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數學”理念下1~3年級探究性作業的設計與實施

2023-03-11 01:31耿香玲
小學教學設計(數學) 2023年12期
關鍵詞:做數學足球場探究性

文|耿香玲

數學探究性作業,是指學生在符合年齡特征、心理需求的驅動性問題下,結合自身的知識經驗和學習基礎,用個性化的思維方式像數學家一樣去思考和探索,進而培養和發展數學探究能力的一種數學作業。而“做數學”理念旨在從數學素養的角度出發,改變數學學習方式,促使學生通過“做”,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獲得理性精神、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因此,“做數學”理念下的數學探究性作業就成為學生新數學作業的應然選擇。

一、匹配:聯通教材與題材

1.探究性作業特性調查

目前許多城市都使用數學作業,是不是所有的主題性數學作業都可以直接拿來使用?是不是需要進行數學探究性作業現狀以及特性的調查?如何設計與數學教材匹配的探究性數學作業等,筆者對數學探究性作業的科學性、實效性和主體性進行了問卷調查。

問題呈現:

數據分析:在數學作業類型中,54.17%的學生喜歡實踐性作業。在作業意識上,88.9%的學生非常愿意去探索教師布置的探究性數學作業,85.42%的學生愿意自己花時間去研究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方面,70.83%的學生經常能將數學知識和生活進行聯系,并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數學探究性作業的形式里,超過50%的學生喜歡的形式從高到低依次是:數學游戲、數學實驗、數學魔術和數學繪本。

可見,好勝、好玩、好動等都是學生的天性,在自主的、喜歡的數學作業中,能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深度思維發展以及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因此,設計并實施數學探究性作業顯得尤為重要。

2.融合教材與主題設計

多樣性的學習需求呼喚多樣化的作業方式。學生是數學探究性作業的建構主體,教師設計與實施數學探究性作業時要根據數學教材學習內容,尋找出適合本區域、本學段、本班級匹配的數學探究性作業主題。經過三年多的研究經歷,筆者將小學1~3年級數學教材與作業主題進行了適度匹配(見文末二維碼)。

二、設計:聯結數味與趣味

1.繪數學

繪數學是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后模仿畫單幅簡易畫或多幅連環畫??梢詫⒒A作業中的一道道解決問題,藝術化處理,加一些矛盾的情節、起因經過結果、人物之間的對話和內心獨白等,使之成為一個個短小、精悍、趣味的數學故事。教師可以現場示范改編或創編故事,引發學生的思考,發展學生無限的想象力和應用能力。

2.玩數學

玩數學是學生在數學游戲、數學魔術、數學觀察和繪本劇表演中進行的自主探究活動。用有趣的外在形式表達出內在的思考,與同伴交流、合作、共享中輸出理解的數學知識,有效發展學生的深度思維,在互評、自評、師評中不斷提升數學素養。趣中玩,玩中學,體會數學無處不在,感受數學思維的魅力。

3.做數學

做數學是依托操作體驗、數學實驗與綜合實踐三類活動,重在感知和理解,發現并推理,最終指向問題的解決。通過做數學活動,使學生獲得大量可見可感的感性知識,聯系數學知識內部,數學與生活,數學與其他學科,在快樂的體驗中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

三、實施:聯動知識與現實

1.作業實例之數學連環畫——《臺秤的“肚量”》

作業要求:

教學《認識千克》一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質量單位和秤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文化。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閱讀數學繪本,了解到秤的相關知識,知道秤的各部分名稱。學生對于秤的最大稱量特別感興趣,自主提出問題“為什么指針指在同一個位置,表示的意思卻不同?”利用家中的臺秤進行了實地操作,弄清原理后繪制了四宮連環畫。意在用故事的趣味形式分享自己得到的體驗結論。從繪本到生活再到數學,發展了合情推理的能力?!?/p>

自評:剛開始繪制連環畫時,認為直接告知結論就好,在老師的引導下,在好玩有趣的故事中,能層層推理,直觀等量代換,運用到好幾個奧數知識,最后根據我自己提出的問題,原來指針同樣指著0,代表的意思不同。

師評:小作者的畫風清新活潑,有趣可愛,在小廚師和大廚師對話的過程中,帶大家學會了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和合情推理的能力,聚焦認知矛盾點同一位置的指針有不同的表示,帶領同學們在童真童趣的原創故事中,明晰最大稱重的意義。

2.作業實例之數學觀察日記——《蒜苗生長記》

作業要求:

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請選擇你喜歡的種子,進行土培或水培,做好觀察、測量和記錄,期待看到你們的種子不同的生長樣子。

操作流程:(見文末二維碼)

【設計意圖:結合數學和勞技兩門課程,進行跨學科融合設計數學觀察作業。在耐心的等待和細心的關注、培養種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測量意識、觀察能力以及責任感,感受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數學應用于生活,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保持熱愛生活的情感態度和積極向上的學習進取心?!?/p>

自評:我終于做了一回“種子媽媽”。在種下的開始幾天,每天等啊等啊,耐心都用光了,終于蒜苗小頭給了我繼續觀察的信心。它每天長,我每天觀察、測量、陪伴,如同媽媽對我的關愛一樣。我以后會更珍惜媽媽的愛,也會更喜歡植物,生長真有趣!

互評:在既有數學味又有生活味的數學觀察活動中,學生能收獲到數學測量精準的能力,但更多的是知識外的情感,如關愛、陪伴甚至是自己也有了“蒜苗寶寶”。數學觀察活動能提高學生自主的意識,去觀察、去思考、去探索更多元、更廣闊的現實世界。

3.作業實例之數學實驗——《最容易轉到哪種顏色》

作業要求:

(1)用硬卡紙做一個轉盤,并按下圖給轉盤各部分涂上紅、黃、藍、綠四種顏色中的一種。

(2)轉動轉盤指針20 次,用畫“正”字的方法記錄指針指到各色塊的次數。

操作流程:

第一步:制作轉盤

第二步:記錄數據

【設計意圖:學生在閱讀數學繪本故事后,激發了探究轉盤奧秘的欲望,自己親自動手設計一個轉盤,先提出猜想,再經過多次實驗,最終得出了結論。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對概率的初步感知,經歷數學實驗的全過程,提高動手做的能力,促進思維進階?!?/p>

自評:我把轉盤平均分成8 份,其中紅色占3 份,黃色占2 份,藍色占2 份,綠色占1 份。轉動指針時,最容易轉到紅色,因為紅色的份數最多。

互評:他制作的轉盤很科學、規范且精細,專心致志動手做,仔細看小表情就能看出來。根據提出的猜想,他進行了多次的實驗,記錄數據,觀察分析,證實猜想正確。20 次后,他依舊沒停止,試著再多轉幾十次,發現結論就更加明顯了。

4.作業實例之數學實景學習——《學校的足球場面積有多大》

作業要求:

你知道我們學校的足球場面積有多大?請小組同學分工合作,交流討論出你們喜歡的測量方法。

操作流程:

方法1:用間隔法測量。每2 名同學之間的距離是5 米,兩端都站,足球場的短邊正好站了9 名同學,即8×5=40(米)。對于足球場的長邊,從一端開始,每2 名同學之間的距離是8 米,第9 名同學站的位置距離端點還有6 米,即8×8+6=70(米)。足球場的面積是70×40=2800(平方米)。

方法2:用腳印法測量。一名同學的一只腳長0.25米,足球場的長邊有280 只腳那么長,即280×0.25=70(米)。足球場的短邊有160 只腳那么長,即160×0.25=40(米)。足球場的面積是70×40=2800(平方米)。

方法3:用弓步法測量。一名同學一個弓步的長度是0.6 米,他沿著足球場的長邊邁了117 個弓步,即117×0.6≈70(米)。他沿著足球場的短邊邁了67個弓步,即67×0.6≈40(米)。足球場的面積是70×40=2800(平方米)。

方法4:用測量局部法測量。足球場是由16 個相同的長方形組成的。先算1 個長方形的面積,是40×4.4=176(平方米),所以足球場的面積是176×16=2816(平方米)。

【設計意圖:在熟悉的校園里開展可親、可見、可感的數學實景學習,設計相關的《探究學習單》,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熟悉可愛的校園,結合相關解決問題,深入理解教材中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相關數學知識,在實踐中感受、思考、運用和創新,感受圖形的獨特之美,體會數學的思維美,感悟數學與生活的融合美?!?/p>

自評:小組合作想測量方法時,大家各抒己見,在組長的帶領下有序測量并計算出面積?;亟淌液?,在全班分享各組的方法時,感覺好方法和巧方法一瞬間撲面而來。印象深刻的是只要計算深綠色的一塊小面積,再數有幾塊,就能算出面積,真妙!

師評:在測量環節,老師不限制大家使用的測量工具,并鼓勵進行不同的測量嘗試和測量方法。同學們的研究方法可謂精彩紛呈,有童真視角,有細致嚴謹,有奇思妙想等,百花齊放的研究方法正是在這樣寬松、熟悉的校園場景中才得以產生。同學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性作業中,個性化的數學表達,童趣味的數學方法,沉浸探究的合作互動,真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系,積累豐富的數學體驗,提升個性化的數學素養。

小學數學探究性作業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去交往、去驗證、去探究、去創新的欲望,真正讓學生像小小數學家一樣,對未知葆有一種好奇心和預測猜想。教師可充分聯系教材,設計開發多形式、多主題的探究性作業,為學生的快樂成長和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猜你喜歡
做數學足球場探究性
足球場上的“門神”
淺析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
格林森林流良者足球場
高中英語探究性學習的初步實踐
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
探索“做數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讓學生體驗“做數學”
去足球場
漁村少年的海上足球場
在“做數學”中建立數學概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