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需把握四重關系

2023-03-13 00:05
三晉基層治理 2023年6期
關鍵詞:虛擬空間規范性網絡空間

張 杰

(常熟理工學院,江蘇 蘇州 215500)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1〕。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是網絡生態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旨在通過規范和引導網絡中的意識形態傳播,確保網絡言論符合我國法律法規和社會價值觀的要求。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是我國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一環。高校要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加強對高校網絡輿論的引導和控制,防范和化解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風險,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需要辯證地處理好各種矛盾關系。具體來說,需要把握好以下四重關系。

一、把握自主性與規范性的關系

合理平衡自主性與規范性的關系,能夠促進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續發展。

(一)自主性是提高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成效的重要基礎

高校作為教育機構,其在培養學生正確的意識形態觀念方面具有一定的自主權。高校要充分發揮自主性,積極探索適合自身情況的治理模式和策略。高校應當構建科學的教育體系,引導師生樹立正確的網絡意識形態觀念,形成積極向上的網絡行為。通過自主權的行使,高??梢灾贫ú㈤_設相應的課程,加強學科建設,提高師資隊伍水平,從而在源頭上確保學生對網絡意識形態的正確認知。如高??梢砸刖W絡倫理、信息法律法規等課程,培養學生對網絡社會的正確認知,引導其形成積極的網絡觀念和網絡行為。高校還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加強網絡邊界的防護,防范網絡攻擊和惡意傳播,確保校園網絡環境的純凈和安全。比如實施嚴格的網絡訪問控制和信息采集與分析機制,及時發現并處置潛在的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風險。這不僅能提高校園網絡環境的純凈度,也能增強學校抵抗網絡攻擊和惡意傳播的能力。

(二)規范性是提升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成效的重要保障

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必須遵循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確保治理行為符合規范性要求,保障網絡空間的秩序和穩定。首先,規范性有助于高校建立清晰的網絡思想觀念框架。高校作為知識傳承和創新的場所,其網絡空間不僅是信息的傳遞媒介,更承載著多元化的思想觀念。通過制定明確的規章制度,可以規范網絡言論,明確言論底線,避免師生在網絡上傳播不當言論。如高??稍O定網絡行為規范,規定在校內網絡空間中發布的信息應當符合學術規范和社會主流價值觀,以維護校園網絡空間的健康發展。其次,規范性對于網絡信息傳播的透明性和可控性也至關重要。高校網絡空間中的信息傳播涉及廣泛的學術研究、教學活動以及學校管理等方面。通過制定規范性文件,明確信息傳播的渠道和流程,可以使網絡信息傳播更加透明、有序。如高??稍O定信息發布審核制度,確保發布的信息真實可信,避免虛假信息對校園輿論產生負面影響??梢?,規范性的引入加強了高校對網絡信息傳播的監管,有助于及時發現并處理違規行為,維護高校網絡空間的秩序穩定。最后,規范性的實施有助于高校構建網絡空間的價值共識。高校網絡環境多元文化并存,不同個體可能持有不同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通過規范性的引入,可以在尊重多元化的前提下,構建起一種共同的核心價值共識,使網絡空間更具凝聚力。如高??芍贫ňW絡倫理準則,明確網絡行為底線,引導廣大師生共同遵守網絡空間的規范,形成具有共同價值觀的網絡文化。

(三)自主性和規范性相互促進、協同作用,為加強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提供有力支撐

在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中,自主性和規范性的相互促進與協同作用具有重要意義。自主性強調高校作為個體具有一定的自主決策能力,而規范性則強調高校要遵循既定的規章制度和行為準則。二者之間的協同作用,能夠有效推動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的創新升級,為高校網絡安全和信息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一方面,高校應積極引導和培養師生的自主意識和創新能力。如高??梢越M織網絡安全比賽、網絡安全項目孵化等活動,讓師生通過實際參與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校還要積極聆聽多方意見建議,建立開放的溝通機制,使得師生能夠在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方面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議。這樣的參與過程不僅能夠促進自主性的發展,還能為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提供更加全面和多樣的思路。另一方面,高校在推動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自主創新的同時,也要在規范性框架下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行為準則和管理機制,進一步明確網絡安全的基本要求和標準,為自主創新提供明確的邊界。如一些高校由校內相關部門領導、相關領域專家、學生代表等組成的網絡安全委員會,負責制定和更新網絡安全治理的規章制度和行為準則。這樣的機制既體現了自主性,又在規范性的框架下保障了網絡治理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二、把握全面推進與重點聚焦的關系

高校在推進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的過程中,必須準確把握全面推進與重點聚焦的關系,即在系統性的基礎上注重因地制宜、因時而變,以確保治理工作能夠有針對性地有效推進。

(一)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是一項需要統籌各方的系統工程

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作為當代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一項系統性任務,更是需要統籌各方資源、力量和智慧的復雜工程。系統理論認為,一個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存在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必須以整體性的觀念來看待問題〔2〕44。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正是一個典型的系統,其中包含了技術、人文、管理等多個方面的要素,它們相互作用、相互制約。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意味著它涉及治理的各個方面,包括技術手段、制度建設、人才培養等,都需要充分的考慮和整合。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需要在系統層面上實現各個環節的有機結合。從信息收集、分析到事件響應,每一個環節都應當無縫銜接,形成一個完整的安全治理閉環。這要求高校必須建立起一個高效的信息共享機制,確保不同部門之間能夠及時傳遞、分享有關網絡威脅的信息。只有通過系統的整合,高校才能夠對意識形態風險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有效監控和干預。如一個具體的網絡攻擊事件的攔截和甄別可能經過威脅情報的收集、網絡入侵的檢測、風險評估、安全意識培訓等多個環節,這些環節的有效協同才能夠最終保障高校網絡的意識形態安全。在技術手段方面,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等網絡安全設備是必不可少的一環,而在制度建設方面,相關的網絡使用規范、信息披露機制也應當同步建立。此外,高校還需要通過培訓、教育等手段,提升師生的網絡安全意識,形成全員參與的治理格局。在這個過程中,高校需要運用系統性思維,綜合考慮各方面要素,以構建一個有機、協調的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體系。

(二)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要根據實際情況聚焦重點領域

高校在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中,應根據具體情況和風險評估結果,確定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集中資源和力量進行治理。這意味著要根據國家的發展戰略、高校的特點和需求,明確重點關注的內容和目標。一方面,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需要深入了解實際情況,充分考慮校內外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個層面,科學評估風險的程度,找準治理的重點領域。另一方面,治理不可能無限制地泛化和擴展,必須通過明確的重點領域來實現更為精準的治理效果。在高校中,可能存在著不同層次、不同范圍的意識形態問題,而將治理資源集中在關鍵領域,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治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此外,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還需要根據不同學科、專業領域的特點來聚焦重點。不同學科可能存在不同的意識形態傾向和敏感性,因此,治理措施應該根據情況靈活施策。

(三)要辯證地看待全面推進與重點聚焦的關系

全面推進確保了治理的廣度和深度,避免了漏洞和盲點;重點聚焦則使得治理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避免了資源的浪費和分散。全面推進和重點聚焦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形成了整體上的統一。全面推進是確保高校網絡信息環境整體健康的基礎。這意味著要綜合考慮網絡言論、信息傳播、教育內容等多個方面,以建立一個充滿積極向上價值觀的網絡空間。在全面推進的同時,還要重點聚焦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的核心問題。在實踐中,全面推進與重點聚焦的辯證統一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靈活運用。不同高校、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形勢各有差異,因此需要綜合考慮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治理策略。某些時期可能需要更加強調全面推進,全面加強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各個方面;而在某些特定情況下,需要重點聚焦具體的風險和問題,集中力量解決關鍵的網絡安全挑戰??偠灾?,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需要充分把握全面推進和重點聚焦的辯證統一,從而有效應對網絡威脅和風險,維護高校網絡意識形態的安全穩定。

三、把握虛擬與現實的關系

網絡空間并非一個與現實完全隔離的虛擬世界,而是與現實密不可分的辯證統一體。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需要注重虛擬與現實的辯證統一,以更好地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社會穩定和師生的根本利益。

(一)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不能僅僅關注網絡空間本身,還需注重虛擬與現實的相互滲透關系

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的一個重要的生活空間與行為場域,人們的行為方式與生活方式,愈來愈呈現出明顯的虛擬與現實相互滲透、相互交織的特征。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必須超越對網絡空間的簡單認知,深刻理解虛擬與現實的相互交織關系。隨著數字技術的迅速發展,虛擬空間不再是一個與現實割裂的獨立領域,而是與現實世界相互滲透、相互影響。信息在網絡空間中流動,但其對社會的影響卻并非局限于虛擬領域,而是直接關系到社會穩定和人們思想觀念的形成。如一些校園網絡平臺上的言論和信息可能在現實社會中引發輿論波動,甚至影響社會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這種現象正是網絡虛擬空間與現實社會交互的具體表現。在此背景下,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需要以社會學的角度審視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理解其在虛擬與現實之間的相互滲透關系,并通過相應的法規和制度來規范師生的網絡傳播行為。

(二)虛擬空間與現實社會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的關系,網絡行為的合法性和道德性需要受到現實法律和社會倫理的約束

虛擬空間與現實社會之間存在相互制約的關系,特別是在高校師生的網絡行為中,其合法性和道德性需受到現實法律和社會倫理的約束。這一關系既體現了虛擬空間在塑造社會行為中的重要性,也凸顯了現實社會規范在數字技術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高校師生在虛擬空間中的行為受到現實法律的制約。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規定了網絡用戶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對非法獲取、傳播個人信息的行為進行了明確規定〔3〕。高校師生在虛擬空間中的行為必須符合國家法律,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也就是說,虛擬空間中的網絡行為不是法外之地。另一方面,高校師生的網絡行為也應當受到社會倫理、社會道德的制約。虛擬社會并非與現實社會割裂,而是其延伸與拓展。社會倫理反映了社會共同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虛擬空間中的行為不應違背這些基本原則。相反,高校師生在網絡行為中需要考慮到自身的道德責任,遵循社會公德和職業操守。如教育者在虛擬空間中的言行舉止應當符合其身份的職業操守,不應散布虛假信息或惡意攻擊他人。這不僅有助于維護高校師生的聲譽,也有助于塑造虛擬空間中的良好道德風尚。

(三)虛擬空間與現實社會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它們的共同發展對于實現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和社會進步至關重要

在當代社會中,虛擬空間和現實社會已形成一種密不可分的關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對于實現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和社會進步至關重要。一方面,虛擬空間與現實社會之間存在著緊密的互動關系。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社交、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等已經深刻地滲透到高校師生的日常生活中。這一現象不僅改變了高校師生的生活方式,更在不同程度上塑造了校園的群體結構和運作方式。另一方面,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與社會進步之間存在內在的聯系。高校作為社會智力和文化的重要源泉,其網絡空間中的意識形態安全問題不僅關乎校園內部的穩定與發展,更與社會整體的進步密切相關。在具體實踐中,以高校網絡教育為例,虛擬空間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學術交流平臺。然而,網絡空間中存在的抄襲、作弊、不良言論等問題也直接關系到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通過建立健全網絡監管體系、強化學術誠信教育,可以更好地保障虛擬空間在教育領域的健康發展,同時促進社會的知識水平和文化素養的提升。

四、把握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關系

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需要準確把握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關系。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之間的關系是復雜的,因為在網絡意識形態領域,個人的行為和態度往往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和發展方向,而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的目標是確保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和健康發展。

(一)把握個體權利與社會責任之間的關系

個體權利強調的是個人在法律和道德規范下所享有的自由和權益,而社會責任則強調的是個體對社會的義務和責任。個體權利與社會責任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社會應給予個體行使自由權利的空間,而個體在行使自由權利的同時,要考慮到社會的整體利益,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在高校網絡意識形態治理框架下,一方面,高校要重視和保障師生在網絡空間的個體權利,使師生在網絡上享有言論自由、隱私保護等基本權利;另一方面,高校師生在網絡空間發表個體觀點、傳播價值觀念時,不能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構成潛在威脅。如在網絡言論方面,虛假信息、極端言論等不僅損害了受眾的權益,也會對社會穩定造成一定的威脅。這時,社會責任的要求就在于規范和制約個體行為,確保其不越過道德和法律的底線。社會契約理論認為,社會契約以兩種方式存在:一種是社會中現實存在的真實的契約,它存在于微觀個體之間;另一種就是假設的或宏觀的契約,反映了一個共同體理性成員之間的假設的協議,這種契約的設計是給社會的相互作用建立參照標準,屬于一種隱性契約〔4〕45。在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中,師生個體在網絡空間中要履行一種隱性契約,他們有共同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社會責任。因此,高校有責任對師生的網絡行為進行監管和規范,以維護整個社會的安定。這種行為不僅是對社會責任的履行,也是對個體權利的合理限制。

(二)把握個人言論自由與網絡信息安全之間的關系

言論自由是一種對個體意見表達的保護,它在構建開明的社會氛圍、推動知識交流和思想碰撞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網絡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和規模大大加快,也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隱蔽的平臺。因此,高校對言論自由的理解和實踐需要更為深刻的思考。在網絡信息安全的框架下,言論自由并非絕對的權利,必須通過合理的手段來限制那些可能危及社會穩定和個體安全的言論。尤其是在高校環境中,涉及學生群體,對言論的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中,要將言論自由置于法治框架下,從而能更好地應對網絡空間中出現的各種挑戰,維護整個網絡環境的穩定和安全。最重要的是,網絡空間中個人言論的自由表達,可能涉及極端言論、虛假信息、侮辱性言辭等,這些都可能對網絡信息安全造成威脅。因此,正確理解和界定個人言論自由的邊界是至關重要的。從法學角度看,約束個人言論自由的條件主要包括不侵犯他人權利、不散布虛假信息、不煽動暴力等。這一法治框架為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提供了明確的指導原則。

(三)把握個體思維成長與公共價值觀傳承之間的關系

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個體的思維水平經歷了從兒童期的具體操作階段到青少年期的形式操作階段,最終達到成年期的抽象思維階段〔5〕37-38。在高校階段,學生處于認知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通過教育引導,使其逐步形成較為成熟的思維模式。一方面,公共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共識,為個體提供了公共認知框架,塑造了他們的認知結構。因此,高校在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過程中應注重引導學生理解并內化社會共同價值觀。但另一方面,公共價值觀的傳承需要考慮個體差異和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在高校環境中,學生擁有各自的文化背景和家庭教育,這些差異會影響他們對公共價值觀的接受程度。因此,高校在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過程中要尊重和包容多樣性,引導學生在批判性思維的基礎上,形成對公共價值觀更為深刻的理解和更為持久的認同。個體思維成長與公共價值觀傳承的關系還需要考慮到教育的社會化功能。教育作為社會化的主要機構之一,承擔著傳承社會文化、培養公民素養的責任。高校通過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在個體思維成長過程中逐漸吸納并理解公共價值觀。如高校課堂上可以引入案例分析、辯論等教學方法,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思考,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社會共識。

猜你喜歡
虛擬空間規范性網絡空間
虛擬空間設計中的關鍵技術分析
基于虛擬化的相向行駛車輛間通信機制的研究
規則與有效——論哈貝馬斯言語行為的規范性
共建誠實守信網絡空間
自然資源部第三批已廢止或者失效的規范性文件目錄
網絡空間并非“烏托邦”
作為非規范性學科的法教義學
我國知識產權判例的規范性探討
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培養探討
淺談室內設計中虛擬空間的表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