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2023-05-19 20:42運鋒
啟迪與智慧·上旬刊 2023年4期
關鍵詞:愛國主義情感教育道德與法治

運鋒

摘要: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著力加強愛國主義情感的滲透,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歷史,了解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使其在內心深處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文章圍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的主題展開探究,全面分析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的價值和作用,結合課程教學實踐提出具體的滲透策略,以期能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不斷凸顯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的價值,為小學德育教育課程的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 道德與法治;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策略

新課改的全面實施推進了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與變革,教師將以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為主要目標開展教學活動,不斷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綜合發展。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是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將通過系統性的學科教育活動,以德育教育為教學主導,引導小學生自覺樹立傳承歷史文化的意識,使其能夠在內心深處厚植家國情懷,增強文化自信,對祖國、家鄉產生深厚情感,形成為祖國建設和發展不懈奮斗的時代使命感。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課程的德育教育價值,將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滲透于課程教學中。

1?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的價值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是引導小學生形成正確“三觀”、培養家國情懷的關鍵課程,在學科核心素養“政治認同”中也明確指出,課程教學要著力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因此,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應當滲透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積極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對課程教學改革、學生心智培養以及核心素養培育的促進作用。

1.1 豐富教學素材,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從教學實踐的角度來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實踐中融入愛國主義情感教育,能夠實現課程教學素材的拓展,能夠從更多角度引入凸顯教學主題的多樣化素材,不斷增加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趣味性,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也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選擇與主題相關且包含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圖片、視頻、音頻等資料,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不斷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還可將體現中國歷史文化特點的民俗游戲、體現愛國主義情懷的名人故事、體現中國快速發展的影視劇目等融入課程教學,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素材的豐富性,引導學生在多樣化教學素材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在深入了解的基礎上形成積極向上的愛國主義情感。

1.2 落實素質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心智發展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課程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的講述,還應重視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和個性特點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因此,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綜合素質為目的的教育模式,其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教育原則,通過系統性的教學活動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和個性成長。鑒于此,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僅應當注重知識教學,還要強調學生的心智培養,為學生提供知識、智力、思維、價值、思想、意志等方面的教育。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正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將其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能夠實現愛國主義教育與學科教育活動的有機融合,并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落實素質教育。知識與情感相融合的教育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心智發展,引導學生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上獲得思維的發展和觀念的轉變,促進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教學目標的達成。

1.3 突出核心素養,有利于增強學生情感認同

當前,大數據技術、新媒體技術在為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帶來更多便利的同時,也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多元文化席卷而來,碎片信息鋪天蓋地,如果不能對復雜、煩瑣的信息進行有效的辨識和取舍,小學生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影響。因此,如何才能有效分辨互聯網文化中的精華與糟粕,是學校教育應當重視的關鍵問題。道德與法治課程可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恰當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能夠指導學生初步學會辨識互聯網海量信息的真偽和優劣。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實現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在課程教學中融入愛國主義情感教育,能夠進一步突出本門課程的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要求。圍繞“政治認同”中的家國情懷培養目標開展教學,引導學生認識祖國、了解祖國、熱愛祖國,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對祖國的歷史和文化產生積極、肯定的情感,使其能夠主動了解、學習中國歷史發展中英雄人物和榜樣人物的優秀品質和偉大精神。

2?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的策略

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道德與法治教學是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和主要方式。道德與法治課程通過系統性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道德規范的形成和法律意識的構建,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從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和責任意識五個維度推進教學,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發展。因此,在課程教學中,要實現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的滲透和愛國情懷的培育,教師就需要按照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構建生活化教學模式,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活動與學生實際生活的關聯度,不斷增強課程與學生之間的親近感,才能引導學生在豐富的、活躍的、有趣的學習活動中感受中國文化,增強愛國情感,形成家國情懷。

2.1 堅持三大基本原則,培養學生認同感

道德與法治課程要實現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的滲透,教師首先應當把握滲透的基本原則,只有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主動落實并加以優化,才能不斷強化滲透教育的綜合成效。具體而言,教學原則主要包括三大要點,即“理解為主”“適時適當”以及“結合生活”。

2.1.1 要堅持“理解為主”的教學原則

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的滲透需要依托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且滲透教育的過程要著力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學滲透要從學生的角度展開思考,要采用能夠被學生所理解的內容和方式進行滲透,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在具體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學習能力、認知結構等情況的分析,確保滲透教育的形式和內容符合當前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及認知結構特點,確保學生能夠理解教學內容與情感教育之間的內在關聯。如此才能達到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的預期目標,實現對學生價值觀的引領和情感的熏陶。

2.1.2 要堅持“適時適當”的基本原則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明確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主要內容,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是輔助內容,愛國主義的情感教育應當依托于課程教學的內容而出現,且發揮輔助教學的價值。因此,教學設計需要有效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設計好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出現的時機和方式,且要控制好學習時長和學習范圍,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避免出現喧賓奪主的情況。

2.2.3 要堅持“結合生活”的基本原則

愛國主義的教學內容是源于現實生活的抽象概念,其以價值觀念的形式而存在。要實現愛國主義教育與課程教學的融合,教師要確保教學內容與生活具有緊密的關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充分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完成對新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強化對情感的感悟。因此,教學設計需要從學生的生活視角出發,抓取生活中“聽說過”“看見過”“體驗過”的內容作為素材,引導學生準確理解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學會如何在生活中表達,由此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

2.2 緊抓滲透契機,增強學生體驗

從課程教學的實施角度來講,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滲透需要把握好契機,才能實現自然而然地引入和滲透,既要符合課程教學的主線,又能保持原有的學習氛圍,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愛國主義情感滲透的教育目標。具體而言,教師可根據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從課前導入、課中教學、課后實踐及作業三大環節進行綜合考慮,再結合具體的教學實際需求明確引入的方式、方法,以此增強愛國主義教育滲透的自然性和有效性,不斷增強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體驗。

2.2.1課前導入中滲透

教師首先應當加強對學生認知水平的研究,結合學生的興趣點、關注點和求知點等展開設計,確保教學素材的引入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程導入環節的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滲透,需要立足于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生活中選取教學素材,以此增強課堂吸引力。例如,在《四通八達的交通》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在導入環節,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展示與我國交通事業發展相關的視頻資料,引導學生了解中國交通發展的基本歷程。

2.2.2 課中教學中滲透

教學活動正式開始后,教師可根據實際需求融入愛國主義教學素材,以此增強學生對本課學習內容的深入理解,或者實現對教學內容的拓展。例如,在《古代科技耀我中華》的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入以古代科技為主題的視頻資料或者動畫片,激發學生參與討論的興趣。

2.3 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增強學生參與感

新課改要求凸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道德與法治課程想要實現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滲透,教師需要創建生動有趣且具有感染力的教學情境,不斷增強學生的參與感。教師要引導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情境 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興趣,使其在體驗中提升思想道德素養。仍然以《四通八達的交通》課程教學為例,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我要去旅游”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描述自己乘坐高鐵或者自駕到某一旅游目的地的經歷。在此之前,可播放一段視頻資料,講述一對生活在某縣城的爺孫乘坐高鐵到省城旅游的經歷。路途中,爺爺講述他年輕時搭乘火車去省城需要一天一夜,而現在坐高鐵僅需要三個小時,由衷地感慨祖國的強大和生活的幸福。然后,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在逐步深入了解的過程中使學生意識到交通事業的快速發展與國家的民生政策密切相關,由此實現愛國主義引導,為課程教學做好鋪墊。

2.4 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增強學生親切感

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是以認識祖國、了解祖國和熱愛祖國為主要目標的思想教育活動,其本質是堅持“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三個維度的高度統一。青少年時期是學生構建愛國主義情感的重要時期,教師需要充分結合學生不同成長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開展有針對性和有感染力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以此實現愛國情懷的培育。因此,學生需要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學習思考中,只有讓學生主動將學習內容與自身實踐相結合,才能達到情感教育的目標。鑒于此,在情感滲透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師生關系的建立,有意識地與學生保持順暢的交流,既要及時答疑解惑,又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發言,且能對學生的情感給予積極的回應。在溫馨、和諧的教育情境下,更容易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強化情感體驗,實現愛國情懷的培育。

綜上所述,德育教育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觀念、構建健全人格的教育活動,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又是落實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和主要渠道,在愛國主義教育方面具有其獨特的優勢和特點。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應重視學生愛國情懷的培養,積極圍繞家國情懷的教學培育目標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不斷增強課程的情感性和人文性,在潛移默化中實現愛國情感的滲透和浸潤。通過情感性課堂的營造,讓愛小家、愛國家、忠于祖國的情懷在學生的內心落地生根,持續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綜合素養,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堅定理想和信念的新時代好少年。

參考文獻:

[1]吳亮.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厚植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2(8):147-149.

[2]呂文玲.緊扣道德與法治課程 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強化愛國主義教育的教學策略[J].新課程,2021(47):11.

[3]李雯姝.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探究[J].讀寫算,2021(25):29-30.

[4]李淑紅.愛國主義教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天津教育,2022(18):37-39.

基金項目:

此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立項課題《新時代學校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研究成果,課題號GS[2020]GHB2243”。

猜你喜歡
愛國主義情感教育道德與法治
在疫情大考中彰顯愛國主義力量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對策探討
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研究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
浩然正氣貫長虹 愛國主義譜新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