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文化視域下革命遺址的保護與利用
——以后田暴動革命遺址為例

2023-04-19 11:31廖素清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遺址文物革命

廖素清

(龍巖博物館,福建 龍巖 364000)

習近平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1]。這為我們做好革命遺址的保護利用指明了方向。2018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頒發《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 年)的意見》,明確了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夯實革命文物基礎、加大革命文物保護力度、拓展革命文物利用途徑、提升革命文物展示水平、創新革命文物傳播方式”等主要任務及“加強保護、促進開發、發揮社會效益和精神文明作用”的原則[2]。這表明加強革命遺址保護與利用已成為一項重要工作。

一、保護和利用好革命遺址的時代價值

革命遺址主要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老區人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土地革命時期到解放戰爭時期進行革命斗爭所留存下來的舊址、遺址、遺跡、可移動實物及其有關紀念設施[3]。革命遺址蘊含豐富的革命精神財富和厚重的當代歷史文化積淀。保護和利用好革命遺址,有利于有效發揮革命遺址的政治引導、文化傳承、歷史鏡鑒、思想教育及經濟發展的功能和價值[4],進而產生凝聚人民力量和社會共識的強大精神動力。

(一)保護和利用好革命遺址,有效發揮革命遺址的政治引導功能

習近平強調,“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開闊了,就能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做到‘風雨不動安如山’”[5]。強大的政治引導功能是革命遺址這一紅色文化歷史資源顯著的時代價值。革命遺址以生動翔實的歷史影像和鮮活的革命故事講述著革命先輩們崇高的理想信念、愛國情操、革命情懷以及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是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保護和利用好革命遺址,充分發揮革命遺址政治引導功能,是新時代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是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內在要求;是堅定政治信仰、永葆初心的迫切需要;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保持政治定力的“鈣動力”;是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有力精神支撐。

(二)保護和利用好革命遺址,有效發揮革命遺址的意識形態陣地功能

一個時期以來,“一些人打著‘解放思想’‘反思歷史’‘范式轉換’‘還原真相’等旗號,以謠言代替真實,以主觀代替客觀,以細節代替整體,以局部代替全局,以假設代替史實,肆意丑化歷史,混淆視聽,迷惑大眾”[6],散布歷史虛無主義,解構歷史、抹黑英雄、丑化領袖,蓄意詆毀、攻擊、唱衰中國共產黨、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意識形態領域考驗日趨嚴峻。在這無聲的較量中,保護和利用好革命遺址,傳承好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是我們堅定“四個自信”的底氣和關鍵。我們要切實擔負起守護紅色基因的政治責任和歷史責任,保護和利用好革命遺址這一紅色文化歷史資源,用無可辯駁的歷史事實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澄清模糊認識,讓歷史發聲、用史實說話,讓真理擊敗謬誤、用真相戳穿謊言[6]。

(三)保護和利用好革命遺址,有效發揮革命遺址的歷史鏡鑒功能

革命遺址記錄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史。它的存在,不僅時刻提醒著我們銘記歷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斗,還讓我們感悟到其間最具指導意義的經驗與教訓。因此,保護和利用好革命遺址,有助于我們在傳承紅色基因的過程中,多角度、多層次地去審視國家的歷史,既繼承紅色文化資源積極、有益的一面,又汲取了其失敗的經驗教訓,做到以史為鑒,曉利害、明是非,清醒而明智地避免重蹈錯誤的歷史覆轍。

(四)保護和利用好革命遺址,有效發揮革命遺址的思想教育功能

習近平曾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盵7]革命遺址是紅色文化資源的重要載體和主要展示平臺,是“距離革命先輩最近的地方,是精神和信仰的地標”[8]。它最核心的價值就是社會大眾化的思想教育價值。在開展革命遺址保護利用的同時,要基于歷史事實,深入挖掘、整理、開發、利用好革命遺址背后的人物故事、革命事跡,以及相關的紅色歌謠、地方戲、民間故事等非物質形式留存的紅色文化資源;不斷創新傳播載體,“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將紅色基因活化為可視、可聽、可讀的紅色文化產品和精神食糧,將紅色基因的根脈轉化為黨性教育的生動教材,以其強大的吸引力、感召力育人育心,讓每一處革命遺址都成為激活紅色記憶、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的精神地標。

(五)保護和利用好革命遺址,有效發揮革命遺址的文化傳承功能

革命遺址作為一種紅色文化資源,它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浴血奮戰的活化石,也是人們超越時空感知史實的客觀載體,更是公正記錄歷史的珍貴史料[9]。它是連接歷史和現實的橋梁,蘊含著豐富的時代價值觀的思想滋養,這正是它的文化傳承價值之所在。革命遺址紅色文化資源所蘊含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等革命價值觀念、價值取向、精神境界,激發我們進一步堅定政治信仰,堅守理想信念,堅持賡續傳承,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肩負起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

二、閩西后田暴動及其遺址概況

新羅區(原龍巖縣)東肖鎮后田村(原白土鄉后田村)是著名的革命基點村,這里打響了福建農民武裝暴動的第一槍,是福建土地革命的策源地。

(一)后田暴動

1927 年8 月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史稱“八七會議”,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1927年11月,中共龍巖臨時縣委在后田村成立,并成立了中共后田支部,這是福建省第一個農民黨員支部。中共龍巖臨時縣委和中共后田支部積極傳達貫徹“八七會議”精神,積極準備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1928 年3 月4 日,因奪取南山契據之事,后田土豪劣紳唆使打手陳北瑞打傷農民2 人,甚至還想陰謀殺害農會負責人。這些丑惡行徑引起群情激憤,中共后田支部認為暴動時機已經成熟。當晚,羅懷盛、郭滴人、鄧子恢率領后田農會會員打倒地主幫兇陳北瑞,迅速收繳了地主武裝,一舉打垮了國民黨軍閥陳國輝支持的地主武裝“老人拳術館”,并連夜召集群眾大會,宣布實行武裝暴動,收繳焚燒地主田契債約,破倉分糧給貧苦農民。此后,東肖的鄭邦、龍聚坊、鄧厝等村相繼組織發動了暴動。3月8日,國民黨軍閥陳國輝派兵前往后田村鎮壓。由于敵強我弱,后田暴動隊撤出戰斗,在大排成立了閩西第一支農民游擊隊,堅持游擊戰爭。后田暴動拉開了閩西土地革命斗爭的序幕,打響了福建工農武裝起義的第一槍,為后來各地的武裝暴動提供了重要的經驗,開創了福建“土地革命之先聲”。

在暴動后長達23 年的革命斗爭中,中共后田支部領導農民開展了以“保田”為中心的一系列革命斗爭,挫敗了國民黨頑固派“計口授田”“扶植自耕農”等一次又一次的奪田陰謀。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土地革命后形成的分田狀態基本得到保持,農民群眾基本保留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所分得的土地,從而創造了中國革命史上罕見的奇跡,在福建革命史乃至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和深遠的意義。

(二)后田暴動遺址保護前的概況

后田暴動遺址位于后田村火星祠堂?;鹦庆籼?,原為后田村的陳氏宗祠,始建于清咸豐年間,一場大火將其損毀,1910 年原址重建。這建筑物是后田暴動指揮部所在地,是后田暴動策源地。

后田暴動遺址整體建筑為磚木結構,地面均鋪設三合土,建筑格局、梁架等保存基本完好。但由于年久失修,自然因素侵襲,后田暴動遺址正廳、門廳、過廊、兩側坡檐等處的地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開裂、磨損;前埕地面滋生苔蘚,開裂、磨損嚴重;圍墻內外墻面抹灰局部破損、脫落;東、西、南側外墻墻面及正廳兩側山墻墻面抹灰局部破損、脫落;內墻墻面抹灰破損、脫落嚴重;建筑內木柱、檁條、梁枋出現糟朽、開裂、白蟻蛀蝕等現象;屋面瓦件疊壓不均,部分松動、移位滑落、酥堿、碎裂殘損,滲水嚴重。如不及時修復完善,加以保護,后田暴動遺址將面臨坍塌的危險,對其進行保護性修繕和合理的開發利用勢在必行。

三、后田暴動遺址的保護與利用

習近平指出:“紅色資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貴資源,保護是首要任務。要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深入開展紅色資源專項調查,加強紅色遺址、革命文物保護工作,統籌好搶救性保護和預防性保護、本體保護和周邊保護、單點保護和集群保護等?!盵10]按照“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文物保護工作要求,龍巖博物館在加強后田暴動遺址建筑本體修繕保護的同時,還組織專家學者研究后田暴動遺址背后所承載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深挖思想內涵,做好革命史、黨史資料搜集整理,讓革命文物“活”起來。

(一)后田暴動遺址的修繕保護

為排除后田暴動遺址存在的因木結構糟朽、白蟻蛀蝕而造成結構失穩、屋面滲漏等安全隱患,做好后田暴動遺址保護修繕工作,龍巖博物館聘請資質單位編制保護修繕工程勘察設計方案,并獲得福建省文物局批復。2022 年后田暴動遺址得到全面修繕,確保了文物本體的安全,盡可能保存與延續其歷史風貌,更好地展示其獨特的價值。

修繕保護時,嚴格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最低限度干預”的文物修繕原則,按“四保存”即保存原形制、原結構、原材料、原工藝的要求,盡可能真實完整地保存后田暴動遺址的歷史風貌和建筑特點,盡可能保留和利用現存的古建筑構件,盡可能多地保留歷史信息,注重歷史環境形象的恢復,把握好每一個環節。

修繕工程主要是重做屋面、修補殘損構件,重做三合土地面??紤]到梁架修繕的工程復雜性,修繕時只現存原有梁架個別部位構件做局部加固、防腐處理與防蟲蛀處理、劈裂性殘損修補替換等;檁條修繕方面,對折斷或糟朽較嚴重的榫頭用新料重新制榫,其余的只進行開裂修補、表面鹽漬清理;對糟朽嚴重的椽子進行更換,更換的椽板原則與現狀同厚度。所有木構件均做防蟲、防腐處理。屋頂瓦面揭瓦翻修時,嚴格按照屋面原風格式樣重砌(塑)正、垂脊以及燕尾等部件,恢復屋面原貌。

(二)后田暴動遺址的開發利用

1.深度挖掘與充分闡釋革命遺址承載的歷史內涵。如果說后田暴動遺址建筑本體保護是一項挖掘和留存“紅色鄉愁”的基礎工作,那么更富深度的、更有效的保護則是深度挖掘與充分闡釋其蘊含紅色基因的關鍵所在。近年來,我們通過調查研究,尋訪探究后田暴動遺址承載的歷史背景、事件經過和人物活動,收集整理革命史料、紅色文物、紅色記憶,挖掘其承載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教育等多重價值,充分闡釋其深刻內涵、精神特質與時代特征,不斷提升其資源開發和利用的附加值,讓革命遺址這一紅色文化資源“充分利用其自身超越時空的感染力、說服力、影響力、震撼力來感召人、教育人、激勵人、鼓舞人”[11]。

2.借助多媒體手段,豐富展示方式。一是創新靜態陳列展覽方式。綜合運用實物、照片、圖表、繪畫、雕塑、影像、景觀以及場景復原等形式,并適度運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營造出聲、光、電立體化體驗感受,增強參與度、互動性、沉浸感,實現展陳形式與展陳內容相得益彰。二是建構智能化、數字化、共享化的虛擬展陳?!叭谕ǘ嗝襟w資源,推進‘互聯網+’革命遺址遺跡,對革命遺址遺跡進行全景式、立體式、延伸式展示”[2],使文物“活起來”,做到見人、見物、見精神,讓受教者產生強烈的共鳴,更好地傳承革命傳統,弘揚革命精神。

3.整合資源,拓展革命遺址利用途徑。一是深度融合旅游資源。發揮紅色文物的獨特優勢,選取歷史意義重大、情節突出的事件改編成劇本,結合“紅色微話劇”“文物密室探案”“劇本游”等當下年輕群體流行的文化體驗模式進行演繹,讓參與者以沉浸式戲劇體驗的方式,在劇本中汲取紅色知識和精神力量,實現“通過文物講故事,通過故事傳文化,通過文化看時代的多層次教育和傳播目標”。二是依托革命遺址資源,開發文化創意產品。深入挖掘革命遺址遺跡的內涵與價值,“充分運用創意和科技手段,采用多種載體和表現形式,打造能夠適應現代生活需求的、藝術性和實用性相統一的文化創意產品,來滿足多樣化的消費需求”[12]。

猜你喜歡
遺址文物革命
三星堆遺址
神秘的地下遺址
考古學家怎樣發現遺址?
文物的棲息之地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油改水革命誰主沉浮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粉紅革命
文物掉包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