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教育家精神的歷史源流、時代意蘊與實踐理路

2023-04-19 10:00軍,趙
當代教師教育 2023年4期
關鍵詞:教育家精神教育

馮 用 軍,趙 雪

(1 陜西師范大學 教育學部,陜西 西安 710062;2 陜西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2023年5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教育強國進行第五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強教必先強師,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1]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建設教育強國,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才能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智力、人才、科技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黨的領導、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展的戰略大局出發,形成了關于教育、教師、教育家、人才等的重要論述,明確提出成為一名黨和人民滿意的好教師要具有“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和“四個統一”標準,這是對廣大教師思想、道德、學識、能力、作風、紀律等方面一脈相承、系統科學的全方位要求,賦予了社會主義人民教師和中國教育家神圣的職責使命,是新時代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的行動指南。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黨的領導、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教育家是教師隊伍中的道德楷模、思想大家和行動大師,“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導教育家辦學”,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要目標之一。2018年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要求,“支持教師和校長大膽探索,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營造教育家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019年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強調,“倡導教育家辦學,支持校長大膽實踐,創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營造教育家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蓖?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支持教師和校長大膽探索,創新教育模式和方法,形成教學特色與風格,營造教育家脫穎而出的環境?!憋@然,可持續造就一批社會主義教育者(人民教育家)特別是“紅色教育家”,倡導教育家行政、教育家辦學、教育家治校、教育家育人,推進教師教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已經上升為新時代黨的意志和國家行為。2023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時指出,“教師群體中涌現出一批教育家和優秀教師,他們具有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現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盵2]這就要求廣大教師要以中國古代、近代、當代教育家為榜樣,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在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的新時代背景下,激勵和引導人民教師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培根鑄魂、崇德尚美、立德樹人、作育新人,構建人民教師共同價值追求,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學風建設,形塑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就必須深度挖掘、科學凝練、完整傳承、立體弘揚和系統創新中國教育家精神,讓更多教師和科學家成長為“經師”“人師”“大師”“大先生”和諧統一的教育家,讓更多校長成為教育家走上按教育規律辦學之路,讓更多教育行政官員成為教育家做出更多關于教育的科學決策。要實現上述目標,廣大教育理論工作者必須優先回應教育強國背景下社會主義教育者(人民教育家)的精神根源這個具有重大教育改革理論意義和長遠教育發展實踐價值的重要課題。

一、中國教育家精神:歷史源流

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從孔子“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到韓愈“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從戴德、戴圣選編《禮記》之“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到梅貽琦“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無不體現出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師道精神。中華五千年來,不僅有德高望重的教師源源不斷相繼涌現,更有學富五車的教育家承前啟后繼往開來。那么,什么是教育家?孟子說:“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918年,50歲的時任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在《北京大學月刊》發刊詞中寫道:“所謂大學者,非僅為多數學生按時授課,造成一畢業生之資格而已也,實以是為共同研究學術之機關?!蔽覀儸F在可以仿照說,所謂教育家者,非謂經師之謂也,有大先生之謂也。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在中國近代高等教育體系中,蔡元培說“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之者也”,在中國現代高等教育體系中,可謂“大學者,大樓、大師、大生、大氣之所聚也”。

教師承擔著最莊嚴、最神圣的使命。作為教師隊伍中的佼佼者,教育家既是學問之師,更是品行之師,他們胸懷“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勇于擔當為國家崛起、民族復興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歷史重任和時代使命,對國家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歷史影響。比如,教育家型教師老子之于中國道家教育、教育家型教師孔子之于中國儒家教育、教育家型教師墨子之于中國職業技術教育、教育家型教師荀子之于齊國稷下學宮、教育家型校長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學、教育家型校長梅貽琦之于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教育家型校長李書田之于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教育家型校長茅以升之于唐山交通大學、教育家型校長薩本棟之于廈門大學、教育家型校長葉企孫之于清華大學、教育家型校長吳玉章之于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家型校長竺可楨之于浙江大學、教育家型校長匡亞明之于南京大學、教育家型校長劉道玉之于武漢大學等??梢娨粋€國家、一個民族、一所大學等可以因教育家之至而興,也可以因教育家之去而衰,故國家、民族、大學等之爭實為教育家之爭。那么,如何判別誰是中國教育家呢?可以從五個標準來衡量:一是終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比如廈門大學原副校長潘懋元先生,作為中國高等教育學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從教88年;二是培養出一批杰出學生,比如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三是有比較系統的教育思想,比如華中師范大學原校長章開沅先生,他是我國人文社科界辭去資深教授的第一人;四是有經典教育著作面世,比如華中科技大學原校長朱九思先生,形成了比較系統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出版了大量論著;五是在教育界影響巨大聲譽卓著,比如復旦大學原校長蘇步青先生,被譽為“東方第一幾何學家”。

根據中國教育家的質性評價標準體系,可以把中國教育家精神的形成軌跡和歷史源流劃分為三個階段:

(一)傳道授業解惑--中國古代教育家精神的萌芽與興起

在古代社會,中國代表性教育家包括老子、師襄、萇弘、郯子、孔子、孟子、墨子、荀子、樂正克、顏之推、韓愈、胡瑗、石介、孫復、王安石、司馬光、蘇軾、張載、朱熹、陸九淵、李贄、王守仁、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顏元等,他們擁有豐富的教育思想和傳之后世的教育家精神,其中以“大成至圣先師”孔子精神為典范。中國教育家孔子精神包括“道不行,知其不可行而行之”的弘道精神,“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的道德精神,“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謙虛精神,“性相近也,習相遠也”的科學精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仁愛精神,“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的平等精神,“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進取精神,“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的創新精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辯證精神,“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的主動精神,等等??梢哉f,孔子精神是“情懷深厚、修養大我”“靈魂高貴、涵養美德”的中國古代教育家精神的杰出代表。

(二)教真育愛--中國近代教育家精神的拓展與深化

在近代社會,中國代表性教育家包括陶行知、黃炎培、蔡元培、梁漱溟、梅貽琦、晏陽初、陳鶴琴、楊賢江、楊振聲、魯迅、葉圣陶等。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是民國一代教師和教育家的最基本操守。其中以“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精神為楷模,陶行知是二十世紀中國的“萬世師表”“中國人民教育旗手,民主運動巨星”,早在他創辦南京安徽公學時就為這所學校提出三個教育目標,即“研究學問,要有科學的精神;改造環境,要有審美的意境;處世應變,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陶行知精神包括“使中華放大光明于世界”的愛國精神,“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愛滿天下”的博愛精神;“再接再厲,前仆后繼,屢敗屢戰,以底于成”的奮斗精神,“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科學精神,“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育人精神,“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辯證精神,“以教人者教己,在勞力上勞心”的自律精神,“工以養生,學以明生,團以保生”的創造精神,“人民創造大社會,社會變成大學堂”的前瞻精神,“大學之道,在明民德,在親民,在止于人民之幸?!钡拿裰骶?等等??梢哉f,陶行知精神是“情懷深厚、修養大我”“無私奉獻、成就他人”的中國近代教育家精神的杰出代表。

(三)學高身正--中國當代教育家精神的傳承與創新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對中國教師和中國教育家的最基本要求;教書育人,立德樹人,是中國教師和中國教育家的根本任務。吳玉章、蔣南翔、于漪、衛興華、高銘暄、潘懋元、朱九思、章開沅、劉道玉、江平、顧明遠、張厚粲、林崇德、葉瀾、魏書生、張桂梅等中國當代教育家群體的杰出代表,不僅有著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而且也有長期從教的教育實踐,他們展示著中國當代人民教育家、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國家級教學名師等的光輝形象。其中以“全國教書育人楷?!迸隧駷榘駱?他的精神包括“我的理想就是當教師,當一個好老師”的職業精神,“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的實干精神,“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開放精神,“活到老學到老”的發展精神,“不能把大學生當成小學生一樣來教育”的科學精神,“人不下鞍,馬不停蹄”的自強精神,等等??梢哉f,潘懋元精神是“學識扎實、學養厚重”“無私奉獻、成就他人”的中國當代教育家精神的杰出代表。

簡而言之,中國教育家是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教育實踐中成長起來的,中國教育家精神是在中國豐富多樣的教育實踐中產生的。中國教育家精神具有“學識扎實、學養厚重”“情懷深厚、修養大我”“靈魂高貴、涵養美德”“無私奉獻、成就他人”四個方面的內核。[3]在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背景下,系統梳理中國教育家精神的歷史根源,有助于凸顯社會主義教育者(人民教育家)精神的時代意蘊。

二、中國教育家精神:時代意蘊

中國教育家精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薪火相傳、歷久彌新,并在新時代被賦予了新意蘊。黨的十八大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國進入新時代,教師現代化、教師教育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必須培育新時代的教育家、弘揚新時代的教育家精神,可持續打造高質量教師隊伍,從而引導廣大教師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努力成長為無愧新時代的中國教育家,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實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智慧力量。

(一)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

中國教育家群體都是信念堅定、至誠報國的教育家,都是心懷“天下英才”、砥礪“奮進初心”的教育家。具體地說,中國教育家群體都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決按照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立德樹人標準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心全意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同時,中國教育家群體都是心有大我、心懷“國之大者”的“大先生”,他們不忘從教誓言,砥礪“奮進初心”,終身從事并熱愛教育事業,在三尺講臺上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揮斥方遒、精忠報國,時刻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教書育人和教育強國建設之中,把教育情懷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偉大征程之中。

(二)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弊鼋處?樹立德行為第一要義,其次要敢于建功立業,然后是勇于著書立說,最核心的是善用自身的學識品行、心得體會和經驗閱歷等來教導學生。宋高宗趙構《文宣王及其弟子贊》詩曰:“人誰無子,爾嗣標奇。行為世范,學為人師。請車誠非,顧匪其私。千載之下,足以示慈?!敝袊逃胰后w都是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教育家,都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教育家??鬃?、韓愈、朱熹、王陽明、蔡元培、陶行知、梅貽琦、吳玉章、潘懋元、于漪,等等,他們言為士則,都是以德立德、以德立身、以德立功、以德立學、以德立言、以德施教、以德樹人的典范,踐行求真務實、究天立地、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理念,遵循做中學、學中做、創中學、做中教原則,以自身的道德修養、人格境界、職業素養、模范行為熏陶和感染學生、影響和帶動學生,助力學生把準人生方向、做好人生規劃、選好職業崗位,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成為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生存的人師、“四有”好老師、大先生等。

(三)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中國教育家群體都是啟智潤心、立德樹人的教育家,都是“經師”與“人師”相統一的教育家。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中國教育家群體都能主動遵循教育規律,潛心教育教學研究,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智慧和教育教學藝術,因材施教,持續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敖泿煛笔恰笆跇I解惑之師”即學問之師,“人師”是“傳道弘德之師”即品行之師,“經師”與“人師”相統一就是“大先生”,就是教育家大師。教師身負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使命,要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同時,教育家要時刻銘記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教書育人的職業使命,甘當人梯、甘做鋪路石、甘為孺子牛,堅持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厚植中華傳統美德,豐富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珍惜紅色資源、發揚紅色傳統、培育紅色人才,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偉大教育家精神引領偉大教育事業。

(四)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

三尺講臺懷信仰,無私奉獻夜深眠。一支粉筆書千載,萬古留名白鬢年。教師是人類的“良心”,他們俯首甘為孺子牛、蠟炬成灰淚始干、化作春泥更護花。中國教育家群體都是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教育家,都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誨人不倦的教育家。他們立足各類校園、堅守三尺講臺,認真備好每一堂課、上好每一堂課、評好每一堂課,尊重每一個學生、關愛每一個學生、成就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即知師、愛師、敬師、信師。天長地久有時盡,師恩綿綿無絕期,中國教育家都能涵養“德高鴻儒博學,望重英雄豪杰”的家國情懷,春蠶到死絲方盡、甘守清貧抒情懷,以大愛無疆精神為教育事業鞠躬盡瘁、為培英育才死而后已,以崇高的道德品行示范學生德性養成,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純化,以深厚的學術造詣開啟學生智慧根基,助力學生踩著老師的肩膀成長、成才、成人、成事、成家、成業、成功。

(五)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

高樓易起,大師難求,設備易購,大氣難養。大學之大在于匯聚大學者、研究大學問、培養“大寫的人”。中國教育家群體都是潛心治學、求是創新的教育家,都是慎思明辨、篤學問道、敢為人先的教育家。一方面,他們嚴謹篤學、潛心問道,理性思辨、探求真理,敢為人先、勇于突破,實事求是做學問、腳踏實地搞實踐,是終身學習的先行者和終身教育的領路人。另一方面,他們崇尚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相長、教研相長、師生相長,善于學習探究新知,建構知識共創思想,以扎實學識教育學生,以求是精神引領學生,積極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名師出高徒,桃李滿天下。同時,他們著眼于世界學術前沿、全球性問題和黨的戰略需求、國家的重大需要,勤學篤行、求是創新,在自然工程科學領域聚焦破解“卡脖子工程”和關鍵核心共性技術提出新理論、開辟新領域、探尋新路徑,敢于擔當作為、善于突破創新,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圍繞中華文明形成的標準,實證中華文明發展脈絡,從中華文明源頭汲取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力量,積極建立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明研究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學派體系,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共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科技支撐、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援。

(六)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把“堅持胸懷天下”作為黨百年奮斗的十條歷史經驗之一,彰顯了百年大黨的大格局、大胸懷、大擔當。中國歷代教育家皆是胸懷天下、中和位育、以文化人的大師,堅持胸懷天下既是他們的自覺追求,也是他們的精神境界,還是他們的責任擔當。在自覺追求層面,中國教育家群體從“無非一念救蒼生”的初心使命,到“有教無類”的公平正義,無不生動彰顯了他們為了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不惜“背負萬石之任、肩扛千斤之責”的自覺追求,立志對中國和世界的教育事業做出較大的貢獻;在精神境界層面,中國教育家群體既有“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教育心愿,也有“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教育情懷;在責任擔當層面,中國教育家群體直面“人類教育向何處去”的世界難題,提出了以教育之力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之策,通過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方能使人類行穩致遠、止于至善。對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大地上成長起來的中國教育家而言,胸懷天下,既是一種君子本色,也是一種戰略思維,更是一種精神氣質。在教育實踐上,中國教育家群體都是胸懷世界、以文化人、身體力行的教育家,都是心系蒼生、弘文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家。他們以心系蒼生的胸懷、開放包容的心境、弦歌不輟的追求,傳承中華文明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攜手世界進步力量、吸納全球先進文明,培養學生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責任。具體地說,中國教育家群體是悟大道而作育英才、感人心而中和天下,以中國特色、世界標準培育關注人類前途命運的人才。在此過程中,他們大力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開放、民主、自由等全人類共同價值,為中國和世界做出更多教育貢獻。

三、中國教育家精神:實踐傳承

中國教育家群體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品行高潔、充滿大愛的教師代表,也是心系民族命運、飽含赤誠的愛國情懷和教育情懷,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的教師代表,還是教育思想豐富、創新意識強,陸續出版教育思想重大代表作的教師代表。強教必先強師,名師出高徒,嚴師出人才,要傳承和弘揚中國教育家精神,必須堅持黨對教育家精神弘揚、傳承和踐行的全面領導、強化組織體制保障,創新宣傳路徑、營造寬松環境生態,系統培育引領、涵養高尚師德師風,持續踐行初心、強化教師權利保障,方能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提供“強師”保障。

(一)加強黨的領導,強化組織體制保障

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戰略性地位,傳承和弘揚教育家精神亦不例外。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任務,必須堅持和加強黨對教師、教育家、教育家精神譜系的全面領導,不斷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弘揚教育家精神領導體制。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教書育人是教師的主責主業,在教育過程中學習教育家榜樣,傳承、弘揚和踐行教育家精神,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強化組織體制保障和監督評價機制,健全社會主義“人民教育家”等政府性教師榮譽表彰制度,規范“一丹獎”等非政府性教師榮譽獎勵項目,讓更多教師成長為國家教書育人名師、讓更多科學家成長為黃大年式教育家。具體地說,應該建立黨和國家有關部門、省市縱向貫通、學校各部門間橫向聯通的弘揚教育家精神領導小組與相應的組織領導體制機制,專門負責教育家的挖掘、遴選、表彰、服務和教育家精神的凝練、評估、認定、宣傳等,分工協作、各負其責,對弘揚教育家精神的落實情況進行督查督辦和跟蹤評估,確保弘揚教育家精神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見到實效。一方面,各級黨委和政府部門要把遴選表彰教育家、傳承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等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形成系列配套法規、制度、措施,為教育家成長、成才、成功提供政策供給、賦能法制保障、奠定堅實基礎;另一方面,各級各類學校要將培育教育家、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等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融匯校園文化和學生日常生活,建立健全弘揚教育家精神常態化工作機制和工作專班,貫徹落實教育家精神進校園、進課堂、進教材、入腦入心的各項保障措施。

(二)創新宣傳路徑,營造寬松環境生態

教育家是鮮活的,教育家精神也是鮮活的,用教育家精神育人,由教育家辦學,是新時代“大思政”格局下立德樹人的重要路徑。充分發揮教育家精神對廣大師生的熏陶、感染、引領作用,必須發揮融媒體的立體宣傳優勢,創新教育家、教育家精神宣傳路徑,營造全社會尊重教師、尊重教育家的良好社會氛圍和環境生態。一是開展教育家精神立體宣傳和高質量學術研究。堅持和加強黨對全媒體的領導,黨媒姓“黨”,各類宣傳媒體特別是黨媒矩陣要通過“媒體+”多給教師留版面、多宣傳教師事跡、多策劃發布教育家精神專題,建立教育家巡回演講制度,宣傳紅燭精神、弘揚師表正氣;依托政府類文博機構和非政府博物館等,定期或不定期開設教師專題展區和教育家精神主題展覽,在北京或山東等新建“中國教師博物館”“中國教育家名人堂”等專題館;依托百家師范院?;?0家“國優計劃”高校等設立國家級-省級-市級教育家精神研究基地和重大專項基金,可持續開展教育家精神譜系和潘懋元、于漪、衛興華、高銘暄、張桂梅、李保國等百位教育家思想等的學術研究,為推動教育家精神“走出去”奠定學理基礎。具體地說,學界對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義、主要特征、形成因素、傳播規律等進行系統、科學、持續的理論研究,才能將弘揚教育家精神納入我國國際傳播話語體系,按照國際傳播規律通過全球教育家大會、全球教育家精神文明對話論壇等跨國平臺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傳播,向世界講好中國教育家故事、傳播好中國教育家聲音,打造中國教育家講品位、講格局、講責任、講奉獻的時代新氣象、新風貌、新形象、新樣板。同時,在黨和政府領導下,有組織地推薦教育家到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特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教育文化組織等任職,深度參與或主導世界教育治理體系、世界教師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成立世界教育家協會(聯盟/聯合會/網絡等),組織全球教師教育峰會,搭建國際民間教育家交流合作平臺,推動中國教育家群體堅定“四個自信”,以昂揚風貌走向世界教育舞臺中心,為破解全球教育難題和人類共同面對的教育挑戰等貢獻中國教育家的智慧和方案。二是加強教育家精神文創作品的示范引領。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育家就是典范,教育家精神就是食糧,典型可以樹德,榜樣可以育人。借用魯迅先生的名言:“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盵4]教育家就是中國教師集體中的筋骨和脊梁,特別是獲得“共和國勛章”“七一勛章”“人民教育家”“全國教書育人楷?!薄白蠲澜處煛薄皣壹壗虒W名師”等國家級榮譽稱號的教師,在他們身上完美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教書育人觀和教師觀,他們是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中“四心從教”“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六要”“大先生”等的模范。中國文藝工作者要主動擔當作為,將中國教育家、教育家精神融入文學作品(小說、詩歌等)、戲劇(話劇)、美術(繪畫)、影視劇、動畫(動漫)、小品(相聲)、微視頻等文藝作品中,創作出更多像《孔子》《奧本海默》《老師·好》《鄉村女教師》《一個都不能少》 《燭光里的微笑》《放牛班的春天》《黑板》等謳歌教師精氣神、引領教師價值追求正能量、觸及大眾靈魂內心軟肋處、激發社會思想共鳴公約數的優秀影視劇作品。以“人民教育家”等為中心,通過作家、編劇、導演、演員等之手,增強教師題材文藝作品的審美創作、創造、創新和精神感染力、共情力、沖擊力,塑造教師群體樂觀向上、愛崗敬業、胸懷大局、心憂天下的正直、立體、飽滿的角色形象,講好教育家故事、傳播教育家思想、展現教育家風貌,充分發揮文藝作品涵養道德、厚植文化、潤澤心靈的教育功能,讓教育家精神廣泛傳揚、深入人心、引領風尚。同時,全國學校和全體師生通過觀看教育家文藝作品、學習教育家光輝事跡、傳承教育家精神譜系,更能激發自身的思想認同、情感共鳴與效仿意愿,更能把優秀教師教書育人的感人言行和高尚品格等作為生動教材,見賢思齊、學有榜樣、行有示范,讓一批又一批大學生特別是師范生實現由“小先生”(新手/經師)向“大先生”(專家/人師)的系統性躍升和質變。

(三)系統培育引領,涵養高尚師德師風

傳承和弘揚教育家精神是一個系統工程,優良的師德師風既是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師不可觸碰的“紅線”“底線”和“雷區”,在教師評價中實行失德失范“一票否決”。因此,一要筑牢師德師風的思想根基。在全國人民特別是教師群體中弘揚和傳承教育家精神必須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完整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師、教育家、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論述,實現“四史”學習系統化、常態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實踐專業化、長期化,發揮教師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使各級黨組織成為高尚師德孕育涵養、培育引領的堅強陣地,使黨員教師成為高尚師德內化于心、細化于行的模范力量,做到學懂弄通、知行合一。具體而言,黨、政府和學校要協同推進教育、宣傳、考核、監督、激勵、懲處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全面提升教師隊伍思想政治素質、師德修養、法治素養和規矩意識,嚴格教師準入在軌退出制度,加強師德師風學風常態督導考核,在教師職前、職中、職后堅持師德師風第一考核標準,對違反師德師風學風的教師堅決做到“零容忍”。依法落實教職員工準入查詢和教育行業從業禁止制度,依紀依規曝光教師隊伍中的個別“害群之馬”和吊銷教師資格人員“黑名單”,既能警示教師在職業生涯中嚴守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和個人品德,自覺抵制有損教師職業聲譽的違法違紀言行,又能將外在監督壓力轉化為教師追求卓越教學、誠信科研、清白生活的內生動力,使教師最終成為遵守社會公德、維護教育正義、引領時代風尚的模范教育家。二要營造教育家成長健康環境。成為“大先生”是廣大教師的內生動力和追求目標,教師要成長為教育家必須有健康的環境生態和社會氛圍,要分級建立和完善卓越教師評價和激勵機制,特別是準確把握和堅決落實教育“破五唯”政策,在教師入職、晉升、培訓、榮休等職業生涯全程沁潤教育家精神,從而激發教師自覺學習踐行教育家精神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使崇尚和弘揚教育家精神成為每位教師的職業常態,讓教師成為廣大青年的職業向往,讓教育家成為廣大教師的人生追求。具體地說,要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總體部署和根本遵循,系統推進教育評價和教師評價改革,大力減輕教師負擔和職業焦慮,持續增加教師綜合待遇和生活時間,在教師評價中注重能力、實績、質量和貢獻,堅決扭轉重科研輕教學、重項目輕育人等不良傾向,堅持分類分層評價和過程增值評價,鼓勵教師教出特色、教出質量、教出口碑。同時,通過持續推進教育“放管服”改革,形成教育家成長制度環境體系,加快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不斷提升校長治校理政能力,保障教師和教師校長敢于創新教育理念、勇于創新教育模式、善于創新教育方法,積極探索并逐步優化教育家辦學、大先生教學、大學生求學的體制機制,促使各級各類學校辦出特色、辦出風格、辦出水平、辦出品質。

(四)持續踐行初心,強化教師權利保障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人民性是教師的本質屬性,人民教師是教師的神圣角色。一方面,要維護崇高師道尊嚴,重塑尊師重教傳統,另一方面,要依法保障教師權利,提升教師綜合地位,讓教師自覺成為本領高強、衣著得體、言行雅正、嚴于律己、仁以愛生、清廉從教的人民教師?!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等法律法規規定了教師必須履行的義務和依法享有的權利,但在現實教學生活中還沒有完全兌現。因此,黨和政府、學校和工會等必須依法依規保障教師的權利,包括依法維護教師的教育懲戒權、支持教師合法管教。同時,要充分利用慶祝教師節、紀念孔子誕辰等活動推進全社會尊師重教文化涵養和有組織培育,形成接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新時代精神譜系的尊師重教文化,推進尊師重教文化進教材、進校園、進課堂、進生活、進家庭、進社會、進企業。在實踐中,強化黨政-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尊師重教觀念,黨和政府因地制宜開展尊師重教活動,嚴懲辱師傷師言行、學校全面推廣尊師重教禮儀,融入師生日常生活、家長尊重教師教學安排,做到家校共敬共育、社會實行教師優先服務,開設教師優待窗口,等等。

總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在全黨全國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的偉大征程中,[5]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效應更加凸顯。教育是提升國民素質的基礎,學校是培育人才的搖籃,教師是立德樹人的關鍵。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最重要的基礎工程,為此必須傳承弘揚中國教育家精神,高效推動中國式教師教育現代化,[6]持續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同時,一方面,學校、家庭、社會、企業等要協同創新、同向同行,挖掘和傳承教育家精神譜系,倡導尊師重教社會風尚,加強師德師風生態環境建設,引導廣大教師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養扎實學識、勤修仁愛之心,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遠大志向和偉大抱負,站好三尺講臺,潛心教書育人,努力成為“四有好老師”和教育家型“大先生”。另一方面,黨和政府要持續改善教師政治地位、提高其社會地位、優化其職業地位、抬升其經濟地位,使教師成為全社會最受尊敬的職業之一,使教育家成為全國最受歡迎的群體之一,通過支持和吸引師范院校特別是綜合型大學的優秀人才熱心從教、精心從教、健康從教、終身從教,從而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7]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戰略支撐。

猜你喜歡
教育家精神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教育家與兒童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拿出精神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津派教育家成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