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研究

2023-05-25 23:05呼娟娟
中學生學習報·教研周報 2023年9期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

呼娟娟

摘 要:當今,我國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小學語文學科作為人文性較強的基礎學科,在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與人文素養方面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非常有益且必要。教師要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文章在分析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性的基礎上,結合實踐教學經驗,提出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

引言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小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能夠從小讓他們感到自己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自信心,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增強學生對國家的認可感、歸屬感。小學語文教育作為傳統文化傳播的重要課程,對傳統文化的傳播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一名教師,如何從小培養孩子們喜歡上我們的傳統文化,進而形成一種自覺的文化意識呢?我認為應從低年級的語文教學開始,從發掘教材所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入手,幫助學生探尋文化之根,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從而留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根。

1改變講解形式,引導學生理解傳統文化內涵

低年級小學生比較欠缺理解能力,這是由他們的年齡特征決定的。若教師一味使用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形式講解傳統文學作品,往往難以達到預期效果,不利于學生學習傳統文化。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日益廣泛,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直觀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有效學習傳統文化。例如《春曉》一文,教師在講解時先為學生播放雨后風景的圖片或者視頻,創設情境,讓學生直接觀察,提高理解能力。傳統文學作品體現了社會關愛、人格修養等價值,其中古詩就占據很大比重,教師要重視通過古詩教學傳承傳統文化,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領會唯美意境,理解文化內涵,培養核心素養。例如教學部編版小學二年級下冊《村居》,教師可以針對前兩句,引導學生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和知覺上想象,進入美麗的鄉村春日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與詩人高鼎產生熱愛自然與生活的情感共鳴。還可以凝練語句,把寓意深刻的句子轉化成有趣、生動、小學低年級學生容易接受并理解的白話文,并加入恰當的形容詞,活躍課堂氛圍??紤]到低年級小學生喜歡聽故事,教師可以利用故事形式來講解課文。例如《烏鴉喝水》一文,教師抓住故事情節,為學生引申寓言故事“烏鴉反哺”,后講述《三字經》里面的故事“孟母三遷”,讓學生在聆聽、品讀寓言故事與真實事件的過程中深化孝悌意識,體會親情的寶貴。又如部編版小學二年級上冊課文《狐假虎威》,這則寓言故事在現實生活中用來比喻一些人倚仗他人權勢來欺壓、恐嚇他人,教師可以通過結合生活實例解釋寓意,使學生易于理解。如此,教師不僅講述了課文內容,還滲透了傳統文化,鍛煉學生文化理解能力,有效培育文化素養。

2在閱讀教學中領略傳統文化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對低年齡階段的小學生來說,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課本中文章、詩詞所承載的傳統文化內容加以整理滲透日常語文教學,可以將經典誦讀引入課堂,亦可以開展各種形式的讀書、朗讀比賽。教師要運用多媒體、情景創設等方式將文章、漢字、詩詞等靈活生動地鋪開展,讓學生在有效的閱讀中體會其中蘊涵的情感意境和哲理。比如,古詩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座寶庫。在學習《贈汪倫》時,教師通過多媒體直觀地展示詩文及分別場景,在教師范讀、領讀,學生大聲跟讀、齊讀、自讀的反復吟誦中,幫助學生認知字詞的讀音、釋義,帶領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古詩詞的韻律之美,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中所表達的珍惜友情的真摯情感。教師指引學生談一談與親人或朋友分別時的場景和感受,延展到親人、同學之間要相親相愛、團結互助。課外,學生可以學習李白的其他膾炙人口的名篇,自主學習和感悟,樹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滲透傳統文化

在學習與傳統節日有關的文章時,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如在學習《端午粽》時,我先引導學生查詢和端午節相關的一些信息,如端午節的來歷、傳統習俗等。在查詢的基礎上整理資料,通過出板報、包粽子、端午節知識競答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來滲透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文化。在過春節、元宵節這些重要的傳統節日時,引導學生開展搜集對聯、寫對聯、猜燈謎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過節的同時,感受我國特有的傳統文化,激發他們熱愛祖國、熱愛幸福生活,建設美好明天的激情。

4加強學生詩詞學習,感受傳統文化意境

詩詞是我國眾多傳統文化的傳承,蘊涵著眾多文化的精髓,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通過加強學生詩詞學習的方式滲透傳統文化,利用古詩詞讓學生更加充分感受傳統文化的意境,促使學生在感受過程中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對傳統文化產生更為強烈的熱愛之情,這樣學生就能自覺承擔起文化傳承的責任和使命,以此保證傳統文化的有效延續。例如,在《望廬山瀑布》一課的教學中,詩詞本身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色,而李白更是將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融于詩中,小學語文教師在傳授完詩詞相關知識后,可以對廬山瀑布進行相應的拓展,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廬山瀑布的真實景色,讓學生對廬山瀑布有更加準確的認知。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就有更強的代入感,好像自己真正看到了廬山瀑布,這樣能與李白的情感產生共鳴。除此之外,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介紹李白的其他詩詞,豐富學生的古詩積累,激發對我國傳統詩詞文化的學習熱情,為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打下牢固的基礎。

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向學生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小學語文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觀念、豐富教學方式,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挖掘教材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言傳身教,幫助學生深刻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張正兵.論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滲透[J].語文天地,2019(08):33.

[2] 潘茂軍.論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滲透[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08):86.

猜你喜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機制研究
關于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師生互動模式的探討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