形成了滋養精神、激發斗志、涵養品行、見賢思齊的濃厚社會氛圍。

(三)對《報告》“精神”的研究是一個新視角新課題

《報告》作為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集中體現,是一個蘊含著豐富選題、需要深入挖掘的理論“富礦”?!秷蟾妗返耐怀鎏厣褪恰熬瘛弊謽拥呢S富表述和精神底蘊的濃厚體現。據不完全統計,《報告》中有“精神”字樣的詞語或短句有偉大建黨精神、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奮發有為的精神、斗爭精神、精神面貌、整風精神、釘釘子精神、擔當精神、實干精神、奮斗精神、歷史自覺和主動精神、歷史擔當和創造精神、真理的精神、精神文明、精神富有、精神貧乏、精神世界、精神文化生活、企業家精神、科學家精神、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精神力量、精神文化需求、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精神引領、精神標識、精神衛生、戰斗精神、愛國精神、首創精神等35 種。同時,《報告》中具有精神意蘊的詞語、詞組、短語、句式運用非常頻繁、表述十分豐富,通篇洋溢著“精神”的底色,渲染著“精神”的氣象,激蕩著“精神”的光芒?!熬瘛钡捻嵨扼w現在《報告》的字里行間,貫穿《報告》始終。通過對《報告》中“精神”意涵的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可以從一個新的視角領悟其蘊含的戰略視野、深邃思想、宏大目標、高遠境界,揭示《報告》的豐富內容、內在邏輯和時代意蘊。

二、《報告》“精神”的整體樣態呈現

關于“精神”的表述出現在《報告》的各個部分。若按呈現的樣態類型梳理,可分為精神、精神形態、精神狀態、精神品格。其中精神形態、精神狀態和精神品格統一于精神這一整體性范疇之中。

(一)精神

精神作為哲學意義的概念,是指與物質相對應的超物質的客觀存在。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每一個民族和國家都蘊含著體現這個民族和國家文化傳統與時代風貌的精神,維系并激勵全體社會成員為實現美好愿景而奮勇前行。精神的確立,表征了國家和民族發展進步的信仰追求和無窮力量。

在《報告》中,這一層面的精神表述具化為“精神面貌”“精神文明”“精神世界”“精神文化生活”“精神力量”“精神文化需求”“精神譜系”“精神引領”“精神標識”等。其作用在于以巨大的能動性超越物質,并與實踐共同促進物質世界向前發展,具有激勵、推進、驅動的效能。精神由認知動力、情感動力、意志動力、信仰動力等要素構建而成,彼此聯系,不斷遞進、持續升華,呈現出由低到高、由淺至深的狀態。其最高層次就是信仰。信仰是人們對于終極存在的某種目標的極度尊崇與信服,是人們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精神最深層的核心內容。就個體而言,信仰能給人以追求,進而轉化為主體內驅力,激發出主體的本質力量,從而最大限度施展主體的潛能;就社會而言,信仰作為一種抽象的精神力,一旦轉化為明確的理想信念,就獲得了現實的力量。一定的理想和目標一經確立,就會產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導向力,召喚、引導和推動行為主體的實踐活動向著預定的目的和方向發展,推動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的進步,并能有效克服實踐活動的盲目性,增強實踐活動的自覺性,不斷促進精神成長、不斷提升精神境界、不斷豐富精神實踐。

(二)精神形態

精神形態是指行為主體在一定時代背景下,借助一定的載體,如時間、地域、人物、組織、思想、社會實踐等,在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精神樣貌及其表現形式。精神形態的生成確立,一般應具備兩個條件:有相對固定且穩定的內涵表述,即概念基本成型且得到認可;有對應的載體,或特定時域,或具體地域,或著名人物,或重大事件,或組織倡導,具有穩定性、認同性、導向性等特征?!秷蟾妗分猩婕暗木裥螒B按照先后出現的順序,主要有以下7種。

1.偉大建黨精神

偉大建黨精神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 年“七一”重要講話中首次提出并概括的中國共產黨精神形態,位居第一批46種偉大精神之首。其4句話、32個字的內涵表述高度概括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定信仰、前進動力、頑強意志、價值旨歸。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是中國共產黨精神形態的“根之所在”和“魂之所系”?!案钡牡匚缓汀盎辍钡姆至?,決定了偉大建黨精神在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統領性和貫通性作用?!秷蟾妗啡纬霈F偉大建黨精神,第一次是在主題中,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第二次是在第一部分對過去五年工作的回顧中,即“號召全黨學習和踐行偉大建黨精神”,第三次是在第八部分“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中,即“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主題中出現“偉大建黨精神”,意在展示新征程的精神引領;過去五年工作中出現“偉大建黨精神”,意在學習和踐行的確定性精神標識;戰略部署中出現“偉大建黨精神”,意在明確文化建設的核心路徑指向。

2.整風精神

整風精神出現在《報告》第一部分有關國防軍隊建設的內容中,即“以整風精神推進政治整訓”。整風精神是以延安整風運動為時間和事件載體而生成的精神形態。對于整風精神,盡管尚沒有明確的內涵界定,但中央領導有過相關闡述,如趙樂際在《以整風精神嚴格黨內生活》中指出,“什么是整風精神?就是實事求是,批評和自我批評,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揚民主、開門整風”[1]。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指出“以整風精神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2]45,“以整風精神嚴格黨內生活”[2]49。在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國防軍隊建設中再提整風精神,意在凸顯人民軍隊政治整訓的力度和效度。

3.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精神出現在《報告》第四部分中的“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即“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3]29。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民營企業座談會等多個場合提到企業家精神,指出企業家“要在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等方面不斷提升自己,努力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4],明確了企業家精神就是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第一批公布的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精神中,企業家精神位列其中。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提出企業家精神,意在通過這一精神形態的弘揚,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4.科學家精神

科學家精神出現在《報告》第五部分中的“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即“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3]35。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中明確了科學家精神的內涵,概括來說就是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更需要繼續發揚以愛國主義為底色的科學家精神”[5]?!翱茖W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6]??茖W家精神也是第一批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之一。在“完善科技創新體系”中提出弘揚科學家精神,意在強調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5.社會主義法治精神

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出現在《報告》第七部分的“加快建設法治社會”中,即“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3]42。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包含善治、民主、人權、公正、和諧等精神要義。中共中央印發的《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 年)》中,將“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寫入其中。在“加快建設法治社會”中提出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意在突出法治中國建設的精神支撐。

6.勞動精神

勞動精神出現在《報告》第八部分中的“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即“在全社會弘揚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培育時代新風新貌”[3]44-45。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將勞模精神與工匠精神作為一個整體一同提出,指出:“在長期實踐中,我們培育形成了……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保?]勞動精神與勞模精神、工匠精神一起成為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在“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中強調勞動精神,意在體現尊重勞動、尊崇勞動者的新風新貌。

7.戰斗精神

戰斗精神出現在《報告》第十二部分中的“全面加強人民軍隊黨的建設”,即“加強軍史學習教育,繁榮發展強軍文化,強化戰斗精神培育”[3]55。戰斗精神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軍隊重要會議上、在演習演訓現場、在視察基層部隊時多次強調的軍人獨有精神形態。在建軍9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將戰斗精神概括為:敢于斗爭、敢于勝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8]。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印發的《關于加強戰斗精神培育的意見》中指出,我軍的戰斗精神集中體現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在“全面加強人民軍隊黨的建設”中提出戰斗精神,意在培育鑄就人民軍隊的血性膽魄和大無畏氣概。

(三)精神狀態

精神狀態原本是心理學術語,是指人的思想意識的即時定位,即一定時期或特定環境下表現出來的主體對事物的認知狀況以及傳遞給外界的感知信息。精神狀態是可以感知的;同時受思想觀念的支配和主體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實踐活動的行為影響,精神狀態也是動態變化的。在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語境中,精神狀態體現為黨團結帶領人民在奮斗進程中呈現出來的外顯性思想認識、情感活動及其實踐行動?!秷蟾妗分嘘P于精神狀態的詞語表達和句式表述豐富多樣,歸納起來有兩種:一種是冠以“精神”字樣的精神狀態,一種是有具體行為動向的精神狀態。

1.冠以“精神”字樣的精神狀態

這一類精神狀態有“奮發有為的精神”“斗爭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釘釘子精神”“擔當精神”“實干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愛國精神”“首創精神”等。雖綴以“精神”二字,但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精神形態。這些“精神”盡管在中央領導的講話中、在中央文獻中多次出現,但目前尚未有高度凝練而成的內涵、尚未有相應的載體進行承載,故這一類“精神”的顯著特點是精神形態與精神狀態兼具,即已然具備“形態”的底蘊,具有“狀態”的表現。所謂具備“形態”的底蘊,就是已經使用了“精神”的詞語表達,經過進一步凝練和概括,可以成為完整的精神形態;所謂具有“狀態”的表現,就是在這些“精神”前面綴以的“奮發有為”“斗爭”“奮斗”“奉獻”“釘釘子”“創造”“勤儉節約”“愛國”“首創”等,均是內生而外的行為表現或行動體現,顯現出較為突出的外顯性和感知性,因此總體上應屬于精神狀態。還有一種就是“六個必須堅持”之一“必須堅持守正創新”里提及的“真理的精神”,即“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罢胬淼木瘛蹦壳吧形从忻鞔_的概念界定,有學者認為真理的精神就是實事求是、發展進步、自我評判、開放包容、以人為本[9]?!耙哉胬淼木褡非笳胬怼?,就是要求共產黨人以這樣的態度和行為繼續探求新的真理?!罢胬淼木瘛敝械摹罢胬怼睂嶋H上是個動詞,即追求真理、探尋真理、揭示真理、篤行真理之意,因而也屬于精神狀態。

2.有著具體行為動向的精神狀態

這一類的精神狀態,就是基于不同政治語境下帶有具體行為的精神狀態。從句式表達來看,以動態為主,突出行為特征。從句式結構來看,有詞語、詞組和短句。從句式體現的行為來看,包括以下關鍵詞:(1)奮進,如“踔厲奮發、勇毅前行”“艱苦奮斗”“團結奮斗”“擼起袖子加油干、風雨無阻向前行”“接續奮斗”“奮發昂揚”“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敢于說前人沒有說過的新話,敢于干前人沒有干過的事情”“矢志不渝、篤行不怠”“偉大奮斗”“新的偉大奮斗”“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埋頭苦干、奮勇前進”;(2)斗爭,如“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銳意進取、攻堅克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3)團結,如“團結統一”“一起來想、一起來干”“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勝利”;(4)堅韌,如“不畏強權”“堅持不懈”“寸步不讓”“毫不動搖”“持之以恒”“堅定不移”“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5)擔當,如“以‘得罪千百人,不負十四億’的使命”“敢于擔當、積極作為”“敢擔當”;(6)憂患,如“必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決不能有松勁歇腳、疲勞厭戰的情緒”“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7)自信,如“信心百倍”“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堅定信心、銳意進取”“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定信仰”“堅定信念”。奮進、斗爭、團結、堅韌、擔當、憂患、自信等有著具體行為動向的精神狀態,充分彰顯了《報告》昂揚奮發、催人奮進的政治文本特色。

(四)精神品格

精神品格是精神、精神形態、精神狀態所顯現的思維方式、思想觀念、價值理念、意志傾向等反映精神特征的內蘊氣質,是將外顯性的精神表征凝練濃縮而生成的內在精神底蘊?!秷蟾妗吠ㄆN含著一種精神品格,即歷史主動精神?!秷蟾妗敷w現歷史主動精神意蘊的表述第一次出現在第一部分,即“煥發出更為強烈的歷史自覺和主動精神”;第二次出現在第二部分開始之處,即“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第三次出現在第二部分“兩個結合”中,即“必須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第四次出現在第二部分“六個必須堅持”中,即“以更加積極的歷史擔當和創造精神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新的貢獻”;第五次出現在第三部分,即“主動識變應變求變,主動防范化解風險”;第六次出現在第十三部分,即“共同把握歷史大勢”。這些表述是歷史主動精神的具象化,即在不同政治語境下歷史主動精神的具體表達。

歷史主動精神是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中央文獻中多次提到的重要概念。筆者認為,歷史主動精神應從三個維度來認識:一是歷史維度,能夠做到經?;赝麣v史,從走過的路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善于把握歷史規律;二是現實維度,能夠做到準確及時把握當下,捕捉顯現的或隱匿的機遇,正視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探尋解決問題、化解風險的有效路徑;三是發展維度,能夠做到洞察發展大勢、實施發展方略、推動發展邁出新步伐,進一步強化歷史責任、擔當歷史使命。對歷史、現實、未來發展的深刻認知和全面把握,決定了歷史主動精神就是中國共產黨基于歷時性、共時性和趨向性的思想認知、價值判斷、觀念展現以及由此生成的行為取向、實踐活動。歷史主動精神的運行邏輯就是主動總結歷史,在總結歷史經驗中探索歷史規律,表現為歷史自信;科學審視現實,在審視現實境遇中把握現實問題、捕捉歷史機遇,表現為歷史自覺;洞察歷史大勢,在深刻研判未來前景中順應時代潮流,表現為歷史創造。歷史主動精神作為一種精神品格,集中體現為歷史自覺、歷史自信、歷史創造;具體體現為擔當、奮斗、首創、探索、開拓、斗爭、革命、進取等。歷史主動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哲學的深刻表達、精神形態的高度凝練、精神狀態的內蘊底色,體現了精神、精神形態和精神狀態的內在高度統一。

三、《報告》“精神”的功能定位與邏輯范式

縱觀《報告》,各種“精神”顯現出不同的功能定位。其中,偉大建黨精神、團結奮斗精神、歷史主動精神作為最具有鮮明特質的精神,與其他“精神”有機聯結、相互銜接,在《報告》中通過各自作用的發揮,建構起《報告》的整體性“精神”邏輯范式。

(一)偉大建黨精神:主導性精神統領

偉大建黨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在《報告》中是一個主導性精神,發揮著精神統領作用?!爸鲗跃瘛钡囊夂谟谝I和推動,表現在以下方面。

1.宏大歷史主題的精神引領

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主題反映的是大會的旗幟,體現的是大會的方向,明確宣示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舉旗定向的根本性問題?!秷蟾妗分黝}是由五個層面構成的有機整體,包括旗幟方向、思想指導、精神引領、精神狀態、奮斗目標。其中偉大建黨精神是主題中的精神引領,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精神主動和精神實踐。也就是說,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具備引領和統攝功能的精神張力。作為中國共產黨精神之源的偉大建黨精神,在過去的奮斗實踐中其價值功能已然得以充分展示,在新征程上也必然要體現在新的重大戰略部署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與建成,須有一種具有持久力和凝聚力的精神作為動力支撐。偉大建黨精神在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由“根”和“魂”組構而成的“精神之源”地位,決定了其在新征程中不可替代的精神層面的統領作用,必然也必須成為新征程的主導性精神引領。

2.文化核心建設的精神承載

《報告》對今后五年文化建設作出具體部署和安排,指出要“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F代化不僅需要物質富足,也需要精神富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最重要、最深層的文化內核,決定著文化的性質和方向。因此,新征程上精神文化建設的核心就是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這是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根”和“魂”,兩者在內涵表達上具有融合性、在生成基礎上具有同源性、在文化特征上具有相通性。政黨層面的精神文化與國家層面的精神文化是相輔相成的,尤其在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政治環境下,黨的精神內涵必然體現國家的精神意志。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引導全社會形成良好社會氛圍和文化環境的重要舉措,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就是承載紅色精神宣傳教育功能的核心內容。

(二)團結奮斗:主軸式精神貫通

“團結奮斗”在《報告》中出現了五次。第一次是在《報告》主題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3]1。第二次是在三件大事中:“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奮斗贏得的歷史性勝利”[3]4。第三次是在前進道路上應把握的五大原則之一的“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中,“使黨始終成為……確保擁有團結奮斗的強大政治凝聚力、發展自信心”[3]26。第四次是在“五個必由之路”中,“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3]70。第五次是在《報告》結束語中,其表述與主題相同。從“團結奮斗”出現的各個位置來看,很顯然是處于前后貫通的地位,這表明,“團結奮斗”是作為一個主軸貫穿《報告》全篇的,“團結奮斗”是貫通《報告》始終的一種主軸式精神狀態。

“團結奮斗”是一個短語詞組,由“團結”和“奮斗”兩個詞語組成?!皥F結”在《報告》中多次出現,且與其他詞語組成不同的詞組或短句,如“團結帶領”“團結統一”“團結進步”“安定團結”“增進團結”“大團結大聯合”“團結合作”“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軍政軍民團結”“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勝利”“緊密團結”等。團結是由多種情感聚集在一起而產生的一種精神狀態。在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語境中,團結包括四個層面的含義:一是黨的團結,二是黨和人民團結,三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四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團結。在新的征程上,團結狀態的實現需要明確:黨領導人民才能實現團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才能實現團結,目標指向明確才能實現團結?!皧^斗”在《報告》中也多次出現,如“艱苦奮斗”“百年奮斗”“接續奮斗”“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百年奮斗歷程”“奮斗精神”“百年奮斗成功道路”“共同奮斗”“偉大奮斗”“新的偉大奮斗”等。從“奮斗”的具體內涵指向來看,包含共同奮斗、頑強奮斗、艱苦奮斗、接續奮斗。再進一步分析,“四個奮斗”的實質是形成“四力”,即共同奮斗形成凝聚力、頑強奮斗形成意志力、艱苦奮斗形成堅韌力、接續奮斗形成持久力?!八膫€奮斗”構成新時代新征程奮斗精神的全部內容,呈現出全黨全國人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奮進姿態。

團結和奮斗是內在統一的。團結產生凝聚,奮斗創造業績。在《報告》中團結奮斗出現五次,且首尾銜接,凸顯了團結奮斗的貫通性作用,即貫通歷史、現實和未來?!秷蟾妗房偨Y概括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的“五個必由之路”,其中一個就是“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這是團結奮斗的歷史邏輯;《報告》講到新時代十年經歷的三件大事時指出,“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奮斗贏得的歷史性勝利”,這是團結奮斗的現實邏輯;《報告》的主題和結束語均提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這是團結奮斗的未來發展邏輯??梢?,團結奮斗就像一條主軸線,貫穿始終,鮮明體現了歷史性和時代性、內生性和驅動性、實踐性和目標性的統一。這啟示我們:黨在百年進程中,依靠團結奮斗向歷史、向人民交出優異答卷;新時代十年,依靠團結奮斗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邁上新征程,面對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考驗,仍然要依靠全黨全國人民的團結奮斗。當下我們所強調、所呼喚、所期待的團結奮斗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團結奮斗,而是有思想引領、目標導向、組織帶動和力量凝聚的團結奮斗。新征程賦予了團結奮斗新的時代要求,這就是:明確思想指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團結奮斗的正確方向;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堅定團結奮斗的政治自覺;做到與時俱進,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團結奮斗;進行偉大斗爭,在團結奮斗中砥礪奮進、攻堅克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把握黨的二十大精神要做到“五個牢牢把握”,其中一個就是“牢牢把握團結奮斗的時代要求”?!拔鍌€牢牢把握”是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精髓要義和精神實質,更能體現出團結奮斗在《報告》中的貫通性邏輯路向。

(三)歷史主動:內蘊性精神滲透

《報告》通篇內蘊著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歷史主動精神是一種歷史自信、歷史自覺、歷史創造,表現為承接過往、把握當下、開辟未來的信念、信心、勇氣、膽識、責任、奮斗等思想認知和實踐行為。這一內蘊性精神澆鑄、滲透在《報告》各個部分,蘊含著深刻而豐厚的政治高度、理論深度、歷史厚度、實踐力度。

1.對歷史的全面回望和規律的科學總結體現出的歷史自信

《報告》對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進行系統總結:提煉出十年來經歷的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概括了十年來創造的十六個方面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明確了十年偉大變革在“五史”上的里程碑意義。對黨團結帶領人民奮斗實踐的“五個必由之路”進行深刻揭示:“五個必由之路”既是過去繪就美好畫卷寶貴經驗的升華,也是未來譜寫絢麗華章依然遵循的至關重要的客觀性規律?!秷蟾妗分匾晫v史的回首和總結,注重在總結歷史經驗中探索歷史規律,體現出強烈的歷史自信。

2.對風險的正確認知和機遇的準確把握彰顯出的歷史自覺

《報告》對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的問題進行了深刻反思。在深刻分析過去五年歷程時,指出五年來我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這些來自自然界、香港局勢、祖國統一、外部環境的危機,顯現出這五年的“極不尋常、極不平凡”。在全面闡述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時,回顧了十年前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包括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政治建設凸顯的問題、意識形態的亂象問題、民生短板問題、生態環境的突出問題以及國家安全問題。在全面總結十年偉大變革之后,指出“我們的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3]14,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糧食、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和金融安全問題,重點領域改革問題,意識形態領域問題,民生問題,生態環境建設問題,黨員干部自身存在的諸多問題等。在闡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奮斗目標時,指出實現這些目標會遇到的新的風險挑戰,如全球性的疫情風險、動蕩的世界局勢,改革發展遇到的深層次矛盾、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等,強調要“主動防范化解風險”。對這些歷史存在的問題和發展過程中顯現的問題的揭示,是中國共產黨歷史清醒和憂患意識的生動反映。同時,《報告》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中面臨的新的戰略機遇進行闡析,“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3]26,強調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在風險面前不回避、不躲閃,在機遇面前不猶豫、不觀望,才能抓住歷史變革時機,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以高度的歷史自覺堅定歷史前進步伐。

3.對未來發展大勢的戰略安排和戰略謀劃顯現出的歷史創造

《報告》明確提出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期實現后,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這一目標要分兩步走,即到2035年的中期目標和到本世紀中葉的遠景目標。同時,《報告》還規定了未來五年開局起步關鍵時期的具體目標,即近期目標。這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施工圖”“進度表”已經清晰完美展現。這一“施工圖”和“進度表”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從宏觀到中觀再到微觀;二是全面系統,呈現全方位、寬領域、整體性;三是從建設到建成,顯現循序漸進的歷史過程。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團結奮斗下,這一戰略安排和戰略謀劃的實現,將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將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將推進物質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將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將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與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偠灾?,必將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人民、中華民族、人類社會的偉大歷史創造。

猜你喜歡
報告歷史精神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拿出精神
一圖看懂十九大報告
報告
新歷史
歷史上的6月
報告
歷史上的八個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