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前職后一體化視域下卓越教師培養探析

2023-04-19 10:00林,黃
當代教師教育 2023年4期
關鍵詞:卓越師范生課程

趙 子 林,黃 丹

(湖南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強教必先強師。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1]。近年來,為促進教師教育綜合改革,提升教師培養質量,造就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教育部先后發布《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和《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的意見》,明確指出卓越教師的培養方向。卓越教師的培養和養成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高等學校與中小學協同開展培養培訓,職前與職后相互銜接”,著力推進全流程協同育人,“促進教師培養、培訓、研究和服務一體化”[2]。

一、基于培養目標推進一體銜接

卓越教師培養是一個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一體銜接的發展連續體。需要錨定“卓越教師”的培養方向不動搖,又針對各培養階段有所側重,在階段目標的達成中實現過程銜接、發展進階。

(一)整體培養目標的卓越追尋

“從對象的角度而言,教師教育是一項基于人、通過人、為了人的發展的教育性活動,人是出發點,更是目的?!盵3]卓越教師培養所追求的是具備卓越師德師風、卓越學識水平、卓越教學技能、卓越發展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第一,卓越師德師風。教師是影響人、培育人的職業,師德師風至關重要。卓越教師應當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上身先士卒,起表率作用?!敖處煹拇蟮?主要體現在其胸懷與境界,能站在民族、人類的角度看待教育,有家國情懷,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格局?!盵4]教師的公德突出體現在其職業道德上,要求卓越教師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為人師表、潛心教書育人。至于私德,強調的則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卓越教師應當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真正把為學、為事、為人統一起來,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4]。

第二,卓越學識水平。卓越教師能夠真正“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在于其自身具備扎實學識。其一,精深的學科知識。卓越教師既要擁有博大的學科知識儲備,又要善于自我建構與更新學科知識體系,并采取巧妙的方法將自己所吸收的內容以學生易理解的方式進行加工、轉化、表達與講授。其二,扎實的教育知識。卓越教師基于自身學習、生活與教學實踐經驗,通過反思、歸納與總結以獲取教育知識,經由綜合、轉化而豐富教育知識,他們所掌握的是個體經驗、學科知識與教育知識三者相融合的產物。其三,豐富的通識知識?;凇吨袊鴮W生發展核心素養》,卓越教師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首先自身要得到全面發展,具備較高的人文社科素養與深厚的文化底蘊。

第三,卓越教學技能。首先是教學設計技能。卓越教師要能巧妙整合課標、學情,制定和設計科學的課時安排、優秀的教案與新穎的課件。其次是課堂教學技能。卓越教師要善于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以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輸出知識和價值觀,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架起一道橋梁。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具有較強的敏銳性,能及時關注到教學情境的變化,善于打造生成性課堂。最后是教學研究技能。卓越教師自覺掌握教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及時了解學科發展動態,適時汲取科研新成果,主動投身于教學研究,促成自身長足發展。

第四,卓越發展能力。卓越教師注重發掘自身的發展潛能,習慣在實踐中反思與進步,擅于促進“實踐知識理論化”與“理論知識實踐化”的相互關照。他們自覺對教育教學實踐進行經驗總結,將實踐經驗升華為教育理論,既促進自身的持續發展,又促使相關理論為之后的教育實踐提供有效指導。

(二)階段培養目標的有效銜接

在卓越追尋的整體目標的統領之下,卓越教師培養的階段目標側重于當下階段的現實需求與有效銜接。

1.職前教育重培育

職前教育是卓越教師培養的基礎環節,重在專業信念、知識與技能的培育,為卓越教師培養的卓越追尋奠基。以整體目標的卓越追尋為鵠的,職前教育強調師德師風的養成教育、學識水平的夯實拔高、教學技能的基礎扎實與發展能力的潛力發掘。

在專業信念培育上,引導師范生樹立從教信念。注重未來教師氣質培養,將角色轉變意識貫穿培養全過程。在職業道德培育上,錨定師德師風的養成教育。其一重視課程建設。強化教師職業道德課程推進,優化教師職業道德理論課講授,開展名師講座等。其二完善評價體系。綜合多樣化的評價方式、納入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完善對師范生教師職業道德的評價。在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培育上,理論層面關注師范生對相關學識的理解與掌握;實踐層面引導師范生利用教師技能競賽、教育見習、教育實習與教育研習等實踐機會開展教學實踐,并在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中檢驗反思。

2.入職教育重適應

入職教育是卓越教師培養的關鍵節點,重在推進初任教師對于現實工作的適應,為卓越教師的卓越發展打通實踐場域。

首先,入職教育重視初任教師對學校系統的適應。教師既是教學的組織者,也是學校工作的執行者。初任教師工作面臨的一大難題便是對學校系統知之甚少,這便需要校方在入職教育期間做好相應安排,助力初任教師快速熟悉學校系統工作流程,明確自身實際定位,產生一定的歸屬感。其次,入職教育重視初任教師對教學工作的適應。學??山M織新老教師“師徒結對”。一則老教師的指導有益于初任教師對工作單位的真實了解;二則觀摩老教師的課堂有助于初任教師學習“怎樣上好一堂課”的小技巧,汲取處理課堂突發事件的巧妙方法;三則借助“師徒結對”促進初任教師較快融入教師團隊,消弭進入新環境的陌生感與孤獨感。

3.職后教育重發展

職后教育是卓越教師培養的核心階段,重在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持續性需要,為卓越教師培養的目標達成搭建平臺?!敖處熉毢髮I成長的路徑大致有二:一是在教育實踐中不斷提升專業水平,一是通過職后教育不斷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盵5]

第一,職后教育著力滿足在職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的需要。職后教育為在職教師提供解答疑惑和解決問題的機會與平臺,提供教師解決實際教學難題的教育理論與方法的支持。同時,職后教育為教師持續的專業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支撐。教師也是終身學習的對象,也需要通過職后教育持續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式,學會借助大數據和互聯網實現教學創新,以此為自身持續的專業發展助力。第二,職后教育著力發展在職教師的教育研究能力與水平。職后教育指引教師發現、思考、研究實際教學中的問題并借案例反哺職前教育,助力教師職前職后一體化培養。由此,通過職后教育,在教師教育與教學實踐的統一中育師德師風、增學識水平、強教學技能,以成其卓越發展。

二、基于課程建設關聯知行合一

卓越教師培養需要卓越的理論引導、政策支持、制度保障,更需要卓越的課程建設。課程建設服務于卓越教師培養的目標,以此為引導構建課程體系;課程是鏈接理論與實踐的紐帶,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課程結構助力卓越教師培養階段銜接;通過校地合作對接職前培育與職后培訓的課程內容,賦能卓越教師職前職后一體化培養。

(一)“目標引領”構建課程體系,匯通生涯發展

課程體系作為育人活動的思想指引,規定著培養目標施行的方案設計,是培養目標的現實化與具體化。卓越教師培養的課程建設首先在于對課程體系展開頂層設計。依據《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和卓越教師的培養目標,堅持育人為本、實踐取向、終身學習的理念,圍繞卓越素養的追尋,構建結構均衡、比重科學、理論與實踐融合的卓越教師培養課程體系,打通卓越教師的職業生涯發展。

公共基礎類、學科專業類與教師教育類的課程體系直接對應職前教育的目標需求。堅定的專業信念與良好的職業道德,扎實的專業知識與堅實的專業能力是卓越教師職前培養階段的主要內容?!督處熃逃n程標準(試行)》明確規定中學職前教師教育課程設置分為兒童發展與學習、中學教育基礎、中學學科教育與活動指導、心理健康與道德教育、職業道德與專業發展、教育實踐六個領域,各領域又設置相應學習模塊和實施建議。以上內容的目的在于從職前教師的職業身份角度對師范生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發展能力進行培養,與卓越教師的培養要求相呼應。但卓越教師職前培養更要體現先進教育思想,要主動打破“老三門”的課程結構體系,針對卓越教師培養的卓越素養追尋進行課程設計,創設開放兼容的教師教育課程。

卓越教師培養目標引領下的課程體系不能只考慮職前培養的階段需求,更需要考慮培養對象職后的發展空間。職后教師教育課程要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多樣化需求,助力卓越師德師風、卓越學識水平、卓越教學技能與卓越發展能力的目標達成。一方面,遵循從基礎到前沿、從理論到實踐、從學生到經驗的邏輯理路以選擇課程和編排課程。精選對于培養卓越教師具有重要作用與實際價值的內容,融合教育改革與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及學科前沿成果,汲取兒童研究與信息技術的新成果,避免同職前教育課程的重復。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與發揮教師自身積累的經驗與具備的優勢,發展深化職前教師教育的課程目標要求,助推教師應對現實困境、深化專業理解、累積教育智慧,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二)“理實一體”優化課程結構,融通階段銜接

教學是一項復雜的實踐活動,實踐效果取決于人的規劃、安排和努力。因此,卓越教師培養的課程結構要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增加實踐教學的比重,并將中小學教育教學案例納入教學資源,助推職前準備與職后實踐階段的有效銜接。

科學設定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結構比例,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當前高校師范教育課程結構呈現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因而需要強調以下兩點:一是健全貫穿培養全過程的實踐教學體系,開設數量夠充足、質量有保障的實踐課程,確保實踐教學安排前后銜接并階梯遞進。如在大一進行模擬教學,帶領師范生踏入教學的大門;大二開始教育見習,聘請一線中小學教師作為師范生的校外實踐導師,大三之后專業理論學習課程基本完結,高校組織教育實習為師范生提供真正著手教學工作與班級管理工作的機會,發布研習任務并組織師范生利用觀摩研討、專題研習、反思交流等方式完成教育研習,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教學實踐,并且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掌握,同時針對實踐教學中的問題展開調查分析以發展其教育研究能力。二是推進教育實踐全過程管理。高校要做到實習之前有明確要求與充足準備、實習當中有過程監督與針對指導、實習之后有考核評價與反思總結。

充分利用實踐教學經驗與成果,開設教學案例分析課程,實現從實踐中來又到實踐中去。教師教育課程并不能教授教師教學所需要的全部方法與技能,許多經驗只有親歷者才有發言權。師范生本身缺乏獲取中小學優秀教學案例的渠道,學??砷_設中小學教學案例分析課,同時在教師教育課程中充分融入優秀中小學教育教學案例。教學案例分析課的開設,其一是選擇具有代表性、時效性、復雜性的現實教學案例。代表性的案例利于師范生在實際問題中觸類旁通,時效性的案例助于師范生對教學一線的情況的知曉,復雜性的案例益于拓寬師范生應對問題的思路與視野。其二是邀請各類授課主體。包括不同層級學校的一線教師,不同教學風格的老師,國家級、省級教學大賽評委老師,與師范生年齡相仿的年輕教師等。其三是創設實操任務增強師范生的體驗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提供真實體驗的機會;播放教學實錄或到中小學聽課,學習其他教師的經驗;開展現場講課,檢驗學習成果。

(三)“校地合作”對接課程內容,貫通職前職后

卓越教師在價值層面追求多主體間目標一致化與培養協同化。構建高校、中小學以及地方政府“三位一體”協同培養的校地合作模式是深化協同育人、貫通職前職后的有益舉措。校地合作模式重視“協同共生互促式”的多方主體協同,因而,關于卓越教師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的課程內容,需要主體間的協商對接。一方面要同國家教育發展需求和卓越教師培養要求對接,另一方面要與中小學教學的具體實踐與教師需求對接。

一是要明晰校地合作課程協同內容。內容的協同有助于避免校地合作方式斷層化,與培養對象同質化,校地合作以共同培養目標為基礎,又進行個性化培養方案設計,以培養出萬里挑一的卓越教師。[6]在職前教育階段,高校不但要將中小學作為師范生培養的實踐場域,更要將中小學作為課程內容的重要來源地,以卓越教師培養目標為引領,以理實一體的課程體系為依循,以中小學的實際需要、實踐經驗、教學案例為內容開設相關課程。在職后教育階段,一方面教育教學的最新理論成果與實踐成果是職后教育的重要內容,能夠為在職教師提供繼續學習先進教學理念,親身體驗教育科研成果在實際教學場景推廣轉化的機會。另一方面教師的個性化需求與發展是職后教育課程內容的主要關注點,能夠滿足教師參加培訓的需要,提升職后培訓的實效。

二是要建立權責明晰、優勢互補、協作共贏的合作機制。地方政府科學統籌教師隊伍規劃與建設,預測規劃教師需求結構與數量,切實做好教師需求和招生培養的銜接工作。同時充分發揮自身的組織和協調能力,著力推進培養目標定位、課程開發建設、教師教育隊伍、實踐培訓基地、職后教育培訓、質量評價等全流程協同培養模式,形成以國家教師教育示范基地為引領、師范院校為主體、教研機構為紐帶、優質中小學校為實踐基地的卓越教師培養體系。[7]高校與中小學要加強銜接、優勢互補。高校以中小學為基地拓展培養場域,壯大施教者隊伍,吸納教學案例,完善課程內容。中小學以高校作為人才儲備倉,借助高校的優勢資源培養新鮮血液、發展已有團隊。同時,高校與高校之間加強校際交流合作,采用課程互選與學分互認、交換培養與教師互聘等方式,引導師范生共享多樣化的優質教育資源。

三、基于數據平臺促成資源互通

教育大數據的整合與發展,為卓越教師全程化、個性化的職前職后一體化培養提供了新的思路?;诖髷祿优c整合政府、中小學、高校數據中心,接收生源信息,通過數據分析優化師范生招生與就業?;诖髷祿脚_完善課程資源,實現職前職后課程資源互通互補?;诖髷祿夹g構建規范化數據庫與搭建一體化平臺,打通教師職業發展各環節,貫通教師專業發展全過程。

(一)基于大數據互通高校師范生資源

教育部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意見中明確提出強化招生就業環節,通過多樣化的方式遴選樂教適教的優秀學生攻讀師范專業,完善師范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該環節的實現一方面需要制定師范專業選拔標準,遴選卓越教師培養對象;另一方面需要中小學、高校、地方政府三類主體信息對接,整合師范生成長數據,預測教育市場需求,優化卓越教師培養數量與質量?,F今,大數據技術能夠為上述環節提供實踐支持。

1.利用大數據促成中小學與高校生源互通

高校作為高層次的培養基地,是卓越教師職前教育奠基和職后教育提升的主要場所。中小學作為基礎教育的現實載體,既是師范生的輸送方,又是師范生的歸回地、卓越教師成長的實踐場。由此觀之,中小學與高校兩者之間互通生源對卓越教師的培養至關重要。

首先,互通教師信息,制定卓越教師培養對象選拔標準。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倡導推進多元化招生選拔改革,劃定更加科學合理的選拔依據。高校同中小學的信息資源互通,以職后教師管理系統為支撐,運用大數據技術對在崗教師群體的專業知識水平、教學技能等級、發展過程記錄及勝任能力特征等數據進行搜集、整合與分析,從中凝練卓越教師的素質結構與特征表現,為卓越教師培養設定專業選拔標準,從而遴選出真正愿意,適合且具有發展為卓越教師潛能的學生。其次,互通培養對象信息,完善卓越教師培養方案。卓越教師培養具有全程化與個性化特征,強調對培養對象的持續關注。利用數據平臺,實現高校大數據中心與中小學大數據中心的學生信息傳輸,高校通過對師范生大學之前的教育數據進行智能分析,了解師范生前期知識基礎、心理、生理、家庭狀況、職業愿景等信息,為后續的全程化培養與個性化方案制定提供數據支持。最后,互通實際需求,提升卓越教師培養實效。卓越教師培養的快速成長期在職后教育階段,利用大數據技術互通高校培養方案同中小學教師需求,使高?!芭囵B的”契合中小學“需要的”,以此幫助師范生在今后從職前學生平穩過渡到職后教師。

2.利用大數據促成地方政府、中小學與高校供需互通

一方面,高校要擅于借助國家、自身搭建的大數據平臺,密切同政府、中小學的合作,共享高校歷年師范生就業數據,采集與分析中小學的崗位需求數據,實現對師資現狀和需求的預測評估?;谶@些數據,調整招生規模,有針對性地進行招生,實現教師教育領域的供需平衡,提高師范生人才培養質量,壯大卓越教師培養力量。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主動參與到卓越教師培養過程之中,拓寬和創新參與培養的路徑。地方政府作為行政機構,主動作為給高校師范生招生就業提供制度規范與實踐引導。發揮自身連接高校與中小學的紐帶作用,創建三者共同使用的數據平臺,實現地方政府規范指引、中小學現實需求與高校培養規格的協調與整合;實現師范生招生、培養與資源的科學合理配置;實現師范生培養對教育市場的適應性同現實針對性的增強。

(二)基于大數據互通教師教育課程資源

大數據平臺是一種通過內容共享、資源共用、渠道共建和技術共通等形式來進行服務的網絡平臺?,F實中,教師教育理論與實踐存在理實割裂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高校和中小學之間課程資源互通欠缺、階段定位不清。利用大數據平臺開展教師教育有益于促進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課程互通、資源互補。

1.大數據平臺豐富職前教育之實踐性課程資源

實踐性課程是高校師范生綜合素養形成和教學能力提升的關鍵課程。卓越教師職前教育階段的實踐性課程一是教師技能課程,二是綜合實踐課程,在教師技能課程內容中,高校借助大數據平臺及時關注中小學的教學新變化,并針對教師教育的相關內容作出調整。信息時代,互聯網進入課堂教學,智慧電子屏廣泛使用。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課程中,則要針對此項內容進行相關講解,而不是脫離中小學實際講解已過時的內容。在綜合實踐課程開設過程中,高校借助大數據平臺同中小學匹配資源和對接供需。教育見習、教育實習的場域躍遷要求師范生從高校進入中小學,但往往出現師范生實習需求與中小學實際需求不匹配的情況。針對此問題,雙方可以借助大數據平臺實現高校與中小學的“供需”對接,讓合適的人去到合適的地方,達成高校與中小學的合作雙贏。最后,中小學教師的課堂實錄、教學比賽等視頻資料是可貴的實踐性課程資源,利用大數據平臺上傳、分類、整合、存儲、提取相關資源,不僅選擇優秀的、典型的作為案例納入課堂分析,還可以將其共享于師范生充實其課下學習資源。

2.大數據平臺供給職后教育之個性化課程資源

職后教育是卓越教師培養的核心階段,此階段更加注重教師專業的個性化發展,大數據為卓越教師職后個性化培養提供新路徑。其一,大規模的線上課程資源為教師提供豐富的選擇。如慕課上海量國內外高校各類課程的優質資源,教育部推出的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的多板塊內容。其二,智能化的自適應學習平臺引導在職教師搭建自適應學習路徑。數據平臺基于自適應系統向使用者推送其有價值的課程內容和適合的學習資源,切實提升用戶即在職教師在線課程學習的主動性與完成率,大幅提高數據資源的使用效能。其三,開放性的大數據平臺打破職前師范生與職后教師的隔閡。在職教師既可以利用大數據平臺獲取進修資源,又能夠將自己的學習成果上傳平臺轉化為其他用戶的學習資源。一方面有助于促進在職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習,另一方面便于在校師范生和職后教師結成學習合作共同體,形成理論交流共享與實踐鍛煉提升的良好效果,益于職前與職后的現實對接和一體銜接。

(三)基于大數據互通教師專業發展資源

卓越教師職前教育重在對適教樂教的師范生進行就職準備性教育,做到職前卓越地培養教師;教師職后教育重在對在職教師進行發展提高性教育,實現職后培養出卓越教師。教師專業發展是對教師職前職后教育全程的概括,教師專業發展資源的整合、互通是各方培養主體通力合作以及依托統一數據管理平臺的結果。

1.構建教師終身學習電子檔案袋

以大數據平臺渠道共建和資源共用為視角,構建教師終身學習電子檔案袋??v向上,統整政府大數據中心、中小學大數據中心和高校大數據中心,尤其注重將職前的高校智慧平臺與中小學的教育管理平臺達成對接,由此統一組織與協調安排培養主體機構、學習過程、課程內容、教學管理等數據,有效整合職前與職后教育資源。橫向上,首先,平臺所記錄的學習者的階段性專業成長數據有助于培養主體為培養對象提供針對性、個性化的專業發展指導建議。其次,個人參與電子檔案袋的創建并掌握內容的開放權限,提供和完善多樣化的材料,并且在創建過程中自我反思,在瀏覽其他檔案內容的過程中共促發展。

2.搭建教師職前職后一體化研修平臺

基于大數據技術,搭建教師職前職后一體化研修云平臺。第一,協同職前職后培養主體,明確各自具有的優勢,共享信息資源。高校位于理論研究前沿,擁有豐沛的理論人才資源、充足的理論資源;中小學是各種教育理論的實踐場所,是教師的實踐聚集地,具有鮮活的教學實踐資源;相關政府部門則具有官方權威,傳送與解讀國家政策信息,給予方向指引。三類主體共享各自的優勢資源,為研修云平臺輸送內容、完善構成。第二,調動卓越教師培養對象參與研修云平臺建設?;ネ毲敖逃A段培養對象和職后教育階段培養對象的一手信息資源,優化研修云平臺內容結構。接受職前教育的師范生分享自身所接受的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實訓內容、個體感悟等;進入職后教育的在職教師分享自身的經歷、問題、經驗等。第三,運用研修云平臺實現卓越教師職前職后培養對象的直接交流。研修云平臺為用戶提供“分享區”,該板塊可供用戶發布信息、討論交流、學習組隊等。以此實現師范生和在職教師需求的自行匹配,進行突破時空限制的互動交流,讓職前教育支持職后教育,職后教育反哺職前教育。

猜你喜歡
卓越師范生課程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創優陽江 追求卓越
構建“兩翼三維四能”師范生培養模式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大作為 走向卓越
創新,只為追求更加卓越
師范生MPCK發展的策略
淺析師范生PCK知識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