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頸部淋巴結轉移特點分析

2023-06-28 05:53褚永權唐堅陳亮錢曉宇陳自強
浙江醫學 2023年10期
關鍵詞:中央區乳頭狀甲狀腺癌

褚永權 唐堅 陳亮 錢曉宇 陳自強

近年來,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占浙江省女性腫瘤發病率第一位[1]。甲狀腺癌的病理類型主要為甲狀腺乳頭狀癌,尤以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發病率為高,各大中心報道為35%~70%[2-3]。PTMC 是指腫瘤直徑≤1 cm的甲狀腺乳頭狀癌[4]。PTMC 治療效果好,預后佳。但PTMC 頸部淋巴結轉移率高,包括中央區淋巴結轉移和側頸部淋巴結轉移,是患者術后復發及再手術的主要原因[5]。本文回顧性分析PTMC 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PTMC 頸部淋巴結轉移的特點,以期為臨床提供參考。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 象 選 取2017 年1 月1 日 至2019 年12 月30 日嘉興市第一醫院頭頸外科收治的行手術治療的PTMC 患者1 103 例。納入標準:(1)初診初治,為首次甲狀腺手術患者;(2)術后病理學檢查證實為PTMC;(3)術前輔助檢查未提示遠處轉移?;颊呤中g方式均為甲狀腺葉切除術+中央區淋巴結清掃術+一側或雙側側頸部淋巴結清掃術,參照《甲狀腺結節和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6]制定手術切除范圍。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件號:LS 論-2020-155)。

1.2 方法 收集患者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腫瘤大小、腫瘤位置、是否包膜侵犯、是否多灶癌,以及淋巴結轉移個數、淋巴結轉移位置等,并記錄術前B 超及CT 檢查結果。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頻數和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臨床特點 1 103 例PTMC 患者中男274 例,女829 例;年 齡17~75(45.7±7.4)歲;PTMC 直 徑≤5 mm 520 例,5 mm<直徑≤1 cm 583 例;中央區淋巴結轉移356 例(32.3%),側頸部淋巴結轉移68 例(6.2%),中央區、側頸部淋巴結均有轉移51 例(4.6%),無淋巴結轉移720 例(65.3%);行甲狀腺癌改良根治術78 例,多灶癌241 例,包膜侵犯636 例,伴發橋本甲狀腺炎141 例;術前B 超檢查提示側頸部淋巴結轉移62 例,術前CT 檢查提示側頸部淋巴結轉移60 例。

2.2 PTMC 患者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特點 356 例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的PTMC 患者與747 例無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的PTMC 患者性別、年齡、腫瘤大小、多灶癌比例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的PTMC 患者男性、年齡≤55 歲、腫瘤直徑>5 mm、多灶癌比例均高于無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的PTMC 患者,而兩者包膜侵犯比例、橋本甲狀腺炎比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有與無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的PTMC 患者臨床特點比較[例(%)]

2.3 PTMC 患者側頸部淋巴結轉移特點 在78 例行甲狀腺癌改良根治術的患者中,68 例側頸部淋巴結轉移的PTMC 患者與10 例無側頸部淋巴結轉移的PTMC患者中央區淋巴結轉移比例、術前CT 檢查提示頸部淋巴結轉移比例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側頸部淋巴結轉移的PTMC 患者中央區淋巴結轉移比例、術前CT 檢查提示頸部淋巴結轉移比例均高于無側頸部淋巴結轉移的PTMC 患者,而兩者性別、年齡、腫瘤大小、多灶癌比例、橋本甲狀腺炎比例、術前B 超檢查提示頸部淋巴結轉移比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有與無側頸部淋巴結轉移的PTMC 患者臨床特點比較[例(%)]

3 討論

研究顯示,PTMC 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率約24%~64%[7],側頸部淋巴結轉移率約1.1%~9.4%[8]。PTMC 治療效果好,預后佳,術后復發率5%左右[9],中位復發時間12 個月左右[10]。PTMC 頸部淋巴結轉移是術后復發和遠處轉移的危險因素,探討PTMC 頸部淋巴結轉移規律對于減少術后復發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發現PTMC 中央區淋巴結轉移與男性、年齡≤55 歲、腫瘤直徑>5 mm、多灶癌有關。這與部分研究者的結論相符[11-12]。有研究者認為腫瘤位置與甲狀腺癌中央區淋巴結轉移有關,中下極甲狀腺乳頭狀癌合并包膜侵犯者易發生中央區淋巴結轉移[13],腫塊位于上極者不容易出現中央區淋巴結轉移。還有研究者認為中央區淋巴結轉移與BRAF 基因的突變有關,BRAF 基因突變患者更容易發生淋巴結轉移[14]。有一部分學者則認為PTMC 發生中央區淋巴結轉移與腫瘤大小無關,而與腫瘤是否侵犯周圍組織有關[15]。本研究中,PTMC 很少發生周圍組織侵犯,最常見的是腫瘤位于背側,緊貼或侵犯喉返神經,經術中銳性分離,能達到根治的目的。

PTMC 發生側頸部淋巴結轉移在臨床上比較少見,表現為液化或鈣化的腫大淋巴結,而原發灶較小或不明顯[16]。本研究發現PTMC 側頸部淋巴結轉移發生率為6.2%,與患者的中央區淋巴結轉移有關。中央區淋巴結為甲狀腺乳頭狀癌轉移的第一站淋巴結,甲狀腺乳頭狀癌首先發生中央區淋巴結轉移,再出現側頸部淋巴結轉移。有學者研究了PTMC 中央區淋巴結轉移數目與側頸部淋巴結轉移的關系,隨著中央區淋巴結轉移比例的增加,側頸部淋巴結出現轉移的概率也逐漸增大[17]。Jeon 等[18]研究了199 例PTMC N1b患者和196 例PTMC N0期患者,側頸部淋巴結轉移的發生與男性、年齡<50 歲、腫瘤位于上極、腫瘤侵犯甲狀腺被膜以及結節伴微鈣化有關。本研究中同樣發現上極的甲狀腺腫瘤容易發生側頸部淋巴結轉移。這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1)上極甲狀腺腺葉狹小,腫瘤易侵犯甲狀腺被膜,易發生淋巴結轉移;(2)上極的甲狀腺腫瘤可以直接擴散到側頸部的淋巴結,形成跳躍式轉移,這在很多研究中有報道[19-20]。還有研究認為PTMC 側頸部淋巴結轉移與腫瘤大小有關,如Wu 等[21]認為>7 mm 是側頸部淋巴結轉移的高危因素。而有研究者發現隨著腫瘤增大,并沒有增加側頸部淋巴結轉移風險[22]。筆者認為此類研究對照組設定為N0患者,術中并沒有行側頸部淋巴結清掃,不能全面反映側頸部淋巴結轉移情況。

綜上所述,男性、年齡≤55 歲、腫瘤直徑>5 mm、多灶癌的PTMC 患者頸部淋巴結轉移風險較高。對于PTMC 中央區淋巴結,在保護好喉返神經及甲狀旁腺的前提下,筆者主張積極清掃,而對于側頸部淋巴結,鑒于其良好的預后,不主張預防性清掃。PTMC 患者術前需做到充分評估,根據術中的腫瘤侵犯情況,中央區淋巴結轉移數目以及術前B 超和CT 的檢查結果選擇個體化治療。

猜你喜歡
中央區乳頭狀甲狀腺癌
分化型甲狀腺癌切除術后多發骨轉移一例
分化型甲狀腺癌肺轉移的研究進展
甲狀腺單側乳頭狀癌超聲特征聯合BRAF V600E基因與對側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研究
雙側甲狀腺乳頭狀癌中央區隱匿轉移相關因素分析
甲狀腺乳頭狀癌中Survivin、VEGF、EGFR的表達及臨床意義分析
全甲狀腺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癌適應證選擇及并發癥防治
SUMO4在甲狀腺乳頭狀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乳頭狀汗管囊腺癌一例
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相關因素分析
喉癌中央區淋巴結轉移:11年喉癌手術病例回顧性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