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教融合視域下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

2023-04-10 13:35李晶吳慧敏
職業時空 2023年4期
關鍵詞:產教融合課程改革

李晶 吳慧敏

摘要: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發展,會計作為與經濟發展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無論在會計職能轉變、工作模式更新還是在信息化建設上都受到了深刻影響。為了進一步明確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及時了解新時代下企業對會計專業的人才需求狀況,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應當對接地區經濟、對接產業行業的需求。

關鍵詞:數智化轉型;會計人才培養;課程改革;產教融合

教育部2021年3月發布的《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及《高等職業教育??菩屡f專業對照表》中,“會計”專業更名為“大數據與會計”,新專業著重培養學生成為實現會計工作自動化價值、為企業創造新的崗位技能、助力企業數字技術轉型的新時代會計人。

隨著企業對大數據與會計人才需求的改變,會計人才培養模式需要進行重塑,相應地也需要對課程進行系統的智能化改造。

一、“十四五”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區域產業發展需求適應度分析

隨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和《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教職成〔2020〕7號)文件的頒布,“三教”改革、不斷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優化職業設置和人才供給結構成為當代高職院校面臨的新要求。在此背景下,職業教育領域大力研究和推進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產教融合是對中央相關政策以及會計界發展需求的積極響應。財政部發布的《會計行業人才發展規劃(2021—2025年)》中指出:會計學科專業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促進會計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

當前,會計崗位已由初級核算崗位遷移到中高級的大數據管理崗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也大多調整為培養數智型大數據會計人才。隨著教育部正式發布新版《職業教育專業簡介》,職業院校的專業課程設置也進行了相應的智能化的融合升級。為使針對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課程改革的研究更具科學性,團隊分別對常州高職園區54位一線財務人員及47位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師進行了網絡問卷調研,進行現場實地走訪,基于數據分析得到相關研究結論。

高職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是培養能熟練運用智能財稅系統以及財務大數據處理技術,掌握業務財務融合一體化平臺,并能利用業財融合平臺進行準確的業務財務分析、預測、決策、管理,能為企業創造價值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因此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重點在于新技術的應用并將業務財務融合落到實處。比如,稅務會計課程主要傳授業務涉稅的核算方法,缺少與企業真實案例的融合,難以培養學生形成對企業涉稅業務全流程的稅務處理能力。因此,高職會計課程內容要將業財融合落到實處,需要開發更多的綜合性課程。

二、產教融合視域下大數據與會計人才培養優化路徑

(一)對接地區經濟,進行支柱產業分析,及時調整人才培養規格

常州市“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加快提升“兩業”融合發展水平,突出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和制造業全產業鏈條嵌入,培育“兩業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培育一批具備“智能制造+增值服務”功能的“兩業”深度融合標桿企業。針對產業變化,高職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應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具有扎實理論功底,能應用人工智能進行財稅一體化工作,具備數據分析和風險控制核心能力,具有創新思維,能提供增值服務的會計人才。

隨著“大智移云物區”的發展,會計工作的崗位、工作內容、崗位職責等都會相應地改變,必然對會計人員的培養有新的要求。適應數智化會計技術的會計人員必須具有全新的理論知識體系。知識結構方面,要有“大智移云物區”相關知識,會計業務知識雖然仍是重要內容,但重要性應相對下降;專業能力方面,應進行數據分析與管理技能的培養,強化對業務的分析、判斷、管理等復合技能的訓練,提高財務軟件應用能力和智能財稅業務處理能力;職業素質方面,應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習慣、創新意識與思維、理解溝通等應變和適應性綜合素質的培養。

(二)對接產業行業企業,優化課程體系設計理念

依據常州市制定的“十四五”工業智造發展規劃,常州市將依托現有的產業基礎,積極搶抓“新基建”發展機遇,大力發展數字經濟,著力將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打造成為特色地標產業,會計行業數智化轉型步伐也將隨之加快,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也應緊跟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實現由核算會計向數智化管理會計的轉變。

針對以上人才培養的轉變,常州高職園區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利用區域優勢,校企共建課程資源,構建業財稅一體化智能化課程體系。校企共同組建智能財稅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團隊,明確團隊結構和職責分工,協同進行課程智能化改造,將行業發展新需求和專業課程有機融合,強調大數據技術在財務工作中的應用,優化會計職能,利用大數據平臺工具打破傳統會計課程體系,通過分析大數據智能財稅應用背景下會計典型工作崗位任務,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全新設計,重構企業財稅一體化的數智化應用課程,確保教學質量達到預定的目標,切實提高學生在大數據時代的綜合應用能力。

由此設計優化高職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三個課程層次:第一層次為“基礎融合課程”,在原來的會計專業理論課程的基礎上進行業財融合的改革,將業務流、資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闡述對傳統借貸記賬法的理解,并且對接“1+X”職業技能證書,將企業前沿的技術運用到教學中,打牢理論基礎??紤]面向中小微企業的就業層次及學生就業的證書要求,課程內容對接全國初級會計技術資格考試大綱,提高學生的證書通過率。第二層次為“綜合融合課程”,著重培養學生具備大數據分析和會計管理實踐能力,成為數據分析和輔助決策工作的智慧型、復合型、創新型的業財稅一體化智慧管理人才。第三層次為“新工具拓展課程”,培養學生獲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運用開發的能力,完善補充財會相關專業現行知識結構、能力框架,強化掌握新技術、新工具的應用能力。

(三)對接崗位能力進階,合理安排各模塊課程

目前,常州高職園區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仍處在摸索階段,規范化與標準化的大數據與會計人才培養課程體系還需要經過實踐不斷更新。目前課程體系中,基礎會計、稅務會計、管理會計已進行了智能化融合轉型,智能技術類課程均需要通過加強軟件和硬件建設后才具備實施條件。在現有資源條件下,比較有效的專業課程體系轉型路徑是與“1+X”考證相結合,利用“1+X”考證試點免費資源開展數智化課程教學,其缺點是因缺乏高層級課程資源和實施條件,課程的系統性不強,學生的數智化技能停留在較淺的層次。

在原來理論教學為主的課程體系下,學生的實踐能力遠遠不能滿足現在行業企業的要求,因此應當注重開發以業務驅動案例為主線的實訓課程體系。開發實訓課程體系中的案例應當多借助企業方的外力,例如利用與科教城緊密合作的優勢,與企業導師共同對學生進行實踐指導,利用校企共建工作室的平臺載體,共同完善課程改革。再如針對企業大數據分析崗位中的子崗位——成本核算數據分析崗,在對接工作過程后制定成本核算管理這門課的融合案例教學。

(四)對接多元協同育人新模式,構建“1+1+N”階段式產教融合

常州高職園區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在長期教學育人中探索了“1+1+N”模式,依托產業學院,開展實訓基地建設、學徒制培養、教學團隊建設、教學資源建設等多方位合作,實現產教深度融合高質量協同育人。財稅服務產業面臨“單一企業規模小,整體需求量大”的用人難題,畢業生不可能通過一兩個企業批量就業。為破解這一難題,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創新“1+1+N”產教融合模式,對接多家企業崗位需求,融入行業標準,針對新工藝新技術,設置符合大數據與會計的專業課程,引入企業案例,修訂傳統課程標準,校企共同制定育人方案,從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圖1 大數據與會計專業“1+1+N"階段式產教融合模式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應當開展第二課堂的活動,例如開展多場公益講座、培訓,內容圍繞普惠性優惠政策、財務報銷規范等目前企業工作人員最關心的財稅問題展開。通過社會活動,強化學生職業技能,幫助企業準確把握政策重點、規范財務行為,為代理記賬公司開展工作提供便利,實現互利共贏。

圖2 大數據與會計專業“1+1+N”產教融合課程典型案例

三、大數據與會計人才培養改革路徑

(一)加快師資團隊轉型建設,提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能力

會計數智化發展的背景下,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結構,不僅要求具備“雙師型”師資,還應有熟悉信息技術的科研人員、新教育技術應用人才和新人力資源開發人才。當前,會計專業的師資隊伍結構偏年輕化,具有較強的成長性,但在數智化信息技術應用方面有明顯的短板。為此,學校應大力加強對會計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與培養,一方面要“引進來”,另一方面要“走出去”,加強繼續教育和培訓,以“升級轉化”現有師資,做到師資隊伍的結構合理和專業化發展,以迎接人工智能會計技術大發展的挑戰。

(二)重視資源建設,開發多種形式的數字化資源

“大智移云物區”教學背景下,數字化教學資源顯得尤為重要。在線教學的有效開展,必須以數字化資源為基礎。數字化資源需要融入最新的會計政策和企業對會計崗位的實際需求,并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應通過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自主開發等多種路徑持續開發多種形式的數字化資源。平臺型資源需要資金大,可通過與其他院校共建的方式達成建設目標;微課等視頻資源可通過校企合作、自主開發相結合的方式,充分調動課程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加快建設步伐。

(三)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構建政行企校協同保障產教融合機制

學生在高職園區工業中心實訓基地的實踐中,通過接觸真實的企業業務能夠培養良好的專業素養,課程滿意度明顯高于其他同類課程。常州高職園區通過產教深度融合,用數字化轉型打造企業業績增長的引擎,以完成全流程一站式智能財稅服務為最終目標成果,依托現代學徒制,以校企共建“智能化會計工廠”為平臺,與高職園區企業群合作,校企聯動,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校企雙導師、校內校外雙課堂的產教融合教學模式。通過財稅機器人、大數據教學云平臺、國家稅務總局稅收政策庫等多種教學載體,教學做一體化,培養“財稅、數智、道德”三位一體的智能財稅人才,讓學生逐步熟練掌握AI財稅機器人識別、智能建模、智能記賬、智能稅控等智慧財務工作新模式,精準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為保障產教融合質量,學校的校企合作處應設立專門管理機構,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兼顧。在落實執行法律法規保障之外,地方政府積極推行激勵機制。行業要發揮橋梁作用,進行相應道德規范的制定。企業制定崗位考核的標準及激勵機制,促進學生的積極性。學校合理搭配師資和教學資源,加強教學管理,保障產教融合機制下的課程改革落到實處。

圖2 區域內政行企校協同保障產教融合機制

結 語

“1+1+N”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緊扣常州市數字經濟發展,以及產業數字化轉型需求,著力培養數字經濟建設所需要的高素質大數據財稅人才,有效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人工智能時代會計教育改革方案的落實任重道遠,目前高職院校合作的校企大多數為代理記賬行業,涉及的企業絕大多數為中小企業,在業務范圍、軟硬件配置上均有一定的局限,這使得課程改革缺乏一些大型企業的實踐經驗和先進技術。還需要課程團隊教師選擇數字化“燈塔”企業、數字經濟研究院、會計師事務所等,利用下企業實踐、走訪常武地區企業等活動,采取訪談和調研等方式收集目前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的進程和運行效果,并結合案例企業的規范性文件和操作日記,分析企業通過數字科技進行的財務智能化轉型取得的成效,進行產學研人才培養方案的整體思考等。

參考文獻

[1] 陳玉靜.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課程改革研究[J].財會學習,2021(04):176-178.

[2] 易玄,陳紫悅,文珂.“大智移云”背景下國內外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比較研究[J].財務與金融,2022.(03):74-78.

[3] 唐大鵬,王伯倫,劉翌晨.“數智”時代會計教育重構:供需矛盾與要素創新[J].會計研究,2020(12):180-182.

[4] 張明輝.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的改革[J].職業技術,2019(12):69-72.

猜你喜歡
產教融合課程改革
淺議物流管理專業的產教融合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產教融合提升課程有效性的思考
“雙創”形勢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改革探索
項目教學法在微電影制作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創意的對口單招色彩課程改革突破點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