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跨學科培養的本質、價值及路徑

2023-04-18 12:54衛奕琳趙峻巖
煤炭高等教育 2023年5期
關鍵詞:交叉學科跨學科研究生

衛奕琳,趙峻巖

國際競爭的本質是人才競爭,人才是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標志?!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優化學科布局和研發布局,推進學科交叉融合”[1]?!皩W科交叉”的核心要義在于破除原有學科壁壘,實現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深度融合,開展跨學科的科研攻關。2021 年1 月國家印發《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關于設置“交叉學科”門類、“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和“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的通知》[2],新增的“交叉學科”成為第十四個學科門類。隨后頒布的《交叉學科設置與管理辦法(試行)》,首次明確交叉學科的內涵為“在學科交叉的基礎上,通過深入交融,創造一系列新的概念、理論、方法,展示新的認識論,構架新的知識結構,形成一個新的更豐富的知識范疇”[3]。交叉學科具有跨學科性、創造性、實用性和動態性的特點,把交叉學科作為第十四個學科門類建立起來,不僅符合知識發展的內在邏輯和客觀要求,同時也符合學科建設與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交叉學科這一門類的設置對人才培養提出新的挑戰,同樣也深刻地影響著研究生跨學科培養的本質、價值及路徑。

一、研究生跨學科培養的本質

1.“交叉學科”及“跨學科”的概念辨析

跨學科和交叉學科均來源于英語形容詞“interdisciplinary”。在同一語境下,前者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科進行研究,后者是指某一學科的多個分支領域同時展開研究。但如果將兩者分開來進行比較,兩者的意義就大不相同了?!翱鐚W科”中的“跨”,指的是研究對象相同或者相似的兩個領域之間存在著密切關聯。中文語境下,“跨”為動詞,強調的是行動;在英文語境中,“跨”表示為兩者以上的行為。所以,“跨學科”這個詞一般被當作是形容詞?!敖徊妗笔且粋€形容詞,“交叉學科”常常被當作名詞性短語來理解,其意思是“形成的一個新學科”。作為學科門類的交叉學科是在多學科的交叉、滲透融合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全新學科”,以區別于傳統的單一學科。傳統意義上,人們一般會根據社會分工的需要把所研究的對象與問題“安置”在一定的框架內,也就形成了一個個相對獨立且自成體系的學科。隨著新知識出現的周期越來越短,學科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學科的交叉性及人們科研活動的跨學科性越來越彰顯。同時,人們不斷地用跨學科的方式去探索新的問題與領域,并將這些新興領域納入學科范疇內加以研究,從而形成了眾多具有交叉性質的學科門類。

2.研究生跨學科培養的本質特征

國家將“交叉學科”當作一個學科門類進行設置,本身就意味著跨學科培養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方式與手段,是一種以滿足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為目標的高層次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當今世界正面臨諸多難以解決的難題,這類問題單靠某一門學科是不能解決的。如全球范圍內疫情問題的解決就不能止于醫學,即使是醫學最發達的國家,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暴發和蔓延,仍然面臨著諸多困境。所以,若要寄希望于未來的畢業生有充分的準備來駕馭新局面、解決紛繁復雜的問題,跨學科培養是必由之路??鐚W科培養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增強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使之保有好奇心與創新精神,所以研究生的跨學科培養必然會與傳統的培養方式有鮮明的區別。

(1)整合性。研究生跨學科培養的整合性主要體現在師資隊伍、課程設置、科研活動等三個方面。其一,師資隊伍是研究生跨學科培養的前提。研究生的師資隊伍需要打破原有的學院隔離,起碼要實現校內的師資共享,即鼓勵不同院校、不同學科背景教師共同組成導師團隊。其二,跨學科課程設置是研究生跨學科培養的基礎。研究生的課程內容需要深度整合,不僅要直接開設跨學科課程,而且要鼓勵以某一學科課程為中心不斷拓展其學科知識的外延。其三,教研融合是跨學科培養的落腳。教師要將自己的跨學科研究成果融入課程教學之中,學生要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參與到跨學科研究中來。

(2)系統性。教育是社會的子系統,跨學科作為人才培養手段必然會觸動整個社會系統。從宏觀上看,國家已經將“交叉學科”當作了一個新的學科門類,各級地方政府應制定有關鼓勵措施為跨學科研究生教育提供強有力支撐。中觀上,各高校要積極主動地打破傳統學科的制度障礙,通過設置跨學科的專業、學位、課程,探索跨學科研究生培養的可行性方案。在微觀上,教師應提升自己的跨學科研究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跨學科學術活動;學生需要明確自身的學習目標,積極主動地獲取跨學科知識并促進跨學科思維能力的發展。

(3)多元性。從現有的經驗來看,研究生跨學科培養的模式是多元的。各高校以二級學院為主體,因地制宜地開展研究生跨學科培養活動。其一,“學院內部式”:如果一個二級學院本身就由多個學科組成,它會非常方便地進行研究生跨學科培養。其二,“學院協同式”:不同的二級學院合作開設跨學科的專業,共同培養和管理學生。其三,“單一學院統籌式”:學校出面成立專門負責協調本??鐚W科學位型人才培養的組織,負責創建跨學科專業并承擔學生管理工作,但是不設置實質性的課程,學生可以前往各開課學院聽講座。其四,“跨院協同式”:學校把所有的院系都納入一個大的教學體系中,在統一的教學管理之下,共同實施跨學科培養。其五,“獨立建院式”:如果該校的某一交叉學科正在快速而有力地發展,該??梢該霜毩⒔ㄔ翰⑦M行研究生培養。

3.研究生跨學科培養范式的轉變

研究生跨學科培養源自于20 世紀60 年代的美國,當時一些大學學者呼吁根除傳統學科,提倡通過跨學科研究來認識處理解決宏大時代課題。經過多年的發展,美國的研究生跨學科教育取得了顯著成效。如哈佛大學2012 年創設的教育哲學博士(Ph.D)項目的人才培養模式,從培養目標、組織保障、師資力量、課程資源以及專業方向等方面凸顯了跨學科特色[4]。我國的研究生跨學科培養起步于20 世紀90 年代,其背景是院校合并。一些院校通過合并其他院校、擴充學科等方式建立起了多學科性質的綜合大學,學校內部各學科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也逐漸增多[5]。交叉學科的大量出現,對于高校來說其意義不僅在于增加了新學科門類,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原有學科體系中的結構模式并促進科研與教學范式深層次的變革。例如學部制改革,它的出現就是為了適應新型知識生產方式和有利于學科交叉融合。對于研究生培養來說,跨學科培養范式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由相鄰學科間培養向多種學科交叉培養轉變;第二,由少部分學科培養向建立學科群融合培養轉變;第三,由重視跨學科研究向跨學科人才培養及研究雙軌并行轉變;第四,由高校試行到國家提供學科管理制度保障轉變。

二、研究生跨學科培養的價值

當前幾乎全國所有的“雙一流”大學都在進行跨學科人才的培養,如北京大學的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清華大學的交叉信息研究院等,它們將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拔尖創新人才作為教學科研的目標。高水平大學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發展高科技、提供高水平服務為己任,因此會把研究生教育放在突出位置[6]。研究生跨學科培養,是當前我國進行研究生教育改革、促進研究生培養質量提高的一個重要方向,更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征途上德才兼備的突出人才培養的有力突破口[7]。

1.彰顯現代大學的職能

探尋大學的發展歷程,不難得出教學、科研、服務社會是自中世紀以來大學得以立身的根本。進入21 世紀,面對需要高度綜合知識才能解決的現代性問題,大學的三個職能之間的聯系更加深刻。教學是為社會提供知識體系和傳播系統,是服務社會的重要基礎;科研是探索未知的過程,是對已知的更新與超越;服務社會則是大學的最終目的。大學不只是一個教學和科研機構,它還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社會已經不能僅僅依靠傳統的“單兵作戰”來解決問題了。大學不再僅僅以單一學科來開展教學、科研與服務社會,而是要在不同學科門類之間進行交叉、融合以開展跨學科教育,以培養能夠適應復雜多變、不確定性環境的創新型人才。因此,跨學科培養研究生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為研究生跨學科學習提供機會,推動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有機結合??鐚W科教育是對傳統專業教育的揚棄和超越,是適應當今知識生產、知識創新新常態發展趨勢的需要,也是對研究生學習的進一步深化和拓展。研究生階段跨院系、跨學科學習可以打破傳統專業壁壘,拓寬專業口徑,培養學生跨學科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滿足個性化學習需要。其二,為研究生提供跨學科發展平臺,促進科研訓練與科研思維方式培養有機融合。為了取得突破、推動科研創新,研究生需要在教師指導下參與多學科合作開展項目。通過參與不同學科領域的項目研究,學生可以豐富自己的科研經歷和科研視野,培養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2.滿足知識創新驅動的客觀需要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價值邊界不斷延伸,知識的產生、 轉移、交流、消費越來越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關鍵動力[8]。在高等教育從大眾化到普及化階段的進程中,知識生產模式也同步實現了其本身的變革。大學已經告別“象牙塔”般的大眾形象,不斷充實其職能,知識生產的地點由大學內部逐步轉向了社會,科學研究由面向理論研究向解決實際問題轉變。吉本斯把這種新的知識生產模式叫做知識生產模式2[9]。知識生產模式的轉變促使研究生教育改變了過去偏重學術型人才培養的傳統模式,培養目標越來越強調跨學科的能力和知識的實用價值,走向了多元化、應用型人才的培育道路。

三、研究生跨學科培養的路徑

一門交叉學科的設立要從以下七方面進行論證:學科編入目錄的必要性與可行性,試點設置情況,學科內涵,人才培養,教師隊伍,支撐條件,學科發展的規劃設想[10]。依據這七個方面,從管理上來說研究生的跨學科培養路徑由培養目標、資源配置、組織文化、制度保障四方面組成。

1.明確培養目標:以復合型人才需求為導向

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創新人才,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提出的要求。在交叉學科成為一個新的學科門類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必須面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需要,遵循學科交叉融合規律,以“知識”為本位、以“能力”為核心、以“質量”為中心、以“質量保障”為基礎、以“質量評價”為依據,以復合型人才需求導向,深入推進綜合改革。

2.優化資源配置:打破原有的學院本位思想

當前高校的學科發展,仍然要以二級學院為依托進行設置和安排。在實際工作中,各個二級學院的學科數量有限,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因此,要實現學科體系優化與創新發展,就必須構建跨學科組織形式。加強高校交叉學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部門共同參與,形成合力。一方面,要打破原有的學院本位思想,在學校層面明確交叉學科建設目標與愿景,改變傳統高校內各學院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中各自為戰的局面。另一方面,各二級學院要立足自身實際進行合理規劃,科學制定交叉學科建設規劃和方案,避免“貪大求全”的情況出現,要將建設的重點放在符合學校整體發展需求的重點學科和優勢專業上。

3.強化學科組織:營造良好跨學科組織文化

成立跨學科組織來實現人才的跨學科培養,需要營造良好的組織文化氛圍,形成跨學科組織文化。研究生不僅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也是學術研究的主體,在跨學科培養的過程中,若要在不同專業、不同的利益訴求的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組織文化氛圍,就需要按照整合性、系統性、多元性的原則,組織跨學科、跨學院的多元群體共同來營造。另外,高校的教育管理以及激勵機制等也要根據需要進行相應調整。

4.加強制度保障:健全跨學科培養管理制度

想要培養跨學科的創新型人才,就要遵循研究生教育規律在制度方面進行創新。一是要建立研究生招生資格聯審制度,建立跨單位、跨部門的導師選聘和考核制度,形成導師自主選擇學生的機制;二是要建立學科間交叉培養人才的遴選制度,在招生指標分配上向跨學科團隊傾斜;三是要完善研究生學習年限延長制度,適當延長跨學科研究生的課程學時;四是要實行導師組集體指導制度,鼓勵不同專業的導師組成導師組;五是要優化研究生學習方式和培養模式,鼓勵跨學科研究生參與實踐活動,加大對他們的科研經費支持力度。

猜你喜歡
交叉學科跨學科研究生
跨學科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中醫文學雜志》交叉學科征稿函
作為交叉學科的法治文化專業教學改革初探
《中醫文獻雜志》交叉學科征稿函
商標跨類保護的跨學科解釋
論研究生創新人才的培養
清退超時研究生是必要之舉
研究生“逃課”需標本兼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