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宇宙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與變革

2023-08-10 23:34蒲清平
關鍵詞:虛擬世界宇宙現實

蒲清平,向 往

(重慶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 400044)

科學技術的進步可以把人類的幻想變成現實,無論是中國古代幻想的飛天,還是200年前凡爾納在《海底兩萬里》的幻想,均夢想成真。在很多人看來,2021年爆發的元宇宙也是幻想,認為這不過是虛擬現實的加強版,資本市場的興奮劑,“賽博空間的高級階段”[1]。然而更多學者認為,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技術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的助力下,元宇宙完全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變成現實,成為與現實宇宙并行運轉的虛擬宇宙,甚至可能成為人類文明新形態,深刻影響和改變人類的生產方式、生存狀態、生態格局,并進而影響和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認知模式、行為習慣。猶如30年前互聯網的出現,同時帶來挑戰和機遇:網絡成癮和網絡犯罪是網絡帶給我們的挑戰,應對不當則危害青年健康和影響社會穩定;而網絡的便捷高效則是網絡賜予我們的機遇,共享經濟、疫情治理、線上學習讓我們從容構建新發展格局。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2]。同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要“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3],元宇宙或許是“危機”,或許是“變局”,提早謀篇布局,則能掌握主動,在元宇宙這個文明新形態中占得先機,開出新局。

一、元宇宙的內涵與特征

2021年3月,游戲公司羅布樂思(Roblox)以“元宇宙第一股”上市,市值暴增十倍,引發資本狂潮[4];2021年10月,馬克·扎克伯格將Facebook更名為Meta,并宣布全面進軍元宇宙(Metaverse)[5];2022年1月,微軟以687億美元收購動視暴雪[6]。元宇宙瞬間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霸钪妗币辉~并非新造,第一次出現并使用“Metaverse”的人是尼爾·史蒂芬森,1992年在其小說《雪崩》(Snow Crash)中勾勒出人類使用化身(Avatar)在虛擬世界中開辟生存領地與進行社會互動的圖景[7];而我國科學家錢學森早在1990年便將Virtual Reality意譯為“靈境”,用以指代同現實世界相對應的虛擬空間[8];此后,《我的世界》(Minecraft)與《堡壘之夜》(Fortnite)等現象級游戲將元宇宙的相關理念在游戲世界變現[9]。

(一)元宇宙的內涵

維基百科將元宇宙定義為“一個集體虛擬共享空間,由虛擬增強的物理現實和物理持久的虛擬空間融合而創造,包括所有虛擬世界、增強現實和互聯網的總和”。但是學界就如何定義元宇宙尚未形成共識。從語義結構解析,元宇宙是“Meta(在……之外,超越)”[10]1249與“(Uni)verse(宇宙)”[10]2189兩詞的組合體,因而元宇宙可以理解為超越與突破自然宇宙的虛擬宇宙,胡泳認為這個“超越的宇宙”指的是數字生成的世界,是一套依托于網絡集合的全面數字化媒介系統,借由這個系統,一種另類的經濟運作形式、社會組織模式、文化生產樣式、人類生存方式都得以發生[11]。黃欣榮亦認為元宇宙是指人在自然宇宙之外,通過數字技術建構的一個與自然宇宙相映射但又能給人提供自由創造空間的數字虛擬宇宙,并通過對數字宇宙的探索更加充分地認知和利用自然宇宙[12]。在技術層面,喻國明認為元宇宙是“一個虛擬與現實高度互通、且由閉環經濟體構造的開源平臺”[13],“元宇宙是互聯網、虛擬現實、沉浸式體驗、區塊鏈、產業互聯網、云計算及數字孿生等互聯網全要素的未來融合形態”,元宇宙集區塊鏈技術、交互技術、電子游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網絡及運算技術等各種數字技術之大成,是集成與融合現在與未來全部數字技術于一體的終極數字媒介。它將實現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連接革命,進而成為超越現實世界的、更高維度的新型世界,本質上,它描繪和構造了未來社會的愿景形態[14]。國外學者認為元宇宙是在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與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技術的服務下供人開展活動的3D共享虛擬世界[15],是下一代以人為中心的具身性計算機運行系統[16]。沈陽認為,元宇宙是整合多種新技術而產生的新型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它基于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以及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元宇宙不是與現實平行、可替代現實的獨立王國,而是與現實生活交織的共生世界;通往元宇宙之路也不是“脫實向虛”的替代性選擇,而是“以虛補實”的補償性路徑,元宇宙中所衍生的新場景、新生產力和創造力將創造出新型生產體系和創造體系,反哺現實社會的生產力提升及生產關系的革新[17]。

綜合目前學界對元宇宙的認知,本研究認為元宇宙是以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為支撐,通過信息通信技術和智能設備把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耦合一體,依據自己的主觀想象建構和再造的一個虛實融通的現實鏡像世界。雖然元宇宙是人類依據自己的主觀想象建構的虛擬世界,卻并非完全虛幻,是人類在技術支持下創造的一個世界,因而它是現實世界的主觀反映,并非是現實世界的對立面,“元宇宙可能就是現實世界在虛擬世界的翻版”[18],是現實世界的鏡像投射疊加人類期待和渴望的未來世界。元宇宙將在數字世界中達致現實中目下難以企及的人類社會,有可能先在虛擬世界中實現馬克思所謂的“人類社會或社會化的人類”,朝向“自由人的聯合體”發展[19]。

(二)元宇宙的特征

元宇宙的發展要經歷數字孿生、虛擬原生和虛實相融三個階段[20]。Roblox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Baszucki提出“元宇宙”具有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地、經濟系統和文明等八大基本特征[21]。元宇宙相較于網絡空間、賽博空間和現實空間,具有其與眾不同的鮮明特征。

1.技術疊加性

算力和數據是元宇宙的基礎,是5G基礎上的“ABCD”,A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B是區塊鏈(Blockchain),C是云計算(Cloud),D是大數據(Big Data)[22]。同數據空間、賽博空間(Cyberspace)等依靠單一技術便能夠實現的愿景不同[11],元宇宙本身并不是一種技術,亦無法在單項技術的獨自支撐下實現程序啟動與樣態展現,相反,多項軟件與硬件技術的共同發展與聯合應用賦予元宇宙以生成與運行的可能性。如VR、AR、MR提供虛擬現實場景再造和沉浸式體驗,人工智能、數字孿生保證內容生產和身份建構,區塊鏈技術保障價值與權益實現。

2.虛實相融性

元宇宙能夠使用數字孿生技術,將現實世界中的地理景觀與人文景觀完整而精確地鏡像化至虛擬世界當中,形成物理世界的復刻版本。這個虛擬世界也是由“人”組成的世界,但是在這個世界中,“人”不是具體的“人”,而是虛擬化的數字替身。數字替身讓現實中的人擁有了“第二身份”,人借助“第二身份”將現實活動映射進元宇宙,在虛擬空間建構虛擬社群,塑造元宇宙的“虛擬文明”,形成人類文明新形態[23]。元宇宙的虛實相融具體表現為現實世界中的“真身”、虛擬世界中的“化身”以及仿真世界中的“假身”的“三身合一”。真身即本我,化身是與真身相對應的虛擬數字人,假身則是通過仿真機器人技術建構的與真人相對應的機器人,三者在身份上具備統一性,在認知、情感、交互體驗上具備相通性[20]。

3.具身沉浸性

由于傳統的互聯網僅是將文字與影音等信息投放至PC終端與移動終端的電子屏幕上或音響系統中,所以人與信息通常處于二元分離的狀態。元宇宙將改變上述情況。伴隨著從虛擬現實(VR)向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乃至擴展現實(XR)的發展,當人利用可穿戴智能設備進入元宇宙后,將處于信息的環繞與包裹之中,從而以身臨其境、多覺聯動的沉浸方式觀察場景與參與活動。并且,這種沉浸是從深度沉浸走向全身沉浸,這個“身”不僅指身體,更指視覺、聽覺、觸覺、動覺綜合一體的感覺和知覺的全面深度介入,即便是在虛擬世界,亦會讓人產生強烈的臨場感和真實性,讓人產生脫離現實人格同數字替身完全融為一體的感知覺。

4.實時交互性

交互技術的快速發展,為用戶提供更全面立體的交互方式、更沉浸的交互體驗,為元宇宙的世界提供從物理世界到生(心)理世界,從現實空間到虛擬空間的全面無縫連接[14]。元宇宙能夠通過軟件與硬件技術打通諸多現實壁壘,將人集合于在線數字空間之中。并且,元宇宙允許人在工具的輔助下,根據自身的需要創設與分享開展集體活動所必須使用的場景與資源,以方便教育教學、商業談判與休閑娛樂等多人行動。與此同時,元宇宙追求低延遲性,將逐步壓縮“發出信號—等待響應—獲得回應”的時間周期,進而確保人能夠享受到實時性的交流與互動。

二、元宇宙重構人類生存時空新場域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宇宙就是物質的時間和空間,萬物都生存在宇宙之中,人類只是宇宙一份子。元宇宙將從單一的自然宇宙擴展到虛實并存的雙重宇宙。作為現實世界的孿生形態與延伸部分,元宇宙在萃取與融匯現實世界的演進脈絡與表象特征的同時,亦依托強大而厚重的科技力量,實現天馬行空之想象的落地與南柯一夢之幻景的脫模,重構人類生存的時空新場域。

(一)人類將在主觀上感受到時間彈性與韌性增強

在物理時間依舊按照自然規律而演進時,元宇宙卻從歷史、現在、未來三個維度改變人們的時間認知。

1.元宇宙能夠在虛擬層面再現歷史

根據熵增原理可知,系統的無序程度始終在增加,正如原本高度有序的完整杯子由桌面落到地板并裂為無序的碎片后,不可能再自動形成完整的杯子與跳回桌面一樣,人類同樣無法回到過去。史蒂芬·霍金使用上述示例生動地闡明時間的單向前進性與不可逆返性[24]。雖然,元宇宙無法擺脫熵增原理而成為令物理世界的時間箭頭發生調轉的“時光機”,但是,元宇宙卻能夠成為將歷史“移植”入虛擬世界的“運輸器”。在數字孿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與人機互動技術等方面的幫助下,人將在元宇宙中實現歷史場景的再造與歷史事件的再演?!肮彩贰睂⒃谠钪嬷兄噩F?!肮彩贰笔且晕淖钟耙粲涗?、考古發掘與科學研究為歸納手段,以向大眾描摹人出現之前以及出現之后的自然境況的變化過程、社會群像的活動過程與重要人物的功過得失為旨歸的公開歷史。在元宇宙中,人能夠在技術的輔助下,將“公共史”真實史料中記載的內容以立體化、全景化的方式投射至虛擬世界,并且模擬不同歷史時期的氣候條件、地理風貌、自然生物、物質生產、人文景觀與社會矛盾,從而在若干年之后以置身其中的“當局者”的身份靠近、學習與理解歷史。元宇宙中亦可重現“私人史”。個體在參與家庭生活、學習工作與社會交往等進程中積累起來的私人記憶與經驗,其知情受眾人數、傳播擴散范圍與影響施效力度遠遠小于“公共史”,然而“私人史”之于個體確有無法替代的重大意義。進入元宇宙后,人掌握編輯世界的權利與工具,并且,虛擬人技術將在未來成熟,人能夠以存儲于頭腦之中的回憶片段與可見于載體之上的舊時記錄為基礎藍本,系統復刻曾經的場面,細致模仿曾經的活動,精確營造曾經的氛圍,創造出以聯系中斷與已經故去的親友形象為表征的虛擬人類,與采用預先編程手段,為之植入確保其能夠對人在“肉體思想”指導下發出的訊號作出回應的“代碼思想”[25],進而將疏離遙遠的回憶轉化為近在咫尺的“重逢”。

2.元宇宙能夠在虛擬層面擴充現時

馬克思與恩格斯闡明,在生產力未達到極為發達的情況下,由于“性行為”“天賦”“需要”等方面的差異性,人“自發地”進入各不相同的勞動分工領域[26]82。在這種自然分工的條件下,人與人之間形成相應的勞動協作、產品分配與階級劃分等社會關系,在一定時期內這將進一步導致人的日?;顒臃秶?、利益攝取方式與財富積累狀況走向相對固定化。因此,在作為元宇宙之原生肌體的物理世界中,對于個體而言,生理特征與社會地位等因素導致人在數十年到百余年的生命時長內囿于較為單調的生命體驗。而元宇宙則致力于幫助人在有限的時間內沿襲常規生命安排的同時,豐富經歷類型與拓展見識廣度。人在元宇宙中行動時,需要憑借一個或者多個化身以實現個性表達與便利交往互動。雖然化身背后的實際操控者是人,但是人所使用的化身并非肉體形象的倒模再塑,亦非現實身份的拓印臨摹。相反,人可以依據自身的心向與訴求,自由編定與變更化身的性別、年齡、種族、膚色、相貌、階層、收入與愛好等特點,同其他化身建立交流、合作與陪伴關系,通過創設、選擇與投入各異的場景,參加隸屬于不同國別民族的特色活動,接受來自多種行業領域的工作挑戰,模擬衍生于陌生文化群落的行為方式。在元宇宙中,人將有機會模擬與體驗花鳥蟲魚等其他物種的生命歷程[27]。由此可見,元宇宙能夠幫助人充分利用有限的生命時間,獲得與現實生活不相一致乃至全然不同的多維生命經歷。

3.元宇宙能夠在虛擬層面刻畫未來

“未雨綢繆”“居安思?!钡瘸烧Z的出現與真理性表現,說明對于未來作出設想與預判是人類的重要習慣傾向。在元宇宙中,技術、經驗與想象能夠合力“縮短”由現在走向未來的時間周期,從而讓未來提前到來,其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其一,人能夠預先嘗試對于未來備選生存地點的體驗、適應與改造。由于人類的過度活動,自然資源日益枯竭,環境污染四處漫溢,地球的宜居性無法得到長期保障[28]。部分科學家認為,在未來,當地球的承載能力到達臨界點時,移民至同地球的生存環境較為相似的火星或將成為一項可行的方案[29]。而元宇宙有望成為人類移民的試驗場。在數字孿生技術的支持下,人能夠利用通過太空考察而獲得的火星土壤與水源樣本以及其他科學數據,以對于火星的生存環境與生存條件進行預備的模擬體驗,并且在其中探索以人類的需要為錨向而改造火星、以火星的特點為基點而規約人類行為的策略。其二,人能夠在虛擬層面見證未來目標的實現狀態。元宇宙中蘊藏眾多供人進行世界編輯的素材與工具,在其幫助下,人可以根據自身對于未來的設想,在虛擬世界中構建與感受在現實生活中還未成型的目標生活。由此可見,在物理世界中尚未成為既成事件的未來,在元宇宙中有機會加速到站。

(二)人類將在主觀上感受到空間厚度與廣度增加

元宇宙將促使物理世界、社會世界與意識世界在虛擬層面開拓空間。

1.元宇宙托舉與拼接物理世界的全息鏡像空間

在數字孿生技術與精確科學數據的支持下,分布于不同行政區劃和地理位置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乃至遠離地球的外太空形態等物理空間均能夠被鏡像化至元宇宙當中,形成各自的數字孿生體。并且,元宇宙將在虛擬層面淡化與擦除導致人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完成快速便捷的空間位移的地理界限,從而在虛擬世界中生成一套高精度、高密度的物理空間場景拼圖。在此基礎上,當人以化身形式進入元宇宙后,便能夠在工具的輔助下,在點擊其他化身發送的地點鏈接后甚至通過操縱意念的方式,而以沉浸其中的方式置身于與體驗到不同空間的景致與活動,以及實現空間的隨意進入、退出與切換。簡而言之,為了實現空間轉移以周游世界的目標,人原本需要依托步行、駕車與飛行等方式縫合橫臥于不同地理空間之間的罅隙,而元宇宙的出現將上述行動簡化為“發出位移信號—等待位移響應—完成位移任務”的人機配合流程。

2.元宇宙增設與延展社會世界的模擬補充空間

在自然屬性上空間供給的固定總量、在社會屬性上空間締造與生產的局限性同人類對于空間的無限需求之間存在的矛盾由來已久[30]。元宇宙能夠通過技術手段實現空間的再度拓展與重新分配。在當前的生活中,諸多服務于社會集體事務的空間與場所遭遇關閉與罷用已然成為常態,而人為了實現發展訴求所需要依靠的知識學習、技能獲取、政治會晤與商務談判等對于氛圍感提出極高要求的社會活動并不滿足于電子屏幕與音響設備同人二分對立的互動模式,因此亟待開拓新的全息共享空間。元宇宙內蘊數字孿生技術,具有允許人進行世界編輯與內容生產的開放性。并且,開源技術將在元宇宙中蔓延,在開源標準協議的共識達成后,在社區治理結構和爭議解決系統的工具搭建完成后,在元宇宙管理者明確且公平的政策下,數億用戶在元宇宙中利用開源代碼維護自己的社區,開放源代碼也因此成為數字居民在元宇宙中進行社會共建、邊界拓展和社交活動的基礎空間建構[11]。在此前提下,進入元宇宙后,人能夠在高速網絡、科學數據與空間保護共識的協助與導引下,根據社會活動的類型、特點與訴求,主動復制、創造和維護與之相契合的空間與場景,從而在物理空間緊缺而導致部分社會活動停擺的不利情況下,延伸與增加可供使用與信任的虛擬空間,以確保社會活動順利進行。

3.元宇宙提供與鋪開意識世界的想象投射空間

根據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可知,在接收到由于參與勞動生產、學校教育與社會交互等活動而產生的信息刺激后,人會在頭腦中構想、描繪與搭建起脫胎于客觀現實卻并非完全重合于客觀現實的人物、事物、場景與事件等內容,由此筑造起醞釀于、潛藏于與膨脹于人腦的意識世界與想象領地。諸多以科幻與魔幻為主題的文學藝術作品皆是人將想象力對象化與延展化的產物。與之相比,元宇宙能夠為人提供更具自由性與體驗性的想象力著色畫布與施放空間。當人進入元宇宙后,人可以將存儲于頭腦中的意識作為原則指導與參考憑證,利用內置于元宇宙平臺的編輯工具與創作裝備,創造、目擊與主導在物理定則、自然規律與外觀形態等方面同現實世界相互迥異的想象空間,從而在使用技術手段將意識世界由內隱狀態置換為外化狀態的基礎上,與之相互交融。

三、元宇宙形成人類社會生活新方式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生產力“隨著科學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發展”[31],科學技術推進生產力的發展,使得資產階級使用“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的生產力改變人的生產、消費、交通與宗教觀念[26]277??梢?科學技術才是促成人類生活方式變革的“幕后黑手”。作為多項先進技術緊密嵌套、同向發力的集成產物,元宇宙必將深刻影響和改變人類的勞動生活、消費生活和精神生活,形成人類社會生活方式新樣態。

(一)虛擬勞動成為勞動生活新樣態

馬克思認為,在共產主義發展的高級階段,“勞動已經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32]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勞動將成為滿足美好生活的第一需要。元宇宙可能是促進勞動從謀生到需要這一重大變革的關鍵變量,抑或是引導這一重大變革的最大增量。元宇宙落地后,勞動生產方式的變革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模擬生產與服務的應用或將更為廣泛。受惠于數字孿生技術與數字主線技術,元宇宙時代通過模擬生產讓現實生產流程更優化、成本更節約、勞動更高效。數字孿生技術是將現實事物復制粘貼至虛擬世界的技術,數字主線技術是在虛擬世界中對于現實事物的數字鏡像進行分析、測算與模擬的技術。在這兩項技術的支持下,在開展正式生產之前,依托元宇宙,預先多次啟動“模擬生產(服務)工藝與流程—模擬產品(服務)體驗—作出產品(服務)體驗反饋—模擬改進生產(服務)”的全過程模擬生產(服務)機制,為正式生產(服務)提供經驗參照與數據參考。二是虛擬勞動或將受到認可與喜愛。馬克思認為,在物質極大豐富的社會,勞動將成為一種奢侈品、一種特權。人工智能正快速提高生產力,機器人加速替代人的重復勞動,馬克思關于勞動成為特權的預言正在變為現實。而元宇宙給人類帶來了新的勞動機會——虛擬勞動成為一種新的勞動樣態,與現實勞動一樣,成為生命價值的承載體。元宇宙“全息孿生”地復制真實社會并再造一個虛實融匯的虛擬社會,給人提供了大量虛擬勞動的機會。作為未設定完整劇本的開放世界,每一個個體均可參與其中,開展內容創造、意義生產與環境維護。元宇宙不但拓展了勞動的空間,也延伸了勞動的時間,并豐富了勞動的價值與意義。元宇宙中將布設同現實世界相一致的法律與倫理體系。當人進入元宇宙,依托技術工具,生產與傳送包括文字、影音、視頻、活動場景、虛擬角色與游戲方案后,可以獲得知識產權保護,從而實現自身原創能力的法理確證。元宇宙致力于搭建同現實世界相互聯通與融合的經濟體系,以及制定數字貨幣與現實貨幣的兌換規則,人所賺得的虛擬酬勞可以兌換為現實貨幣。駐留虛擬空間,從事虛擬勞動,或許是未來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方式。

(二)虛擬消費成為消費選擇新時尚

虛擬消費最早始于網絡游戲裝備這個虛擬商品的售賣,一些玩家時間、能力資源和游戲裝備的分離,如同現實世界生產資料與勞動產品的分離,催生了專門代練賬號和打裝備的虛擬商品生產者。全球玩家的游戲虛擬消費連續三年超過1 000億美元[33]。元宇宙因具備調動全息沉浸感受的優勢而可能會推進虛擬消費的快速增長。從虛擬消費的類型來看,元宇宙的虛擬消費主要集中于虛擬生產資料、虛擬資產與虛擬服務的購買。一是虛擬生產資料消費。在元宇宙中生產UGC以與平臺分成或者出售得利的前提是體力與智力同包括裝備、工具與素材等關鍵虛擬生產資料的密切結合,而此類虛擬生產資料普遍由平臺供給,為了實現虛擬財富的積累與變現,購買虛擬生產資料是必然選擇。二是虛擬資產消費?;砼c分身的頭像等裝飾品等價于人在元宇宙中的“門面”,為了裝扮化身與分身而投入資金似在情理之中。虛擬土地、虛擬房產與數字收藏品可能是新的消費增長點。三是虛擬服務消費。從當前的線上心理咨詢與疏導、虛擬戀人陪聊等虛擬情感服務來看,服務者與被服務者之間存在一定的疏離感,而元宇宙的共享氛圍能夠促進服務者與被服務者共感共情。除了虛擬情感服務以外,在元宇宙中全息實時映射演唱會、話劇與體育賽事等虛擬文娛服務同樣或將受到追捧。在區塊鏈技術和元宇宙支付規則的助力下,元宇宙將構建起高效、安全、透明的支付生態,這將會進一步強化人的虛擬消費意愿。

(三)虛擬文化成為精神生活新形態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正如物體在視網膜上的倒影是直接從人們生活的生理過程中產生的一樣”[26]72,是作為“原物”的生活決定了作為“像”的意識與精神。元宇宙以及因其而生發的物質生產與生活的新模式,將推動改變精神生活的轉輪。一是在娛樂休閑方面,人可以使用工具在元宇宙中編輯與設定游戲劇本、游戲規則與游戲場景,擺脫傳統網絡游戲中以設計端為內容主宰的范式;人勿需舟車勞頓,便能看到全球各地的地理與人文風貌以及外太空景象的數字化孿生體。二是在社會交往方面,元宇宙能夠擴大線上交友范圍與增加線上集會空間,以化身“面對面交互”催動人“心與心碰撞”,促進“熟人親密化”“生人熟悉化”。除此以外,以數據與代碼為生成基底與運行基礎的虛擬人類將在技術的支持下大量“涌入”元宇宙,當人向虛擬人類發出信號后,強大的算力將確保人能夠以具有臨場感的方式同虛擬人類進行實時互動,并且產生肢體感覺與增強心理感受。由此不難預見,許多人會根據自身訴求,購買或者自主編輯虛擬親人、虛擬戀人與虛擬友人,從而有可能催生與強化“肉體人類”對“虛擬人類”產生情感依戀的現象。三是在價值觀念理解方面,在元宇宙中,使用技術手段能夠在虛擬層面彌合地理阻隔、夷平年齡界碑、淡化種族差異,將人悉數凝聚與濃縮于數字空間,人因此可以突破時代限制以置身歷史場景、隨心切換地點以領略別樣風情、主動定制角色以模擬新鮮生活,對于異域他鄉不再隔岸觀火,而是置身其中,更加容易接受多元價值觀念。四是在學習方面,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在元宇宙中生成功能完備的數字模擬場所,學習者進入元宇宙啟動學習任務,全息置身于學習場景,多感刺激學習者神經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深度學習。這些虛擬文化生活豐富了人類的精神文化,并可能成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要方式。

四、元宇宙形塑人類思想行為新特點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盵34]為人的物質活動設置障礙或者提供資源的自然條件、由于人的物質活動開展與發展而形成的產品生產、資料分配與階級劃分等生活狀況,共同決定人在一定時期與一定范圍內的交往范式、思想傾向與行為取向。因此,當元宇宙以及因其而浮現與養成的生活新內容、新形式與新習慣成為泛在的社會存在后,人的思想與行為將會發生震蕩與轉變。

(一)感覺集合下向外探索與向內卷入博弈

元宇宙將促使人的感覺生成機理發生變化?,F實生活中感覺的產生過程是:刺激源作用于感覺器官,導致感覺器官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沿感覺神經通路傳導至大腦皮層,并且經過綜合分析而化為人體的感覺[35]。然而,通過智能眼鏡、智能頭盔與腦機接口等設備進入元宇宙后,感覺器官的功能會被直接向人腦輸送的數字信號所取代,這意味著,人在未接收到來自身體內部與外部的真實刺激的情況下,便能夠在元宇宙狀態獲得感覺。加之,元宇宙受惠于數字孿生技術,能夠將現實世界中的自然事物與人文事物以鏡面復刻與緊密排列的方式凝聚于虛擬世界中,并且以不同的場景與事件為基點,而向人腦鍵入數字信號,這讓人可以超越時空限制和個體特征局限,體驗到視覺、聽覺、觸覺、嗅覺與味覺等多種感覺的綜合刺激。這些感覺可能一方面強化作為元宇宙之原生模型的物理世界的宏大性與人的主觀認識的局限性之間的鮮明對比,從而催生人向外探索未知的欲望;另一方面,如果人在元宇宙中而非現實世界中率先獲取滿足自身訴求的特定感覺,那么部分人則有可能產生將元宇宙前置于現實世界的錯覺,由此自愿內卷于虛擬世界、退縮于裝備有虛擬世界入口的場所,弱化對現實世界的主動觀照、游離于現實生活之外。這種感覺導致的向外求索和向內卷入的矛盾沖突可能引發人類認知方式的深層次變革。

(二)心流體驗下沉浸性與沉淪性對壘

米哈里·齊克森米哈里指出,人在從事自身熱愛的事業時,將做到全神貫注而不受旁人影響、只覺時間飛逝而仍舊意趣盎然,這種認真而興奮的體驗被稱作心流(Flow)[36]。令人醉心于某項任務而產生心流體驗的三項前提條件是:設置清晰的目標、得到及時的反饋、擁有接受與完成挑戰的能力[37]。元宇宙的設計同激發心流體驗的條件完全耦合:其一,元宇宙中貯藏供人開展多項活動的場景、影像與工具等資源,能夠促使人產生好奇與興趣,幫助人設定與達成娛樂、學習與社交等目標;其二,在擬精進的高算力計算機、擬推出的SORAS系統[38](隨機最優資源配置系統)等硬件軟件技術的支持下,元宇宙能夠給予人以低延遲、實時性的行動響應與信息反饋;其三,當元宇宙經由數字孿生階段進入數字原生與虛實融生階段后,利用化身在元宇宙中創造與策劃不同于現實世界中的事物與活動,極具挑戰性,但在技術的輔助下又能挑戰成功而產生征服感。這些特征使得人在進入元宇宙后,十分容易獲得忘我投入的心流體驗,并導致兩種可能的情況:一是沉浸性的心流體驗讓人專注、著迷,開展知識學習、技能訓練、素質提升時,能夠促使“有意義”和“有意思”相統一,人因此可以沉浸其中、樂在其中;二是沉迷于元宇宙的這種沉浸性體驗,不能管控自己的行為、掌控自己的時間,可能上癮,猶如當下一些青年人的網絡成癮癥,導致人逃避現實生活,在元宇宙的世界里“愈墮落愈快樂”,沉淪其中而無法自拔。如何規避沉浸性帶來的沉淪性傷害,是元宇宙設計者和建構者需要認真思考的重要課題。

(三)心理補償下平和性與偏激性角力

心理學家榮格認為:“補償理論是精神行為的一條基本法則?!庾R與潛意識之間的關系也是一種補償?!盵39]榮格以現實與夢境為例闡明,當人在現實中感受到缺憾后,夢境將啟動對于現實的補償程序,使人體會到滿足與寬慰。由此可見,尋求補償是人類精神與情感的重要流向。不過,并非所有人均擁有如電影《盜夢空間》中所描繪的強大控夢能力,夢境補償時而缺席缺位,時而力度不足,因此,為網絡空間這一相對可控變量賦值是許多人排遣痛苦與獲得補償的行動向度。作為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乃至究極形態,元宇宙能夠以更為完備與妥善的方式執行補償任務。由于生理特點、原生家庭、實踐經驗、職業領域與社會身份等因素的制約,人通常在不同程度上背負情感經歷的創痕、懷揣難以實現的愿望與咀嚼計劃落空的惋惜。然而,在元宇宙中,并非所有事件均完全遵循物理規則、符合時空邏輯與緊貼生活常識,這無異于將敘事的主動權、行動的決策權以至于命運的書寫權交付于進入元宇宙的人及其化身的手上。在此前提下,人便能夠將元宇宙當作據點,按照自身的訴求而編制化身角色、創設理想場景與開展合意活動,以補償現實生活中的遺憾。這樣一來,一方面,人有可能得到壓力舒緩、換位思考、情緒宣泄與精神治療的機會,從而有意愿和有能力擁抱較為理性平和的心態;另一方面,在元宇宙中獲得的補償亦會銳化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裂痕,可能導致當人在面對現實世界中的生存環境、價值觀念、人際關系等方面時,產生厭棄、排斥與敵對的情緒態度,甚至采取偏激的行動策略。

(四)目標投影下奮發性與臆想性爭奪

通過身份設定、事物建構與場景裝飾等手段,借助技術之力,人們在元宇宙中以“可視化”“現實化”的數字圖景兌現期望的、想象的學業目標、職業目標與收入目標。在虛擬世界中“零距離”接觸與體驗目標達成之后的生活樣態與狀態,能夠激發人堅定理想的決心、奮發向上的動力與克服困難的勇氣。然而,另一種可能也不容忽視。馬克思、恩格斯曾將描摹美好而虛幻的天國、削弱反抗與斗爭意志的反動宗教稱作“鴉片”[26]2,同反動宗教一樣具有致癮機制的元宇宙有可能成為新一代“精神鴉片”。在現實世界中,人需要經過辛勤奮斗,方能逐步靠近與實現目標;在元宇宙中,人卻可以省略“埋頭苦讀”“勞心勞力”等努力的步驟,使用技術手段和意念創造,直接通過腦機接口的信息輸入刺激大腦神經而滿足人的大多數需要,進入與享受同自身要求無縫對接的“美好生活”,這種激勵的方式與精神致幻劑有類似的效果,容易造成對元宇宙的高度依賴和成癮[40]。于人而言,這種“美好生活”具有極強的迷惑性和吸附力,長期游弋與浸潤在元宇宙的虛擬世界,容易以其臆想的成功與榮耀替代現實生活的成功,這種導向的激勵會導致人越發沉迷于虛擬世界,會極大地消解人在現實世界中奮斗的意志,不愿參與真實的勞動過程,不想在勞動的過程中體驗快樂和幸福。

(五)信息群聚下創新性與依賴性較量

元宇宙提供知識產權保護與物質激勵,為了賺取虛擬獎勵與將虛擬獎勵變現,許多人將努力在元宇宙開展知識與信息創新,信息的新一輪裂變或將伴隨著元宇宙的發展而發生。信息的群聚有可能成為人在現實與虛擬兩個維度中實現實踐創新與理念創新的靈感奠基,從而有利于提升線下線上生活的質量。當然,信息的群聚亦有可能成為阻塞部分人進行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索的障礙。由于生活壓力激增、工作競爭加大,人追求效率與節約時間的意識逐漸深化,利用互聯網迅速且直接地獲取信息已經成為普遍的共識。元宇宙落地與運用后,人通過訴諸感性的實踐經驗與整合理性的學習經驗而捕捉、領悟與吸收信息的過程,將進一步被簡單化為進入元宇宙、搜索與瀏覽信息的過程,并且,在元宇宙中,信息的涵蓋范圍與所涉種類將更加廣闊與多樣。長此以往,部分人有可能愈加遠離系統性的理論學習和理性思辨,愈發依賴顯而易見的既存信息,轉變為信奉“拿來主義”的“伸手黨”?;蚩深A期,一部分人將在元宇宙的創新中“快進”,一部分人將依賴元宇宙而“躺平”。

五、結語:元宇宙時代的機遇與挑戰

元宇宙是現實物理世界在數字虛擬世界的延伸與拓展,是鏡像的物理世界與再造的虛擬世界統于一體的在線數字場域,具有技術疊加性、虛實相融性、具身沉浸性與實時交互性等特點。依托數字孿生、人工智能與可穿戴智能設備等軟件與硬件技術,元宇宙為時間與空間的結構寫下新注解,賦予人以切身沉浸的方式體驗和參與歷史事件、在有限的生命時長內體驗多種生命類型與提前預演未來生活的可能性,幫助人在虛擬世界中抽除物理空間的距離界限、在物理空間緊缺的情況下取得虛擬空間的充分供給與開辟盡情放飛想象力的創作空間。元宇宙為人類的社會生活方式規劃新跑道,促使勞動生產方式邁向虛實結合,虛擬消費行為趨向進一步流行,精神生活模式走向深刻化與豐富化。元宇宙為人類的思想行為提供新轉向,驅使人的認知與實踐在向外探索與向內卷入、沉浸性與沉淪性、平和性與偏激性、奮發性與臆想性、創新性與依賴性的沖突中經歷波動與嬗變。在元宇宙的紀元中,機遇與挑戰將并立而存。人類不僅將享受到由元宇宙帶來的便捷的事務辦理模式、豐富的休閑娛樂渠道、廣闊的知識學習前景與多樣的收入增加途徑等福利,而且或將遭受到因內卷于室內而下降的身心健康狀況、因沉湎于虛擬幻象而滑坡的勞動奮斗意愿與因元宇宙的啟動、運行與維護而惡化的生態環境等反噬。元宇宙營造的“沉浸式”體驗不是“沉淪式”生活,不能成為成癮式游戲生活的借口;元宇宙中社會關系、人際關系的深度虛擬化也不能切斷與現實物理世界的必然聯系,元宇宙構建的虛擬身份、虛擬產品、虛擬市場、虛擬交易、虛擬生活、虛擬經濟、虛擬人生等,不能脫離倫理、道德與法律的約束。為了確保元宇宙能夠在人類社會中發揮“益化”功效而非策動“異化”危機,既需要精進與完善支撐元宇宙實現順利搭建與節能運轉的底層技術,又需要鋪設與夯實防止元宇宙成為道德盲區與法律黑洞的頂層規則。那么,求索“如何讓元宇宙傲立于強大的技術之上、匍匐于嚴格的規則之下”這一問題的答案,亦是元宇宙構建者必須直面的艱巨任務。

猜你喜歡
虛擬世界宇宙現實
我對詩與現實的見解
宇宙第一群
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的紐帶
這宇宙
虛擬世界大門正啟
擁抱虛擬 珍惜現實
一種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強現實交互App的開發
現實的困惑
從虛擬走到現實,有多遠?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