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檔案+” 點亮鄉村振興路

2023-03-13 01:30張曉燕
檔案與建設 2023年2期
關鍵詞:城西回民村委

張曉燕

(常州市武進區檔案館,江蘇常州,213159)

雪堰鎮城西回民村

蘇南地區唯一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常州市武進區雪堰鎮城西回民村,是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間回民南遷時部分回民在常州定居而自然聚集形成的,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700多年來,伊斯蘭文化和農耕文化交相輝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城西回民鄉村文化。近年來,城西回民村以開展檔案工作服務農村基層社會治理試點為契機,充分發揮檔案工作在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民族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保障性作用,將檔案工作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創新檔案服務方式,積極探索特色鄉村治理路徑。如今,“檔案+”融合發展模式已在全市復制推廣,該村也先后收獲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等10多塊“國”字頭金招牌。

一、“檔案+黨建”,提升基層組織戰斗力

一是實行檔案工作書記負責制。為加強黨對檔案工作的領導,城西回民村將試點工作列為書記項目,村黨支部書記親自抓檔案工作,組織村組干部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村級檔案管理辦法》等檔案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成立試點工作專班,明確工作要求,制定實施方案,任務分解到人,掛圖作戰,每月定期監督檢查,及時協調解決工作困難和問題,確保試點工作進度和質量。

二是實現檔案工作與黨建工作同頻共振。為增強黨建陣地吸引力、黨員教育感染力和民族群眾凝聚力,村委會從加強檔案材料收集整理入手,通過走訪老村民,尋找村史典籍,征集反映村史民情的老物件、老照片,對檔案資源進行深度開發利用,將村史文化、回民文化和黨建文化有機結合,重新整理修繕顧家老宅,建成村史(黨建)文化館。如今,這座百年老宅已成為遠近聞名的黨建網紅打卡點,每年接待各地學習參觀者3000余人次。因黨建工作成績顯著,2021年城西回民村黨支部被評為“常州市‘五星’級村(社區)黨組織”,利用檔案總結展示的“五融”工作法被評為“常州市基層黨建優秀案例”,成為城西回民村黨建工作的一張亮麗名片。

二、“檔案+服務”,聚攏群眾向心力

一是優化村級檔案資源體系建設。城西回民村根據《村級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表》,結合村委工作實際,認真制定《城西回民村檔案資源建設基本目錄》,堅持檔案工作與村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將群眾對基層治理的重大關切、鄉村治理的實際需求轉化為不同類型的村級檔案資源,重點加強“兩委”換屆、區委巡察、主題教育、村務公開、陽光扶貧、司法調解、股份合作社、承包地確權、規劃建設和疫情防控等工作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同時運用拍攝、口述采集等方式,做好社會名人、民俗風情、人文景觀、文化遺產、家譜族譜、鄉村變遷等特色珍貴檔案資料的收集,村級檔案資源得到豐富和優化。截至2021年底,該村檔案室共保管文書、建設項目、會計、照片、實物等13個門類近3000卷(件)檔案。

二是搭建檔案服務“連心橋”。城西回民村地處武進最南端,距離中心城區30多千米,以前村民利用檔案需花費大半天時間前往區檔案館查詢,十分不便。為解決村民查檔難問題,2021年7月,村委在村黨群服務中心設立檔案查詢窗口,率先開通“民生檔案一網通查、即時出證”服務,利用常州政務一體化平臺與全市各級檔案館實現互聯互通,村民憑有效身份證件即可在家門口查閱婚姻登記檔案、宅基地登記檔案等十大類民生檔案。在線查檔服務開通以來,城西回民村已受理檔案查閱78人次,出具檔案證明材料百余份。檔案為解決拆遷安置、低保救助、婚姻關系變更、糾紛調解等提供了可靠依據,越來越多的村民學會了利用檔案解決矛盾糾紛、維護自身權益。城西回民村社會治理效能得到進一步提升,成為“江蘇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蘇省民族團結和諧小康村”。

三、“檔案+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

近年來,城西回民村圍繞“生態城西、靚麗城西、和諧城西”發展定位,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和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村委組織專業人員對反映本村歷史和民族特色的檔案、遺跡、文化民俗進行搶救性保護和挖掘。充分發揮檔案傳承文化、凝聚民心、引領群眾的獨特功能,探索出一條構建民族檔案資源體系的武進模式,為記錄好、留存好、傳承好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利用民族檔案資源實現民族文化形態化。陡門塘是城西回民村的自然村莊,其中回民比例高達70%。近年來,村委以打造江蘇省傳統村落為契機,廣泛開展老照片、老物件征集,尋訪老村民、老專家進行口述歷史采集,充分挖掘民族元素和傳統文化內涵,高標準編制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規劃和美麗鄉村精品示范點發展規劃,對民居、門樓、篝火廣場、文體中心、清真餐廳等進行回族風格修繕改造。在保留鄉村風貌的同時,充分體現民族特色,留住了青山綠水,記住了鄉愁。村史館用大量生動翔實的實物、圖片、文字、影像,展示回漢民族融合發展的歷史,成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生動課堂。

二是利用民族檔案資源實現民族文化活態化。解放初期潘家地區活躍著一支馬燈隊,他們表演的“調馬燈”是城西回民先祖傳承下來的一種特有的文體活動。由于歷史原因,這項活動在20世紀50年代末停演。改革開放后,此項停留在村民記憶中的表演因后繼無人而瀕臨失傳。為了保護傳承這一具有鮮明回族特色的民俗項目,村委積極收集整理相關檔案文獻,成功申報了常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并利用項目資金對回民馬燈項目進行搶救性挖掘再保護。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調馬燈”已成功恢復表演,成為常州市優秀民俗文化品牌。

三是利用民族檔案資源實現民族文化業態化。近年來,村委積極探索將民族文化檔案、口述檔案等新理念植入到鄉村生態發展中,通過文字、圖片、聲像和實物等形式多管齊下、多重發力,重點對歷史典故、民間傳說和具有回族特點的歌舞、節慶、婚喪、飲食等習俗進行收集整理,創編成文字、視頻資料,宣傳推介城西回民村。對民族文化、鄉村文化、生態文化檔案資源進行加工再開發,打造獨特的節慶文化活動。每年舉辦的清真美食節和采摘節,都能吸引蘇、錫、常、鎮等周邊地區大批回民前來游覽。如今,城西回民村不僅是省內富有回民風情的旅游勝地,更是各民族交流發展的好去處。檔案工作在發出幸福小康“好聲音”的同時,也傳遞著民族團結“正能量”。

四、“檔案+產業”,匯聚發展創新力

推進鄉村振興,最根本是要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日子過得更加富裕體面。近年來,城西回民村依托檔案工作,充分挖掘其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民族文化資源和自然風光資源,多方整合,走出了一條“一產促三產、三產帶一產”的產業融合發展致富路。

一是利用檔案培育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城西回民村盛產水蜜桃、梨、葡萄、楊梅、茶葉等特色農副產品。近年來,村委以加強農科檔案建設為抓手,把檔案資源轉化成技術成果,科學指導種植戶增產提效,形成以千畝梨園、千畝桃園、千畝葡萄園和千畝茶園為核心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同時實施品牌戰略,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建檔工作,積極申報“名特優新”農產品,有力推動了特色農業產業化進程,成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如今城西回民村茶果農產品年銷售額達3000多萬元,原來山坳里的“窮山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村”。

二是利用檔案發展鄉村休閑旅游。近年來,村委以建設美麗鄉村為契機,將檔案工作與鄉村旅游業有機結合,在果園里搭起“活課堂”,走出了一條山水融合、產業聯動、農游結合的富民強村路。通過招商引智,對歷史文化、宗教信仰等進行選擇性挖掘與重構,大力發展具有民族風情的“特色鄉村旅游區”,建設陡門塘民俗文化園、清真寺、篝火廣場、百年老宅美學館、民族村史館等風情展示區域,將處處景連成了全域美。春天桃紅柳綠,秋天果實累累,夏天湖光山色更是風情婉約,城西回民村已成為令人神往的“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每年慕名前來觀光休閑的游客多達20余萬人次,興起的旅游業還帶動了農家樂、住宿餐飲業的迅速發展和農副產品的銷售。如今城西回民村每年農旅收入超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3.65萬元,村級集體年收入超200萬元,真正是帶動一批人才、帶活一片產業、帶富一方百姓。

村級檔案是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歷程的真實記錄,是鞏固鄉村振興成果、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抓手。加強村級檔案工作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檔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的具體行動。城西回民村開展的檔案工作服務農村社會治理實踐活動為開展新時代農村檔案工作提供了武進樣本。

猜你喜歡
城西回民村委
用“博悟”開啟少先隊特色活動之旅——江陰市城西中心小學“城西博悟院”活動實踐與思考
村委會作為行政訴訟被告地位的探究
樂游西安回民街,一街吃遍絲綢路
農村土地征收關系和補償標準淺議
豆苗成長記
話說回民的老禮兒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esson Planning for Junior 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
城東城西
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實踐的萌芽——中共領導建立豫??h回民自治政府之探析
顧城西消失后的第205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