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田的教師觀及其現實意義

2023-04-19 10:00平,郭
當代教師教育 2023年4期
關鍵詞:蒙田心靈教育

劉 麗 平,郭 甜

(西北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米歇爾·埃凱姆·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1533-1592)是法國文藝復興后期出現的一個旗幟性人物,1533年2月28日出生于法國波爾多的一個富商家庭。他自幼學習拉丁文,在6歲時被其父送進由人文主義者主持籌辦的居耶納學校接受早期教育,該校教學方法與內容新穎活潑,嚴禁殘酷的體罰,被譽為法國16世紀人文主義學校的標桿。在經歷7年的學習后,蒙田向人文主義研究領域靠攏,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認識[1]。1546年,他進入本地的文科學校學習哲學,之后又去土魯斯大學攻讀法律。1557年蒙田開始在波爾多市議會任職,工作長達16年之久。1581-1585年,他連續兩次當選為波爾多市市長,后來因政治原因歸隱。受到所謂“死得其所之藝術”哲理的啟發,蒙田將自己的退隱視為暮年之始?;氐焦枢l隱居后,他不理閑事,努力擺脫干擾,一頭扎進城堡圓塔三樓的藏書室,潛心學問和著述活動,從1572年開始到1592年逝世,在漫長的20年歲月中,蒙田依據自己多年的體悟,創作了有“生活的哲學”美稱的《隨筆集》,該書涵蓋了他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以及道德哲學等內容,其中《論兒童教育》一章,較系統地記述了其教師觀。蒙田對教師的理解和闡述與眾不同、內涵豐富,研究他的教師觀對我國教師隊伍建設和師資培養極具現實意義。

一、蒙田教師觀的內涵

(一)教師的素養

蒙田認為兒童的教育與成長,完全在于教師的選擇。在他看來,教師會對學生的受教育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己的個性問題或者不恰當的教學方法會阻礙學生的學習,從而對教學效果產生負面影響。因此,他說:“我寧愿推薦一位心神鎮定、穩健的導師,而不愿意推薦一位頭腦塞得滿滿的人?!盵2]375

正如蒙田給居松伯爵夫人的信中所說,要用心給學習者物色一名通情達理的老師,他不需要學識豐富,但頭腦和知識若能兼得更好,如若不能寧可希望他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極強的判斷力,而不是徒有學問[3]46。因為蒙田深知空有學識但毫無本事,不懂如何使用,那帶給人的就只是麻煩與傷害。他諷刺害人誤己的學究,認為人的心靈如果不趨向健康,判斷力如果不改進,還不如將時間花在打網球上,那樣至少可以讓身體變得更加矯健[3]35。所以,蒙田希望人們慎重地選擇教師,不僅要考慮其知識與能力,還要注重他的情感、判斷力與問題解決力,即要兼顧品德與學識,這兩者是教師必備的素養。

(二)教師的使命

1.鍛造健康的體魄,錘煉剛毅的心靈

蒙田說“人生是脆弱的,容易飄搖凋零”[4]87?!柏E的身材背不起重擔,心靈也是如此,必須讓心靈開朗飛揚才能頂住這個死敵的壓力?!盵4]6因為人無法時刻躲著痛苦,那么在肉體受苦的時候,就要讓心靈和理智保持剛毅,一旦心靈安寧,那焦慮、恐懼甚至微不足道的煩惱都不能干擾它。與此同時,蒙田也指出不僅要磨礪人的心靈,還要錘煉人的筋骨,心靈倘若沒有筋骨輔助會壓力過重[3]49。身體的行動與改變會影響人的理解與判斷以及其他心靈功能,單薄嬌弱的身子會壓得心靈舉步維艱,同患病時相比,人在身體健康時的精神更為抖擻、記憶更為清晰、言辭也更為生動[4]3。

但蒙田也深知父母沒有辦法幫助孩子鍛造健康的體魄和磨煉剛毅的心靈,因為骨肉至親會讓通情達理的父母心軟,他們看不了孩子受苦遇險。因此幫助孩子鍛造健康的體魄、錘煉剛毅的心靈便成了教師的使命,教師應該對孩子進行體能訓練,并讓他們在接受歷練的過程中,磨煉堅強的心靈[3]50。

2.陶冶高尚的德操

蒙田認為高尚的德操是以“善”和“克制”為核心的,而“德操中自有一種我說不出的高貴和奮進”[3]138。他表示“近代一位羅馬元老說,他們的前輩嘴里噴出的是大蒜味,肚里裝的是善良心;而他這個時代的元老身上香氣撲鼻,腹內藏污納垢;我想這就是說,他們知識豐富,傲氣十足,然而缺乏善良。不懂禮、無知、單純、粗魯,必然與無辜是一起的,而好奇、精明、知識后面跟著狡猾;謙卑、畏懼、服從、和氣(這些都是人類社會遺留下來的主要品質)必然要求一個人心靈單純、順從、不自以為是”[4]149。與此同時,蒙田強調“自我克制”是比“善良”更值得稱贊的品德,有人天性良善寬厚固然值得贊揚,而有人受到侮辱后仍能在理智的勸導下克制自己卻更令人稱道[4]150。能夠克制沖動,冷靜地處理問題,這才是德操的最高境界,故而教師應該陶冶學生“善良且克制”的德操,培養其健全的人格。

(三)教師的角色

1.耐心幽默的聆聽者

教師不必在兒童的耳邊喋喋不休,從一開始就應該按照他的能力施教,讓兒童自己體會、辨別并選擇事物?!敖處熡袝r候給他指岀道路,有時讓他自己開拓道路”[3]46。蒙田道,有些教師不停地在學生耳邊絮聒,如同向漏斗里注水,學生的任務只是簡單重復老師和自己說過的話[3]46。正如先哲西塞羅所言,執教的人往往高高在上,這種情況在大部分時間損害了要學習的人[3]46。但心靈的飛揚和思想的活躍注定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此,蒙田不希望教師獨自選題和講解,而是要反過來聽學生說話。他以先哲蘇格拉底和阿凱西勞斯為例,表示偉大的教師都是先讓弟子說話,然后再同弟子對話。這說明教學本不是一場“獨角戲”,教師也不能“一言堂”,而應該允許兒童有講話的機會,他們不必像漏斗灌東西似的聽教師講課。

其一,不盲目接受學生的意見,而是要正確引導與精煉總結各種觀點;其二,切忌用諸如“正確”與“錯誤”這樣判斷性詞語評價學生想法;其三,傾聽后的引導應是幽默且自然的,因為恰到好處的風趣會增添教師的人格魅力,從而調節課堂氣氛。他結合自身經歷表示,沒有一個學生喜歡死氣沉沉的課堂,這樣的課堂會分散學生注意力,令他們昏昏欲睡,他希望教師能夠“運用實例與實踐,生動活潑地培養和塑造他們”[3]40。當然蒙田也深知這十分不易,教師也必須從實際的教學中持續積累經驗,提升教學機智。

2.良好習慣的引導者

古希臘先哲亞里士多德曾言,人們的重復行為造就了人,故而卓越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蒙田也強調習慣的重要性,他認為習慣、教育、榜樣與風俗在促進人發展時可以起到極大的作用[3]123。他還認為習慣深深地扎根在人們的心靈中,擁有良好的習慣可以幫助孩童逐漸走上正途,而惡習就如同那獨斷專橫的老師,讓學生對它“言聽計從”并處處違反自然規律。

因此,蒙田指出教育者必須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而這主要通過以下兩個方面來實現:首先,教師要同家長多溝通。蒙田認為孩子最初的惡習都是由于父母不加管束造成的,因為孩子是無知的,他們的行為通常只是單純的模仿,換句話說,他們犯錯是由于他們并不知道那是錯的,但是有些父母卻對孩子的錯誤行為置若罔聞,更有甚者在看到自己的子女刁難同伴時還非常自豪,覺得這是孩子聰敏機智的表現。故而當孩子出現種種問題時,教師要與家長及時溝通;其次,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批評惡習并督促改正固然重要,但相比較而言,教導學生了解惡習丑陋的本質更為要緊。因為學生一旦認識到惡習的可怕,就會下意識地逃開。簡言之,教師在促成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時候,應結合使用“預防”和“補救”的方法,從而更好地發揮自己引導者的作用。

3.愛護學生的權威者

教師不同的社會角色決定了教師權威存在的應然性,教育對象“學生”決定了教師權威存在的必要性[5]。幾乎所有的教育活動都是以規定與秩序為前提進行的,而教師威望又是維持教學秩序,保證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所在。顯然,蒙田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認為教師的權威對于孩子必須是至高無上的。在教學實踐中,心軟的父母常常會因為不想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難而去干預教師的工作,從而使教師的權威中止或受到妨礙。對此,蒙田說身心還未完全成熟的子女尤其是貴族家庭子女會倚仗著自己家族有財有勢,全家上下對他百依百順而不尊重不配合老師,而驕橫跋扈和目無尊長最終也會害了他自己。

但蒙田也指出“教者的權威常常阻礙著要學的人”[2]375。專橫的師道尊嚴尤其是使用體罰會帶來嚴重的后果,教師應該和顏悅色、溫存寬厚。喜怒無常的教師會損害孩子幼小的心靈,充斥著怒吼聲和求饒聲的教室就是牢籠。蒙田表示教師不能作為權威扼殺孩子的想法,而是應該讓其選擇他能選擇的,否則就讓他存疑,因為依蒙田之見,“沒有東西比暴力和強權更加戕害和迷誤善良的天性”[3]62。

(四)教師的職責

1.尊重個體發展差異并因材施教

蒙田批判經院教育,堅決反對培養學究。他曾把教育活動類比為種田,如同在農業中,耕作和播種的方法都十分可靠簡單,可是如何讓種下的作物存活并茁壯成長就有著無數的學問和困難,人亦是如此,受孕懷胎并無任何技巧,但一旦到了人世,大家就要給他種種關懷,教育他,撫養他,需要終日操心與害怕[3]45。而當時的教育不顧學生的資質和表現,采用統一的教材和相同的教育方法來教導他們,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蒙田認為眾多兒童中只培養出兩三個學有所成的人也就不足為奇了[3]46。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蒙田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方法,那就是教師應當讓學生在前面小跑,從而更好地判斷其速度,然后再來決定該怎樣調節自己以適應學生的節奏與力量,教師不僅要懂得如何支持兒童的行動,更要懂得如何指導兒童的行動。蒙田感慨道:名師高瞻遠矚,其高明之處在于他們俯就少年的步伐并引導少年不斷前行[3]46。然而學究式的教師往往用記憶來證明學生學有所成,認為學生能夠復述自己上課講的內容就足夠了,但他們忽略了一點,很多學生的體質和性情都不相同,有的人可能記不住詞句但卻能把握其中要義,也有的人可能背得滾瓜爛熟而實際上并未懂得所學內容的實質。為了更形象地解釋這個過程,蒙田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他將“胃”比作學生的學習,將“食物”比作教師所教的內容,說如果有人吞下“食物”又吐了出來,就表明“食物”生硬和消化不良,它沒有改變“內容與形狀”,“胃”也沒有完成它的全部工作。所以不能用記憶的數量和熟練程度去評判學生收獲與否,而要看他們能否融會貫通和舉一反三。

萬物皆有適宜自己生存與發展的時間和方式,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強行向兒童施壓。相反,為了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教師應根據他們的性向、愛好與基礎去給予幫助和引導。當兒童的身體靈魂都可以從教學中獲得發展與維護的時候,人文主義對人生命的尊重和關切才得以體現。

2.激發學生求知熱情和好奇心

蒙田根據自己的求學經歷,認為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激發兒童的求知熱情,否則培養出來的就僅僅是學究。他譏諷地將學究比作馱著書本的驢子,因為只有驢子才需要用鞭子抽打來保住滿口袋的學問[3]74??上У氖墙處焸円淳褪菦]有意識到這一點,要么就是明白這個道理卻不知如何去做。學生之所以對學習毫無興趣主要是由于他們將自己大部分的熱情和精力傾注在了其他事物上,但倘若教師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堅決禁止學生的喜好并逼迫他學習,那必將引起學生的反感、苦悶和抵觸,最終的結果也會適得其反。所以為了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求,當發現他們對某個事物特別感興趣時,教師應想方設法地找到這個事物和學習的關聯,適當延伸并逐步滲透到學習中,來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

不得不提的是好奇心也在人的學習中發揮著很大作用,它幫助兒童主動地探索世界,讓兒童更好地理解知識,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創造力,蒙田也表示“想象力之所以厲害是來自我們的好奇心”[4]60。但他說死板的教育讓學生陷入書本的權威,學生的心靈仿佛被知識的“枷鎖”束縛得死氣沉沉,他們對學習失去好奇心,更對課堂提不起興趣。為了改善這種現狀,教育者應該從激發學生對周邊事物的好奇心著手,鼓勵兒童探索未知領域,不要扼殺、否定和打擊他們的創意,更不要妨礙他們的好奇心,讓兒童的思維和心靈活躍起來。

3.開拓學生的理解力和判斷力

蒙田借用古希臘作家埃庇卡摩斯的箴言來申明理解力的重要,“理解力可以看清一切、聽到一切;理解給一切帶來益處,它安排一切,推動、統帥和管理一切?!盵2]378蒙田坦言當時的學習只是讓記憶裝滿,卻使理解和意識一片空白。就好像鳥兒外出覓食,不曾嘗一嘗就銜了回來喂給小鳥,學究們也是從書本里搜集知識,只是掛在嘴邊,未經思考和斟酌便傳授給了學生[3]33。

蒙田強調會背誦并非真正的理解,背誦就只是將東西留存于記憶當中,而“了然于心的東西不妨自己支配,不必看老師的眼色,也不必轉睛對照書本。純然的書本知識是可悲的知識!”[3]48。只有經過理解的知識才能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東西,否則背誦得再流利也是別人的,“離開理解力,知識沒有什么價值”[2]362。因此,他說,“不應該把知識貼在心靈表面,應該注入心靈里面,不應該拿它來噴灑,應該拿它來浸染”[3]37。

除了理解力,蒙田覺得判斷力對人的學習與生活也十分重要,事情的對錯和褒貶取決于每個人自己的判斷。他認為兒童一旦有了相當的判斷力,無論他選擇何學科都能夠很快精通[3]56。然而,當時的父輩耗費了大量的精力與金錢,就只是讓子女的頭腦中灌滿了知識,卻鮮少關注其判斷力與品德的發展。但缺少強大的判斷力,學生的心靈就容易受到他人影響,他學習知識就是單純地復述他人的觀點和見解,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故而教師一定要發展學生的判斷力,教會學生明辨是非曲直。

4.訓練學生獨立思考與暢所欲言

蒙田堅信,一個只知道跟著別人走的人,他既不會去探索什么,也找尋不到什么[2]377。在他看來,獨立思考是一種深刻且全面的學習,每個人都應該磨礪自己的頭腦,而不是用知識裝滿自己的頭腦。實際上學生重復別人的觀點往往是因為他們認為先賢們所講所著更加精彩奧妙,對其復制可以標榜自己的學識,還能獲取外人的贊賞與聲譽。面對這樣的情況,作為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告訴學生一個道理,即和一段充滿哲理但晦澀拗口的箴言相比,一段語氣稚嫩但富有創意的個人觀點更令老師欣賞。但現實是依然有很多人東拼西湊古人的思想來實現自己的計劃,蒙田則將這種行為視作不正義的和怯懦的,這些人自己毫無有價值的觀點,卻處心積慮地盜用他人的見解來吹噓自己,比這更愚蠢的是他們樂于用欺詐的手段去騙取庸人盲目的贊揚[3]44。

蒙田鼓勵學生無論什么荒謬的想法,都不用有意掩飾,“就像我的一張禿頂灰發的肖像畫,畫家畫上的是我的臉,不要是一張十全十美的臉。因為這里寫的皆是我的想法和意見;我所寫的是我信仰的東西,不是要他人相信的東西?!盵3]44故而教師應培養學生表達自我的勇氣引導學生一起評價觀點并反思過程。

5.觀察考量學生的課堂和日常行為

根據自身經歷,蒙田認為觀察學生的課堂行為非常重要,觀察是教師了解學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蒙田的一位老師就十分善于觀察,他在發現蒙田課堂上經常低著頭看課外書之后,并沒有因生氣責備蒙田,“那位教師處理得很巧妙,他裝得什么都沒看見,只讓我暗中貪讀這些書來刺激我的欲望,同時又和藹地引導我在正規課程上作岀努力?!盵3]73而大量書籍的閱讀也為后來蒙田創作隨筆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教師在課堂上不能只講授知識,更要觀察學生,因為學生的行為不僅能夠反映其認知能力、學習態度、注意力以及情緒表現等等,還能反饋教學的情況。

但教育對象的復雜性和特殊性也決定了單純的課堂觀察遠遠不夠,因為學生的品德和知識掌握程度往往體現在其日常行為中,蒙田也說內心的沖動還是與日常穩定的習慣有很大差距的,學生在課堂上的精神還是比較活躍的,此時他的行為肯定與日常自然習慣截然不同,故而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精力,敏銳細致地觀察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行為,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從中發現有價值的教育契機。

二、蒙田教師觀的時代價值及啟示

在16世紀眾多思想家當中,鮮少有人同蒙田那樣受到現代人的尊重與敬仰。他是法國的一位人文主義教育家,寫出了可與培根的《隨筆》媲美的鴻篇巨制《蒙田隨筆全集》。該著作因其豐富的思想內涵和平實的行文用語而聞名于世,被譽作“思想的寶庫”,給后人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幾百年的歷史證明,蒙田與蘇格拉底、莎士比亞和米開朗琪羅一樣是一位不朽的傳奇人物,他是開創文學與哲學新風氣的先驅,他的隨筆也正如其開卷所講,是“世上同類體裁中絕無僅有的”。與早期人文主義者不同,蒙田反對腐朽的經院哲學,拋棄了宗教立場,不一味迷信權威經典,不完全贊美人而是深刻地剖析人。他認為世界紛繁復雜,個體是不能復制的、獨一無二的存在,每一個人在成長與發展的過程中都有各自的特點,教育要適應每個生命體的自然發展。其思想不僅對后世名家夸美紐斯和盧梭有著極大的影響,還深受培根、洛克和尼采等學者的推崇喜愛。蒙田的教育主張對當下我國教師隊伍建設和師資培養也有積極啟示,他關于教師的某些理論依然適用于當今時代,汲取蒙田教師觀當中合理的成分,并批判性地加以繼承和發展是把握其教育意義的前提。

(一)教師需努力提升自身素質

教師是推動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中流砥柱,教師的素質是辦好教育的關鍵。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新的情況和問題出現了,傳統的教育受到大量新技術和新知識的沖擊,教育對象的價值觀念與行為方式也發生了改變,種種現實迫使社會與學校對教師的素質提出更高要求,教師需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加強教師素質培養也愈顯緊迫重要。

蒙田十分重視教師的素養,對教師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其一,蒙田覺得教師德行高尚比學識淵博更為重要,但倘若二者兼得更好。其二,蒙田表示一個好教師不但要有優秀的智力品質比如學識豐富,而且還必須具有優秀的非智力品質比如情緒穩定、通情達理等,蒙田不想將孩子交給喜怒無常的人,更不想在課堂上只聽見孩子的求饒聲和教師的怒吼聲,他認為手執鞭子面色鐵青的教師會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他贊同古羅馬著名教育家昆體良所講的“教室里放滿花草,要比懸掛鮮血淋漓的柳條合適得多”[3]62。所以教師應在溫情與自由中培育學生心靈,不要過于嚴厲與束縛。其三,蒙田覺得教師還應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讓學生自己去篩選一切而不是因權威之言讓他記在頭腦里。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性向、愛好和基礎等,教會他獨立欣賞、識別并選擇新事物,讓每個兒童都能在屬于自己的道路上不斷前進。作為教育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當嚴于律已、自尊自重,用自己高尚的情操、淵博的學識以及卓越的才能影響并培育學生。蒙田關于教師素養的論述雖已距今400多年了,但他對教師提出的要求對當下我國教師培養仍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二)教師應樹立崇高的使命感

教育是對人靈魂的培養,而不是理智知識的無意義堆積。通過教育可以讓具有天資的人自己選擇決定成為什么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本[6]4-5。然而,在經濟極速發展的當下,教育以工具價值為導向,唯智主義和分數主義盛行,學校將人們滿足“利欲”的手段或能力視為人的品質的主要內容去訓練,認為這種手段與能力是唯一可以教育的和唯一需要教育的東西[7]221。受到功利主義思想的影響,教師遺忘了自己教書育人的使命,他們僅僅傳授帶來利益的知識,而不引導學生追求真理,更不關心學生“成人”問題,反而將注意力放在考試成績與升學率上,漠視教育的本真價值,繼而讓教師培養也陷入了技術主義和學科至上的泥淖。

在蒙田眼中,教師有自己崇高的使命,他們始終面向兒童,致力于兒童身心全面和諧發展,教師不只要培育學生健康的體魄和剛毅的心靈,還要陶冶學生“善良且克制”的高尚德操,他認為這三者在學生的發展過程中缺一不可,因為人不能成為只憑借虛浮和無實在意義的知識而盛氣凌人的學究,而是要以健康的身體、剛毅的心靈和高尚的德操面對人生未知的挑戰。學生不是“知識容器”和“考試機器”,他們是國家的未來與民族的希望,所以教師必須守護教育的本真價值,發自內心地認同教育事業賦予自己的使命,熱愛、信任、理解學生,這既是時代的訴求,也是教育的召喚。

(三)構建多元化的教師角色觀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生為了成績與升學不得不死記硬背知識點,他們習慣按照權威的觀念和思維解決問題,局限在條條框框的知識中無法自拔。傳統的教學無法調動學生積極性,更不利于其良好習慣的養成與創新能力的提升。正像蒙田曾經說的,一個只知道跟別人走的人既探索不到什么東西,也找尋不到什么東西。因此必須改革陳舊的教學體制和知識體系,改變傳統的教師角色,構建多元化的教師角色觀。

除了是“傳授者”,教師還應該是“聆聽者”和“引導者”。耐心地傾聽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生命和話語權的尊重,盡管學生所說的可能只是自己略顯幼稚、并不成熟的看法,但這也反映著其情感態度和思維水平。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己“引導者”和“聆聽者”的作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學生學會做人與做事。

此外,社會和家長應該將尊重和權威還給教師,認可老師的“權威者”身份。尊師重道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教師向來具有“天地君親師”的地位和“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稱號,蒙田也表示教師的權威是至高無上的,而曾視作榮耀的教師稱號現如今被濫用,師道尊嚴面臨艱巨挑戰,師生之間充斥著冷漠與功利。為了改變這一情況,保證教學有序地展開以及發揮教師的榜樣與示范作用,應在保護孩子自主性的基礎上,支持教師的工作。我國可以借鑒蒙田關于教師角色的多元化解讀,立足學生發展,重新審視教師角色。

(四)教師要切實履行自我職責

教師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這不僅是社會進步和教育發展的需要,還是學生成長和自身職業提升的需要。教師職業與其他職業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以培養人、教育人與塑造人為目的,古之師者以“傳道、授業、解惑”為職責;今之師者承載著傳播知識、思想與真理,塑造靈魂、生命與新人的時代重任,“教書育人”不只是一句口號,更是一份擔當。

蒙田指出教師的職責牽涉到很多方面:尊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培養學生的理解力和判斷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暢所欲言以及觀察學生的課堂和日常行為等等,可謂將教師的職責從課堂延伸到了課外,從學校拓展到了日常生活,這在某種程度上拓寬了教師職責的深度與廣度。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更要勇于擔當,樹立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崇高使命,堅持科教創新與文化育人并重,構建和諧的導學關系,努力為國家培養出一大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同時也應當立足自身崗位,做到知責、明責、盡責,努力提升自己的職業道德和業務水平,以積極的心態面對自己熱愛的事業和可愛的孩子。

古語云:“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苯處熓橇⒔讨竞团d教之源,社會各界都十分重視教師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是專門成立了教師發展國際工作小組,在許多報告中重申了教師對于全世界實現包容、公平、優質教育目標的重要性,指出教師是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服務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最具影響的力量之一,認為解決好教師問題有助于實現“教育2030目標”[8]。在全球教育格局下,國際社會對教師問題的關注與日俱增,而蒙田關于教師的論述也能為當代教育者深化教師認識提供啟發。

猜你喜歡
蒙田心靈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心靈真正的荒涼來自太多的快感
閱讀蒙田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擴充心靈的“兼容性”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喚醒心靈
妙 答
妙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