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對戰略機遇期的最新研判和基本策略

2023-03-01 22:07郭文杰李冬美北京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004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0087
寧夏黨校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機遇期機遇挑戰

郭文杰,李冬美 (.北京工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004;.北京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0087)

正確研判自身所處發展階段和內外環境,是科學制定發展戰略的前提和基礎。戰略機遇期問題集中反映了社會實踐主體對自身發展特殊階段和時期的把握。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戰略機遇期問題,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時期都對其進行深入考察和分析,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論認識和實踐成果。新時代以來,針對國內國際各方面的復雜局勢,中國共產黨對戰略機遇期進行了深度研判,認識到其內涵和條件發生了重大變化,闡釋了維護和延長戰略機遇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為今后的戰略發展方向指明了前進道路。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录S時可能發生?!保?]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必須緊密聯系我國發展面臨的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深刻認識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各項目標任務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增強貫徹落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保?]所以,進一步研究中國共產黨關于戰略機遇期的最新認識和應對策略就十分必要和迫切,這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應對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傳承和發揚中國共產黨歷史主動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一、成事在我:中國共產黨把握戰略機遇期的內在邏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出現了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但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有利條件。開啟新征程,奪取新勝利,必須正確認識和把握戰略機遇期的深刻內涵和重要作用。

(一)把握戰略機遇期是推進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基本要求

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之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求我們必須科學研判當前世界的戰略態勢,充分利用國內國際有利的戰略環境,維護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主動。只有如此,才能夠順利地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項安排,才能排除各種干擾,以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實現。而把握戰略機遇期的前提就在于充分識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各種風險挑戰并認識自身所處的戰略位置,不僅要科學研判各種風險挑戰的特征、成因或影響,還要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基礎上去化解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危機和風險,從而抓住、維護和延長戰略機遇期,充分實現自身發展。不僅如此,當前把握戰略機遇期更要關注自身問題,特別是聚焦于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如何增強自身的戰略實力這個問題,而這勢必要求從戰略謀劃上更偏重于戰略機遇期的內生性問題,即自身綜合實力發展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持定力,增強信心,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是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關鍵?!保?]此外,把握戰略機遇期的落腳點在于謀劃戰略行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僅指明了戰略行動的前進方向,更是提供了評價戰略效果的基本尺度,因而戰略規劃要圍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主題主線,推動政治、經濟、科技、民生等方面的全方位發展??傊?,把握目前我國所處戰略機遇期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重大意義。

(二)把握戰略機遇期是應對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交織的必然要求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當前國內外形勢的整體判斷,是其進行戰略謀劃的重要參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保?]一方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賦予了戰略機遇期新的內涵,同時又規定了戰略謀劃的基本內容,即必須充分認識我國發展的階段性問題和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因而要在戰略行動中始終堅持以鞏固黨的全面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基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另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顯著特征就是危機共存,因而要充分地把握分析風險、識別機遇和危機轉化等問題[5]。特別是要關注影響戰略謀劃的變量因素,充分考慮新冠疫情等突發風險所帶來的復雜影響,積極應對國外風險變化,把消極影響轉化為改革動力,努力搶占戰略主動位置??傊?,從整體上來看,戰略全局與大變局互相交融、互相激蕩,共同構成了新時代戰略機遇期的鮮明內核,而相應必須緊緊圍繞“兩個大局”,充分理解其深刻內涵和實踐要求,作出科學的戰略研判、積極的戰略謀劃,從而才能實現遠大的戰略目標。

(三)把握戰略機遇期是傳承和發揚中國共產黨歷史主動精神的實踐要求

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造就了中國共產黨人把握歷史機遇、肩負歷史責任、創造歷史偉績的歷史傳統。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凸顯了把握歷史機遇和爭取歷史主動的重要意義。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率先舉起了抗日救亡的旗幟,奮力扎根于敵后革命根據地建設,不僅成為抗日戰場的中流砥柱,更實現了自身組織的發展壯大,為取得最終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抓住世界有利發展局勢和國內調整契機,積極推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性舉措,實施一系列的政治經濟社會調整措施,重點推進外向型經濟發展,不僅有序融入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軌道,而且實現了國內經濟社會的飛躍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緊緊抓住國內外形勢變化的新特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發揚歷史主動精神,在機遇面前主動出擊,不猶豫、不觀望;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不推諉、不逃避;在風險面前積極應對,不畏縮、不躲閃?!保?]因此,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只有充分地研判戰略環境,爭取戰略主動,才能夠傳承和發揚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主動精神,從而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

(四)把握戰略機遇期是堅持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內在要求

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植根于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中,一經確立就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不僅成為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強大動力,也成為指導革命實踐的重要法寶之一。有學者認為:“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是我們黨在新時代應對國內外形勢變化的重要法寶……正是在實事求是分析世界發展大勢的基礎上,我國作出了全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的科學判斷?!保?]而戰略機遇期就是中國共產黨基于對我國所處客觀環境進行的科學判斷。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從我國實際狀況出發進行有針對性的戰略謀劃,并將戰略決策放在戰略行動的實踐過程中去檢驗和判斷,從而有助于解決可能出現和難以預見的各種風險和挑戰。這就將理論與實踐密切地統一起來,既能夠及時地調整戰略布局,從而始終保持戰略主動地位,又能夠防止出現戰略錯誤,或是陷入戰略困境之中??傊?,只有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才能正確把握戰略機遇,確保自身處于戰略主動地位。

二、因勢而謀:中國共產黨對戰略機遇期問題的最新研判

“對戰略機遇期如何判斷,是一個重大問題”[8]。中國共產黨對戰略機遇期問題的分析和研判由來已久,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都對戰略機遇期問題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系統科學的戰略認識。新時代以來,世情、國情、黨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戰略機遇期進行了深度研判,形成了一系列新觀點新認識??偨Y和概括這些新論述是黨今后進行戰略決策、推進各項工作的重要依據和基本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條件發生新的變化”[9]。這一論述是基于當前客觀情況作出的科學判斷。具體而言,從內涵方面來看,戰略機遇期主要變化表現為長期性、復雜性和可塑性三個方面。首先,長期性主要表征戰略機遇期的時間維度,中國共產黨對戰略機遇期的判斷由二十年的短期時段延長為較長時段。黨的十六大報告中“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是一個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完全符合我國發展的國內外形勢,對我國抓住機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指導作用。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同時,我們必須清醒看到,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雖然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機遇和挑戰之大都前所未有,總體上機遇大于挑戰?!保?0]164其次,復雜性主要表征戰略機遇期的內容維度。這種復雜性主要包括國內國際兩大方面,涉及政治、軍事、經濟、社會和外交等多個領域。新時代以來,各種矛盾沖突相互疊加,使得一些問題變得越加復雜,因而形成問題的復合性和疊加性特征,故而處理起來更具有挑戰性。最后,可塑性主要表征戰略機遇期的性質維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最大的機遇就是自身不斷發展壯大”[11]。一般而言,從性質特征去看,戰略機遇期的產生有外生和內生兩種類型,即所謂的內生性戰略機遇與外生性戰略機遇[12]。21 世紀頭20 年的發展歷程凸顯了外生性戰略機遇的重要性,中國的迅速發展得益于充分利用外部環境的有利條件。但是,外部有利條件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正是由于復雜變化的國內外形勢使得型塑內生性戰略機遇成為今后把握戰略機遇期的重要突破點。

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條件也產生了新變化?!皩嵺`告訴我們,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進程,發展環境不會一成不變,發展條件不會一成不變,發展理念自然也不會一成不變?!保?3]自進入21 世紀以來,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構成戰略機遇期基石的國內外發展條件發生劇烈變化。這些條件的變化有的是長期性演變的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全球政治經濟環境變化劇烈,世界已經進入動蕩變革時期,不僅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頻現使全球經濟發展遭遇逆全球化的深度沖擊,同時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也威脅著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持續。二是新一輪科學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不僅科學創新的廣度、深度、速度和精度都進一步向前發展,而且“科技創新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14]。三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發展階段,不僅對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增長動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還面臨著“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的時代難題,從而決定著戰略機遇期的內生性條件。不過,這些條件既有不利的方面,也有相對有利的方面,關鍵是要化被動為主動、化不利為有利,充分發揮我國自身優勢,從而才能創造新的歷史機遇。

而有一些條件變化則是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的產物,這些不確定性難以預料因素將極大地影響對戰略機遇期的研判,是中國共產黨進行戰略決策的重要參考。概括來看,這些不確定性因素集中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外部政治環境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包括俄烏戰爭在內的地緣沖突所引發的國際緊張局勢,以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霸凌行徑所引發的其他不穩定形勢,如2022年8月時任美國國會眾議長佩洛西不顧中方堅決反對竄訪中國臺灣地區,就加劇了臺海局勢的不穩定性。我們必須認識到,“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安全形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大,軍事斗爭任務艱巨繁重”[15]。二是國內國際經濟發展趨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在國際經濟發展中,以歐美國家為代表深陷通脹危機、能源危機、生產危機等多重困境,經濟復蘇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國際貿易進一步萎縮,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等進一步發展。2022 年我國實現了經濟平穩運行、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取得了來之極為不易的新成就。但也存在著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劇、有效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就業壓力凸顯、全球通脹給高企帶來的影響、部分群眾生活困難增多等問題,面對經濟新的下行壓力,黨和政府果斷應對、及時調控,在攻堅克難中穩住了經濟大盤,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基本完成全年發展主要目標任務,我國經濟展現出堅強韌性。三是新冠疫情所帶來的沖擊和負面影響依舊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中國如何處理好疫情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各方面難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快速恢復正常,仍面臨著許多挑戰,諸如強化穩崗就業、刺激社會需求、維持經濟活力等問題都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和解答。

盡管內涵和條件有了新變化,風險挑戰也日益頻發,但是我國發展的優勢和前景也更加明顯,這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經過21 世紀頭20 多年的團結奮斗,我國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各方面都有了顯著提升。在經濟發展方面,GDP 總量穩居世界第二,經濟增長保持較快速度。在科技創新方面,我國取得了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立足國家需求的戰略高技術研究、中高端產業和國家創新體系等領域的重大突破,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創新水平顯著提高。第二,在發展道路、指導理論和社會制度方面更加完善。在實踐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不斷進行理論創新,進一步完善了社會主義制度,這不僅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也為維護和延長戰略機遇期提供了堅實保障。第三,中國共產黨具有應對風險和挑戰的主動意識和豐富經驗,一方面能夠未雨綢繆地做好各項戰略準備,始終堅持底線思維和戰略思維,重視戰略機遇期的發展演變;另一方面,也能夠在各種風險挑戰面前保持戰略定力,不僅有能力妥善應對和處理,而且還能夠著眼于從危機中尋找機遇??偠灾?,上述優勢是我國應對未來戰略機遇期變化的堅實基礎。

正是在對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變化的分析基礎上,中國共產黨對于戰略機遇期的認識為機遇與挑戰并存。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否定戰略機遇期,而是對戰略機遇期問題進行重新認識。這就是說,中國共產黨認為我們仍處于戰略機遇期,但是風險與挑戰則是前所未有的。2020 年10 月,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我們的判斷是危和機并存、危中有機、??赊D機,機遇更具有戰略性、可塑性,挑戰更具有復雜性、全局性,挑戰前所未有,應對好了,機遇也就前所未有?!保?0]122此外,中國共產黨也積極研判挑戰和風險因素的積累是否有超過機遇的可能,進而認為二者正處于一種新的動態平衡階段,即“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录S時可能發生,需要應對的風險挑戰、防范化解的矛盾問題比以往更加復雜”[16]。那么,在應對風險和挑戰的過程中,我們就必須深刻地認識到不確定難預料因素的重要性,特別是要加強對小概率但風險大、大概率且影響廣因素的重視,積極采取應對措施,未雨綢繆地做好防范工作,從而維護和延長戰略機遇期。

三、謀勢而為:中國共產黨應對戰略機遇期變化的基本策略

“歷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只要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順勢而為,奮發有為,我們就能更好前進?!保?0]510因此,根據對戰略機遇期的科學研判和對國內外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科學把握,我們只有充分發揮歷史主動精神,采取迎難而上、謀勢而為的戰略態度,不斷增強抵御風險挑戰的實力,制定科學有效的戰略計劃,才能充分利用好戰略機遇期,應對好各種風險挑戰。

(一)不斷增強戰略主動意識

毛澤東指出:“戰爭的勝負,主要地決定于作戰雙方的軍事、政治、經濟、自然諸條件,這是沒有問題的。然而不僅僅如此,還決定于作戰雙方主觀指導的能力?!保?7]應對新時代戰略機遇期變化,必須在思想認識上有所作為,善于從戰略大勢上把握住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樹立起科學理性的戰略主動意識。

一是提高風險認知意識?!邦A判風險是防范風險的前提,把握風險走向是謀求戰略主動的關鍵?!保?8]因此,要在戰略主動中重視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將風險和挑戰貫穿于戰略認知和謀劃的全過程,注重在充分掌握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分析風險和挑戰的短期與長遠影響、負面影響和積極影響,進一步把握風險挑戰的形成機理、發展趨勢和潛在問題,以積極主動姿態采取應對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是筑牢底線意識。增強主動意識必須做到堅守底線,不僅要在戰略進取中把握戰略機遇,而且要求在嚴格堅守邊界中樹立底線思維,這就是說不能只看到風險中的機遇,更要學會對最壞結果和情況進行充分評估,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有重點有意識地查漏補缺以防重大風險的出現,而一旦風險和挑戰觸碰到底線問題則必須予以頑強反擊,這才能確保戰略局勢不至于失控,從而避免更大危局和更壞情況的出現。

三是把握主動斗爭意識?!拔ㄓ兄鲃佑瓚?、堅決斗爭才有生路出路,才能贏得尊嚴、求得發展,逃避退縮、妥協退讓只會招致失敗和屈辱,只能是死路一條?!保?0]83這就意味著,既要不怕斗爭又要敢于斗爭,傳承和發揚中國共產黨人歷史主動精神,尊重國內國際風險挑戰的客觀性,敢于在風險與挑戰來臨時承擔歷史責任,努力開拓創新防止陷入戰略困境,始終保持自覺主動探索歷史新征程的勇氣。

四是增強戰略謀劃意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能否把戰略機遇期提供的可能性變為現實性,主要取決于人的主觀能動性特別是宏觀的戰略決策?!保?9]因此,要從戰略高度審視影響黨和國家發展命運的根本性問題,對全球和平與發展、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問題進行科學謀劃,主動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布局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略設計有機結合,從而形成國內國際發展的大戰略體系,為中國人民的共同奮斗勾勒出前進方向。

(二)有效提升戰略應對能力

“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沖擊挑戰,關鍵在于辦好自己的事,提高發展質量,提高國際競爭力,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和抵御風險能力”[10]114。所以,應對戰略機遇期變化,關鍵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扎扎實實地推動自身建設事業向前發展,著眼于風險挑戰的不確定性和難以預測性,不斷夯實自身基礎,擴充自身力量,增強自身的戰略應對能力。

一是始終保持戰略定力,這是提升應對能力的前提。要能夠在紛繁復雜的國內國際形勢變化和風險挑戰不斷涌現的戰略局勢中聚焦自身長期目標和中心任務,堅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上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敏銳觀察、清醒判斷、果斷決策、堅定執行作為保持戰略定力的基本環節,排除發展過程中的各種誘惑和風險干擾,防止因意外突發事件而拋棄自身中心任務進而轉向其他目標,要矢志不渝地發展壯大自己的綜合實力。

二是積蓄戰略發展實力,這是提升應對能力的關鍵。要以高質量發展為基點,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發展階段要著力推動完成的重大歷史任務,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大舉措”[10]174-175。因此,要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上,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增強內在需求,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形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區域協調發展步伐,提升對外開放的水平,大幅提高經濟發展實力。

三是培育戰略變革動力,這是提升應對能力的重點??茖W技術不僅是生產力變革的重要推動力,更是實現戰略變革的關鍵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保?0]因此,要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以問題為導向,努力攻克國家急需和處于發展瓶頸的一系列原創性科技問題,將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結合起來,實現創新型人才國家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目標,為我國取得戰略主動、實現戰略變革奠定堅實基礎。

四是發展戰略統籌能力,這是提升應對能力的基礎。始終堅持從全局看問題,重視處理好自身建設中全局與部分的矛盾,密切關注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復雜關系,進一步增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協調性,切實協調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總體安全穩步推進,進一步補齊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和提高維護國家安全的總體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實現各影響要素之間協調均衡發展,從而優化整體目標和戰略預期。

(三)積極營造有利戰略態勢

應對戰略機遇變化的落腳點還在于積極執行戰略規劃和戰略構想,敢于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爭得先機,從而為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贏得戰略空間和相對有利的戰略環境。

一是積極參與戰略競爭,要科學研判國內外局勢的發展變化,轉變被動應對其他國家戰略轉變所帶來的戰略壓迫態勢,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全方位競爭中。其中,中美間的戰略競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自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對華政策從“接觸”向“戰略競爭”轉變,逐步在貿易、科技、亞太地緣政治、國際領導權和制度與價值觀等方面與中國進行全面戰略競爭[21]。因此,中國唯有積極應對,更加有為地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科技創新,加強同亞太地區國家間關系,主動參與競爭,取得更加有利的戰略地位。

二是防止戰略格局失衡,要始終踐行多邊主義,反對單邊主義和國際霸權,發揮中國在完善全球治理中的獨特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才是人間正道”,“我們要順應歷史大勢,致力于穩定國際秩序,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0]487。因此,要積極推動各國共同維護現有的國際秩序,不斷加深同發展中國家的密切合作關系,堅持走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防止出現國際社會“新冷戰”、國際多邊貿易格局不斷弱化等局面和國際霸凌行徑進一步惡化的現象。

三是努力贏得戰略主動,圍繞國內國際一些領域重大問題,積極構建影響全球的話語體系,形成自身的戰略優勢,進而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贏得戰略先機。其中,比較重要的領域有國際金融、全球治理、外交、互聯網、政治民主、人權等方面。在全球金融治理體系方面,中國目前還面臨著如何提升中長期國際議程設置的能力、參與全球金融治理核心議程設置的挑戰,因而就必須要在國際問題的選擇順序和策略、提出針對具體問題的中國方案、培育和運用國際傳播渠道、全球金融治理中國方案的國際制度化等方面努力,進而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22]。而在全球治理方面,我國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但仍需在治理理念、治理制度、治理學術和治理傳播等話語權上努力,從而獲得與大國地位相應的全球治理話語權,同時在國際治理中發揮更廣泛的影響[23]。

四是延長戰略機遇期,在解決國內外困難與風險挑戰中化危為機,為新的發展機遇創造有利條件。從分類上看,在延長戰略機遇期的過程中遇到的風險挑戰主要包括一般性重大風險、系統性風險、全局性風險和犯戰略性、顛覆性錯誤的風險等4類[24],以及政治、意識形態、經濟、對美經貿斗爭、科技、社會、對外工作、黨的建設等8個領域重大風險。只有防范化解這8個領域和4類風險,特別是處理好影響我國戰略目標實現的全局性風險,才有可能在困境中實現突破,在危險中求得機遇。更要在進一步擴大內需,優化產業鏈、供應鏈,完善城市化戰略,調整科技投入與產出結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等方面不斷努力,化危為機,從而進一步延長和維護我國的戰略機遇期。

四、結 語

“能否緊緊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事關國家、民族的歷史命運”[25]。中國共產黨深刻理解把握戰略機遇期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意義,緊緊圍繞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時代背景,對其內涵和條件變化進行了科學研判和深刻分析,在認知意識、發展方向和實踐策略等方面進行了科學籌劃和妥善準備,為我們充分把握戰略機遇期,應對各種疑難問題指明了方向。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我們必須保持“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堅定不移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和社會主要矛盾開展工作,不斷增強應對復雜局勢變化的應對能力和發展實力,努力為經濟社會發展開辟更有利的戰略態勢,從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的順利實現。

猜你喜歡
機遇期機遇挑戰
論新時代的戰略機遇期:源起、現狀與未來
RCEP與房地產機遇
迎來境外貸款業務機遇期
再見,機遇號
不必過于悲觀,四大機遇就在眼前
第52Q 邁向新挑戰
民間投資迎來大有作為的機遇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