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種藥劑防治水稻惡苗病效果及生長安全性評價研究

2023-07-19 05:21陳有財宋廣悅張彥彥
農藥科學與管理 2023年6期
關鍵詞:惡苗衣劑殺菌劑

陳有財,宋廣悅,張彥彥,魏 民*

(1.哈爾濱市松北區萬寶街道辦事處農村事務服務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 150090;2.黑龍江省植檢植保站,黑龍江 哈爾濱 150090;3.哈爾濱市雙城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 150100)

水稻惡苗病是一種常見的種傳病害,由鐮刀菌引起[1]。已報道的病原菌包括藤倉鐮刀菌(Fusariumfujikuroi)、層出鐮刀菌(Fusariumproliferatum)、擬輪枝鐮刀菌(Fusariumverticilliodes)和禾谷鐮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其中藤倉鐮刀菌和層出鐮刀菌分布最廣,致病力最強,是引起水稻惡苗病的主要致病菌,其他種屬的鐮刀菌有混合侵染的現象[2]。水稻惡苗病又名徒長病,俗稱公稻子,是黑龍江稻區普遍發生的水稻病害之一[3]。在水稻生育后期調查發現水稻惡苗病發病率可達10%~20%,嚴重者可達到50%,嚴重影響水稻產量[4]。同時,藤倉鐮刀菌所分泌的毒素也影響著水稻的食品安全[5]。水稻惡苗病的發病特點為苗期徒長、葉片細長呈淡綠色、矮化、死苗;成株期出現根部和莖基部腐爛,嚴重時整株枯死或徒長,長倒生根[6]。

近年來,殺菌劑作為防治真菌病害的首選已經沿用許久且展現出優良防治效果,殺菌劑具有作用效果好,見效快,成本低廉易得等特點[7],因此受到廣泛使用。當前對水稻惡苗病的主要防治措施為使用殺菌劑進行浸種處理,咪鮮胺、多菌靈、咯菌腈為主要使用菌劑。但由于單一殺菌劑的不斷使用,病菌已產生明顯的抗藥性,袁士榮等人發現在射陽縣試驗田中使用單一殺菌劑咪鮮胺后病田率達到了95%[8]。因此,新型殺菌劑、混配殺菌劑的使用和殺菌劑的交替使用對于當前防治水稻惡苗病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對比嘧啶核苷酸抗菌素等抗菌劑防效研究,篩選出了幾種有效防治水稻惡苗病的殺菌劑。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供試水稻品種 龍粳31(富爾農藝繁育)

1.1.2 供試藥劑 供試藥劑(表1),藥劑用量用法(表2)。

表1 試驗供試藥劑

表2 試驗藥劑用量及用法

1.2 試驗設計 試驗區按處理組順序排列,不設重復。苗床試驗各處理在一棟棚內,每個處理30盤種苗。

1.3 試驗方法

1.3.1 水稻育秧 本試驗采用大棚育苗,試驗各處理均在同一大棚內,栽培管理條件一致。苗床土壤為草甸黑土,土壤pH值為6.9,有機質含量為3.5%。播種方式為人工播種,播種量為芽種140 g/盤。秧田土壤類型為草甸黑土,土壤pH值為6.9,有機質含量為2.8%。每施用硫酸銨50 g、磷酸二銨75 g、硫酸鉀50 g粉碎后均勻混拌于10 cm床土中來調節土壤肥力。每用95%濃硫酸30 mL,兌水100倍液來調節土壤pH值。苗床未使用試驗藥劑以外的其它殺菌劑。試驗地水稻施肥情況:基肥,50%水稻專用復混肥20 kg/667 m2;分蘗肥,尿素8 kg/667 m2,硫酸銨3.3 kg/667 m2;穗肥尿素5 kg/667 m2,硫酸鉀5 kg/667 m2。采用人工插秧,插秧密度為9×4寸。

1.3.2 藥劑施用

1.3.2.1 浸種施藥 各藥劑處理的水稻種子按試驗設計,兌水稀釋至規定倍數直接浸種施用。浸種的藥液即配即用,使用前將藥劑攪拌均勻;浸種時間為7 d,浸種溫度同常規(8~12℃)。浸種時每天早晚各攪拌1次,浸種期間不加水、換水。試驗各處理種子浸種時,浸種水加至沒過稻種3~5 cm。浸好的種子撈出,不沖冼直接常規催芽、播種。

1.3.2.2 包衣施藥 2%吡唑酯·咯菌腈·精甲霜種子處理懸浮劑2 000 mL加清水2 000 mL混勻包衣100 kg稻種,25%噻蟲胺·嘧菌酯·種菌唑種子處理懸浮劑600 mL加清水3 000 mL混勻包衣100 kg稻種;

1.3.2.3 包衣處理后浸種施藥 0.25%戊唑醇懸浮種衣劑2 500 g,加清水1 000 mL(不可多加)拌100 kg稻種。手工拌種時,準確稱取藥劑加入對應水量混勻后(水不可多加)倒在種子上;翻動稻種,直至每粒種子都均勻著藥后,在陰涼干燥條件下待藥膜固化12 h;將包衣陰干好的種子加入對應稀釋好的6%戊唑醇微乳劑2 000倍藥液中進行浸種。

1.4 調查方法

1.4.1 安全性調查 出苗5 d后每個處理區隨機選取500粒種子,調查出苗率;移栽前每個處理區進行五點取樣,每點5株,測量株高,葉齡,另在每點隨機選取100株調查百株鮮重,帶蘗率。

1.4.2 秧田調查 在對照區水稻惡苗病發生癥狀明顯時進行1次調查,采用五點取樣法,每點100株,進行3次可重復隨機取樣。

計算方法:

發病率=(發病株數/調查株數)×100%

防治效果=[(對照區發病率-處理區發病率)/對照區發病率]×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水稻生長安全性 有關水稻生長安全性的調查結果(表3)。調查水稻出苗時間,發現4%嘧啶核苷酸抗菌素水劑400倍液浸種、25%噻蟲胺·嘧菌酯·種菌唑種子處理懸浮劑600 mL/100 kg種子包衣施藥2個處理出苗比其它處理早1 d;調查水稻出苗率發現試驗藥劑80%乙蒜素乳油 2 000倍液處理水稻出苗率較不用藥區<5.6%,對水稻出苗稍有影響;其它處理出苗率與對照相比無明顯差異。

表3 水稻出苗及品質測定

移栽前調查秧苗品質,4%嘧啶核苷酸抗菌素水劑400倍液浸種、80%乙蒜素乳油2 000倍液浸種、25%丙硫菌唑乳油1 500倍液浸種、100 g/L種菌唑懸浮種衣劑2 000倍液、2%吡唑酯·咯菌腈·精甲霜種子處理懸浮劑2 000 mL/100 kg種子包衣施藥、25%噻蟲胺·嘧菌酯·種菌唑種子處理懸浮劑600 mL/100 kg種子包衣施藥、0.25%戊唑醇懸浮種衣劑2.5 L/100 kg種子包衣陰干后+6%戊唑醇微乳劑2 000倍液浸種對水稻秧苗生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表現為葉色濃綠,株高、葉齡、鮮重均略高于其它處理;其它處理秧苗長勢均整齊,秧苗素質差別不大。

2.2 秧田防治效果 秧田防效調查結果(表4)。2%吡唑酯·咯菌腈·精甲霜種子處理懸浮劑2 000 mL/100 kg種子包衣施藥、25%噻蟲胺·嘧菌酯·種菌唑種子處理懸浮劑600 mL/100 kg種子包衣施藥2個處理對惡苗病防效均達到100%,防效最高;100 g/L種菌唑懸浮種衣劑2 000倍液、80%乙蒜素乳油2 000倍液浸種、0.25%戊唑醇懸浮種衣劑2.5 L/100 kg種子包衣陰干后+ 6%戊唑醇微乳劑2 000倍液浸種、25%丙硫菌唑乳油1 500倍液浸種、25%咪鮮胺乳油2 000倍液浸種處理對惡苗病防效均在>95%,防效較理想;12%氟啶·戊·殺螟種子處理可分散粉劑1 000倍液浸種、25 g/L咯菌腈懸浮種衣劑500倍液浸種處理對惡苗病防效分別為92.7%、90.6%,對惡苗病的防效較好;4%嘧啶核苷酸抗菌素水劑400倍液對惡苗病防效為60.0%,25%氰烯菌酯懸浮劑2 000倍液浸種處理對惡苗病為42.8%,防效均較低。

表4 水稻惡苗病防治效果

3 結論與討論

水稻惡苗病的發現最早可追溯到1828年,在世界范圍內均有被發現[9]。隨著栽種面積的不斷擴大,水稻惡苗病的危害逐漸顯現。當前防治方式主要以藥劑防治與生物防治相互依托,以藥劑浸種處理為主[10]。在早期時間,用汞處理種子來達到殺菌的效果;隨著新的藥劑不斷出現,多菌靈、惡苗靈逐漸作為主要使用藥劑,在使用歷史上它們都起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11- 12]。然而,單一殺菌劑的使用導致水稻惡苗病病原菌不斷產生抗藥性,使得防治效果大大減弱,使用新的復合抗菌劑是針對病原菌抗藥性的有效應對措施。本試驗驗證了12種藥劑處理種子對水稻惡苗病的防治效果。秧田調查結果表明,2%吡唑酯·咯菌腈·精甲霜種子處理懸浮劑2 000 mL/100 kg種子(包衣施藥)、25%噻蟲胺·嘧菌酯·種菌唑種子處理懸浮劑600 mL/100 kg種子(包衣施藥)2個處理對惡苗病均達到100%,防效最高;100 g/L種菌唑懸浮種衣劑2 000倍液浸種、25%丙硫菌唑乳油1 500倍液浸種防效達>95%,防治效果明顯;在水稻生長安全性上,除了80%乙蒜素乳油 2 000倍液處理會導致出苗率低,其他處理未表現出安全性問題。根據試驗結果,建議使用2%吡唑酯·咯菌腈·精甲霜種子處理懸浮劑2 000 mL/100 kg種子(包衣施藥)、25%噻蟲胺·嘧菌酯·種菌唑種子處理懸浮劑600 mL/100 kg種子(包衣施藥)、100 g/L種菌唑懸浮種衣劑2 000倍液浸種或25%丙硫菌唑乳油1 500倍液浸種用于秧田防治水稻惡苗病。

猜你喜歡
惡苗衣劑殺菌劑
滅菌唑與氰烯菌酯復配對水稻惡苗病菌的抑制活性
12種殺菌劑對三線鐮刀菌的室內毒力測定
不同種衣劑在鮮食玉米“申科糯601”上的應用效果初報
水稻惡苗病抗性研究進展
不同種衣劑處理對青瓜生長及產量影響的研究
新穎殺菌劑Picarbutrazox合成方法概述
江蘇鎮江地區水稻惡苗病菌分離鑒定與對咪鮮胺的抗性分析
不同種衣劑對黃瓜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的影響
真菌病害怎樣正確選擇殺菌劑?
機插水稻惡苗病發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