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輔導員有效干預解決學生心理問題探討
——以S 大學調研為例

2023-03-13 00:05劉慧玲
三晉基層治理 2023年6期
關鍵詞:輔導輔導員心理健康

劉慧玲

(山西醫科大學,太原 030002)

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社會、家庭、學校乃至個體等因素影響,伴隨自我意識、自我認知的不斷發展,面臨學習壓力、升學就業、情緒情感、人際關系等問題的多重沖擊,使得他們在校就讀期間心理問題頻發?!?022 年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研報告》顯示,大學生焦慮檢出率為45.72%,其中2.73%的學生存在重度焦慮風險;抑郁的檢出率為21.48%,其中4.95%的學生存在重度抑郁風險。筆者通過發放問卷調查的形式對S 大學11280 名學生進行調研,發現225 人有自殺行為風險,占比2%;2447 人存在焦慮風險,占比21.7%;1579 人存在抑郁風險,占比14%;1900 人存在睡眠障礙風險,占比16.8%;2707 名學生認為自身存在人際關系困擾,占比23.9%。問卷顯示,學生的主要壓力來源為學習壓力(75%)、就業壓力(72%)、考研壓力(60%),人際關系壓力(37%),經濟壓力(25%),家庭壓力(15%)。本次調查說明,S 大學學生心理問題檢出率高,心理健康需要積極干預。而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輔導員的主要職責之一,如何發揮輔導員在心理育人工作中的優勢作用,全程化幫扶心理問題學生,是全面提升學生整體心理健康素養亟待探索的問題。

一、高校輔導員有效干預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優勢

高校輔導員是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協同育人的主力軍,是與學生接觸最親密的老師,是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這種天然的工作屬性是輔導員有效干預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前提和基礎。

(一)輔導員的角色定位,更利于解決學生心理問題

高校輔導員與學生之間有著天然的親和力和緊密的聯系,其自身定位是要做提升學生整體健康素養、發現和緩解學生心理問題、防范和處理心理危機事件的第一責任人。首先,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學生一舉一動和特殊事件的發生。一旦發現心理不穩定的學生,需要及時跟蹤處理,將心理危機消滅在萌芽階段。其次,當學生出現心理危機時,輔導員作為第一處理人要立即到場,運用自身掌握的心理危機干預知識,正確處理突發事件,為后續專業心理工作人員的干預做好有效的鋪墊。最后,在心理危機事件解決后,輔導員要通過長期的重點關注以及后期持續的心理輔導干預,避免學生情緒反復再次出現危機。

(二)輔導員貼近學生生活,更了解學生思想動態

學生工作是輔導員的工作重心、管理重心。輔導員通過日常觀察學生的行為舉止、學業成績、人際關系、社團參與情況,以及直接的談話、間接的同學和家長反饋等方式,更了解和熟悉學生,更容易建立良好、信任的師生關系,而一段信任、安全的關系是解決學生心理問題最基礎的一環。隨著朋輩輔導的發展,各高校心理社團、班級心理委員也在逐漸完善,成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他們具備年齡、時間、空間和情感上的天然優勢,這成為輔導員有效干預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必要條件。

二、高校輔導員有效干預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現實困境

在實際干預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工作中,輔導員面臨心理輔導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角色沖突、心理服務技能欠缺、家校聯合深度不足等一些現實困境,其功能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一)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角色沖突

輔導員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雙重身份,而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來都是輔導員工作的主要職責,也是其工作的優勢所在。因此,輔導員往往被人們狹隘地理解為思政輔導員,從而忽略或淡化了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承擔者這一角色。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輔導在目標、立足點和方法上均不同。如思想政治教育從社會共同的行為標準和品德入手,更重視學生的理想信念、社會品德和責任感的培養,主要通過思政課程、相關活動、主題教育等方式進行傳遞和灌輸;而心理輔導從學生個體的需要和情感入手,更重視學生個性的培養、發展和理性平和心態建設,主要通過和學生建立情感連結、傾聽理解等方式,促進其心智的成熟。大學生思想問題往往和心理問題緊密結合,兩者交織在一起,外在表現很相似,大多數輔導員很難把二者區分開來。主要是因為輔導員作為管理制度的執行主體,在處理學生不良情緒或者行為反應時,通常以管理者的角色出現,與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溝通中帶有明顯的教化色彩,往往把自己的思想強制灌輸給學生,而學生是處于被動接收的狀態,在這一交流過程中展示的是傳統的權威式的師生關系,容易忽略對學生進行平等的、情感雙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梢哉f輔導員這一角色沖突加劇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難度。

(二)心理服務技能欠缺

一方面,輔導員管理學生人數眾多。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要求,輔導員與學生師生比不低于1∶200。而根據對S大學調查發現,有60%的輔導員所帶學生人數都在200 人以上,部分老師管理人數達到300 人以上,日常行政事務繁雜,工作量大。另一方面,很多輔導員在做好本職工作之余,還承擔其他工作,如黨支部工作、組織員、心理輔導站工作等,這普遍導致輔導員很難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盡管90%的專職輔導員都考取了國家二級或者三級心理咨詢師證書,具備了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和技能,然而在具體工作中,由于大學生心理問題類型繁雜,且具有隱蔽性、多源性、突發性等諸多特征,再加上大多數輔導員并非心理學專業背景,總體上心理學專業知識能力欠缺,導致其在日常工作中難以準確識別心理問題,在幫扶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方面存在延遲情況??傮w上看,由于輔導員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的欠缺,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效果。

(三)家校聯合深度不足

近年來,在一系列家校協同育人的政策引領下,各高校對于家校共育的活動日益豐富,取得了一些理念和實踐的突破,但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實際困境。由于大學培養目標、學生成長的階段以及教育理念、家校地域等因素,高校與家庭聯系較少。調查發現,通常學生在校出現較嚴重的學業問題或者心理問題時,學校才會跟家長取得聯系。再者,對于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而言,由于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不同,在處理問題上也不盡相同,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放任或者加劇存在心理問題學生的癥狀,給輔導員的干預工作帶來了困難。如何充分發揮家長在教育學生中的重要作用,創新家校協同工作方式,是一個擺在所有輔導員面前的現實困境。

三、高校輔導員有效干預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建議

輔導員在干預解決學生心理問題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通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建設,加強全過程教育和培養,并以學生需求為主,促進教育渠道多元化,形成心理育人新合力,才能更加充分地發揮輔導員心理育人的價值功能。

(一)深入融合,開展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并行教育

一是明確自身定位,堅持育心與育德結合,并行并肩開展心理健康工作與思想政治工作。輔導員的工作要始終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來進行,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貫穿于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教學、管理和服務學生中,通過主題班會、團日活動、個別或者集體談話、校園文化活動以及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堅持將育德和育心相結合,從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入手,從一言一行中關愛學生,全面促進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同向同行。二是學會區分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應對學生心理問題。學生在不同階段面臨不同的心理問題,其解決的方式、途徑也會不同,并且學生的心理問題和思想問題很多交織在一起,同時涉及理性層面和感性層面,如學生的學習目標、生活態度、處事原則等方面的問題,同時表現為自卑、無助、虛榮等情緒。這就需要輔導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通過平等交流認識和了解學生,根據其外在表現形式區分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相應采取不同的解決方式。如若無法區分,或者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交織在一起,則要靈活開展工作,既要進行灌輸式的思想引領,也要與學生平等對話,進行情感的深層次交流。

(二)多措并舉,提升輔導員心理服務能力

一是營造和諧溫暖、積極向上的精神氛圍,提升班級心理健康素養。本次對S 大學的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素養偏低,主要表現為對心理疾病識別率低、應對心理疾病的知識匱乏、存在心理疾病污名化、出現心理問題后尋求專業幫助的意愿較低、缺乏助人技能等幾個方面。輔導員應當加強心理疾病知識的宣傳教育,推行心理健康掃盲計劃,提升學生對心理疾病的正確認知,提升學生專業自助以及助人的意愿,提升學生整體心理健康素養。在此環境下,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更加放松,勇于自我表露和求助,就更加有利于做好精準心理幫扶。二是借助學校、社會各類學習渠道和平臺,以提升業務能力。輔導員要主動參加相關心理知識方面的培訓,尤其是以大學生群體為研究對象的發展心理學培訓,掌握發展心理學相關內容,熟悉心理問題表現形式、危機評估和處理方法,完善心理健康知識結構。輔導員還可結合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定期開展輔導員間的交流學習,切實增強心理育人理論和實踐能力。三是抓好班級心理委員和宿舍信息員兩支隊伍,將其作為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補充力量。要通過心理測評、心理訪談對班級心理委員和宿舍信息員進行選拔,并依托高校心理委員工作平臺MOOC 培訓、學校心理中心或輔導員開展的主題教育、講座、團輔活動,增進心理委員和宿舍信息員對心理健康知識的理解,明確自身角色定位,提升發現問題、簡單處理問題、開展團體輔導的實操技能,積極發揮同輩教育力量。四是完善自身知識體系,提高綜合素養能力。當前零零后群體價值多元、思維活躍、追求個性化、更加趨于開放和成熟,輔導員不能僅做學生服務管理的執行者,更要努力具備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強化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通過網絡、書籍、小組學習的方式主動獲取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知識,真正發揮對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引領作用。五是運用新技術、新方法分類干預。學生大部分心理問題為成長性、階段性困惑,在談心談話的基礎上,可以利用新的心理教育模式從不同學生群體上開展心理教育,如運用積極教育團體輔導和薩提亞模式團體輔導開展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的心理輔導,可以有效改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對自身的接納和積極認知。抑或從不同的心理問題上進行分類,對人際交往、情緒、情感或者網絡成癮進行分類干預,如運用情景劇改善人際關系困擾,運用體育參與降低抑郁的發生。這些都對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產生了有益提示。輔導員可根據自己的專長積極探索不同人群、不同心理問題的解決機制和方法,建立分類對象、分類心理問題的具體教育活動和輔導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個體心理輔導或者團體輔導。

(三)強化引領,積極完善心理健康服務機制

一是將宿舍信息員納入預警機制,建立“宿舍—班級—年級—院系”預警機制,充分發揮宿舍信息員的基礎作用。宿舍信息員要深入排查特殊家庭、特殊個性、特殊身心和特殊事件等需要重點關注的學生,定期走訪學生宿舍,定期研判學生心理狀況,開展各類心理健康預警工作,做到對心理問題學生早發現、早干預。二是健全“篩查—訪談—建檔—跟蹤”服務機制。輔導員要根據普查結果確定訪談名單,進行心理訪談,篩查需要重點關注的心理問題學生,并對心理問題學生建立心理檔案,通過談話、心理輔導等方式持續關注。還要用發展的、動態的、循環的視角看待整個流程,若學生心理問題緩解或者消失,就可以終止跟蹤服務,同時將排查到新的心理問題學生納入進來。同時,輔導員應總結訪談技巧,提升訪談能力,通過走訪宿舍,日常談心等方式,重視未在篩查陽性范圍內的其他學生出現心理問題。三是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活動開展、輔導與咨詢等工作。輔導員要圍繞“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教會學生心理調節方法,識別異常心理現象;初步心理輔導和咨詢”等三個方面進行工作,充分利用安全教育課、主題班會、學生活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日、學生座談、心理講座等多途徑宣傳和教育。并根據學生現階段的共性問題,如適應問題、學習壓力、人際關系問題等,積極設計相關活動或者開展團輔來化解。對于明確心理問題的學生,要鼓勵學生尋求幫助,做好心理輔導和咨詢工作。

(四)多方聯動,形成心理育人新合力

一是充分調動校內資源,形成育人新合力。調動校內各類育人資源,借助學生一站式服務社、二級心理輔導站、院系心理協會的力量,以班干部、黨員、心理委員和宿舍心理信息員為抓手,通過開展班級團建、宿舍團輔、班級心理文化建設、主題沙龍、讀書會等貼近學生的活動,有效加強同輩間的心理支持和教育,深層次構建互助格局。二是暢通家校溝通渠道,探索家校合作新途徑。通過書信、宣傳展板、網絡推文、線上線下講座等方式,全方位傳播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疾病知識,提升家長心理健康意識。輔導員要根據每學期學生的學業成績、心理健康狀況,做好與家長的良性溝通,及時反饋學生特殊情況,必要時進行家訪,爭取和家長達成一致目標,增強教育合力。三是運用校外心理專業資源。高校要與醫院建立綠色通道,幫助有心理需求的學生及時就醫;利用國內各大省市的心理咨詢熱線、危機干預熱線、“12355”青春熱線等心理輔導資源,引導學生和家長學會求助,積極助力學生心理問題解決。

猜你喜歡
輔導輔導員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1我們這樣學隊章:我們的輔導員
好輔導員這樣煉成
校外輔導員的一天
數年如一日的義務輔導員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輔導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輔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