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科理念下公安院校法學類專業民法學課程改革的實踐探索

2023-09-07 13:09李竺蕓
廣西教育·C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民法學新文科公安院校

【摘要】本文基于公安院校法學類專業民法學課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廣西警察學院法學院法學類專業的民法學課程改革為例,論述新文科理念下推進公安院校法學類專業民法學課程改革的途徑,認為在課程設計上要貼合學生需求并進行課程內容更新與授課方法改革,并闡述課程改革成效。

【關鍵詞】新文科 公安院校 民法學 課程建設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18-0103-05

公安院校作為法治人才的培養基地,是踐行“新文科建設”理念的重要主體。民法典時代的民法學課程不應再囿于傳統民法學知識體系,而需結合“新文科建設”理念,對課程知識體系、授課方式和考核方式進行建設和改革。2022年3月至7月,課題組在廣西警察學院法學院2021級法學、知識產權和國際經貿規則三個專業中各選取一個實驗班進行試驗,在民法學課程的授課內容中加入與其專業相關聯的知識點,同時更新了授課方式和考核方式,其他班級的民法學課程則仍按以往的授課內容、授課方式和考核方式進行,以作為對比組與實驗班級進行教學效果的對比。課題組于2022年10月至11月對該年級3個專業的學生進行民法學課程學習效果的調查和測試,了解教學改革成效,以期為公安院校法學類專業的民法學課程建設和改革提供參考。

一、公安院校民法學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公安院校作為政法類院校,課程設置中基本都有民法學課程的一席之地,但由于公安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刑、行而輕民”的課程設置安排問題,民法學課程在內容設計和授課方式層面均偏于傳統,課程建設改革仍面臨一定的問題。

(一)對學情缺乏分析

1.對學生的學習期望缺乏了解

目前多數公安院校的教師在授課前并未對授課對象的學習期望進行摸底調查,缺乏對不同專業、不同知識儲備的學生群體需求的了解和分析,往往出現對不同專業學生使用完全一樣的授課教材及相關教學資料的情況,這會使得不同專業學生的學習效果出現較大的偏差和波動,課程教學效果亦受到一定影響。同時,通過對學生學習需求的了解,可以掌握學生對民法學學習的主觀認識。學生是否有較強的畏難情緒、是否覺得民法學課程學習存在較大困難、面對學習困難的學生一般如何處理等,均是授課教師可在課前進行調查了解的,這有助于授課教師對基本學情進行掌握,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課堂組織方式和教學方法。

2.對學生的興趣點把握不準

目前有些公安院校法學類專業的民法學課程教學不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點,教師只是機械地完成課本知識講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升授課效果的重要內源動力,為此教師可以在課前明確授課內容的組織和安排,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專業知識體系尋找民法知識的融入點,以引導學生從自身專業視角理解民法,激起學生學習民法知識的興趣以保證其內在學習動力。

(二)新文科理念踐行不足

1.學科、專業交叉知識點缺乏

目前公安院校的民法學課程在內容上依舊以傳統民事法律規范的內容為主,并未普遍地進行學科和專業的交叉整合?;谛挛目平ㄔO理念的公安院校課程設置,最重要的在于如何對已有的師資和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和利用,這在實際操作中需要跨二級學院、跨專業進行統一協調,更需要不同專業或學科的教師通力合作進行磨合和溝通,工作量較大、程序較為復雜,因此在實踐上往往面臨資源協調、整合方面的限制。

2.公安特色知識點闕如

目前公安院校的民法學課程均缺乏公安特色的知識點,部分教師也持有“民法與公安工作關系不大”的觀點。而實際上,公安院校的民法學課程內容具備公安特色不僅符合公安院校法治人才培養的要求,而且是解決人才培養、課程內容同質化的有效方法。公安專業的知識體系以法學知識為基礎,所以將具有公安特色的知識點融入民法學課程中不存在專業知識上的障礙,但具體選取何種公安特色知識點與民法知識相結合是對授課教師的考驗。因此,改進公安院校民法學課程中公安特色知識點缺乏的問題,是進行公安院校民法學課程改革、實踐新文科建設跨專業知識點整合的重要著力點。

(三)先進教學方法應用較少

1.對線上課程資源的利用率不高

為本校學生量身打造線上課程并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授課方式,可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但由于線上課程建設耗時較長,需要一定人力物力的支持,因此并非所有的公安院校都能打造自身的民法學線上課程以方便學生進行學習,此時對線上已有的課程資源進行整合便是一個較好的選擇。常見的線上課程平臺諸如大學MOOC、智慧樹等,均上線了一大批國家級精品課程和一流課程,這為民法學課程的線下授課提供了補充性的資源。目前公安院校的民法學課程在線上輔助線下課程方面仍處于資源利用率不高的狀態,部分授課教師僅將線上課程作為輔助學生學習的手段之一,并未將線上課程學習作為課程內容或考核項目。

2.學生課堂參與不足

傳統的課堂線下授課形式多為教師單向講授知識的形式,學生缺乏參與學習的路徑刺激,教師在這樣的課堂上難以保證全體學生均參與到課程實訓活動中。究其原因,既有教師在課程設計時沒有做好課堂參與方案的因素,也有學生因為缺少自主選擇機會而參與興趣度較低的因素。教師采用翻轉課堂、線上線下課程相結合的方式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課前、課后自主學習,也需要對學情進行評估,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基礎進行課堂授課方法設計。教師可以允許學生自主選擇自身感興趣的課題進行研究,以保證學生通過積極參與課堂實踐活動提升學習興趣和自主程度,并培養其學習、分析和應用能力。

(四)考核內容未注重實踐能力

目前公安院校的民法學課程考核方式仍以筆試為主,實踐或實訓活動的完成情況并不一定會納入考核范圍,以一張考卷定成績,這對學生的理解記憶能力可以較好評判,但對學生的實踐思維、思路卻沒有較合適的考核方式來進行評價,應該增加判定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效果的實踐能力考核。

就學生而言,實踐應用也是學習中最為困難的環節,在民法學教學效果調查中,對“民法知識中哪一類知識掌握最為困難”的問題,高達57.14%的學生選擇了“具體應用”,排在首位,可見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鍛煉仍然是教學的重難點之一,也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二、新文科理念下公安院校民法學課程改革探索

教育部于2020年提出的新文科建設理念強調對文、理、工等不同學科、專業間進行有機銜接整合。公安院校屬于政法類行業院校,其課程設置基本以法學為基礎,以公安專業技術知識為主,這在課程群設置時便天然具備了新文科建設所倡導的跨學科、跨專業的條件。目前我國公安院校的課程設置基本包含文科(法學、公安學類專業)與工科(公安技術類專業)的相關課程群,這為公安院校在課程建設中融入跨學科、跨專業等新文科理念提供了課程資源和師資基礎。隨著民法典的頒布實施,我國進入民法典時代,民法典對現代社會諸多民事法律問題復雜化、技術化的現狀作出了回應,例如在“人格權編”“侵權責任編”中多處涉及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型民事侵權行為的規范。這些新規范意味著單純探討研究傳統的民事法律關系問題已經無法適應民法典時代的司法、執法新要求,在授課過程中讓學生了解民事實務前沿動態是民法學課程建設發展的內在需求,對跨專業、跨學科的民事法律關系進行探討也是新文科理念指導下民法學課程內容建設的重要改革方向。

課題組通過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和需求分析,結合新文科建設理念和廣西警察學院法學院相關專業的實際情況,對民法學課程進行了如下課程改革實踐探索。

(一)課程需求分析:課程設計貼合學生需求

課題組在2022年1—3月對廣西警察學院2021級法學類專業的學生進行了民法學課程學習需求的調查,通過對調查問卷的結果分析整理后,梳理出學生對民法學習的需求,在實際條件允許且需求合理的范圍內,根據學生的相關需求進行課程內容的設計。

1.針對學生學習目的的貼合

根據調查,學生對民法學課程學習最看重的是該課程的知識點對自身將來應試、深造和工作的幫助。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第一目的集中在知識學習和學分獲得層面,但就長遠而言,進一步深造的應試需求(如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考研等)則是法學類專業學生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對將來意在從事法律工作的學生而言,鍛煉實踐能力的需求非常大。因此,在課程內容設計時,增加實務案例和法考題目的量對學生相關能力的提升會有所幫助。

2.針對學生學習方法的貼合

在調查中,73.57%的學生表示愿意接受“線下課堂講授+線上相關課程學習”的教學方式,這意味著教師可以將線上課程資源引入整個課堂授課過程中,達到輔助課堂教學、擴充知識面、加深知識理解等效果。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彌補課堂教學課時不足的問題,而且可以利用其他院校教學團隊的優秀教學成果,讓學生從不同的學習視角進行民法知識學習,這對線下授課而言是非常有效的輔助和補充手段。

(二)課程內容更新:學科知識點交叉整合

1.尋找民法知識與學生專業的結合點

公安院校目前開設的法學類專業主要集中在法學、知識產權、國際經貿規則等方面,民法課程與這些專業均存在可結合的知識點。就法學專業而言,民法學課程針對法學專業可以從個人信息權益保護、人工智能侵權糾紛、公安執法的私權保護等方面進行切入;知識產權專業則可以從民商法體系視角中的知識產權規范進行切入;國際經貿規則專業可以將國際私法等知識與民事法律知識相融合。從跨學科、跨專業的知識點進行課程內容的設計,可以提高法學類專業學生學習民法學課程的興趣。

2.將公安特色知識融入民法知識體系

根據此前的課程需求調查,學生對公安特色知識點展現出較大興趣,因此以公安執法類知識點為突破點,能夠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公安院校的民法學課程在融入公安特色知識方面有天然優勢,借助校內已有的師資和課程資源,可以組建相關的教學團隊,就民法知識點與公安特色知識進行整合,以公安執法過程中的私權保護、接處警中刑民交叉案件的判斷等實踐性、創新性較強的知識為切入點,與民法知識進行融合。

一方面,就公安執法過程中的私權保護問題而言,在課程的總則部分可以與“民事權利的保護”知識點相結合。私權保護對公安機關執法而言是一個重要關注點,可以通過對民事權利的法理基礎、保護方法等知識點的闡述,將私權保護的理念傳遞給學生,結合目前實踐中公安執法規范性的探討,使學生在深刻理解民事權利保護內涵的同時,也理解公安機關嚴格規范執法行為的意義。

另一方面,針對公安機關接處警時對案件的性質判定問題,可以在“民事法律關系”知識點中引入。刑民交叉案件的性質判斷是公安機關在受理案件后經常會遇到的問題之一,實踐操作中對刑事或民事性質判定出現困難的案件多交由法制部門進行甄別判定,這種實踐性極強的知識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有極大幫助。在民法學課程中,學生通過學習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以對民事法律關系的判定標準有所了解,將一些刑民交叉案件性質判定的典型案例引入課堂給學生進行探討,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民事法律關系”認定的重要性和實踐意義,又能增進學生對治安學專業相關知識的理解,實現不同專業知識點的有機融合。

(三)授課方法改革: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

1.整合線上資源輔助線下教學

在有限的線下課堂中尚未獲得充分講解和討論的知識點,或是學科、專業交叉知識點,可以由任課教師給學生提供對應的線上課程資源深化學習,形成線下、線上教學相輔相成的授課方法。在對學生進行的課程需求調查中,絕大部分學生表示對從線上課程中獲取補充性知識的途徑接受度較高,也基本認可這一知識獲取途徑。因此,在對授課方式進行改革時應充分考慮學生對線上學習的接受度,授課教師在備課時可以確定需要進行線上輔助學習的知識點,并對線上相關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將對應的線上課程資源統一提供給學生學習。

2.線下教學著重提升學生自主性

針對線下教學的改革中,增加自選主題研究匯報是一個重要環節,將被動接受案例轉變成學生主動選擇自身感興趣的主題進行研究匯報,能極大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自選主題研究的優點不僅在于其靈活性,而且在于其所體現的是探索、學習、理解、應用等多維綜合能力,對學生而言是多方面的綜合鍛煉。當然,自主選題匯報也要通過制訂一定的考核標準進行作品質量的衡量,避免學生陷入純粹的任務化模式,而是真正通過研究自身感興趣的民法學課程知識點鍛煉自我學習、自我知識更新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多維化:全面完善考核項目

1.案例實訓:對實務問題處理的能力提升

案例處理能力是對民法學課程學習效果的綜合考察,但民法學課程在公安院校中的課堂授課方式仍以教師講授為主,案例分析等訓練亦是由教師牽頭帶領學生進行,學生對案例的分析能力并未體現在考核中。課程改革強調對學生應用能力、實踐能力的考查,可以在平時成績中增加綜合性案例實訓任務,以數次案例實訓的成績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督促學生進行案例實訓練習。

2.選題匯報:對知識學習能力的全面鍛煉

課題組將學生自選主題進行研究和匯報也列為考核項目,通過分組進行自選主題研究,能夠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考查。首先,從選題可以看出學生對民法知識點與實踐聯系的敏感程度;其次,在研究框架上可以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邏輯能力;再次,對案例的分析解讀能夠考查學生對相關法條、知識點的理解程度;最后,從總結中可以了解學生對該問題的研究完成度。因此,引入此種綜合性訓練對學生的民法學課程學習是一個全面的鍛煉和考核。

三、新文科理念下公安院校民法學課程改革實踐成效

(一)新文科理念得到有效踐行

根據教學課程體系安排,廣西警察學院法學類專業的民法學課程內容包含民法總論、人格權編和合同編總論三個部分,課題組據此針對不同專業的特點,在對實驗班的民法學課程內容進行設計時,對教材知識點進行梳理整合,將學生本專業的知識與民法知識相結合,進行聯系探討。

法學類專業的融合知識點主要集中在公安執法中的私權保護、網絡信息時代具體人格權的保護方面。知識產權專業的融合知識點主要集中在知識產權與民法的關系方面。國際經貿規則專業的融合知識點主要集中在民法與國際法的交叉部分,具體融合知識點安排見表1。

在授課完成后,課題組對學生的民法學課程學習效果進行了測試,就相關學科交叉知識點專門設計測試題。從測試結果看,參與測試的實驗班學生平均分均高于非實驗班學生(具體數據對比見圖1)。

(二)授課方式有效提升學生參與度

1.加入線上課程學習環節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需要對授課方式和課程資源進行整合梳理,課題組在實驗班授課過程中,利用線上教學資源對線下課程講授進行輔助和補充,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選擇。授課教師將相應的線上課程資源列出給學生,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行學習。在針對實驗班學生的民法學課程學習效果調查問卷中,在“線上課程中關于民法及與其交叉的知識點對您學習民法學是否有幫助”問題中,60.53%的學生選擇了“很有幫助”,認為有一定幫助的占28.95%,由此可見,大多數進行了線上輔助學習的學生對此種學習方式的認可度較高,可以提升學習積極性,學習效果較好。

2.加入自選主題研究環節

針對自選主題研究環節,基于對學生參與度的要求,對實驗班學生,該環節納入成績考核范圍。學生需在所學知識點中任選一個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研究,從選題、內容到思路均可自行決定。學生對此環節的積極度較高,因為可以自行選擇感興趣的實務問題進行研究,并且還可以較為自由、靈活地決定研究的表達方式。在學習效果調查中,對“專題研究及匯報活動的參與度如何”這一問題,23.62%的學生選了“全程均積極參與”,53.54%的學生表示“參與度較高,積極完成自己承擔的部分”,20.47%的學生則表示“基本完成自己承擔的部分”??梢娫谧灾鬟x題環節,超過七成的學生參與積極性較高,對綜合能力的鍛煉效果較好。

(三)對實踐能力評判的考核更加全面

僅靠一張試卷無法全面反映學生的真實能力,應在實踐能力、參與度、法學思維等方面增加對學生的考察。設計對學生進行多維度的實踐能力考核項目,既是參與式、啟發式、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具體實踐,又是課程考核方式多樣化改革的嘗試。

1.考核案例實訓分析有效鍛煉應用能力。課題組在實驗班級的授課內容中加入案例分析實訓活動,以增強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案例實訓分析占平時成績的60%。在案例的選擇上,盡量在真實的案例中選取知識綜合應用程度高、情況較為復雜的案例。授課教師可以挑選學生較難掌握的知識點進行專門的案例實訓,通過進行分組討論、交流得出案例解決的方式方法,要求學生將案例的解決思路、法律依據等形成文字,以作業的方式上交給授課教師進行評閱。在課堂授課效果調查中,95.28%的學生表示案例實訓對其民法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有所幫助,其中,學生認為“幫助很大”和“比較有幫助”的比例分別為61.42%和33.86%,可見案例實訓的引入對學生學習起到了積極的幫助作用。

2.考核自主選題研究有效提升研究能力。將自選專題研究的成果和匯報情況納入綜合成績考評也是考核方式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選題研究屬于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自主學習能力、分析思維能力的綜合性考察,可以鍛煉學生的法學研究思維和分析應用能力,從各小組的選題研究成果和匯報情況可以較為有效地了解各小組成員的學習效果,在課題組對實驗班的成績構成設置中,自主選題研究占平時成績的30%,以督促學生積極參與該項任務。在學習效果調查中,48.82%的學生表示選題研究對民法學課程的學習幫助很大,認為“比較有幫助”的學生也達39.37%。自主選題研究既增加了學生參與度,又給予其較大的選擇權,許多學生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研究匯報,課堂氛圍、講解效果較好,有效提升了學生對民法學的學習興趣。

公安院校法學類專業的民法學課程改革可以從了解學生需求、整合學科或專業交叉知識點、改革授課方法和改革考核方法等方面著手實施。學院要整合不同專業與民法知識相結合的知識點實踐新文科建設理念;進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并引入自主選題研究等環節,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學習興趣;增加案例實訓分析及選題研究等考核項目,從單純的應試理論考核向多維度、綜合性、應用性考核轉變。對公安院校法學類專業民法學課程進行改革,是對新文科建設理念的有效踐行,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靈活運用的能力,使得公安院校的法治人才培養向應用型、復合型的目標不斷靠近。

參考文獻

[1]田力男.新文科背景下公安院校法學學科建設與展望:以法學與公安學科建設的耦合模式為例[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22(4).

[2]孟璐.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公安法學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廣西警察學院學報,2021(6).

注:本文系2021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項目“新文科視角下基于復合型法治人才培養的公安院?!穹▽W課程改革與實踐”(GXGZJG2021B073)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李竺蕓(1988— ),廣西南寧人,碩士,廣西警察學院法學院民商法教研室主任,講師,研究方向為民商法。

(責編 秦越霞)

猜你喜歡
民法學新文科公安院校
我國公安院校水上教學課程的困境與出路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研究
新文科建設的理路與設計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學科大類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聞傳播教育的新形勢與新進路
關于公安院?!爸腔坌@”建設的思考
見義勇為行為中的民法學問題研究
民法學個案實例教學探索
高?!懊穹▽W”課程網絡教學模式探析
基于科學計量學的公安院??蒲信c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