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馬克思主義對消費主義的批判及破解

2023-03-01 22:07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西安710126
寧夏黨校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資本家消費主義資本主義

李 垣,姚 雪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6)

消費主義實質上表達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其以物為本的價值觀造成了人自身的異化以及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日益緊張,體現為資本主義社會產生的周而復始的經濟危機以及相伴而生的生態危機。生態馬克思主義學者全面分析了消費主義在資本主義社會盛行的根源,并在生產生活方面系統批判了消費主義這一錯誤思想。生態馬克思主義學者威廉·萊斯(William Leiss)提出建立易生存的社會,本·阿格爾(Ben Agger)提出構建生態社會主義的方案,試圖破解消費主義產生的負面影響,這些對我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導致生態環境惡化

資本主義社會的物質生產由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四個環節構成,馬克思認為:“生產是一般,分配和交換是特殊,消費是個別,全體由此結合在一起”[1]13。生產與消費的辯證關系決定了資本家要不斷攫取自然資源用以制造商品,并利用消費主義價值觀來完成商品的“驚險一躍”。具體來說,就生產和消費而言,形成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即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反作用于生產。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一文中對生產和消費的關系做了如下表述:“無論我們把生產和消費看做一個主體的活動或者許多個人的活動,它們總是表現為一個過程的兩個要素,在這個過程中,生產是實際的起點,因而也是起支配作用的要素。消費,作為必需,作為需要,本身就是生產活動的一個內在要素。但是生產活動是實現的起點,因而也是實現的起支配作用的要素,是整個過程借以重新進行的行為。個人生產出一個對象和通過消費這個對象返回自身,然而,他是作為生產的個人和自我再生產的個人。所以,消費表現為生產的要素?!保?]18據此,生產和消費的這種辯證關系可以具體細分為如下三個方面。首先,生產和消費相互統一,也就是說生產即是消費,在生產商品的同時生產資料和勞動力被消費;同樣的,消費即是生產,生產資料和勞動力被消費的同時也生產出新的商品。其次,生產和消費相互依存,生產為消費提供了所需要的材料的同時,消費也為生產創造了實質的內在需求。最后,生產和消費相互創造,消費行為完成生產行為,只有在消費過程中,產品成為商品,生產者也獲得相應的補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生產;同樣地,生產創造出消費方式以及消費動力,并豐富了消費行為,即“兩者的每一方由于自己的實現才創造對方;每一方是把自己當做對方創造出來”[1]17。

在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和消費的辯證關系決定了資本家必須售出生產的商品,才能保障生產環節不斷循環下去。資本家為了維持永恒的利潤,一方面通過生產不斷攫取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另一方面則通過廣告等方式宣揚消費主義的價值觀,刺激消費者不斷進行購買已消費過剩的商品。資本家的利潤導向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形成的根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決定了資本主義消費方式,消費主義價值觀應運而生。20 世紀末,生態馬克思主義學者密切關注日趨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認為生態環境的惡化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密不可分。生態馬克思主義學者詹姆斯·奧康納認為:“在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的積累、競爭、經濟危機、資本的集中與壟斷以及其他一些問題的理論闡述中,自然界(自然系統)內部的生態與物質聯系以及它們對勞動過程中的協作方式所產生的影響,雖不能說被完全忽略了,但也確實被相對地輕視了?!保?]73由于奧康納經歷過20 世紀末資本主義經濟滯脹期和全球性生態危機,他認為雖然經濟危機和生態危機表現不同,但是“生態問題的這兩種類型,在任何時刻都是結合在一起(以不平衡的方式) 以及相互并存的”[2]293。因此,奧康納便以歷史唯物主義作為出發點,將文化和自然維度的思想納入傳統歷史唯物主義,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提出了新的見解。

奧康納在《自然的理由: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研究》一書中闡釋道,資本家生產商品時對自然資源的無限攫取是造成生態危機的根本原因,這也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導致生態環境惡化觀點的理論支撐,據此從資本主義社會的雙重矛盾入手,提出資本主義雙重危機理論,認為經濟危機和生態危機是資本主義所要面臨的兩大危機。奧康納認為,第一類矛盾仍是馬克思提出的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在第一類矛盾的不斷作用下,會逐步演化為資本主義周而復始的經濟危機。生產過剩而需求不足是經濟危機的表現之一,資本家為追逐持續不斷的利潤進行大量生產,人們有限的收入無法消費過剩的商品,進而導致經濟危機的爆發。在資本主義第一重經濟危機的基礎上,奧康納進一步指出,資本主義的第二類矛盾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無限性與資本主義生產條件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3],具體來說就是生產力、生產關系與資本主義生產條件之間的矛盾。奧康納指出:“資本的自我擴張邏輯是反生態的、反城市規劃的與反社會的?!保?]394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為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會不斷提高技術發展生產力,但這又受制于客觀生產條件的限制,如自然資源的有限性。有限的自然資源無法支撐無限的開采活動,由于沒有足夠的原材料,資本主義生產便不能無限擴張。在這類矛盾雙方相互作用的過程中,資本家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采,使得生態環境遭受到了不可避免的破壞,由此引發資本主義的第二重危機即生態危機。

二、生態馬克思主義對消費主義價值觀的批判

消費主義萌芽于20 世紀初的美國,成熟于20 世紀60 年代。消費主義作為一種資本主義倡導的價值觀,廣泛滲透在資本主義社會制度、政策和生活之中,要求人們不僅僅滿足于將消費當作日常生活的一個環節,而且要將消費當作人的根本意義、滿足自我的根本途徑。資本家為獲得持續的利潤,必定會宣揚消費主義價值觀,使人們以占有商品數量的多少來作為衡量幸福的標準,而不是以人在自我發展中的獲得感來衡量幸福。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出的過量商品造成了自然資源的浪費、生態環境的破壞。據此,生態馬克思主義學者將批判的目光投向消費領域,揭示消費主義價值觀與生態危機的內在聯系,探尋消費主義盛行的根源及其帶來的后果。

(一)消費主義在資本主義社會盛行的根源

生態馬克思主義學者認為,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導致生態環境惡化,而消費主義價值觀盛行于資本主義社會,這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即消費主義建立在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生產方式的基礎上。面對生態環境的惡化,生態馬克思主義學者深入探究消費主義在資本主義社會盛行的根本原因,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自由主義的合法性決定了資本家必然倡導消費主義價值觀?!芭c馬克思、恩格斯所處的古典自由資本主義社會不同,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國家廣泛干預社會經濟生活,這雖然避免了經濟危機的頻繁發生,但也造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的合法性危機?!保?]當國家不再是單純的“守夜人”,而是從宏觀調控角度入手規范市場結構和規模,會撼動自由主義的合法性地位,從而觸及資本家的利潤。當產出的各類商品無法被消費,生產過程就無法得到補償,會逐漸引發經濟危機,國家為解決經濟危機會加大對市場的干預力度。資本家為規避自由主義合法性危機帶來的風險,只有制造出無限多的虛假需求,才能保證其生產順利進行并且不被國家干預。因此,資本家在全社會宣揚消費主義價值觀,并不斷向人們提供越來越豐富的商品,以迷惑人們消費非必需的商品,從而保持高產量并獲得高利潤。

其次,生產與消費的辯證關系決定了資本家必然要倡導消費主義價值觀。雖然生產決定消費,但是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也不容小覷。在利潤動機的驅使下,資本家必然要不斷地擴大生產規模,生產出足夠多的商品以滿足大眾的購買需求,但現實是資本主義社會總體產出的商品數量遠大于人們真正需求的商品數量。資本家為成功售出過剩的商品,只有制造出虛假需求才能完成對生產的補償。資本家通過廣告媒體等方式宣揚消費主義文化,倡導消費主義價值觀,模糊大眾的真實需求,以商品的占有數量來衡量幸福感。萊斯認為,消費主義價值觀模糊了“滿足”這一概念,“滿足是一個充滿了曖昧與矛盾的模糊難辨的特殊感覺狀態,是一個本質上無法測量的范疇”[5]57。消費主義通過模糊滿足感,讓人們難以感受到真正的滿足,進而使得人們不斷地通過追求商品種類以及商品數量上的滿足,而不是真實需求的滿足。

最后,資本主義異化勞動現象為資本家傳播消費主義價值觀提供了土壤。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工人的勞動是與“人自由全面發展”屬性相背離的異化勞動,勞動不是工人的第一需求,工人也不能在勞動中感受到幸福,反而把幸福寄托于勞動之外的閑暇時間。資本家為獲得高額利潤,不斷榨取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導致異化勞動加劇,嚴重損害了工人的身心健康。工人為排解異化勞動帶來的痛苦,只能通過購買閑暇或購買商品等方式,獲得些許滿足和喜悅。在此基礎上,資本家使用廣告媒體等宣傳方式,并利用人們的攀比心和虛榮心,通過大眾文化傳播的形式,大肆宣揚消費主義,并深刻地影響人們的消費觀念。阿格爾認為,由于工人沒有豐富的精神生活,“缺乏自我表達的自由和意圖,就會使人逐漸變得越來越柔弱并依附于消費行為”[6]493。工人難以辨別自己的真實需求,只能通過消費來獲取快樂,卻忽略了精神上的富足帶來的快樂。而這種消費是建立在資本所引導、服從于資本追逐利潤的消費之上的,本質上是一種異化消費。

總之,資本家為獲得持續的利潤而不斷傳播消費主義價值觀,消費主義的盛行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密不可分。消費主義價值觀在資本主義社會盛行的負面影響,正逐步擴大至不容忽視的地步,并帶來一系列嚴重后果。

(二)消費主義在資本主義社會盛行的后果

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大眾消費走向成熟,消費主義價值觀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消費決策。消費主義的盛行不僅造成人主觀的“缺乏”,還影響了人的身心健康,更會造成人自身以及人與自然關系的異化。萊斯在《滿足的限度》一書中,從“人”的角度出發,分三個層面批判并揭示了消費主義價值觀盛行的后果。

首先,消費主義價值觀創造出主觀的“缺乏”是現代社會面臨的難題。這種主觀的“缺乏”包含著雙重含義。一是自然資源的有限性無法滿足經濟無限增長的矛盾。萊斯指出:“匱乏是人類永遠要面對的一種狀況,因為總資源量在任何時刻都是固定不變的?!保?]33有限的資源不能滿足資本家無限獲利的欲望,進而顯得相對“缺乏”。二是消費主義價值觀混淆了主觀需要和客觀需求之間的差別,從而造成了有限的生產條件無法滿足人們主觀需要的矛盾。萊斯據此批判道:“我們或許可以從另外一個視角出發,認為資源本身足夠豐富,但由于人們對其以揮霍無度、不公正與不合理的方式分配,因此才造成了匱乏?!保?]33在消費主義價值觀的錯誤導向下,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缺乏”并非真正的“缺乏”。在消費主義物欲至上的價值觀中,主觀的“缺乏”又會間接導致人的身心健康受損以及人與自然關系的緊張。

其次,消費主義價值觀導致人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受到雙重損害。隨著現代工業的飛速發展與進步,繁多的商品種類令人應接不暇,這使人們在選購商品時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成本?!霸谌粘I钪?,個人必須能夠從他的需要的角度出發,判斷各種產品是否適于自己?!保?]15面對紛繁復雜的商品,加之信息不對稱以及廣告效應的影響,人們不僅無法精準了解商品的準確信息,還在選購商品時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從消費主義價值觀對身體健康的負面影響看,人們無法了解到精準的商品信息,這會使人們在無意中攝入或接觸到對身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的有毒、有害物質。從消費主義價值觀對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來看,一方面,在不斷選擇的過程中,人們容易被華麗的廣告誤導,從而無法判斷哪些物品是出于自身的真實需求而進行消費;另一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會通過個人瀏覽記錄進行用戶偏好推送,資本家會借助這一功能將人的需求劃分為不同種類,逐漸將完整的人格拆分為不同的類型。萊斯諷刺道:“實物的龐大數量與種類迫使人們打破感官的狀態,使之成為越來越小的成分,并教導人們如何將這些細小成分合適地重新組合,這是一門精巧藝術?!保?]20

最后,消費主義價值觀下的生產方式造成了人自身以及人與自然關系的異化。在歷史唯物主義那里,人的本質是自由自覺的勞動,勞動是人的第一需要,人在勞動中實現自由和幸福,消費只是人實現幸福的手段之一。但在消費主義的價值觀下,只有消費和占有才是所謂的滿足,進而帶來幸福,而非勞動帶來幸福。萊斯指出:“這樣的社會鼓勵其公民追求自己需要的滿足,并且越來越把這種滿足導向單純的消費活動,而且要通過部分地忽視個體自我實現的所有其他可能性(諸如具有創造性的工作與令人滿意的工作環境)來完成?!保?]32這無疑會導致人自身的異化。而人與自然關系異化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自然資源趨于匱乏以及生態環境被破壞。自然資源相對人的欲望,“匱乏”愈發明顯,并且“更為富有的工業化國家越來越擔憂它們未來的短缺與匱乏”[5]35。生態環境被破壞集中表現為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匱乏”現象:水資源匱乏會導致干旱,森林資源匱乏會導致荒漠化,礦產資源過度開采會導致地面凹陷。造成種種“匱乏”現象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的過度開采和資源浪費。在資本主義價值觀中,自然資源只是獲得利潤必須使用的“物品”,它們可以完全被資本家所掌控。在這種觀念下,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變成控制與被控制、利用與被利用的利益關系,這也必然會造成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的危機和異化。

從整體上看,消費主義價值觀所造成的后果環環相扣。人們主觀認為的“缺乏”所導致的虛榮心,損傷了人們的心理健康;資本家認為資源的“匱乏”,破壞了人們的生存環境,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而這些后果,將一步步導致人自身以及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異化。

三、生態馬克思主義對消費主義的破解

在資本主義社會,盛行的消費主義價值觀所帶來的諸多后果中尤以生態危機為重。面對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生態馬克思主義學者認為,只有從根本上變革資本主義制度,才能破解消費主義,化解生態危機。萊斯作為提出變革資本主義制度最具代表性的生態馬克思主義學者,從人與自然的關系入手,認為建立易生存的社會可以破解消費主義,改善人與自然的關系。萊斯的追隨者阿格爾同樣認同應當首先從制度上開啟變革,通過構建生態社會主義,破解消費主義帶來的負面影響。

(一)建立易生存的社會

萊斯在《滿足的限度》一書中提出,想要破解消費主義,需處理好需求、消費和幸福之間的關系,必須從根本上變革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以易生存的社會代替只求經濟增長和生產高度集中的資本主義社會。

首先,易生存的社會要在價值觀上作出改變,摒棄以量作為幸福標準而代之以質作為其標準。易生存的社會要摒棄高度集中的生產模式和生活方式。萊斯認為,高度集中的生產模式使得人們不必再去探求新的可能和新的突破,“生產與消費活動的組織阻礙了某些個人天賦與能力的發展,因為這種天賦與能力發展的目的是直接參與那些能為范圍廣泛的需要提供滿足的活動(修造房屋、烹制食物、裁制衣物等),而不是把人們的活動單一地導向市場”[5]124。當人們不自覺地被引入消費領域,并通過不斷的消費來滿足自己的欲望,用消費來填滿空虛,這就麻痹了人們對自己天賦的探索和發展,從而無法在廣泛的勞動中獲得滿足。在易生存的社會中,人的滿足是通過勞動得以實現而非消費,人們的精神豐富而充實,消費不再是滿足的最終目的而是輔助滿足的手段之一。

其次,易生存的社會要在高度集中的生產模式上進行改變,使人們的滿足不僅局限于消費。萊斯指出,高度集中的生產模式造就人們單一的選擇,“現在的投資決定帶有僅僅給出單一選擇的效果,即選擇高強度市場架構下集中生活的城市人群,似乎只有這種選擇才有生命力”[5]126。高度集中的生產模式將所有的資源朝著最有利于資本積累利潤的方向消耗,將會忽視人的全面發展的可能性,從而大大降低資源向每個人全面發展的機會?!叭绻熏F代生產技術的天賦本領應用于更公正地在不同生活狀況之間分配物質與文化成果,而不是強行將這些生活狀況鑄入單一模板,則個人將會在更為廣闊的范圍內進行現實的選擇?!保?]126萊斯認為,易生存的社會的生產模式是低消耗的,即從滿足人真實需求的角度出發,最大限度滿足人們的需求,再將其他資源用以發展人的各方面特長,激發人的勞動積極性、創造性,提升人在勞動中的獲得感、滿足感,使工人在勞動中獲得各方面的發展,在廣泛的勞動中獲得滿足。

最后,易生存的社會同樣重視市場經濟的發展,不認為商品及商品市場本身存在邪惡。萊斯認為:“商品與市場交換并沒有任何固有的邪惡,人們也沒有理由認為應該把它們徹底根除?!保?]124商品并非一無是處,商品一方面可以為人們提供生活所需,提升人們生活的便捷性與豐富性;另一方面還可以激發工人的創造性,保障工人的生活?!爸挥挟斏唐方粨Q傾向于成為滿足需要的唯一方式時,人們才有擔心的理由?!保?]124易生存的社會強調反對將商品交換作為滿足需求的唯一方法,并認為人們在精神層面的滿足也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人們可以在文學、藝術以及體育活動里享受精神的富足與身體的健康,商品只是輔助人們獲得精神富足的工具。同時,易生存的社會也主張用資本主義現代工業文明的技術和商品為人們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

總之,“‘較易于生存的社會’的著力點是要使人們從消費異化中擺脫出來,改變那種根據瘋狂的消費確定人的幸福的異化現象,理順需要、商品和幸福的關系,使人們到富有創造性的生產活動中尋求滿足和幸?!保?]。易生存的社會不僅要改變高度集中的生產方式以賦予人們更多全面發展的權利,還要在人均能源消耗度降低的同時利用資本主義文明為人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破解消費主義帶來的嚴重后果。

(二)構建生態社會主義

阿格爾作為萊斯的追隨者,在《西方馬克思主義概論》一書中進一步發展了萊斯的理論,提出了生態社會主義構想。生態社會主義對人類從事的生產活動、經濟活動進行思考與評價,其核心價值是凸顯生態效益。生態社會主義更為理性地考量了生產活動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為破解消費主義提供了全新方案。

首先,生態社會主義社會摒棄消費主義價值觀,人們將在廣泛的勞動中獲得快樂。阿格爾認為,在消費主義陷阱下,“一個可能并不喜愛自己職業的人,往往會為消費名牌商品而努力工作以滿足自己的需要”[6]476,可是,“人的滿足最終在于生產活動而不在于消費活動”[6]475,只有摒棄消費主義價值觀,人們才能從被消費主義束縛的牢籠中解脫出來。在生態社會主義中,“人們將從創造性的、非異化的勞動而不是以廣告為媒介的商品的無止境的消費中得到滿足”[6]488,在勞動中探尋自身的價值,而非在商品的消費和占有的攀比中體現自身的價值,消費主義價值觀將被摒棄。

其次,生態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目的是滿足人們的合理需求而非占有欲。在消費主義價值觀下,人們對物的占有欲不斷膨脹,并進行非理性消費。當消費反饋到生產時,資本家又會接著擴大再生產,如此循環,不僅自然資源被浪費,還會導致生態危機頻發。要想打破這一局面,“需要有計劃地縮減工業生產”[6]491,只有生產回歸正義,消費才會逐步回歸理性。阿格爾提出,當消費逐步回歸理性時,“我們認為人們會對這一新的簡樸生活感興趣,并開始不再從以廣告為媒介的消費中而是從小規模的生產和工藝式的消費中得到快樂”[6]491。生態社會主義既能消除消費主義造成的不良影響,又能在生態環境可承受的范圍內發展經濟,滿足人的真實需要。

最后,生態社會主義社會以穩態經濟替代資本主義社會只注重增長的經濟模式。資本家為實現資本增殖會盡可能地將自然資源納入生產范圍,而生態系統的循環周期又無法滿足資本的循環周期,這就必然導致自然資源枯竭、生態系統破壞。生態社會主義的穩態經濟不以資本增殖為目標,缺乏將外在自然資源轉化為內在生產需要的動力,因此,穩態經濟是環境友好型的經濟發展模式。阿格爾指出,人們對穩態經濟適應后,會重新思考個人需求和商品之間的關系,“隨著人們對自己應該過什么樣的生活形成新的期望,依附以廣告為媒介的消費并把這種消費看作是人的滿足的唯一手段的現象就會消失”[6]496。阿格爾認為,穩態經濟破解了人們將消費看作唯一滿足的手段,而且人們并不會因為工業生產的下降而降低生活質量,“工業生產的下降不需要我們回到眾所周知的愚昧時代,因為我們能靠無比豐富的工業化文明所積累的財富生活”[6]496。

四、生態馬克思主義對消費主義批判的啟示意義

在資本主義社會盛行的消費主義價值觀,不僅嚴重損害了人們的身心健康,而且還破壞了地球的生態環境。生態馬克思主義學者對消費主義價值觀的批判,對構建生態社會主義社會的創造性構想,無異于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的理想藍圖,也對我們倡導簡約適度的綠色消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一)確立正確的消費觀,倡導簡約適度的綠色消費

消費主義價值觀在本質上是服務于資產階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需要確立正確的消費觀。不僅需要克制自身貪欲,抵制異化消費,還要“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倡導推廣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8]。

我們需確立“要消費,不要消費主義”的消費觀,倡導簡約適度、文明健康的綠色消費。消費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手段,并非資本牟利的工具。綠色發展是我國新發展階段的重要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9],為形成綠色消費模式提供了頂層設計?!熬G色消費,是指以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特征的消費行為,主要表現為崇尚勤儉節約,減少損失浪費,選擇高效、環保的產品和服務,降低消費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保?0]倡導簡約適度的綠色消費,重要的是要減少對自然資源不必要的損耗,要在自然循環可接受的范圍內進行生產和消費。綠色消費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步,也為人們從消費主義價值觀和異化消費行為中解放出來提供了行動指導。

(二)樹立正確的生產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在資本主義生產體系下,生產的目的并不是讓人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相反,資本家追逐利潤、積累資本成為其生產的唯一目的。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們的生產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準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有別于資本主義社會的虛假需求,人是現實的人,我們需要關注實踐中人的生產及其社會關系,奮力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而非陷入商品拜物教對人的統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必須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11],堅持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從老百姓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出發”[12]83,聚焦高質量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方式,需要依據真實合理的需求關系,通過不斷為人民提供優質的生態產品,“讓老百姓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干凈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環境中”[12]33。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肩負著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歷史使命,蘊含著破除人對物的依賴性的發展目標,從而走向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到的:“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13]。

(三)堅持正確的自然觀,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自然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永恒的、必要的條件,也是人們生產生活的自然基礎,只有堅持正確的自然觀,才能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隨著歷史變遷,人與自然的關系不斷更替,人們對自然的認識也從“賦魅”到“祛魅”。誕生在工業文明下的消費主義,主張一系列物化自然、征服自然的觀念,其目的就是資本家能夠獲取源源不斷的利潤。日益嚴重的生態問題帶來一連串的嚴峻危機,又不得不讓人們回到對自然的“返魅”。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保?4]尊重自然就是要求我們重拾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心懷感恩之情,“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15]87,要將對自然環境的尊重放在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位置,堅持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順應自然體現在對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深刻領悟。順應自然是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前提,要求從唯物辯證法的角度出發,以“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作為其理論基礎,將人納入自然之中并與自然構成生命共同體,遵循生態系統的內在規律,從系統性整體性上加以把握,“從而達到增強生態系統循環能力、維護生態平衡的目標”[15]275。保護自然是對“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的深刻體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后勁,使綠水青山持續發揮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保?6]轉變曾經粗放式的、以消耗自然資源為代價的發展模式,可以實現自然資本的增值進而推進綠色發展。與此同時,生產力的提升還可以促進自然資源更加高效使用,使生態循環得到應有的補償?;诖?,便可建立起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良性循環,進而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猜你喜歡
資本家消費主義資本主義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Film review:WALL·E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Bernard Shaw’s Wisdom 蕭伯納的智慧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but you probably won’t like them)
消費主義視角下傳統集市貿易的現代化解讀
新媒體時代消費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及應對
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發展趨勢
工程師變成“資本家”
消費主義文化邏輯與文學的欲望敘事——論《嘉莉妹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