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盤活歷史文化遺產的路徑探究

2023-03-07 04:47王新燕
晉中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文化遺產歷史文化

王新燕,高 璐

(太原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西太原 030024)

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人類燦爛文明,是不可再生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傳承和發展好中華優秀文明成果。歷史文化遺產具有普遍靜態的特性,我們要在堅持保護的基礎上,加快推動歷史文化遺產的創新性發展。因此,新時代保護和利用歷史文化遺產必須堅持“盤活”二字,“讓收藏在故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以及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1],成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力量。

一、借助現代科學技術,讓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活”起來

自十四五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出“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以來,歷史文化遺產事業與科學技術不斷深度融合,不僅為盤活歷史文化遺產帶來更多可能,還提高了文保效能,實現了歷史文化遺產的數字化永生。首先,推動歷史文化遺產展現方式數字化。歷史文化遺產數字化技術能夠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更好彰顯偉大遺跡的文化與歷史魅力。目前許多文物博物館利用AI 人工智能技術、AR 增強現實技術、VR 虛擬現實設計和全息投影技術等推出歷史文化遺產“沉浸式體驗”模式,讓參觀者化身歷史故事的主角,深刻感受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其次,提升歷史文化遺產傳播水平。隨著中國科技實力的持續增強,現代傳媒在中國聲音傳播上的優勢也日益突顯。以歷史文化遺產為載體講好中國故事,需要現代傳媒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發展的春風里調制“滿屏皆精品”的配方,為堅定文化自信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貢獻力量。如《國家寶藏》《典籍里的中國》《如果國寶會說話》等一批精品力作以文化為內核、以傳媒方式為依托梳理歷史文化遺產所承載的歷史脈絡與民族記憶,成為“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的范例。再次,發展先進歷史文化遺產修復技術。借助現代科學技術,將交互動態圖像設計、數字三維可視化等技術融入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修復和智能生成過程之中,有利于文保工作者對大氣環境、古建病害、觀眾流量等方面進行高效檢測和動態分析,既為有破損文物提供科學性系統性修復方案,也為文物的預防性保護撐起科技保護傘,讓飽經風霜的文物以全新的方式得到永久保存??傊?,現代科學技術為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活起來提供了更多可能,我們要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數字化工具創新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方式,真正讓歷史文化遺產永葆活力,讓傳統文化歷久彌新更好地守護文化根脈。

二、結合時代發展潮流,讓歷史文化遺產內涵“厚”起來

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一個民族的價值理念、共同追求,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圖騰和永恒記憶[2]。這些寶貴財富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就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歷史文化遺產事業守正創新的基礎和前提是強化基礎研究,尤其是對歷史文化遺產的文化內涵、歷史淵源、發展脈絡等進行深度解析和系統梳理。將歷史文化遺產蘊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有機融合,可更好更快實現其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事業做出更多貢獻。目前許多城市為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在研究闡發歷史文化、修復展示館藏文物上下了功夫,同時通過舉辦“文化旅游節”、“建設文化教育基地”、出版書籍、拍攝電視連續劇等新興方式把優秀文化與精神融入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不斷厚植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情感,使得歷史文化遺產的內涵隨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豐富。我們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方法論,讓這些體現優秀傳統文化的治國之道、為人之學、修身之法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繼續發揮其服務經濟、政治的功能,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思想指導和根本遵循。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要努力挖掘蘊藏在歷史文化遺產中的文化資源,將其與時代潮流相結合,不斷加深其文化底蘊和升華其思想內涵,充分展現出中華民族的無窮智慧與豐富創造力,起到以史鑒今、啟迪后人的作用。

三、滿足美好生活需要,讓歷史文化遺產品質“高”起來

新時代文旅融合發展是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結果。黨的二十大以來,“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部署為各地政府開展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指明了方向。以歷史文化遺產為依托打造旅游景點,充分發揮歷史文化遺產的經濟富民作用和精神塑造作用,進而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早已成為各級地方政府的共識和重要的政策取向。不少地方“歷史文化遺產+旅游模式”將景區體驗項目、特色文創產品、當地美食、住宿等多個消費環節連接起來,成功地把文化遺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獲益頗豐。但相比較歷史文化遺產帶來的經濟收益而言,其精神滋養的作用更為重要。要想發揮好歷史文化遺產旅游“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必須切實完成“山不高則不靈,淵不深則不清”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境界轉換。完成這一轉換需要注意以下關鍵點:一是要以優秀文化資源為主干打造特色鮮明的文化旅游產品,增加歷史文化遺產物質載體背后的魅力與活力;二是緊緊抓住游客流量大的契機,以宣傳講解、實景體驗等現代方式充分發揮歷史文化遺產的人文色彩優勢和社會教育功能。同時,在滿足游客“求新、求奇、求知、求樂”精神需要的過程中又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深化公眾對文物所蘊含的歷史典故、精神價值的理解和傳承。歷史文化遺產具有獨特性、不可再生性等特點,往往成為一地歷史發展的見證,其蘊涵的精神價值深深地烙印在生活于此的人們心中。若將獨特的歷史文化遺產與品質城市、品質旅游有機結合,既可更好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有助于公眾對中華燦爛文明的思想認同,最終達致“日用而不覺”的境界。

四、破解城市建設難題,讓歷史文化遺產資源“美”起來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孕育出了眾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但隨著當前經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對于生產、生活新形態的空間需求愈來愈大,在有限的空間內進行土地使用功能的升級與轉型必然會出現兩種結果:要么開發新領地,要么爭奪舊資源。[3]這樣就使得城市發展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出現了一些新情況。第一,老城區改造中出現重視城市現代化功能建設而忽視文化生態的現象。為杜絕曾經在古城區大拆大建、大搞房地產開發而導致的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資源迅速流失和傳承悠遠的歷史文脈被粗暴割裂的現象再次出現,城鄉改造必須明確以實現歷史文化遺產與現代文明相融共生為工作導向,有序落實一系列保護城市文化肌理和傳統特色風貌的舉措,逐漸形成以文化引領城市發展的全新范式,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第二,城市形象高度趨同。一些地方無視特色歷史文化遺產資源,盲目模仿模式化景觀,出現“千城一面,萬樓一貌”現象。破解該問題的關鍵在于城市開發要符合自身文化資源特色屬性,打造獨一無二的城市文化名片,外樹形象,內聚人心,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第三,城市歷史文化遺產過度商業化。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遺產在商業化過程中逐漸失去真實價值和歷史信息而淪為“花瓶”,致使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開發誤入歧途。有鑒于此,政府及相關部門必須齊心協力“統籌好旅游發展、特色經營”[4],有效整頓文化遺產價值被商業利益所取代的現象。解決城市發展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難題的關鍵是將歷史文化遺產的“內在美”與城市建設的“外在美”有機融合,真正發揮歷史文化遺產在社會發展中凝聚人、引導人、激勵人的正向作用,讓有文化底蘊的城市成為人們的心靈家園。

五、加強國際文明交流,讓歷史文化遺產形象“立”起來

國際文明交流是推動人類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動力。中國是舉世公認的文明古國,將獨具特色的包含和平、合作、共贏精神的文化遺產用于世界文明交流,能展現我國歷史底蘊深厚、文化多樣和諧的大國形象。[5]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積極開展特色大國外交,在守護好全人類文化瑰寶和促進全世界和平繁榮發展中有效傳遞中國聲音,彰顯中華文化之魅力。例如在文化交流方面,我國積極舉辦各種文明主題的文物展、文化年展等活動,突顯歷史文化遺產“外交使者”“國家名片”的傳播者和承載者形象;在國際合作方面,進行聯合考古、開展瀕危文化遺產搶救行動、推進流失海外文物追索返還等一系列工作,有效改善了世界遺產保護狀況和加強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能力;在全球治理方面,我國以“一帶一路”為平臺,深入挖掘古絲綢之路這一歷史符號中的積極處世之道與當今時代的共鳴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6]當今我國同世界各個國家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可以借助世界文化遺產這個載體和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這個平臺深化國際文明交流互鑒,同時也讓中國歷史文化遺產成為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和弘揚中國精神的重要窗口,成為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文化符號,成為消弭中西方之間文化價值觀的有效媒介。作為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傳承的大國,需善用、巧用、活用歷史文化遺產,充分發揮中華文明以文載道、以文傳聲的強大感召作用,讓可信、可敬、可愛的中國形象深入人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歷史文化遺產是文化基因與民族精神的承載體,也是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新時代堅持以盤活為基本路徑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有利于推動文化遺產融于時代、融入生活,增強中華兒女的文化認同感,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凝聚起強大合力??傊?,新時代盤活歷史文化遺產需要在保持傳統保護優勢的基礎上加強歷史文化遺產活化利用探索,努力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之路。

猜你喜歡
文化遺產歷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與文化遺產相遇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誰遠誰近?
《文化遺產》2016總目錄
新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